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在貫徹落實「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號召下,面向建築學碩士英文項目的留學生成功開展了線上設計課(Studio)課程。在全球疫情形勢仍較為嚴峻的情況下,建築學院持續保障教學工作的有序展開。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師生通過各種形式深入交流,展現出了建築學院努力提高國際化水平、勇於承擔時代使命的精神風貌。
英文項目設計三:線上studio課程
>> 全球留學生同上一堂課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建築學碩士項目建築學碩士英文項目2008年開始面向各國留學生開展,已培養出來自5大洲50多個國家的130多位國際學生。本次設計課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設計課」的一部分,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張悅、黃鶴、龍瀛三位老師負責,由和馬町(Martijn de Geus)擔任助教。
課程聚焦全球城市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典型城市設計問題,鼓勵跨國家地區經驗的交流研討,並選址中國開展調研與設計,理解中國模式、探求中國答案。2020 年因疫情原因開展在線授課,項目學生從義大利、葡萄牙、丹麥、加納、盧安達、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墨西哥、哥倫比亞等 15 個國家同時上線開展小課堂互動式設計研討。
英文項目設計三:線上studio課程的討論環節
考慮到學生的調研工作無法通過實地考察形式展開,龍瀛老師依託百度地圖、北京城市實驗室研究小組等渠道,為同學們提供了有關場地及其周邊區域詳細的數據基礎資料。在形式多樣的數據基礎上,同學們結合對案例的研究以及清華伺服器的相關學術文章,每周兩次、每次三小時進行線上討論活動。相應的軟體測試、屏幕共享交流等內容也得到了老師和助教們的全力保證。
英文項目設計三:線上studio課程的數據支持
>> 更多互動,更加開放
離開了熟悉的設計教室,此次教學形式的探索在為老師和同學們帶來了一場新的互動式體驗的同時,也對教學的交流和討論的效率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解決課後交流困難、缺乏團隊合作的工作環境等難題,老師們與助教也在試圖探索新的技術和溝通方式。一方面,課程藉助微信平臺,在線上課程結束後向同學們提供有關教師評價、草圖內容等的多樣信息,實現學生在課後的筆記分享以及草案交流;另一方面,為了避免同學們獨自工作帶來的孤立感,課程通過將相似時區的同學每4-5人形成小組的方式,促進學生們的交流互動,並鼓勵學生們在課堂時間外自主安排視頻討論活動。
多平臺的師生交流
來自丹麥的託馬斯(Thomas)表示,此次課程的學習「一開始有點混亂,我們的小組工作實際上更像是我們5個人在演講前的最後一分鐘把各自的工作放在一起。」但是隨著教學交流和團隊互動方式的不斷轉變,「通過提高我們在計劃、組織和溝通方面的技能,我認為我們已經扭轉了這種局面,成為一種良好的學習經驗。」他補充說,「我相信這種情況教會了我們建築以外的東西。我們正在學習更加獨立,計劃和組織,相互溝通,了解我們各自面臨的情況,並對小組成員的情況更加敏感。」
草案表達與互動過程
>> 國際視野,共同抗「疫」
截至目前,設計課程已經開展了7周,在國內外師生的積極準備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國際化工作的不斷深入,建築學碩士英文項目還為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們提供了專題設計課程、綠色建築理論、地域建築理論、建築歷史等多樣課程。
伴隨著教學工作的穩步推進,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將持續關注境內外學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繼續承當國際使命,攜手五湖四海師生共同抗「疫」,展現清華大學的人文關懷,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出一份力量。
撰稿:李明璽、周宜笑、和馬町(Martijn de Geus)
供圖:劉莎、陳秉樺(Benny Chen)
編輯:許寧婧
來源: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本文資料來源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儘快處理。
聯絡、投稿、投訴
投稿郵箱:jianzhumingy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