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有句話說,我思故我在。還有一句話說,我在故我思。
雖然這是兩個哲學命題,但引申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無道理。
在我看來,那兩句話非但不衝突,而且是一種遞進關係,正確順序應該是:先有「我在故我思」,然後再有「我思故我在」。
我在故我思,指的是,我們只有先確保自己活著,我們的思想才能有立足之地。否則,人都不在了,你的思想也會跟著一起消失。
我思故我在,指的是,確保自己活著並且有思想之後,我們所活出來的狀態,能夠證明我們活得好與壞的根本,在於自己的思想,也就是精神狀態,比如,心態,觀念和各種心理。
對於當下還活著的人來說,誰也無法否認「思想」的重要,因為很多事需要我們三思而後行,很多事需要我們有一個合理的心理建設,在此基礎上去過自己的人生,才能過好。
反過來講,如果我們活著的時候沒有好的心態,沒有合理的觀念,那麼我們活出來的狀態就不會好,因為跟現實規則存在相悖的地方。而且,我們是生活在一個人與人組成的現實中,你完全無視別人的存在,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對你自己不利。
02
曼妮的婚姻中就曾出現過上面那種問題,存在「不合理」觀念的人不是她,而是她的婆婆。
事情發生在曼尼剛跟她老公阿洛結婚的時候,阿洛還算不錯,因為跟曼妮同齡,各方面的思想覺悟還算成熟。他們在婚前就約定好了,婚後暫時不要孩子,先奮鬥,打下了基礎以後,再讓婚姻步入下一個階段。
結婚後,他們也確實是按照約定在生活,兩個人都很拼,阿洛在公司上班,總是出差,總是去見客戶談業務;曼妮的幾個發小剛好想創業,想拉她入夥,她想著自己上班也賺不到幾個錢,於是就跟發小一起創業了,阿洛也很支持她。
本來這樣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夫妻倆的分工很合理,而且確實很有效果,兩個人賺的錢比結婚前要多。但緊接著就出問題了,簡單來說就是:婆婆摻和進來了。
婆婆之所以摻和進來,是因為她聽到了不好的傳言,有人說她兒媳整天跟幾個男人在一起,於是她不假思索就搬去兒子家去住了。
曼妮沒有反對婆婆不請自來,趁著手裡有錢,還好心花了兩千塊給婆婆買了一件大衣,她覺得她跟阿洛都不缺錢,手裡有閒錢,孝敬一下婆婆是好事,這樣可以拉近婆媳間的關係。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婆婆拿到她新買的大衣之後,非但沒有心生歡喜,反而拿出剪刀把新衣服剪碎扔掉。看到曼妮瞠目結舌,婆婆冷笑:「人不乾淨,賺的錢肯定也不乾淨,買的東西更不乾淨,不守婦道的人,枉為人妻!」
曼妮雲裡霧裡,問婆婆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婆婆藉此機會把她聽到的傳言以及她自己的理解說出來了,「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你做了什麼,自己心裡清楚。我真心替我兒子感到不值,他每天忙裡忙外去賺錢,你倒好,整天背著他跟幾個男人在一起,你對得起我兒子嗎?對得起我嗎?你讓外人看我們家的笑話,很開心是嗎?」
曼妮頓時明白了怎麼回事,雖然很生氣,但還是耐著性子解釋,「婆婆,我覺得你一定是誤會了,或者說被別人的話蒙蔽了。我對天發誓,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我老公的事!我確實整天跟幾個男人在一起,但並不是背著我老公,他都知道,更重要的是,那幾個男人都是我的髮小,都是我的合伙人,我們是在一起創業,這有什麼不對?我怎麼就不乾淨了?我怎麼就不守婦道了?你不懂可以問,但沒必要上來就給我扣一個背叛婚姻的帽子!」
在婆婆聽來,曼妮的話全都是在狡辯,尤其是她捕捉到了「你不懂」這個字眼之後,惱羞成怒,立馬打電話給阿洛,讓阿洛回來對質。
結果可想而知,她喊阿洛回家對質,只會自取其辱,阿洛說的話基本上跟曼妮說的一致,「媽,你是老糊塗了嗎?你寧願相信外人說的話,都不願相信自己兒媳說的話,是何道理?你問過她嗎?你問過我嗎?你都不了解是什麼情況就找麻煩,真的太不懂事了!」
婆婆依然沒有認錯,而是一氣之下走了,曼妮想追出去,阿洛阻止了她,「不用管她,她現在觀念有問題,必須讓她自己消化,我們不能示弱,否則她會依舊堅持錯的觀念!」
03
我們前面之所以說曼妮的婆婆觀念不合理,除了上面案例中提到的情況以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阿洛說的那句話:「你寧願相信外人說的話,都不願相信自己兒媳說的話!」
婆婆之所以相信外人而不相信兒媳,原因很簡單,她認同外人說的話,她的觀念跟外人一致,不難想像,在她面前胡說八道的人,肯定也是個跟她年紀差不多的老人,她理所當然認為自己的同齡人說的話沒有錯。
這很明顯是錯誤的觀念,眼見尚且不一定為實,耳聽更是大多數為虛。她不懂,是因為她是個習慣於「看不起別人」的人,這樣的人,通常會有這樣兩種心態:
第一,觀念守舊,不懂與時俱進。
當一個人堅信某一種觀念之後,時代變了也不讓自己的觀念與時俱進,就很容易看不起別人,因為她只認為自己認為的才是對的,認為所有跟自己的觀念不一致的都是錯的。
就像曼妮的婆婆,她的觀念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動輒就把「婦道」掛在嘴邊,不僅是她,跟她同齡的人也是一樣的心態,在這樣的人看來,年輕人稍微開放一點就是不守婦道,哪怕是在一起合夥創業,也會被他們認為授受不親,從而就會看不起。
而從事實角度來說,不是他們看不起的人有問題,而是他們自己有問題。
第二,倚老賣老,以過來人自居。
總是「看不起別人」的人,還有一種心態是「倚老賣老」,這裡的「老」不是特指年紀大的人,而是自認為自己比別人經歷多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經歷過人生中所有事,認為自己已經看透了人生,但凡他們看不慣的人,都會伴隨著看不起,這很明顯也是錯誤的心態。
不管是老人也好,年輕人也罷,都不該被上面兩種心態所支配,否則,你不僅自己活得不幸福,還會得罪很多人,整體作用下,都會對你不利。
雖然秉承上面兩種心態也是「我思故我在」,但被不好的心態所支配的人生,跟秉承好心態的人生,質量肯定會有天壤之別。我們每個人活著,都應該確保自己的「思」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應該是把不好的東西剔除的狀態,這樣才能活出精彩幸福的人生。#情感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