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借著大家爭論恆大4-1逆轉申花的話題,體壇周報副總編輯馬德興稱:不會說中國話的外國人歸化進國足,我完全不認可他們是中國人!職業球隊搞歸化,也別美化成「為國養士」云云。
9月4日晚,馬德興在恆大2-1讀秒絕殺廣州富力的比賽話題下,又一次嘲諷歸化球員的問題:
「恆大絕殺富力:大家都在說歸化有助於國足進世界盃。但好像人家(指外國媒體、球迷)現在已經在說了,未來的中國隊是『巴西B隊』!你覺得這麼一來,感覺很爽?真就以為是中國隊進世界盃了?你的答案是……」
在這條內容的後面,支持馬德興的意見者寥寥無幾,大多是持反對意見者。
比如,有球迷說:「足球就是一種娛樂形式,何必那麼認真。情願看巴西B隊的激情,也不想看一幫餵不飽的大爺們散步」。
——確實,如果從「鯰魚效應」的角度看,讓那些薪水相當於日韓球員7倍,水平卻差之很遠的中國本土球員,因歸化球員的出現有了競爭性,也不失是好事一樁了!
另一位球迷則稱:「保姆做飯比自己下廚吃的香,這飯還是自己家的飯,成不了保姆家的」。
還有人說:看看歐洲足球列強吧,像法國國家隊,也可以說成「非洲B隊」了吧?人家不照樣拿了世界盃冠軍——難道你能否認法國不是世界盃冠軍不成?
更有人拿當年的日本隊舉例說:日本也是從歸化球員出發,實現了足球的最終崛起,為何我們就不能一試?
日本國家隊曾歸化過諸如拉莫斯、三都主、呂比須、田中鬥笠王等巴西籍球員,現在,在日本聯賽和歐洲踢球的日本人中,也有著多達60多位歸化球員;去年的亞洲杯上,日本隊陣中仍有D·施密特這名歸化球員在列。
卡達隊能奪得亞洲杯,隊中更是有多名歸化球員。卡達用7年時間,在整個非洲考察了350萬人,每年精選歸化24名出類拔萃者,最後從中挑出能進國足隊的歸化人選——難道說,亞洲杯冠軍就不屬於卡達了?卡達人看著這個亞洲冠軍杯,就不爽了嗎?
當然,馬德興的觀點,也代表了一部分國人的思想觀念——那就是更希望是我們本土中國選手,能為自己的國家奪得足球上的成就,這顯然與我們傳統的「民族本位」思維有關,當然,這也無可指責,相信在民族國家佔統治地位的當今世界中,這種思想與情感,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就像一些球迷所言,足球的本質,仍不過是一種文體遊戲,不能完全成了「民族本位」思維的簡單傳聲統和形象代言項目了。
因為,對於球迷而言,國足能進世界盃,能看到國足取得更多勝利,而不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成了「王二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踐行者,能給球迷帶來足球的快樂,這才是球迷日常更關心的,而不是將足球,完全當作民族主義的「星際航行器」了。【原創作者: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