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疏離,是從你空空如也的朋友圈開始

2020-12-23 一恆讀書

大家好,我是一恆。

因為工作很忙,很少刷朋友圈,我好像很久很久,沒有看到朋友的動態了。

老朋友,最近如何?我點進他們的朋友圈,期待隔著屏幕的見面。

點開之後,迎接我的卻是一片空白。

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深。

很多段關係的疏離,正是從朋友圈開始的。

記憶裡很多關係不錯的「朋友」,最終都消失在了「朋友圈」的大段空白裡。

儘管大家發朋友圈的顧慮多了、次數少了,但我還是建議你,永遠不要讓你的朋友圈空空如也。

01.

朋友圈為成年人的社交,創造了最舒適的安全距離。

認識一個人,先去看對方的朋友圈,已經成為了習慣性的動作。

我們待在屏幕後面,默默視奸對方的朋友圈,這成了當代人互相認識的最佳方式。

朋友圈像一份社交簡歷,大家都以貌取人,互相篩選。有趣的朋友圈,總能讓我們眼前一亮,留下新鮮深刻的印象。

一次點讚和評論,就能促進很多關係的深入。

朋友圈,降低了我們交到朋友的「成本」。

而一片空白、一條灰線,卻給成年人的社交砌上了牆;隔出一個個隔間,無形地增加了我們的社交難度。

大二有一天晚上,我在圖書館自習。

對面的同學跟我打了聲招呼,讓我替他借一本書。他忘記帶校園卡,沒法借書,宿舍又離得太遠。

我同意了,然後我們加了微信,之後也只在圖書館聊過幾次天。

一轉眼臨近畢業,我來到廣州實習。

周末我一個人實在無聊,就出來到市中心走走。在廣州圖書館的空地前面(又是圖書館),跟廣州塔來了張合照,分享到了朋友圈。

我走了一小會兒,突然收到了他發來的一段話。

消息很長,意思是他也在廣州,今天有空的話一定要跟他吃個飯。

這頓飯,讓我找回了一種久違的踏實和熟悉感,飯後他又帶我繞進了一家小眾書店(1200bookshop)。

要是我,離開之前一定都找不到這裡;跟我不算熟悉的他,卻帶我逐漸融入了這座城市,感受喧囂之下最深處的心跳。

後來我們一直保持聯繫。直到現在,我還時常讓他幫忙,給我的文章提供一點寶貴的意見。

放棄了朋友圈,就錯過了遇到更多有趣的人的機會。

沒有朋友,世界便成了荒野。

很多的真心相處,正是從互相之間有點陌生、又有點契合的朋友圈開始。

不經常更新朋友圈,將會是你巨大的損失。

02.

人際關係分為強關係和弱關係兩種。

強關係一般是家人、朋友和同學,主要靠感情來維繫;而弱關係大多是點頭之交,有時甚至從沒見過的網友,只在某些場景下,才會產生聯繫和交集。

大家認為哪種關係更重要?

或許很多同學投給了強關係,但是在這個資源整合共享的社會中,弱關係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長距離帶來了認知偏差,弱關係的影響力,被我們嚴重低估。

我們的情感需求,更多通過「強關係」來獲得,而我們的社會價值,則要通過「弱關係」來實現。

一項調查顯示:

越是富有的人,弱關係連結越多;越是窮人,越只在強關係圈子裡打轉。

也許我們覺得熟人靠譜,但一項關於風險投資的調查打了很多人的臉:

投資對象越是強關係,回報率越低。如果對方是你以前的同事,投資成功率會降低18%;親人則會更低,會降低25%。

人際關係的實質,就是信息的連結和傳遞。

如何把握「弱關係」?我們需要對外展現確定性。

人是控制欲很強的生物,因此天生就害怕抓不住的東西:黑夜,未來,那些琢磨不透的人。

社會上很多人之間並不熟悉,但是每天依然促成了很多生意和合作的完成,這就是信用在背後發揮作用。

而朋友圈,就是個人人設的信用證明書。

隨著技術的革新和網際網路的普及,打造個人的專屬標籤和個人IP,輸出對他人有價值的內容,用弱關係連結每一個人,已經成為了當下的趨勢。

就像我每天登錄微信公眾平臺,封面的這句話: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經營好朋友圈,即使多認識幾個「點讚之交」,也能帶來更多信息和機會,提高我們遇到各行各業優秀的人的概率。

03.

弱關係容易獲取,但想要為己所用,更加需要用心去維護和經營。

發朋友圈,有沒有什麼講究呢?

作為你朋友圈裡的「導演」,每一次發朋友圈,都需要考慮「觀眾」的感受。剪出一部精彩的大片,可以讓你的形象力瞬間提升。

1、有價值的內容。

生活很苦,大多數人刷朋友圈,是來找樂子的。

一!定!不!要!傳播負能量!這是朋友圈最容易招來屏蔽拉黑的行為之一。即使偶爾發一次有趣有料的內容,別人看到了也覺得像是在嘲諷什麼。

不要在朋友圈給他人留下負面的刻板印象,掩蓋了你有趣的內在。

分享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有趣有料的生活日常,都是很好的選擇。

2、個性化的內容。

我們發的內容,也不必刻意迎合所有人的口味。在這個講究個性定製的時代,我們的朋友圈可以展現自己的特點,製造差異化。

畫畫、戶外、攝影、讀書……有個性、有觀點、能記住的內容,都是好的內容。

如果一個人整天分享商品連結、單詞打卡,一味地重複;也會讓人感到厭倦和無聊,就像沒有感情的機器一樣。

3、容易懂的內容。

時間是寶貴的,簡單直接的內容,更容易被人記住。

一條難懂的朋友圈,會增加認知成本,無形中拉開了和他人的心理距離。

不要打造虛假人設,不要為了發而發。這樣不僅很累,還有人設崩塌的風險。

我們也不想在日後回憶的時候,發現過去的自己,只有鏡頭下的偽裝吧。

最後。

如果發朋友圈只有一條終極訣竅,那就是心裡一定要時刻「裝著別人」。

04.

生活比電影更精彩,每一個難忘的瞬間都值得被記錄。

人生的很多瞬間只有一次,而無數個瞬間構成了生活。

感受生活的有趣之處,就多去發朋友圈。當我們的感知力變得遲鈍,生活將只剩下枯燥的重複。

即使只是分享平淡的日常,也是你的朋友樂意看到的。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

我是一恆,一個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的人,一個致力於終生學習的分享者。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點讚的同時不妨關注一下我的微信公眾號:【一恆讀書】讓我們的思想和文字發生碰撞,交織出火花,讓我們一起保持精進,野蠻生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朋友那麼多,反而會覺得累?斷舍離,從精簡朋友圈開始
    當然,社交朋友圈也應該踐行斷舍離。01.成年人的社交,應該拋棄花團錦簇的外衣人的圈子大小是固定的,能夠容納多少人也是固定的,如果每個人都是好朋友,那便是沒有好朋友。為什麼你朋友那麼多,反而會覺得累?反之,精簡朋友圈,閒暇時光可以自己獨處,聽音樂,看電影,讀書,畫畫;也可以約上三兩好友,登高遠足或者圍坐閒聊,都是一種舒服的社交狀態。02.精緻的人生,從精簡朋友圈開始上了大學的表妹之前跟我哭訴,大學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 你這半年也是懵懵懂懂空空如也嗎?
    我懵懵懂懂過了一年,徘徊在石板路的街邊,曾經笑容燦爛,如今卻空空如也,一切的星光都已隕滅」這首歌很有魔力,聽一遍便朗朗上口,讓人上癮,回味無窮。或許,很多人的一天天一年年,就是這樣循環往復的懵懵懂懂、空空如也。
  • 朋友圈的朋友
    又有一個月了吧,該看看朋友圈啦,打開通訊錄,從那203位聯繫人裡挑著朋友們的頭像,依次點開,瀏覽動態。這次很悲哀地發現,新增加了幾位同學設置成「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各式各樣的封面下都是一片悠悠空白。略略悵然。
  • 留心朋友圈的3種人,有可能正盯著你的朋友圈,比朋友點讚還迅速
    留心朋友圈的3種人,有可能正盯著你的朋友圈,比朋友點讚還迅速 毫無疑問,中國人最常用的社交軟體就是微信了,微信的使用頻率遠遠超出了電話和簡訊,打開手機用電分析中不難發現,微信佔據了大多數的手機使用時間。
  • 致:我朋友圈的朋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一種緣分,叫咫尺天涯,屏幕兩端;有一種朋友,叫素未謀面,真心不減。在這個虛擬的網絡世界,卻有著一份真實的情感,不管認不認識,見沒見過,都在朋友圈子裡出現。也許,你不知道我的姓名,我不清楚你的年齡,可是,看到熟悉的頭像,就不會感到陌生。
  • 躲過了朋友圈的假口罩,躲不過漲價頭盔,中國的生意經從朋友開始
    豬肉從來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和牛肉一個價格,2019年,豬肉價格全年飄紅,上周連地產大亨萬科都表示,房地產不賺錢要開始養豬了,可是誰能想到,豬肉的神話被口罩打破了。隨著世界疫情爆發,口罩先是成為了短缺物資,之後短短幾天鋪天蓋地襲來,短缺的口罩變成了搶手的商品,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會突然冒出幾個口罩商,原先5塊錢一袋幾毛錢一個的口罩,身價立漲到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一個。
  • 為什麼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這段話道出了現實。(深刻)
    後來,為了工作為了生活,我們開始添加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我們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不知從何時起,微信朋友圈開始變味,各種炫富,各種微商廣告穿梭其中,讓人對朋友圈開始膩味反感。對方卻設置了好友僅可見三天之內的動態,面對空空如也的空間,面對一個個不知名的微信好友,你刪也不是,留也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越來越少,發朋友圈也成了躲躲閃閃的事,發出了又怕人看,有時又想得瑟一下。朋友圈的裡虛情假意,讓你厭倦了所有朋友圈裡的動態。
  • 《破雲》江停:疏離背叛都是為了更好的愛你
    「你相信這世上有一見如故這個說法嗎,陸先生?」縱使千瘡百孔,年華老去,我還有你,尋遍千山萬水,踏破生死之際--再次相遇之前,謝謝你帶我回到這人世間。淮上的《破雲》是一部愛情,懸疑,推理等多角度帶入讀者的小說。故事人物,江停,曾經是恭州市公安禁毒支隊長,高智商,在毒窩裡長大,很小時候父親因為吸毒過世,內心極度憎恨毒品,有極強向善的責任感。
  • 《且聽風吟》:「村上春樹」疏離感下並非是絕望與孤獨
    此時連一隻鋼筆都沒有的村上跑去文具店買了鋼筆和稿紙坐下來開始寫。而要想知道當代青年為何喜歡村上春樹,要了解村上春樹就繞不過這部作品——《且聽風吟》。簡短的一段將「我」和「鼠」的生活狀態描述的一覽無遺,作為主人公的「我」和朋友「鼠」的生活狀態是十分漂浮的。抽菸、喝酒、泡酒吧、聽爵士樂、搭訕女孩等等這些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消遣娛樂方式成為了「我」和朋友「鼠」的生活常態。整天都是無所事事的得過且過,失落又迷茫。
  • 牧柯|空空如也
    落淚的文字,枯黃的紙張記憶丟失,時光隱藏,故事漸涼---------------------------複雜的世界,冰冷的人性不斷演繹的劇本,神話與傳說鏡頭過後,空空如也
  • 夫妻不是朋友,看啥朋友圈?
    ◎蔚新敏追人家的時候,朋友圈天天「撒狗糧」,現在不看了,不彆扭?寶藍的老公說:「考試過後,誰還看書?」飯後約小酸棗「遛食」,小酸棗吭吭哧哧:「我家戶主今兒回來了,我得陪他,下次吧,下次我一定奉陪,哪怕你讓我陪你長跑甩肉我都樂意。」說完好像伸了個懶腰。
  • 如何知道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被屏蔽?網友:屏蔽朋友圈都不是我朋友
    【如何知道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被屏蔽了!網友:屏蔽我朋友圈都不是我朋友!】確實,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很難在看到對方的朋友圈了,因為我們的朋友圈被屏蔽了。我們也很無奈,為何我們的朋友圈被屏蔽了。實際上,屏蔽我們朋友圈的罪魁禍首我覺得還是微信中存在的這種設置——【朋友權限會非常清晰的告訴你,我們可以非常容易的將對方設置為「不讓她看」】我一直覺得這種設計確實對於有些人很有幫助,因為你完全可以不讓自己的朋友圈內容給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看。可是問題是——朋友圈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我理解的朋友圈:這是展示我們生活的一種方式。
  • 「過生日沒發朋友圈,朋友和她鬧掰了」,不愛發朋友圈有錯嗎?
    她叫李靜,年前剛過完24歲生日,本來過生日是一件很開心的事,請了幾個朋友和她一起過生日,其中一個自認為關係還算不錯的朋友張雪,為她買了生日蛋糕,還買了一束鮮花送給她,她非常開心,心裡也非常感謝張雪這麼用心為她過生日,朋友張雪還特意拍了照片發朋友圈祝她生日快樂。
  •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淨化朋友圈開始的
    21天斷舍離|Day3 今日打卡主題:淨化你的朋友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的志趣、德行及事業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朋友的影響,有的是好的影響,有的則是壞的影響。所以,在一定意義上,你交往的朋友,左右著你的人生層次與方向。有時候,環境真的可以改變人生,選擇朋友也就是選擇命運。那些離你最近的人,他們的人格與層次,有時正是你自己身心的真實寫照。
  • 我問朋友吃飯了嗎,朋友:沒看到我發朋友圈了嗎
    昨晚7點多,我忙完工作就回復朋友的信息,我問「吃飯了嗎」,ta只回復「沒看到我發朋友圈了嗎」,實在不爽我是一個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好玩的應用都會下載來玩一下,但不會沉迷。有時候我又特別討厭聊天軟體,因為它很冷傲,幾個文字可以帶來愉快,也能摧毀友誼正如文章開頭的親身經歷,本來好意問候朋友吃飯了沒,結果換來對方「沒看到我發朋友圈了嗎」,ta同時在怪責我不看關注ta的朋友圈,到底誰不對?從去年開始,我就非常少刷和發朋友圈,偶爾的一條便會得到很多朋友回復,還問留言很久沒見我發動態。
  • 「求求你可別再發了」,寶媽朋友圈每天刷屏「曬娃」,被朋友怒懟
    「求求你可別再發了」寶媽朋友圈每天刷屏「曬娃」,被朋友怒懟孩子生下來之後,不少寶媽都會選擇通過朋友圈分享寶寶照片的方式,來慶祝寶寶的降生,朋友們也會通過微信朋友圈點讚或是評論,送來祝福,這應該是屬於網際網路時代的一種「新型」祝福方式吧。
  • 對誰都冷漠,不親近身邊的人,這種算是疏離型人格障礙嗎?
    剛開始我以為是他並不喜歡我這款,還有些生氣。現在觀察下來,他跟誰都是淡淡的,跟誰都很疏離。這種算不算得上疏離型人格?這種人,我能追的上嗎?還是不要去招惹?在心理學與精神病學中,並沒有「疏離型人格障礙」或是「疏離型神經症」。
  • 怎麼發朋友圈讓前任找你?怎樣發朋友圈刺激前任
    因此你可以學會怎麼發朋友圈讓前任找你?看看如何在不動聲色的情況下,就讓這個男生依然圍繞在你的身邊。想想兩個人之間當時愛的是轟轟烈烈,恨不得演一場絕美的愛情故事。沒想到愛情的誓言又是這麼短暫,然而事實還是那麼殘酷。兩個人需要經歷太多的同時,或許就會讓你再也看不清前面的方向。不少人就是因為當時的年少輕狂選擇了和對方分手。因此想要對方回到你身邊,還是要懂得兩個人如何去互相吸引。
  • 從不發「朋友圈」的男人,一般都是這四種人,基本錯不了
    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大家在裡面分享著自己的心情與感悟,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朋友圈。當我們對一個人產生好感時,也會翻閱對方朋友圈發過的內容來了解對方,在對方新發的朋友圈狀態下跟他互動。發朋友圈已經成為一件普遍的事情,有的人每天至少發一條朋友圈,點進他的朋友圈頁面就好像參與了他的生活一樣,但也有一部分人的朋友圈空空如也,從來沒有發過一條動態。
  • 不喜歡發朋友圈的女人,往往是這四種性格,男人最好不要去撩
    成年人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會逐漸減少與朋友之間的往來,當我們偶爾想起一個人的時候,卻發現聯繫他已經是去年的事情,想通過朋友圈看看他的現狀,卻發現他的朋友圈空空如也。很多朋友就是這樣斷了聯繫的,我們想通過朋友圈來了解一下他,卻發現連了解他的機會都沒有。為什麼一個人越長大就越不愛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