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恆。
因為工作很忙,很少刷朋友圈,我好像很久很久,沒有看到朋友的動態了。
老朋友,最近如何?我點進他們的朋友圈,期待隔著屏幕的見面。
點開之後,迎接我的卻是一片空白。
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深。
很多段關係的疏離,正是從朋友圈開始的。
記憶裡很多關係不錯的「朋友」,最終都消失在了「朋友圈」的大段空白裡。
儘管大家發朋友圈的顧慮多了、次數少了,但我還是建議你,永遠不要讓你的朋友圈空空如也。
01.
朋友圈為成年人的社交,創造了最舒適的安全距離。
認識一個人,先去看對方的朋友圈,已經成為了習慣性的動作。
我們待在屏幕後面,默默視奸對方的朋友圈,這成了當代人互相認識的最佳方式。
朋友圈像一份社交簡歷,大家都以貌取人,互相篩選。有趣的朋友圈,總能讓我們眼前一亮,留下新鮮深刻的印象。
一次點讚和評論,就能促進很多關係的深入。
朋友圈,降低了我們交到朋友的「成本」。
而一片空白、一條灰線,卻給成年人的社交砌上了牆;隔出一個個隔間,無形地增加了我們的社交難度。
大二有一天晚上,我在圖書館自習。
對面的同學跟我打了聲招呼,讓我替他借一本書。他忘記帶校園卡,沒法借書,宿舍又離得太遠。
我同意了,然後我們加了微信,之後也只在圖書館聊過幾次天。
一轉眼臨近畢業,我來到廣州實習。
周末我一個人實在無聊,就出來到市中心走走。在廣州圖書館的空地前面(又是圖書館),跟廣州塔來了張合照,分享到了朋友圈。
我走了一小會兒,突然收到了他發來的一段話。
消息很長,意思是他也在廣州,今天有空的話一定要跟他吃個飯。
這頓飯,讓我找回了一種久違的踏實和熟悉感,飯後他又帶我繞進了一家小眾書店(1200bookshop)。
要是我,離開之前一定都找不到這裡;跟我不算熟悉的他,卻帶我逐漸融入了這座城市,感受喧囂之下最深處的心跳。
後來我們一直保持聯繫。直到現在,我還時常讓他幫忙,給我的文章提供一點寶貴的意見。
放棄了朋友圈,就錯過了遇到更多有趣的人的機會。
沒有朋友,世界便成了荒野。
很多的真心相處,正是從互相之間有點陌生、又有點契合的朋友圈開始。
不經常更新朋友圈,將會是你巨大的損失。
02.
人際關係分為強關係和弱關係兩種。
強關係一般是家人、朋友和同學,主要靠感情來維繫;而弱關係大多是點頭之交,有時甚至從沒見過的網友,只在某些場景下,才會產生聯繫和交集。
大家認為哪種關係更重要?
或許很多同學投給了強關係,但是在這個資源整合共享的社會中,弱關係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長距離帶來了認知偏差,弱關係的影響力,被我們嚴重低估。
我們的情感需求,更多通過「強關係」來獲得,而我們的社會價值,則要通過「弱關係」來實現。
一項調查顯示:
越是富有的人,弱關係連結越多;越是窮人,越只在強關係圈子裡打轉。
也許我們覺得熟人靠譜,但一項關於風險投資的調查打了很多人的臉:
投資對象越是強關係,回報率越低。如果對方是你以前的同事,投資成功率會降低18%;親人則會更低,會降低25%。
人際關係的實質,就是信息的連結和傳遞。
如何把握「弱關係」?我們需要對外展現確定性。
人是控制欲很強的生物,因此天生就害怕抓不住的東西:黑夜,未來,那些琢磨不透的人。
社會上很多人之間並不熟悉,但是每天依然促成了很多生意和合作的完成,這就是信用在背後發揮作用。
而朋友圈,就是個人人設的信用證明書。
隨著技術的革新和網際網路的普及,打造個人的專屬標籤和個人IP,輸出對他人有價值的內容,用弱關係連結每一個人,已經成為了當下的趨勢。
就像我每天登錄微信公眾平臺,封面的這句話: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經營好朋友圈,即使多認識幾個「點讚之交」,也能帶來更多信息和機會,提高我們遇到各行各業優秀的人的概率。
03.
弱關係容易獲取,但想要為己所用,更加需要用心去維護和經營。
發朋友圈,有沒有什麼講究呢?
作為你朋友圈裡的「導演」,每一次發朋友圈,都需要考慮「觀眾」的感受。剪出一部精彩的大片,可以讓你的形象力瞬間提升。
1、有價值的內容。
生活很苦,大多數人刷朋友圈,是來找樂子的。
一!定!不!要!傳播負能量!這是朋友圈最容易招來屏蔽拉黑的行為之一。即使偶爾發一次有趣有料的內容,別人看到了也覺得像是在嘲諷什麼。
不要在朋友圈給他人留下負面的刻板印象,掩蓋了你有趣的內在。
分享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有趣有料的生活日常,都是很好的選擇。
2、個性化的內容。
我們發的內容,也不必刻意迎合所有人的口味。在這個講究個性定製的時代,我們的朋友圈可以展現自己的特點,製造差異化。
畫畫、戶外、攝影、讀書……有個性、有觀點、能記住的內容,都是好的內容。
如果一個人整天分享商品連結、單詞打卡,一味地重複;也會讓人感到厭倦和無聊,就像沒有感情的機器一樣。
3、容易懂的內容。
時間是寶貴的,簡單直接的內容,更容易被人記住。
一條難懂的朋友圈,會增加認知成本,無形中拉開了和他人的心理距離。
不要打造虛假人設,不要為了發而發。這樣不僅很累,還有人設崩塌的風險。
我們也不想在日後回憶的時候,發現過去的自己,只有鏡頭下的偽裝吧。
最後。
如果發朋友圈只有一條終極訣竅,那就是心裡一定要時刻「裝著別人」。
04.
生活比電影更精彩,每一個難忘的瞬間都值得被記錄。
人生的很多瞬間只有一次,而無數個瞬間構成了生活。
感受生活的有趣之處,就多去發朋友圈。當我們的感知力變得遲鈍,生活將只剩下枯燥的重複。
即使只是分享平淡的日常,也是你的朋友樂意看到的。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
我是一恆,一個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的人,一個致力於終生學習的分享者。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點讚的同時不妨關注一下我的微信公眾號:【一恆讀書】讓我們的思想和文字發生碰撞,交織出火花,讓我們一起保持精進,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