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可畏,中國90後導演王良居然拍了鯊魚題材的電影

2020-12-23 能說的秘密

提起鯊魚題材的電影,映入影迷腦海中的會有《鯊灘》《深海狂鯊》《大白鯊》《巨齒鯊》等等,無論是驚悚恐怖類型,抑或腦洞大開類型,只要一想到深海之中,張開血盆大口的它們,總是會讓人不寒而慄。

中國首部鯊魚題材電影橫空出世

無論哪一部鯊魚類影片都是國外出品的?縱觀國產恐怖片,題材豐富種類繁多,卻幾乎沒有碰觸過鯊魚題材。也許考慮到拍攝難度過高,特效技術耗資較大,或者場面過於血腥驚悚從而導致我國之前並沒有一部類似的鯊魚電影。

我國首部鯊魚題材的電影《血鯊》即將播出,電影《血鯊》講述了遊泳運動員明煦陽與海洋樂園馴養員齊幻意外陷入一場關於血鯊的巨大陰謀。這部電影延續了經典的鯊魚電影傳統,也會看到很亮眼的技術特效。並且在呈現肉搏鯊魚的震撼場面同時,還涉及生物工程、基因突變等諸多方面的知識,旨在引導大家思考人類和自然、海洋生物的關係,以及如何保護生態環境等,這也加深了這部作品的深度和人文情懷。

90後新生代青年導演王良精益求精

值得一提的是,《血鯊》的導演是90後青年導演王良,這是他繼入圍第七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沃土仁心》後再次執導。影迷們都知道,當你進入營造的高科技世界時,要讓觀眾相信這個世界,進入到電影中的情節中,就必須在細節上精準把握。這就對主創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和一般的電影不同,《血鯊》是首次嘗試無實物拍攝,大量戲份需要在綠幕背景中完成,對現場調度能力和統籌能力要求極高,所以在導演王良看來,這部電影花費了他和團隊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在全體演職人員們的敬業和配合下,儘量做到了極致和完美,對得起自己的要求,相信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

雖然拍攝過程困難重重,但對自己對工作都要求極高的王良導演認為,只要有夢想、有實幹精神、能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拍出自己夢想的電影。

王良的人生也從來沒有過放棄。從小喜歡藝術的他目標就是考藝術學院,但第一年參加高考時,卻因為急性闌尾炎開刀的緣故,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和夢想擦肩而過。但是他沒有放棄,努力復讀一年後,考入了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後來的人生似乎很順,大學期間到劇組面試,被一位導演看中,開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接連拍攝了幾部電影。但他卻並不想繼續如此安逸下去,而是學習做製片人,編劇、導演,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王良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堅持、執著、能吃苦耐勞、不斷學習。這是很多人尤其是90後所不具備的。也正是因為他的努力,才給我們帶來了一部又一部讓人驚豔的作品。

對他來說,鯊魚題材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也是國產電影的發展標杆。相信在他精益求精的態度之下,這部電影定會讓人耳目一新。

相關焦點

  • 王良:從演員到導演 每一步都出色
    這部電影挑戰了國內少見的「鯊魚」題材,講述了熱愛海洋的明煦陽(方力申飾),在海洋館遭遇意外,通過生物技術治癒傷腿的他卻無法擺脫水和鯊魚的心理陰影。六年後,為完善海洋生命基因庫再赴海洋館,卻陷入血鯊災難,危機面前,他克服心理陰影,消滅血鯊,維護了生態平衡。
  • ...雙重身份的王良誠意之作 國產災難冒險大片《血鯊》正在熱映中
    在線下影院逐漸恢復的同時,視頻網站也迎來了高質量大片,比如首部國產鯊魚題材冒險電影《血鯊》於7月17日正式在優酷視頻上線。自上映以來,本片好評不斷,導演兼演員雙重身份的王良,無論是執導或演技也獲得了業內高度評價。
  • 這7部鯊魚題材電影可以先收藏
    雖然傷人的鯊魚僅有20多種,但是每年的傷人事件還是不少的,2017年全世界範圍一共發生了155起鯊魚襲擊人類的事件,其中88起由於受到人類的挑釁而攻擊,剩下30起則是鯊魚對人類發起的無端攻擊。這裡,先推薦7部鯊魚題材的電影,分享給各位,可以先收藏,更歡迎關注C叔。
  • 重慶革命英雄即將搬上大銀幕,電影《王良軍長》正式籤約!
    7月9日下午,中共重慶市綦江區委宣傳部、重慶市綦江區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重慶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將聯合出品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王良軍長》,又一位重慶革命英雄的傳奇人生即將被搬上大銀幕!
  • 《尖峰時刻》導演布萊特·拉特納:把中國題材電影推向全世界
    作為「RatPac娛樂」(RatPac Entertainment)創始人之一,拉特納表示,RatPac娛樂已在文化創意和娛樂產品領域與中國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等達成戰略合作,「我們和許多西方娛樂公司不同,他們中的不少人只是想把拍好的電影儘可能地推向中國市場,而我希望能夠親身參與製作中國題材的作品,並把它們推向全球。」
  • 著名導演姜樹森去世享年90歲,曾執導沙家浜、劉三姐,73歲還在拍電影
    視頻:長影導演姜樹森去世享年90歲 曾指導電影《劉三姐》,時長約42秒8月4日,據媒體報導,「長影集團」著名導演姜樹森,於當天下午在長春家中去世,享年90歲。「長影集團」在其官博上也發布了訃告,姜樹森是我國上個世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導演之一,曾經執導過經典影片《劉三姐》(在其中任副導演),並且與人合作執導了電影《沙家浜》,其獨立執導的電影《殘雪》、《花園街5號》等在上映後都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其中《花園街5號》曾經榮獲1984年的優秀影片二等獎。
  • 《嶗山道士》出真人版電影,香港老戲骨助陣,導演主演都是90後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90後羅樂,先後執導過《獵魂師》《摩碼者》《大聖伏妖》《鬼吹燈之湘西密藏》等多部作品;男主角是90後演員何其煒,先後出演了《發個微信去天界》《總裁在上我在下》《男狐聊齋》等影視劇;女主角是胡雪兒,曾跟導演羅樂合作過《鬼吹燈之湘西密藏》。配角方面,香港老戲骨梁家仁和吳岱融助陣。
  • 美國一家專注山寨的電影公司,越拍越火了
    題材:除了正經電影題材,都行《環大西洋》是The Asylum公司的第43部山寨作品,不過,這部影片只是工作室所有產出電影中的百分之一。Asylum涉獵廣泛,有廉價的恐怖片、猥瑣的青少年情色片、無釐頭的小狗主題聖誕節特輯,還有把人雷得外焦裡嫩的鯊魚系列:《奪命雙頭鯊》、《鯊捲風》等等。
  • 電影《鯊海逃生》上映 觀眾為何愛看鯊魚電影?
    近年來,隨著《鯊海》《鯊灘》《巨齒鯊》等多部鯊魚題材電影在國內上映,很多觀眾對鯊魚題材變得越發熟悉。據了解,《鯊海逃生》的故事講述4個少女進行潛水冒險,在探索被淹沒的瑪雅城時誤入水牢,並遭遇致命大白鯊的追擊。
  • 國內首部礦難題材電影開機!牟鳳彬鞏漢林攜手演繹36天生死救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程凌潤實習生魏楚夢12月6日,根據「1225」山東平邑石膏礦礦難真實事件改編的災難題材電影《礦難36天》在濟南開機。據了解,該影片是國內首部礦難題材的現實災難影片,著名演員牟鳳彬、鞏漢林攜手演繹36天生死救援。
  • 首部南音題材電影《旦後》在廈上映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廈門10月24日電 (記者 楊伏山)作為「2020『電影好時光』暨第二屆中國廈門鼓浪嶼電影主題日」系列活動之一,首部南音題材電影《旦後》24日在廈門舉辦全國首映開幕式。
  • 這部電影拍的是中國皇帝,為何是外國導演英文臺詞?
    這部電影拍的是中國皇帝,為何是外國導演英文臺詞?大家最近看多了宮鬥劇,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很經典的電影《末代皇帝》。我小時候看的時候,還很奇怪為什麼拍中國皇帝的電影,卻是英文呢?還是一個外國導演來拍的,不知道大家看的時候有沒有過這個疑惑呢?來,聽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 《深海狂鯊3》:大白鯊被牛鯊虐殺,又來一部值得一看的鯊魚電影
    1999年華納出品的《深海狂鯊》是鯊魚題材中為數不多的大製作影片,這部電影衍生出了一個系列,但是就像《史前巨鱷》和《狂蟒之災》一樣,衍生出的,是個電視電影系列,2018年華納影業的電視電影部門重新拾起這個題材,拍了一部《深海狂鯊2》,這種在電視上播出或者直接發碟的電影成本都低得可憐
  • 吳思遠:現在的導演拍不好電影 要打屁股
    杭州網訊 一部《阿凡達》橫掃全球票房後,動漫電影成為電影界公認的關注焦點。動漫電影中的關鍵因素——CG技術承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CG在電影應用過程中,會達到怎樣的嶄新高度?阿凡達的票房奇蹟對中國電影有哪些啟示?今天,首屆國際電影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這是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餘杭分會場承辦的高端盛會,也是動漫影迷們值得期待的動漫盛事。
  • 拍商業電影的導演挺多的,拍出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多,陳可辛算是其中...
    拍商業電影的導演挺多的,拍出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多,陳可辛算是其中之一。 其中的含義大家也都明白,走到最後的導演一定靠的是堅持和默默付出,太看重票房的導演註定拍不出有質量的電影片子。 陳可辛執導的《奪冠》電影花費了7個多月的拍攝,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陳可辛不算一名商業價值的導演,更傾向於表達內心的想法。在如今的時代尤其不易,過多導演看重票房忽略電影的本質,守住本心不容易。
  • 那些跟鯊魚有關的電影,刺激!
    我們都知道,真正推動影視產業發展的不是編劇的創意,而是特效師們的手藝,有了能夠上天入地的拍攝技術,編劇才有可能在技術的基礎上大膽創意,而用技術成就電影的代表作,當屬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大白鯊》。導演帶領技術團隊通過早期仿生技術製作的大白鯊模型,栩栩如生的展現了劇本中的創意,也正是由於斯皮爾·伯格導演用於探索,鯊魚為基礎的電影形成了一個成熟的故事平臺,被日後許多影片反覆應用,可謂是改款頗多。
  • 這部大片汙名化了鯊魚的形象,《大白鯊》系列四集電影歷史分析
    但是史匹柏還沒有想好這個公式,就翹起腳輕而易舉地完成了這部電影。《大白鯊》是一部很難拍的電影,你必須把自己放進水裡才能拍好。這些都使得拍攝難度大大提高,而史匹柏當年只有不到30歲的年輕導演,製作困難重重,更增加了電影公司對這位年輕導演的不信任。
  • 中國十大票房電影導演,王晶上榜,榜首家喻戶曉
    這是幾乎所有人共同的呼聲,因為疫情影響,在平時作為廣大民眾重要消費和消遣方式的電影行業,卻整整息影了大半年,如果是其他行業估計再不想自救辦法就得混不下去了,但是電影行業不僅沒有被人淡忘,也沒有宣傳打廣告,卻總是在大家的嘴中心中掛著。當然了,相信各大導演也已經準備好了他們的作品,等著可以正式開影的那天,讓我們大飽眼福。
  • 中國第五代導演:新時代華語電影的奠基者
    進入21世紀後,張藝謀用一部《英雄》,開啟了中國的「大片」時代,也開始了多年所建立的權威和聲譽逐漸被瓦解的過程。這部電影充滿了爭議,從瘋狂批判到恢復聲譽,影迷們為此爭論不休。而第五代導演在商業化的探索中都有類似的經歷,陳凱歌的《無極》也類似。
  • 這些老導演們是如何拍電影的?
    「80後」了。  山田洋次的電影基本都圍繞家庭情感這個母題展開,就連在以日本幕府末期武士為題材的《黃昏的清兵衛》裡,戰爭和暴力元素也被解構在大量對武士家庭生活場景的展示中。影片中的清兵衛內斂、柔情、有自身的弱點,是一個普通的父親,顛覆了觀眾對武士電影的刻板印象。山田洋次對於自身風格的堅持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小津安二郎的那句名言:「我是『賣豆腐』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飯或者炸豬排,怎麼會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