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訊(記者 張娓)6月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的「中國歷史研究院首批5個非實體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兼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高翔,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趙奇出席會議並為5個非實體研究中心揭牌。高翔主持揭牌儀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在揭牌儀式上講話 本網記者 楊崇海/攝
謝伏瞻指出,成立5個非實體研究中心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賀信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三大體系」的重要嘗試,為我國歷史學學科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
謝伏瞻就如何辦好5個非實體研究中心等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為根本指導,團結凝聚全國史學研究精銳力量,全方位加深對中國歷史的研究,大膽探索、深耕細作、奮發有為,把中國歷史研究院建成全國中國歷史綜合研究中心,中國歷史研究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世界上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中國歷史研究機構;二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三大體系」,認真把握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和緊迫問題,切實做到立足當下、回望歷史、把握未來,著力提升科研原創能力和水平,把非實體研究中心的活力激發出來,把時代重任肩負起來;三要充分發揮非實體研究中心機制相對靈活、職責定向鮮明、組織力量便捷的優勢,以「科學謀劃,精準發力」為關鍵,圍繞各研究中心的宗旨開展學術活動,相互配合、相互協作。
謝伏瞻強調,廣大歷史研究工作者要忠誠於黨的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講政治、勤思考、敢擔當、善作為,非實體研究中心既要深入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綿延傳承、文化內涵和優勢以及甲骨學等重大歷史問題,也要注重中國歷史學的「三大體系」建設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人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聚合起磅礴精神力量,提供豐富充沛、持久深厚的歷史文化滋養;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書寫新的篇章。
據悉,首批5個非實體研究中心是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的全國性非實體研究中心,主要成員單位來自全國高校和研究機構,集中了我國歷史研究領域的精銳力量。這5個非實體研究中心是:「中國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研究中心」「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學知識體系研究中心」「甲骨學研究中心」「中華文明與世界古文明比較研究中心」「海外中國歷史文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