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喜舉起手來,看見白漆門邊憑空現出一隻蒼黑的小手,在她心上摸了一摸,霓喜知道她是老了。」
這是張愛玲的小說《連環套》的結局。
但就在這結局到來前的前幾秒鐘,書本往前翻一頁,霓喜還沉浸對男人的美好幻想和憧憬中。
有媒人來說媒,一聽對方是自己曾經有意託付的對象發利斯,霓喜便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說:「發利斯比我小呢!年紀上也不對頭。」
媒婆也尷尬地回笑一下,繼而說道:「年紀上是差得太遠一點,他的意思是......瑟梨塔......瑟梨塔今年才十三,他已經三十一了,可他願意等。孩子讀書,家裡開銷等費用,他都可以幫忙承擔。」
原來對方是來給自己的女兒說媒,霓喜才意識到,自己這一輩子是過去了,老了。
看霓喜的結局,真是讓人忍不住悲哀和嘆息,能想像,一個孤獨老人,兒女們都進了集中營,等著她救濟,而她自己卻也被生活蠶食得只剩一口氣。
看著這樣的結局,你想不到霓喜以前是流連於各類男人,跟過三個經商成功的男人,享受過錦衣玉食的生活,有丫環伺候,有下人服侍,也有大別墅住。
這種生活對於一個14歲被養母賣掉的孤兒來說,已經是天上人間了。
但為什麼霓喜一個男人都沒有抓住,所有在她身邊的男人到最後都對她嗤之以鼻,對她嫌棄有加,甚至看見她就要掉頭而走,拍照也不敢跟她同框,只怕被她訛上。
霓喜性格裡到底有什麼樣的弊端,使得男人們棄她而去?霓喜孤獨終老的悲慘命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脾氣暴躁
霓喜一直脾氣不好,在和第一個男人雅赫雅姘居的日子裡,經常和雅赫雅大打出手,一句話說得不合心意,馬上暴跳如雷。
有一次霓喜又想著讓雅赫雅娶她為正妻,但雅赫雅沒有做過多的回應,只是讓霓喜再加點洗腳水。
只見霓喜提起滾燙的開水向他腿上澆,銳聲說道:「燙死你!燙死你 !」
雅赫雅縱身跳起,皮膚早已紅了一圈,還有微微的刺痛。
雅赫雅其實是想娶她的,但是見她脾氣一再火爆,就想著先把這事壓一壓,否則,做了正妻還不得上房揭瓦。
可霓喜一再地撒潑,打鬧,也寒了雅赫雅的心,打消了要娶她的念頭。
正常男人都喜歡溫柔的女人,即使野蠻女友類型的,也該有個度,知道適可而止,不會一再撒潑刁難,得寸進尺。
朝三暮四,不守婦道
這一點是斷送霓喜幸福的終極原因。
正因為霓喜的朝三暮四,到哪都可以跟男人搭訕,去藥店買個藥都能搭上藥店的夥計。
也是因為跟藥店的夥計有染,讓雅赫雅忍無可忍,把她掃地出門。
原著裡對霓喜的朝三暮四形象張愛玲是這樣描述的:
「這霓喜是在街上買一束棉線也要跟挑擔的搭訕兩句的人,見了催玉銘這等唇紅齒白、一表人才的人物,如何不喜?」
霓喜就是這樣勾搭上藥店的催玉銘的。
這已經不是霓喜第一次勾搭男人了,在去朋友的別墅遊玩時,勾搭上了送給朋友這棟別墅的有婦之夫米爾先生。
當時雅赫雅聽到別人說起這件事,讓他提防著點的時候,雅赫雅剛想發作,就被霓喜惡人先告狀,說那個朋友的不是,讓雅赫雅信任的天平倒向她這邊,選擇了相信霓喜。
但霓喜不改本性,依然我行我素的,紙終於保不住火了,在催玉銘找上門來時,雅赫雅把霓喜趕出了家門。
沒有一個男人能容忍自己的女人一再跟別的男人有染。
對下人尖酸刻薄,得理不饒人,自斷後路
霓喜的第二個男人竇堯芳是個藥材鋪老闆,排場比雅赫雅還大,霓喜從此呼奴喚婢,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閒得不得了。
後竇堯芳病重的時候,霓喜沒得解氣,就經常去廚房找下人們的茬,以罵她們為樂,給自己解悶。
下人們都在背後說她:「八輩子沒用過傭人,也沒見這樣的施排,狂得通沒個褶兒!」
「撐大了眼睛往後瞧吧,有本事在這門子待一輩子!有一天惡貫滿盈,大家動了公憤,少不得一條棒攆得她離門離戶的!」
之後,真的像下人們說的那樣,失了人心的霓喜在竇堯芳死後便被竇家的人趕出家門。
霓喜,張愛玲筆下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但好像也有著她悲劇的理由,讓人看完便不覺得她有多麼可憐,反而有種「自作自受」的感覺。
除了以上幾點,霓喜其實還有很多詬點,比如虛榮,自身難保還不忘了嘲笑別人。
在和單身漢湯姆生姘居後,霓喜的生活又過得風生水起,她又想起了那幫之前因為一些私人恩怨和她斷絕關係的修道院尼姑們。
為了報復,也為了在她們面前擺闊,就繼續和她們來往。
但也是在和修道院尼姑們在一起的時候,霓喜從她們口中念的報紙新聞欄裡,得知了湯姆生迎娶英國名媛的事。
念到這條新聞時,尼姑們下意識地住了嘴,兩個尼姑彼此對看,於惶恐之外,另帶著發現了什麼的歡喜。
霓喜在還未站穩腳跟,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還想著顯擺,想著嘲弄一下尼姑們,結果不知道是她羞辱了尼姑們,還是尼姑們羞辱了她。
真正應了那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啊!
希望霓喜的經歷能作為我們的警戒,帶給我們一些婚姻以及為人處事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