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超級智囊:面對大陸壓力,2024臺灣「大選」候選人需提統一方案

2020-12-23 臺海網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對於未來兩岸情勢,馬英九執政時兩岸政策核心智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維持現狀」長期來講不太可能,甚至越來越難,蔡英文任內勉強還可以,但未來要選2024的領導人,就會被逼表態「統」或「獨,」沒有第三條路,「不統不獨」很難持續下去,2024會是處理兩岸問題的一個節點與關口。他直言,「只要臺灣要獨立,那就是戰爭」,「先避險、創造和平、再談統一」,是未來臺灣領導人要面對的問題。

趙春山,1946生,馬英九兩岸政策重要智囊,在馬英九執政時代,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也是2015年「習馬會」重要幕僚之一,現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趙春山表示,臺灣現在有三條路,兩岸統一、臺灣「獨立」、「不統不獨」。「獨立不可能,因為就是軍事戰爭;不統不獨也難長久;統一是要怎麼統一的問題,未來一定往這個方向走」。「如果這些通通不要,就準備打仗」,「『武統』跟『反武統』之間戰爭」,臺灣方面如果不希望戰爭解決兩岸問題,就要準備好方案。

若2024年是處理兩岸問題節點,2024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要對兩岸論述明確表態嗎?趙春山分析,兩岸不可能再繼續維持現狀。兩岸是要融合,大陸一定會「極限施壓」,要臺灣面對這個壓力,「不統不獨是模糊」,但大陸之後不可能讓兩岸關係繼續模糊。現在「不獨」可以,但是將來一定會面臨統一壓力,而且會在蔡英文任內就開始施壓,2024要接班的人壓力更大。

他強調,如果2024年的臺灣方面領導人是要臺灣「獨立」,「兩岸就是軍事對抗」,但那就看臺灣人民的選擇,2024年會是處理兩岸問題的一個節點跟關口。

他批評說,現在臺灣只允許講「獨立」,卻不能講統一,「應該要有言論自由」。對臺灣來說,「臺獨」是假議題,創造和平條件後,討論如何「合在一起」。「先避險、創造和平、再談統一」,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要面對的問題。

他表示,臺灣方面可以拖延到2024,屆時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一定要提出和平統一方案,「因為兩岸關係就是形勢比人強」,臺灣這方面一定要有因應。大陸日程表下來了,統一問題不能排除,能不能做得到,現在不知道,但是不會排除。

相關焦點

  • 馬英九開始支招:2024臺灣「大選」候選人需提統一方案
    對於臺灣民眾以及臺灣地區領導人來說,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議題。而馬英九執政時期的兩岸政策核心智囊趙春山在接受採訪時則表示,面對大陸壓力,2024臺灣「大選」候選人需提統一方案。
  • 馬英九動作頻頻,意在臺灣2024「大選」?
    編輯:化蝶民進黨不得人心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導致臺灣地區出現連鎖反應。川普為了選情,選擇把中國樹立為敵對勢力來進行打壓,塑造對抗中國的強硬總統形象。川普在打壓中國大陸的過程中,臺灣地區被當做「棋子」,用臺海的緊張局勢來阻礙中國大陸的正常發展。由於美國多次釋放錯誤的信號誤導一些「臺獨」分子展露野心,頻頻出現過激行為。而且臺灣地區的抗疫工作也敷衍了事,不檢測就沒有病例成為抗疫指揮中心的行為準則。在這段時間裡,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名聲極差,只顧親美不顧民生的行為讓很多學者專家批評。
  • 馬英九前智囊給統一定下時間表,我軍戰機逼近臺島僅50公裡
    國際環境的不斷變換,對中國大陸而言,是著手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好契機;但對於臺灣民進黨當局而言,則是一杯難咽的苦酒。畢竟,近幾年來,蔡當局已經把兩岸對話的大門給堵死,若想要重啟對話大門,他們只能付出巨大的政治代價。畢竟,民進黨在分裂國家的不歸路上走得太遠太遠,想要回頭已經很難了。美國對臺政策發生變化,並不意味中國捍衛國家統一的決心也會隨著變化。
  • 當強勢統一成為唯一選擇,空前害怕大陸的臺灣年輕人怎麼辦?
    蔣介石以「軍事反攻」為準備和號召,也加快內部土地改革和農業建設,清除臺灣本土共產主義的政治土壤。到了蔣經國時代,改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治反攻,同時推動臺灣經濟起飛。近40年的時間,臺灣要統一大陸,臺灣人抱著強大的自信,並沒有被大陸統一的恐懼感。
  • 馬英九不滿其行為,現身怒斥
    中國軍魂編輯:軍尚在2020年臺灣大選到最後衝刺階段,臺灣地區的前任領導人馬英九陪同第11選區立委候選人,上街為國民黨選舉助威。之後馬英九對於林靜儀所說一些言論表示不滿,因為其內心想法暴露出企圖叛國,當然這也是民進黨的主張。其實對於李永萍的立委選情,馬英九表示非常有信心,並且他認為要想真正改善兩岸之間關係,還得是國民黨執政。馬英九選前掃街助力國民黨在1月7日馬英九陪同立委候選人李永萍上街,其目的是為該候選人拉票。
  • 臺灣鐵娘子洪秀柱一語道破為何臺灣這麼難統一
    最近臺灣迎來了大日子,據消息透露目前離選戰僅剩幾天,在這最後的幾天裡各陣營都非常把握這最後時間的進行積極拉票。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發出臺灣應回到祖國和平統一等積極言論本月11日臺灣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前往桃園,期間她表示希望兩岸能夠統一,因為分裂對臺灣來說沒有好處。
  • 馬英九老師:十年後大陸人均GDP超越臺灣,統一水到渠成
    預計大陸2030年人均GDP超越臺灣後,統一問題就「水到渠成」。熊玠甚至稱,「中國統一,不是會與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熊玠,1935年出生,河南開封人,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現任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兼任該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國當代美亞研究中心主任,曾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紐約大學求學時的碩士導師,。他10月1日參加香港中評社舉辦的一場線上座談時發表上述看法。
  • 臺當局對大陸態度「大轉彎」 馬英九已經開會了
    導讀:民進黨當局對大陸的態度一直以來都十分強硬。早些時候,民進黨當局更是大放厥詞,稱臺灣地區勢必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但是最近兩個月,民進黨當局卻一反常態,忽然變的很乖巧,這是為什麼?尤其是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就連民進黨「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都在公開場合主動示弱,拜託國民黨「立委」停止杯葛。馬英九基金會以「川普掰掰,但川普時代結束了嗎?
  • 臺灣大選候選人抽籤,出現神秘巧合
    既然無法改變,每一組候選人都極力渲染抽到的號碼與自己的匹配性,中文語言豐富,每個號碼都能找到很搭配的吉祥話,助長自己聲勢。1號 朱立倫本次抽到1號,與他的競選口號One Taiwan很搭。而這也是舉行6次大選以來,國民黨第一次抽到2號以外的號碼。
  • 美國大選誰勝出對臺灣有利?馬英九:很難說
    美國總統大選選情膠著,至今仍未分出勝負,到底誰當選對臺灣較有利?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認為,很難說。馬英九今天到花蓮參加太魯閣峽谷馬拉松,是他第一次參加這項賽事。長年慢跑的他,不但為活動鳴槍起跑,也在花蓮縣長徐榛蔚陪同下,輕鬆小跑5公裡,沿途不少跑者看到是馬英九,都熱情揮手打招呼。輕臺「閃電」今天上午解除陸上警報,太魯閣地區放晴,天氣相當好,馬英九一路維持穩定的步伐,跑到砂卡礑時,還因為風景太漂亮,忍不住停下腳步,拍照留念,大讚太魯閣真的美不勝收。
  • 臺海觀瀾|前瞻2024,誰會成為下一屆臺灣領導人
    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雖然蔡英文連任臺灣領導人還不到一周年,但是,她連任兩屆不得繼續參選,這使得島內藍綠兩大陣營誰會出線競逐2024年大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話題。筆者的觀察和預測如下:競逐臺灣領導人大位,一個首要的條件是必須有政治舞臺。
  • 蔡英文面對大陸可謂「壓力山大」
    有學者近日發出警示,民進黨並未意識到臺灣經濟與大陸有千絲萬縷的勾連,尤其是今年八月中旬,為期十年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即將屆滿,如果民進黨再一意孤行加深兩岸隔閡,大陸很有可能重新審視與臺灣經貿合作,不再通過相關協議向臺灣讓利,從而令臺灣面臨巨大經濟壓力。
  • 昨今臺灣 朱立倫放棄整合王金平 2020候選人紛紛表態挺「波特王」
    二、柯文哲當選無效訴訟被駁回2018年選舉中,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以3000票小輸給現任市長柯文哲,因而提起選舉無效訴訟。17日,臺灣「高等法院」駁回上訴,全案定讞。三、周錫瑋否認2萬多韓粉入黨逼宮吳敦義外傳2萬多「韓粉」加入國民黨準備逼宮要黨主席吳敦義下臺,黨籍2020大選候選人韓國瑜選戰中心執行長周錫瑋17日受訪時表示,外界謠言都想分裂國民黨,但這是「空穴來風」不會上當。
  • 蘇貞昌取得先發地位,2024「大選」穩了?
    作者:樂宇自從蔡英文當選為臺灣地區領導人,民進黨上臺執政之後,民進黨當局為了可以一直執政下去可謂是絞盡腦汁。在今年年初的臺灣地區選舉中,蔡英文連任,民進黨保住了執政黨的地位。臺灣島內已經開始關心起2024年臺灣地區「大選」民進黨會派誰參加。
  • 沈富雄預言拜登大勝,2024臺灣「大選」只剩「朱侯文清」
    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則在臉書寫下「後川普時代的大預言」,他不僅認為拜登大勝,川普黯然下臺,就連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爭逐,沈認為只剩前新北市長朱立倫、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鄭文燦以及現任副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四人。
  • 馬英九前兩岸智囊:2021年兩岸對話「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臺媒撰文說,庚子年多事,兩岸雖未「地動山搖」,但形勢仍是相當嚴峻。迎接新的一年,兩岸關係能不能否極泰來,關鍵還是要看陸美關係的走向,因為它會牽動陸臺美三方關係的發展。
  • 2024年臺灣「大選」誰出戰?民調前五名出爐,侯友宜賴清德列前二
    侯友宜與賴清德@銳看臺灣報導 蔡英文已進入第二任期,2024年臺灣「大選」提前開打,誰會是可能人選,備受矚目。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出爐,調查2024臺灣地區領導人可能人選10月份的民眾信任指數,把可能的政治領袖放在一起做比較,侯友宜71.9%、賴清德58.7%、鄭文燦58.0%、朱立倫53.5%、柯文哲45.9%。
  • 臺灣「尊重多元聲音」?那馬英九為何遭圍剿?
    在號稱「尊重多元聲音」的臺灣,發自內心說幾句真話,竟然會被安上「十惡不赦」的罪名!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最近因為發表了「蔡英文『聯美抗陸』把臺灣推向戰爭邊緣」等言論,一時像捅到馬蜂窩,連日來遭遇綠營排山倒海的「飽和式攻擊」。
  • 藍營人士:國民黨應不排除跟大陸未來談統一,而不是迎合年輕人
    但「大選」時綠營的話術,臺灣老百姓聽進去了,也讓藍營誤以為敗選跟九二共識有關。高文誠認為,國民黨不提九二共識可以,但不需要否認九二共識,所以九二共識沒有存廢的問題,有的只是如何跟大陸建立互信的問題。高文誠說,所以國民黨要思考的是,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為了臺灣未來著想,日後要跟大陸維持什麼樣的關係,要和大陸永遠對抗?還是展開對談?而不是九二共識的問題。國民黨是百年老字號,要重新思考,現在立足在臺灣後,如何找回黨的理想,願景,找出國民黨核心價值,要為誰服務,要把臺灣人民帶到哪裡去。
  • 臺灣能集結45萬主力部隊?沈富雄潑冷水:不要跟大陸比人多
    臺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日前宣稱,只要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一聲令下,45萬主力部隊會馬上報到。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直言,不要拿45萬人跟大陸比,臺灣什麼都可以比,就是不能比人多。  沈富雄在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指出,嚴德發的話太不務實了,他最討厭拿45萬兵力跟大陸比,臺灣什麼都可以比,就是不能比人。我們若要比人,他們會排山倒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