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不」到「三能」:華為雲的使命進化

2020-12-26 ITBear科技資訊

  「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這是自2017年華為開啟公有雲業務之初時,華為雲給自己定下的邊界。

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

  三年實踐,華為雲正在加速發展,面對客戶,華為雲有了新的使命。7月20日,在「創新·普惠」華為雲TechWave技術峰會中,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闡述了華為雲面向未來的新使命——「賦能應用、使能數據、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面向數位化技術和智能升級將成為未來政府和企業轉型的主旋律,華為雲正在重新思考如何跟客戶、夥伴、上下遊一起攜手創新為產業發展帶來價值。

  從「不做應用」到「賦能應用」,強化平臺能力,踐行「共創共享共贏」合作理念,讓合作夥伴的應用更好地長到華為雲上,助力夥伴成長與成功。

  從「不碰數據」到「使能數據」,更加強調華為提供一個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等,讓華為雲的客戶和合作夥伴更好地使用華為雲的能力。在數據方面,華為雲同樣始終尊重客戶數據主權,不利用客戶數據進行價值變現。

  「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首先,華為雲承載華為流程IT面向全球170多個國家業務的IT服務,華為絕大部分業務已上華為雲;第二,為華為消費者業務提供雲底座;第三,把華為公司在ICT領域30多年積累的ICT技術能力,通過端、邊、管、雲的深度協同,把華為雲打造成開放的「黑土地」,提供雲服務給政企客戶,走差異化創新之路。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相關焦點

  • 華為雲:創新「黑土地」如何使能千行百業?
    當然,這句話背後承載著的是華為雲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與經年累月的技術輸出。 「優勢擋不住趨勢」。鄭葉來在7月20日「雲端」舉行的華為雲TechWave技術峰會上如是說到。在他看來,現今的客戶需求在發生變化,從產品到服務的需求轉變催促華為雲去思考「我們要提供一個雲的使能平臺」。 如何做好服務供給?
  • 華為雲存儲All-Flash戰略:成就不凡的微秒時代
    近日,在「成都·選擇不凡-華為雲城市峰會2019」上,華為雲正式發布存儲All-Flash戰略,並推出戰略落地的首款產品——全新一代極速IO雲硬碟,這標誌著華為雲在存儲這項基礎雲服務上實現了大幅的性能提升,率先引領雲上存儲從毫秒進入到微秒時代。在華為雲看來,以Flash介質替代HDD、數據處理從毫秒進入到微秒,背後是存儲架構、晶片、算法等一系列技術的重構與突破。
  • 華為雲CTO張宇昕首次解密:從毫秒進入微秒時代的華為雲存儲為何越...
    今天華為正在為人類進入智能時代,構築一個全新的雲基石。當大家都在提智能的時候,華為雲想到的卻是當前數據架構是否能支撐起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比如支撐整個數據流動的底座,雲計算是否需要進化?比如今天的雲存儲是否能夠滿足智能時代海量數據的交互?華為雲給出的答案是:制約雲計算為智能時代更好地服務的瓶頸就在「最後一公裡」。
  • 你不了解的華為「LoGo」進化史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 華為雲獲評《人民日報》2020「中國品牌創新案例」,助力千行百業...
    智能體是以數據為基礎、云為底座、AI為核心,構建一個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開放的、智能系統,由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智慧應用四層組成。 華為雲在智能體中是智能中樞的位置,是智能體的大腦和決策系統。華為雲通過1個雲基礎設施底座、3個賦能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平臺、4個面向場景化的聯接服務,支持不同部署場景,為客戶提供數位化轉型、智能升級的最佳數字基礎設施。
  • 華為雲醫療智能體喬楠: 基於EIHealth平臺的抗疫全景解讀
    以下為喬楠的演講內容,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及整理:喬楠: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組委會的邀請,也很榮幸參加這次「智聯世界 共享健康」上海雲峰會。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華為雲的EIHealth平臺。
  • 百度的戰略進化與技術主義
    優秀企業的戰略進化往往都會緊緊圍繞著一條主線展開,這條主線就是企業的使命與初心。百度之所以能在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人工智慧領域脫穎而出,這與其長期堅持的「用科技讓複雜世界更簡單」的技術主義初心不無關係。
  • 華為雲MVP趙筱磊:AI革命的神秘鑰匙,藏在ModelArts上
    個人介紹:趙筱磊,華為雲MVP,有著15年的信息化軟體架構設計、開發與管理經驗,目前任職於天津市萬貿科技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技術總監。現主要從事以AI為驅動的信息化軟體研發工作。他認為AI是驅動未來科技的核心引擎,它能以我們從不敢想像的步伐完成各種快速試錯,從而在我們無法預見的點產生無法預見的突破。
  • 實踐裡跑出的雲原生2.0,華為雲告訴你什麼是「立而不破」
    但是新技術也在不斷進化,就像雲計算,這才發展了幾年,如果不是2020年各種不確定性,大家沒有意識到傳統的雲計算技術已經無法應對企業的需求。在2020年11月30日華為雲聯合Forrester共同發布的雲原生白皮書顯示,已經超過半數以上的受訪企業意識到傳統的雲計算以及基礎架構技術已經無法使得企業更加有效的應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和各方的挑戰。
  • 華為雲服務:不忘初心 重劍無鋒
    2016年10月2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部在京舉辦了以「不忘初心 重劍無鋒」為主題的媒體溝通會,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部總裁蘇傑在會上向媒體分享了華為雲服務的最新進展。華為雲服務所秉承的「初心」,就是以服務用戶為中心,持續提升華為終端用戶體驗。
  • 5月15日:華為雲戰略投入政企市場; 北鬥三號系統收官之星計劃下月...
    通報稱,上述APP應在5月25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逾期不整改的,我部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今日熱點華為雲戰略投入政企市場,發布華為雲Stack華為雲發布政企戰略,並宣布華為雲Stack系列新品正式上市。據華為雲方面介紹,華為雲Stack是位於政企客戶本地數據中心的雲基礎設施,能為政企客戶提供在雲上和本地部署體驗一致的雲服務。
  • 華為雲WeLink亮相第一財經直播現場,高效支撐雲上會議互動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第一財經聯合華為共同打造「新基建,融合加速鍵」系列雲上會,邀請企業家、技術學者及行業大咖,通過新一代智能工作平臺華為雲WeLink進行多方連線,圍繞新基建大勢、浦東30年熱點,以產業雲頭部項目浦東5G產業園為切入點,探討技術對城市產業發展的推動,解析數字中國的發展之路。
  • 華為雲WeLink上線雲筆記功能
    華為內網雲筆記用戶突破18萬,筆記篇數達58萬。隨著內部產品的成熟,雲筆記能力逐步從內網移植到雲上,經過10個月的產品優化迭代,上線華為雲WeLink。如今,華為雲WeLink雲筆記,已經發展為一款集多形式記錄筆記、三端同步和隨時分享等功能的輕量記錄工具,它在個人知識沉澱、記錄會議紀要、工作進展、備忘清單、學習筆記、項目資料等方面均有廣泛的企業應用場景,也能更高效地支撐企業員工知識信息記錄、分享以及辦公協同。
  • 專訪華為雲服務高管:HMS生態賦能數位化時代
    在華為移動服務(HMS)媒體溝通會上面,高管分享了HMS最新進展以及終端雲服務應用,如華為雲空間、華為遊戲中心以及華為音樂的基本情況,而在會後,消費者雲服務營銷總監張海蓓、雲空間業務產品經理、遊戲中心運營總監與音樂高級營銷經理等高管,接受了媒體專訪。
  • 對話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優勢擋不住趨勢,技術創新普惠千行百業
    鄭葉來提及華為雲的使命和責任是「賦能應用,使能數據,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他期望華為雲能成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讓客戶、合作夥伴能在這片黑土地上茁壯成長。以下是「高峰對話」實錄:袁小珊:我們講智慧城市、雲服務、講製造業的智能升級,也講了一段時間了,但是在今年這個時間點上講,我覺得是特別的生動,大家體會可能會很深。
  • 華為手機雲空間滿了,不想升級雲空間,如何處理
    華為手機出現雲空間滿了,又不想升級雲空間,最近遇到一位同事諮詢這樣的問題,如何處理呢?我想可以換個方式進行備份,然後將雲空間那份備份刪除,以騰出空間出來,要不升級雲空間,沒有其他更好辦法,那如何處理,現分享下我處理方法,希望本文能幫到你。
  • 華為終端雲服務DIGIX TALK平臺教你正確育兒
    華為終端雲服務聚焦育兒,用DIGIX TALK平臺為大家科普正確育兒方式。針對育兒難的問題,華為終端雲服務邀請育兒方面的專家,在DIGIX TALK平臺上為大家答疑解惑。什麼是家長與孩子的理想關係?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兼家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沈奕斐
  • 華為奮鬥在 「無人區」面臨的三個危機
    譬如,以技術著稱的華為,從C&C08交換機,到全套移動通信設備,再到光網絡設備,從GSM、UMTS、LTE到5G,創業多年,無論在任何時期,華為一直以來都對研發高度重視。有數據顯示,我國75%以上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創新研發,企業整體的研發投入還不到全國GDP的1%。華為的研發投入,不僅遠超國內企業,與國際企業相比也毫不遜色。
  • 華為高級副總裁張順茂:5G+雲+AI 華為攜手夥伴打造工業智能體
    張順茂說,「通過採用5G+雲+AI建設的智能體已經在華為松山湖智能製造工廠實踐,工廠初步實現智能化。」。在華為松山湖工廠,工業智能體已經開始實踐,與業務場景結合進行創新應用。第一個是5G室內定位,達到分米級定位;第二個是設備「剪辮子」,用5G替代之前數百公裡長的網線,使得機器設備、物料可以自由移動,增加生產柔性,提高生產效率;第三個是邊緣AI檢測,通過5G端邊雲協同,實現質檢從「本地計算」到「邊緣計算」AI遷移,大幅提升檢測效率和精度;第四個則是智能物流,通過5G實現AGV的運化智能調度及多AGV協同工作,減少WIFI傳輸不穩定。
  • 華為雲IoT智簡聯接,加速行業智能升級
    戰略聚焦、技術創新、行業賦能、產業繁榮,華為雲IoT技術與行業創新的故事,在這場盛會裡全方位展現。11月19日,華為雲TechWave IoT專題日成功舉辦。華為雲IoT如何助力行業智能升級?背後隱藏了哪些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