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20年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籌委會辦公室最新公示,蘇寧環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桂平獲「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張桂平,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會長、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民革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山博愛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會長、國際徽商交流協會會長、第五屆公安部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等職務。曾獲得「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改革開放30年功勳人物」、「江蘇省勞動模範」、「中國最具影響力地產人物」、「抗震救災先進個人」、以及省市「慈善之星」等榮譽稱號。
多年來,張桂平緊跟時代變革、積極投身經濟建設;時刻關注國情民生,認真履行政協委員職責;立企為民、產業報國,主動承擔起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並且躬行善舉、熱心公益,是新時代勞動模範的典型代表。
時代楷模 產業報國
勞模是時代精神的代言人,體現著時代精神,是時代的領跑者,他們負有強烈的時代使命感和責任感,在面對每個時期特有的挑戰時,能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是力量的化身,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時期內所有勞動者的精神圖騰。
一直以來,張桂平都是習近平主席提倡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新時代勞模精神的認真踐行者,能與時俱進、以國為先。
90年代,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過渡,國家鼓勵公務員打破思維定勢、產業興國、產業報國。張桂平辭掉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的「鐵飯碗」,下海創辦蘇寧電器。
1992年,為激活市場經濟活力、滿足群眾對居住條件改善的要求,南京市政府頒發了《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鼓勵發展商業地產。張桂平正式進軍地產行業,創建蘇寧環球集團有限公司。
2002年後,給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成為中央地產政策主調。雖然房地產是蘇寧環球的主業,但響應黨中央號召,2015年,張桂平又帶領這個民企航母開始戰略轉型,從地產開發轉為能更好滿足老百姓生活需求的文產、健康、金融、旅遊、農業、投資六大產業。
目前,蘇寧環球集團累計納稅超1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位列 「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25名,「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第14名,成為了促進長三角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
積極抗疫 主動作為
勞模評選有著濃厚的時代氣息。中國勞模評選始於1950年,鑑於當時農業為主的基本國情,評選主要對象來自工農兵三方面;改革開放後,知識分子和科學家加入隊伍,陳景潤、袁隆平、鄧稼先是大家熟悉的代表;2020年的勞模已完成其歷史書寫,抗疫先行者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張桂平立即發起倡議,第一時間向社會各界徵集防護物資採購渠道,已向疫防一線捐贈了包括42.5萬隻防護口罩、77萬付醫用手套、1萬套專業防護服等防護用品,並向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捐贈電腦、電器、辦公用品、食品和飲用水等約350萬元的物資。同時,先後捐款高達1670萬元用於疫情防控。在張桂平的積極引領下,各地民革黨員企業家紛紛響應,目前捐款捐物總額已達5.6億餘元。
除此之後,張桂平還以科研攻關、全力復工復產、積極建言獻策等多種形式,參與到疫情防控和恢復正常社會經濟秩序的工作中來。積極響應習總書記「穩經濟、保就業、保增長」的部署,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民營企業家的新擔當新作為。
張桂平表示,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我們領略了鍾南山、陳薇、張伯禮等院士英雄的勇氣和力量;見證了一線醫護、快遞小哥、政府職員、物業人員的逆勢前行;也親自看到了十幾億人各盡己責,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儘量不給防控大局添麻煩的默默付出。這再次證明,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如林、勞模輩出的民族,以勞動為美、以勞動為榮、大公無私、甘心奉獻的精神一直在傳承著。
參政議政 用心履職
2018年,張桂平當選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履職以來,他兢兢業業、一心為民,將「厚植群眾」作為基本信念滲透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緊緊圍繞國家重點工作和民生問題深入開展調研,過去3年中,共遞交17份提案,得到領導、群眾和媒體的肯定。
2018年,他向全國政協會議提交了5份提案,分別關注了設立全國民營企業精準扶貧專項基金、促進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支持非國有博物館(藝術館)發展、修改拍賣法、加強長江沿岸城市群協同發展等方面問題。
2019年,他又圍繞精準扶貧、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民營企業海外權益保障等問題,向大會提交了7份提案。
2020年全國兩會,他遞交5份提案,重點關注了精準扶貧「防返貧」、疫情後中小微企業救困緩壓和穩就業以及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規範自媒體運營等問題。
由於問題準、建議實,張桂平及其提案受到包括中央電視臺、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在內的134家媒體平臺報導,網絡點擊量近20億次,彰顯了全國政協委員的使命職責。
張桂平表示,提案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回應,提案所涉及到的問題有看得見的改觀,這對我來說,是一份動力,也是一種成就。「幹一行愛一行」的愛崗敬業精神是勞模精神的顯著特徵,在全國政協委員這個崗位上,我也會一以貫之,爭取不負使命。
做有社會責任感、有文化底蘊的民營企業家
民營企業家獲得勞模獎章並不新鮮,我們耳熟能詳的馬雲、宗慶後、張瑞敏、董明珠、雷軍都獲得過勞模稱號,從2005年30多名民營企業家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全國勞模評選名單到今天,這一現象已經有15年的歷史,民營企業家和其員工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商業文化的不懈傳承實踐讓張桂平從眾多優秀的民營企業家勞模候選人中脫穎而出。
在房地產開發方面,張桂平一直倡導綠色城市理念、積極維護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促進節能減排,並將「科技生態」理念融入到開發建設當中,為打造和諧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性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企業管理和員工權益方面,張桂平堅持管理創新,與工會共同協商,推動制度創新和人性化管理,切實保護員工權益,不斷幫助人、培養人、成就人。在他的帶領下,蘇寧環球集團被譽為行業的「黃埔軍校」,並多次榮獲「南京十大年度僱主」等殊榮。
祖籍安徽,立業江蘇,作為心系桑梓的徽商傳人,歷經5年蘇皖兩省來回奔波後,張桂平親自牽頭並促成了江蘇省安徽商會的成立,並通過商會組織推進的一些項目和工作,幫助家鄉經濟建設、將徽商「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通權達變的創新精神、重仁重義的誠信精神、以眾幫眾的團隊精神」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
半生為商,張桂平還筆耕不輟,將自己多年理論和實踐探索沉澱為書籍出版。2015年的《湧動的春潮-新時期商業文化探索文集》、2016年的《21世紀儒商文化》、2018年的《中國企業家精神錄》為我們了解商業文化打開了一扇獨特窗口。
躬行善舉 熱心公益
公益慈善是急社會和他人所需、不求回報的勞動形式,是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張桂平將公益慈善當做自己的事業來經營,用豐富多樣形式為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直接捐贈方面,他向雲南旱災、玉樹地震、汶川地震、臺灣風災等災區捐款達數千萬元,回饋社會捐資捐物總額逾6億元。並在西藏、新疆、四川、江蘇蘇北、南京等地區捐建數十所希望中小學,幫助大批失學兒童重返課堂。
在培育發展慈善組織方面,先後出資設立了「蘇寧環球愛心基金會」、「江蘇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南京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等協會,成立了「南京市勞模幫扶基金」、「南京師範大學董事會基金」、「東南大學張桂平教育基金」、「蘇寧環球獎教基金」、「張康黎獎教基金」等等專項基金。用專項基金、專人負責、專款專用的形式,讓慈善公益變成了長效機制。
作為企業家,張桂平利用自己在提供技能支持、輸出管理經驗、提供資金幫助等方面的特有優勢,積極參與產業扶貧。他先後組織參與舉辦了「民革全國企業家廣西交流合作大會」、「2019中國康養產業(新疆)發展大會」、「民革企業助力貴州產業招商發展大會」等一系列產業扶貧活動,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有效促成了一批重大投資項目和投資意向,籤約金額共計約2500億元,增強了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
蘇寧環球董事長張桂平出席2019中國康養產業(新疆)發展大會
蘇寧環球董事長張桂平出席2020民革中央助力內蒙古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籤約儀式
2020年張桂平參與貴州扶貧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