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三個名詞湊成了我們第22課的標題,但是讀起來卻令讀者充滿了好奇心,想深入文章一探究竟:到底父親、樹林和鳥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一.學習生字詞
本文有幾個字筆畫較多:霧、蒙、鼻、翅。霧整體較長,書寫時注意把上下兩部分寫得略扁,下面「務」的橫撇、捺要略微舒展;蒙下面兩筆橫畫,不要把短橫寫丟了,另外,下面的一筆彎鉤要注意回到豎中線上,以保證字的整體結構合理;鼻上面的「自、田」要寫得略扁,下面部分的橫畫稍長;「翅」左邊「支」的捺畫要舒展,完全託住右上邊的「羽」。
黎明:天快亮或者剛亮的時候
幽深:深而幽靜
喃喃:低聲說話
兀立:直立
喙:鳥的嘴
驚愕:吃驚而發愣
二.學習課文
本文主要以父子間的對話串起了全文,在談論鳥的過程中,使「我」有了愛鳥意識。
本文自然段較多,先分段,才能對課文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1.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父親愛樹林和鳥。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寫童年時的一個春天,父親指導「我」觀察樹林裡的鳥,「我」知道了很多關於鳥的知識。
第三部分(第20~23自然段):寫「我」為有這樣一位愛鳥不傷鳥的父親感到高興。
2.分析課文
本文有兩處明顯寫父親愛鳥的句子:
(1)「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
這句話直接寫出了父親愛鳥,「一生最喜歡」突出了父親的愛鳥情深。
(2)「我知道父親此時也最快活。」
寫出了父親的喜怒哀樂同鳥兒聯繫在一起,是發自內心對鳥兒喜歡。
本文對話段落較多,從這些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父親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他利用感官主要從三個方面給「我」介紹鳥兒:
(1)看:鳥動(沒有風,樹葉卻在動)
(2)聞:鳥味
(3)聽:鳥聲
同學們需要重點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1.「我」為有一個如此知識淵博的父親感到高興。2.父親熟悉鳥卻不傷鳥,愛鳥,「我」感到高興。
同學們,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下方評論哦!前段時間較忙沒有及時更新,同學們久等了!
歡迎關注小學教育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