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事實上,在中小企業面臨來自各方面的不確定性中,數位化已顯示出對抗這些挑戰的強大韌性。」日前,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在2020中小企業數字經濟全球論壇上分享了幫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積累的行業洞察與實戰經驗。
據介紹,數位技術作為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點方向,數位化轉型儼然成為了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另據相關機構預測,近三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年均增長達20%。現在,在數位化和新基建雙重力量推動下,企業數位化轉型將迎來新一輪的加速。
對此,尹正表示:「首先,數位化支撐的業務遠程化和風險預測,讓企業在人員無法正常到場的情況下得以保持業務連續性;其次,幫助企業全面提高效率,實現開源節流、提高響應速度等,從而能應對暫時疲軟的市場需求和經濟壓力。長遠看來,數位化轉型還能幫助企業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獲得更可持續的成長。」
但是,中小企業在進行數位化轉型的時候,面臨認知差距、能力不足,以及資金有限等種種挑戰。
對此,尹正給出的建議是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時應該充分考慮自身的特點。「首先要明確目標,思考利用數位化賦能業務的方式;其次是打好精益生產的基礎,再部署數位化,用數據優化決策;再次,在進行數位化投資時要『小步快跑』,最後時刻關注數位化工具為業務帶來的效益。」
根據此前報導,在7月11日混沌大學《傳統製造業如何數位化轉型》的演講中,尹正給出了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路徑的16字建議:「先醫後藥」、「先軟後硬」、「小步快跑」、「效益第一」。「首先要診斷問題所在——『先醫後藥』;之後藉助軟體先把數據打通,在數據流沒有打通的時候盲目上硬體對業務和生產將帶來負面影響——'先軟後硬』;另外不可一蹴而就,在一點點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投入——「小步快跑」;當然數位化轉型一定要注重效益,不僅僅經濟效益也包括社會效益——』效益第一』。」
其實,這在施耐德電氣助力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中得到了驗證。據施耐德方面舉例稱,國內知名的氣體傳感器及儀表製造商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漢威科技),需要應對大量「多品種、小批量」的定製化需求。為此,施耐德電氣首先診斷出漢威科技工廠生產的「黑箱」狀態,之後為漢威科技提供了基於EcoStruxure架構的綠色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將來自不同系統中的客戶數據、訂單數據和生產製造數據實現了端到端的貫通,從而把管理的顆粒度從之前的每月每周縮短到每天每小時。系統上線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數位化改造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產能提升22%,人均產值提高了14%,半年收回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