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鳳凰衛視網撰文「氣球毒害中國:比海洛因很」,幾天前一位留學生由於玩「吹氣球」導致身體癱瘓,不得不坐著輪椅回國,無奈提前結束留學生涯的消息刷爆朋友圈。人們不禁要問:「氣球」到底是什麼東東?「吹氣球」到底要怎樣玩?「吹氣球」其實是吸入氣球內一種古老的麻醉氣體—笑氣(又稱一氧化二氮,英文簡寫NO)。
笑氣首先由英國著名化學家、神學家普利斯特於1775年研製成功;數年後著名冒險能手戴維首先嘗試吸入笑氣,結果大笑不止,體驗了前所未有的愉快感受,笑氣很快成為當時各位紳士小姐們愉悅身心的party神器。
1844年美國牙科醫生韋爾斯把「笑氣」用在自己身上,並讓助手幫自己拔了一顆智齒。拔牙的過程並不疼痛。笑氣從此正式成為西方廣大牙醫欽定的麻醉劑。
然而鑑於笑氣麻醉作用效果較差,且需要特殊的管道設備系統(以便有效控制吸入笑氣的濃度),故笑氣在中國醫療界的使用並不廣泛。
如今笑氣又被當代西方青年用來興奮他們的大腦神經了。據說吸完後可以誘發大笑,致幻和使人欣快的效果。笑氣也走入中國的「平常百姓」當中,就連辦公大樓走廊也已經出現了小販賣「吹氣球」的身影。
近年來,隨著醫學工程的不斷發展,醫務人員已經可以比較精確地控制笑氣/氧氣的吸入濃度。2006年以來,國內一些口腔科和診所相繼開展了笑氣-氧氣吸入鎮痛技術。
和社會上笑氣可以「任性吸」相比,醫院對笑氣的吸入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1 要隨時觀察患者呼吸,意識,心率等生命體徵的變化;2 使用特製的笑氣吸入裝置;3 氧氣與笑氣混合吸入,嚴格控制笑氣的吸入濃度在30%到70%,吸入時間必須在48小時以內;4 吸完笑氣後要吸純氧5分鐘;5 孩子在吸完笑氣清醒後20到30分鐘才可以在家屬的陪同下離開診室。
笑氣的毒副作用 1白細胞,血小板減少;2 心理依賴;3 中樞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傷;4大劑量使用可致缺氧甚至昏迷;5 心肌損失。
最近媒體不斷出現因「吸氣球」導致意外如發瘋,缺氧,成癮等案例的報導。英國僅2006年到2012年間,就有17人因吸入笑氣死亡。目前,英國約400個地方議會組成的政府協會(LGA)就此發出健康警告,指出個人購買使用「笑氣」是不合法的。據悉目前笑氣尚未被列入新型毒品的目錄,相信不久笑氣就會由於濫用,演化成了新型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