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月14日,溫州日報新聞客戶端以《1095天的潛心科研,眼視光科研小白的華美逆襲!》為題刊登了溫醫大學子林莉的故事。
△點擊查看高清大圖
林莉,眼視光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2015級眼本1班學生。
2020年1月2日,當大家憧憬新年快樂的同時,林莉也得到了西湖大學直博的機會,這是對她本科期間整個科研生涯的肯定與認可。回首本科期間:2017年9月,她以第二作者在國際TOP期刊1區「Nucleic Acids Research」參與發表研究論文「A 'new lease of life': FnCpf1 possesses DNA cleavage activity for genome editing in human cells」(影響因子11.561)。2018年9月,她以第一作者在國際TOP期刊1區「Molecular Therapy」參與發表研究論文「Engineering the Direct Repeat Sequence of crRNA for Optimization of FnCpf1-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n Human Cells」(影響因子8.402)。
在校期間,她還獲得過國家級勵志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校級海外培優交流獎學金,校級創新創業獎學金等榮譽,2018.7-2018.8於昆士蘭大學轉化醫學研究所Prof. Paul Clarke課題組,交流訪學。
科研小白結緣科研
林莉的科研之路源自一場學院組織的「樂學眼科進實驗室」的活動。一個嶄新的領域在她面前鋪開來,覺得新奇又有趣的她壯著膽子向老師詢問,「我暑假能留在這裡學習嗎」,機會果不其然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谷峰老師的「歡迎歡迎」開啟了她與實驗室奇妙的緣分。科研小菜鳥就跟在實驗室學姐身後,從小鼠換籠子,到剪趾提基因組,再到質粒抽提,一步一步踏實學習,「那時候不懂的太多了,但是跟著學、認真學、踏實學肯定沒錯,學姐做什麼,我學什麼,常常跟在學姐後邊凌晨才回到宿舍」,回憶起剛起步的時候,她依然還是滿臉的興奮和期待。終於她獲得了導師的認可,在大一暑假結束後留了下來,林莉終於正式加入了谷峰老師實驗室。
可「加入」二字其實並不像它們的筆畫那般輕巧。由於實驗室在另外一個校區,大二開始,她每天都以校車、公交輾轉於兩地,跑去茶山上課,再跑回學院路實驗。而支配她的動力便是越來越明晰的科研輪廓——那段時間有了各種形式的探討和大量的文獻閱讀,她對課題組的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從蹣跚學步中慢慢成長了起來。
寒來暑往堅持科研
本科期間,林莉曾在導師的指導下成功申報了一項省級課題。單獨承擔一項省級課題的科研任務賦予了她許多責任,隨之而來的還有壓力,她調侃說:「以後在實驗室裡再也不『耍流氓』了呢!」在課題開展的前期,輸出的多是陰性結果,而在與導師交流的過程中,有一番話讓她至今難忘:「我們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陽性結果,哪怕是陰性結果也有意義,它可以告訴後來之人此路不通。」漸漸地,她對「科研」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顧大二到大四,林莉以谷峰老師在讀研究生的標準要求自己,所有的日程都跟著師兄師姐們走,寒假回家呆了一周就急不可耐地返校,暑假90多天,一天都不舍離開。這3年,是用平板堆砌的3年,是用移液槍丈量的3年。這3年她構建了不下500個載體,做了不下1600管次的細胞流式。最忙的時候,她常在凌晨三點鐘回寢、清晨六點鐘便爬起來繼續實驗安排。
「我看過凌晨兩點、三點、四點、五點的溫醫,當我抬頭,在窗外黑壓壓的夜景裡,我看到了自己,疲倦卻快樂。」
——林莉
學姐寄語:
始終不要放下學習!
推薦閱讀
溫州醫科大學
作者 | 謝婕
來源 | 眼視光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責編 | 二師妹飽了
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提供原創文字 / 圖片 / 視頻 / 音頻素材及線索
原標題:《溫醫大本科生以一作發表國際TOP期刊1區SCI論文(影響因子8.402 ),科研小白華美逆襲!| 出彩溫醫人》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