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復旦科技有哪些新突破? 這場復旦科技工作會議乾貨滿滿!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殷夢昊 溫瑞琪 復旦大學

2020年復旦大學的科技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新的一年科技工作重點在哪裡?1月6日下午,復旦大學2020年度科技工作會議召開。

黨委書記焦揚主持會議並做總結講話,校長許寧生出席並講話,常務副校長金力介紹了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推進情況,同時表揚了2020年度復旦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

焦揚:加快學校「十四五」科技創新步伐,為建設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焦揚指出,去年是決勝之年、收官之年、大考之年,全校科技工作請命出徵、努力拼搏,為國家分憂、為人群服務,取得不少歷史性新突破,不少關鍵數據再創新高,很多經驗值得總結。今年是建黨百年,學校也將開啟邁向世界一流前列的新徵程。希望全校匯聚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的磅礴力量,加快「十四五」科技創新步伐。

就新一年科技工作,焦揚結合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堅持改革引領,推動科技生產力創新發展。調整科研生產關係,加快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為創新者創新。要搶抓新科技革命先機,構建新的科技創新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著力強化大學的創新策源功能;對接服務國家創新體系,調整定位、轉型升級、重組力量,開創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新局面;高水平推進「雙一流」建設,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實力和能力,助推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轉變。二要弘揚科學家精神,走出從人才強到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要以科學家精神,引領新時代創新之路,提倡揭榜掛帥的魄力、卓越自主的膽力、寂寞探究的定力、團結協作的眾力;引領教書育人風尚,把復旦人科技報國、創新強國的火熱實踐變成立德樹人大課堂,讓為國創新、強國奮鬥成為新一代復旦人奮發有為的最強音。三要加強黨的領導,把引領支持科技創新作為黨建帶動治理、推動發展的重要任務。「雙一流」建設就是復旦最大的政治任務,科技創新也是政治。各級黨組織要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從組織、體制、人才、服務保障等各方面全面關心、全力支持、全程保駕,用體制機制保障科研事業發展。希望大家奮鬥新徵程,爭取原始創新有更大發現、融合創新有更大進展、轉化應用創新有更大效益、制度創新有更大突破,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百年。

許寧生:學校科技要敢於承擔歷史賦予的重任,率先實現「科技全面一流水平」,成為全面推進原始創新、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的主力

許寧生指出,「十三五」期間,復旦大學科技工作取得不少突破,真正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個面向」的要求,科技布局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變化。學校全面發揮已有優勢,全面支持前沿科技研究,系統推進加強基礎研究工作,啟動「從0到1」自主創新項目。學校已深度參與國家實驗室的建設,進一步明確了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的發展方向。學校對總書記提出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動作,出臺重大舉措,推出了公共衛生學科群行動計劃,建設了重大傳染病和公共衛生的研究平臺;新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醫學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了一系列的實體科研機構,對學科交叉融合的重大研究領域和育人平臺提供了攀登科學高峰的高原。建設了一批地方研究院,為成果轉化以及服務地方經濟打造了新平臺,提升了智庫決策諮詢能力。學校深入全面布局基礎研究,為「十四五」發力奠定了基礎。復旦大學已具有科技實力雄厚、綜合水平高的優勢,形成合力的機制已經建立,積極向上的局面已經形成。

許寧生對照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檢視了學校科技的不足,全面分析了學校科技發展機遇。

許寧生表示,「十四五」期間,學校科技要敢於承擔歷史賦予的重任,率先實現「科技全面一流水平」,成為學校全面推進原始創新,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的主力,要抓好 「一大六重」。在大格局方面,要全面深入研究,對標全球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國家發展最重要需求,提出新格局的建設方案。在重大科技工作安排的部署方面,要統籌安排好基礎研究、轉化平臺、服務地方科技創新和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國防軍工重大工程等創新行動。在重大研究領域方面,要進一步突出在信息領域、生命科學領域和信息生命交叉領域的初步優勢,在集成電路、微納電子與量子、人類表型組和生物醫藥、腦科學與類腦智能與人工智慧等方面,進一步深入全面集聚力量與成果。學校還應該進一步布局重點領域的創新,包括在信息通信、新醫技、新能源、新材料、新器件、新裝備。在「從0出發」方面,加強全面部署,實現全校原創科技工作的新水平。要加強有組織有鏈條的科技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要鼓勵「從0到1」的科技創新機制的建設。要抓住基礎研究最重要的命題,強化在基礎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理論、方法、架構的研究。在重大成果方面,要改變傳統觀念。破除唯獎項、唯論文,要強調獎項成果和論文成果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創新策源功能。在重大團隊和人才培養方面,要破除傳統的機制的限制,支持科研團隊和科技領軍人物,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團隊,培養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科學家、拔尖學生。在重大機制創新方面,要著力改革,尤其是深化評價機制改革。

許寧生強調,學校的師生是科技主力軍、創新力量。學校管理團隊要立足於服務師生科技創新,這是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要求的重要方面。不重視科技工作,不努力服務科技工作,不服務好師生的科技工作要求,都是不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二級單位黨政領導要把科技工作作為一項發展的核心任務去抓好,學校將出臺政策舉措加以評價。

金力:依循三步走發展思路,構築科創高地,奉獻國際頂級創新型特大城市建設

金力從建築面積、人員規模、資金投入,啟動以來建立的重大平臺和重大項目等方面介紹了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建設情況。他指出,融合創新是進一步提升學校科研能力的關鍵,而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建設是復旦融合創新舉措的標誌性成果。學校以服務國家戰略為使命,以世界一流為目標,以復旦優勢特色為基礎,依循三步走發展思路,構築科創高地,奉獻國際頂級創新型特大城市建設。

他表示,復旦大學以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為支撐,圍繞「一計劃兩中心」,重點集中在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三大領域開展前沿創新工作。自2017年啟動以來,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在領軍人才聚集、重大平臺建設、重大任務承接、重大科研成果、基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同時,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將投入更多資源、更多機會,目標在2030年前完成建設期任務,成為大學創新典範。

2020年復旦科技成果有這些新突破

科學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武利民報告了2020年學校科技工作情況。

2020年,復旦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科技到款經費再創新高,2020年,全口徑科技到帳經費45.6億元,比上年增長32%;重大重點項目立項數平穩收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批項目數和經費數創歷史新高,獲批基礎科學中心項目1項,實現我校零的突破;新建科研平臺和基地有所增加,獲批國家級科研平臺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14個;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重點單位合作持續推進;全年推進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獲批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示範試點單位;國家級和上海科技獎項有所突破,科學探索獎全國第三。

此外,疫情期間,學校通過自籌資金和校董捐贈資金積極組織科研攻關抗疫,並在病毒溯源、檢測試劑、抗體研發等領域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上海市科委等單位立項項目支持,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同時,獲批新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

出席本次會議的包括學校黨政領導,各機關部處、群眾團體、公共服務部門負責人,各院系所、附屬醫院黨政領導和科研負責人,重點研究機構負責人、重要科研項目負責人,國家級重要人才、「四卓」人才入選者等科技工作的骨幹力量等280人參加現場會議。另由於疫情影響,400人參加線上會。

2020年度,究竟有哪些復旦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受表揚?一起來看全名單!

來 源

科學技術研究院

組 稿

融媒體中心

文 字

殷夢昊 溫瑞琪

攝 影

成釗

制 圖

溫瑞琪

編 輯

丁辰琦

原標題:《2020年復旦科技有哪些新突破? 這場復旦科技工作會議乾貨滿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植集團聯手復旦推動科技創新
    文/譚倫「他是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在零外磁場的條件下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中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磁性拓撲絕緣體中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非常有挑戰性的。自1988年霍爾丹預言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起,在實驗上實現花費了25年時間。
  •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2020年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復旦-中植科學獎」捐贈方代表、中植企業集團首席合規官劉輔華為薛其坤頒獎。
  • 復旦大學黨委常委會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復旦大學黨委常委會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2020-12-22 23: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2020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
    10月24日,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2020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召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林東昕院士,委員鄔堂春、曹務春、胡志斌、吳永寧、施小明、餘宏傑,北京大學周曉華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陳瑞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王超龍教授和北京師範大學田懷玉教授等特邀專家,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吳凡副院長,公共衛生學院何納院長、羅力書記,以及重點實驗室的相關成員參加會議。
  • 直播回顧丨你要的復旦招生答疑乾貨,全在這!
    直播回顧丨你要的復旦招生答疑乾貨,全在這!小編為大家整理乾貨Part1對話招生辦主任潘偉傑:選擇多元發展,探索未來無限可能復旦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潘偉傑介紹,復旦大學秉承「國家意識、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專業素養、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理念,在全面落實「復旦大學2020一流本科提升行動計劃
  • ——復旦大學定點幫扶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工作紀實
    2012年以來,復旦大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扶貧開發戰略,按照《教育部定點聯繫滇西邊境山區工作總體方案》有關要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除絕對貧困為目標,把對永平縣的定點掛鈎幫扶列為學校的重要工作,建立完善掛鈎幫扶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式,以決策諮詢、科技成果轉化、幹部培訓、教育和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文化旅遊及招商引資等方面為重點開展幫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掛鈎幫扶工作成效明顯
  • 復旦復華:上海復旦復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
    證券代碼:600624 證券簡稱:復旦復華上海復旦復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資料二〇二〇年十二月目錄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議程....................................
  • 復旦大學2020年招生政策解讀
    2020年高考志願填報即將開始,廣大考生對復旦大學的招生政策、培養模式等方面有諸多疑問,為幫助同學們填報志願,順利報考復旦,復旦大學招辦主任來回答考生最關心的7個問題。 2020年復旦大學招生錄取政策有何特點?
  • 這家落戶閔行的德國科技巨頭「牽手」復旦大學,將在未來大展拳腳
    這家落戶閔行的德國科技巨頭「牽手」復旦大學,將在未來大展拳腳 2020-12-20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復旦人」講壇第五期開講,今年有11名青島孩子考入復旦本科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6日訊 今天下午,「青島-復旦人」第五期講壇在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科教樓開講。數百位來自機關、高校、醫療、法律、企業等領域的復旦校友齊聚線上線下,探討疫情防控常態形勢下科技如何助力健康生活。
  • 復旦大學2019-2020學年優秀學生標兵(研究生)擬推薦名單公布!
    研究生團工委在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校團委的指導下,開展2019-2020學年度復旦大學優秀學生標兵(研究生)的評選工作。12月1日上午,2019-2020學年復旦大學優秀學生標兵(研究生)終審答辯會在邯鄲校區逸夫科技樓一樓報告廳舉行。
  • 復旦大學第十七屆工會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
    5月7日,復旦大學第十七屆工會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校黨委副書記尹冬梅出席會議。因工作職務變更原因,免去許徵同志復旦大學工會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免去金再勤同志工會委員會副主席的職務,與會委員對兩位同志任職期間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 【聚焦】復旦與永平的故事有了新篇章!
    帶著剛走下生產線的新一批蘋果發酵酒「C9」,他期待著和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工業菌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呂紅分享產品走向市場的新消息。「蒼山洱海間,大理古城中,三塔倒影旁,很多網紅打卡點都有我們的產品了。」馬樂君規劃著,要讓這款由復旦大學專利菌株研發的蘋果原漿發酵酒走進雲南的文旅高地,走向全國。
  • 2020年度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科技賦能,構建數位化金融新生態
    2020年12月15日,2020年度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圓滿收官。Bill先生有機地結合了信用卡發展史的內容,從傳統銀行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潮流中應作出如何的應對這一問題出發,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和翔實的數據仔細地分析了產品創新開發的原則,一是以客戶價值為中心,二是產品的誕生能夠支持金融體系的發展。他舉例,曾經有一個擁有高額收益的產品開發項目,花旗開發部門已投入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之後,發現該產品不符合金融體系的要求,被立刻叫停。
  • 校友故事 | 從復旦到MIT:挑戰新領域,持續自我「升級」
    它意味著自我突破,預示著或許「痛苦」但卻值得的蛻變。而復旦國際MBA為你帶來的,正是走出「舒適區」,迎來驚喜成長的種種可能。同時擁有兩所世界名校的碩士學位,正是這種種可能之一。成為復旦MBA的學生,你將有機會申請三所世界頂尖商學院,學習國際前沿的理論體系,提升自己的全球競爭力,完成學業之後還可以收穫復旦MBA和海外頂級商學院的第二學位。
  • 舊聞回顧:基因及細胞治療會議(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全球校友會...
    7月11日下午,在蘇州金雞湖凱賓斯基大酒店舉行了復旦大學基因及細胞治療學術專場會議。同時,舉辦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全球校友會蘇州分會(蘇州校友聯絡處)揭牌儀式」「2020年度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園區分會場—基因及細胞治療專場」。
  • 描繪美麗物理新世界!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
    今天,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 校友故事 |復旦MPAcc2013級校友邱靚: 「拾級而上,終可拿雲」突破...
    2004年,邱靚來到上海加入英飛凌科技公司,四年後進入西門子(上海)有限公司。2013年,為了擺脫在西門子遭遇的職業瓶頸,邱靚考取復旦MPAcc,入學一學期後她被公司外派至海外並在當地商學院進修了MBA學位。兩年後,邱靚回國繼續在復旦MPAcc深造,並在此期間得到機會進入華為。畢業後,邱靚離開華為,加入軟銀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擔任財務總監,並在2020年成為總經理。
  • [中報]復旦復華:2010年半年度報告
    與此同時,公司繼續強化生產管理與質量管理,按照藥監局的要求認真做好凍乾粉針 GMP再認證工作,力爭年內順利通過該項認證。公司還高度重視企業的後續發展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突破企業發展瓶頸的思路,並為順利啟動相關工作展開積極的籌備。
  • 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舉行—新聞—科學網
    「復旦—中植科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宣讀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名單,他們分別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