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容予,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上周有一個熱搜
原本不大感興趣
但一句話吸引了我的注意
《水木年華》唱歌好不好聽,該不該上節目,不站隊不評論。但是……四十歲,憑什麼不配懷念青春?
當下社會對「青春」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樣子?
百科上解釋:
(1)青年時代,最恣情的時光;
(2)也用於比喻舊的事物重新煥發神採 ;
(3) 指青少年、青年人的年齡範疇名詞;
(4)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蔥色,所以春天稱青春(也指夏天)。
既然,青年人、最恣情的時光,叫「青春」,那請問四十歲的人,憑什麼不配懷念青春?
01
40歲已經老了嗎?
如果在路邊攔住一個人問:40歲算老嗎?
十有八九的人會回答:當然不算,40歲正年輕呢。
雖然當下年輕人常常嘴上掛著「老大叔、老阿姨……」,但生活裡依舊是熱愛生活,對生命充滿熱忱的。
說實話,很不喜歡部分00後,動不動就上來說80、90後已經老了、還矯情、愛裝嫩……可能每個時代的「後浪」都看不起「前浪」,但是溯源根本,其實是教養問題。
話很難聽是不是?不服氣是不是?那你們說話不尊重人的時候,體會過別人的感受嗎?
哦,你們會說,你們這群老年人真玻璃心。
呵呵,不要把自己的沒教養,當成你們所謂的青春張揚!
按照當下人們的平均壽命80歲算,60歲退休,還有20年才到平均壽命,這還算保守估算,當代社會80歲+的老人真的太多太多,那憑什麼人生40歲,就被人罵「不配懷念青春」?
這就像你在吃飯,吃到一半,人家把你的碗端走了,覺得你已經吃過應該飽了,不需要再吃了……膈不膈應?
02
40歲已經是邊緣人了?
不知道為什麼,在很多人看來,40歲似乎是個被邊緣化的年紀。
招聘啟事寫「要求:35歲以下」;
女性40歲未婚未育或者已婚未育被歧視;
男性40歲沒有買房買車,職場還是普通員工,被看不起;
企業開始逐漸淘汰40歲以上的人……
似乎種種現象都在向人們傳達一個信息:40歲,你已經老了
也許,在一些年輕人眼裡,過了三十五歲的人,如果做不到像二十多歲的人一樣瀟灑、有拼勁,就該被張東升推下懸崖了。
40歲,他們怎麼就不配和年輕人一起比拼了?
怎麼就不配懷念青春了?
不列舉名人事例,畢竟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那麼多的境遇和運氣。只問幾個簡單問題:
40歲創業的人,不論成功與否,是不是在努力和拼搏?
40歲送外賣的人,為家庭,為子女奔波,是不是在努力和拼搏?
40歲依舊堅持學習,考研考博的人,是不是在努力和拼搏?
老,是一種自我感覺,從來不是按照年齡判斷的。別說40歲,90歲還是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依舊是年輕人,依舊正青春!
「青春」的定義,明明包括了人生努力成長的階段,為什麼在這裡會出現雙標?就像一棵樹,從發芽冒出土壤的那一刻起,就是青春的開始,直到最後一片葉子落下,才能算青春結束。
在我看來,世間萬物,只要在生長,就一直正青春。
03
40歲憑什麼不配懷念青春?
也許有人說,我就覺得40歲不是青春,怎麼了?
行吧,你非要說40歲不是青春,那你也解釋一下,「40歲,不配懷念青春」是為什麼,難道「懷念」也有門檻嗎?
青春是美好的,每一個人都擁有青春,這難道是年輕人的特權?
如果按照「40歲的人,不配懷念青春」的邏輯,我能不能得出一個結論:二十多歲的人談青春,就是矯情和裝嫩。能這樣算嗎?
的確,畢業後,我們開始逐漸相信,大多數人終究是普通人,生活沒有那麼多奇蹟,我們開始像樸樹的歌裡唱的那樣:易碎的、驕傲著,那也曾是我的模樣,最後卻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當我們懷念青春,懷念曾經驕傲、無畏的自己時,也正是我們對當下生活的無奈和不甘心,但內心裡,還是希望再努力一把,可以向曾經的自己那樣,勇往直前……
所以……這些情緒,和年齡有關嗎?
40歲,真的不配懷念青春嗎?
【作者簡介】容予,希望人生可以慢點走,品品茶、喝喝酒、聽聽曲、寫寫字,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