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廣大戰首回合0-0,國安隱患大外風,恆大後手多或將晉級
久古
10月28日晚進行的中超第二階段爭冠組半決賽首回合國安與恆大之戰,儘管雙方各有兩次擊中門框,但經過90分鐘的較量,誰都沒有辦法攻破對手大門,最終以0-0握手言和。
從雙方的首發來看,基本上保持了此前各自的主力陣容。卡納瓦羅一如前幾場把艾克森放到左邊鋒的位置,其他幾員大將塔利斯卡、保利尼奧、費南多悉數出場。只是在後防線由梅方替下有傷在身的樸志洙,老將鄭智則與何超搭擋雙後腰。國安方面,除了金泰延替下有傷的李磊,其他與上一輪與魯能之戰首發陣容完全相同。
從比賽過程來看,雙方也都打出了各自的特點。相比於恆大更多以個人能力衝擊對手不同,以奧古斯託和比埃拉組成的中場雙核,在進攻組織方面顯得更有條理,也打出了更多的戰術配合。但過於追求短傳和小配合,面對恆大硬朗的衝擊失誤也非常多。從賽後統計的數據來看,國安幾乎全面處於下風。其中:控球率48%-52%(國安在前,下同)、傳球306-378、成功傳球290-330、傳中9-29、成功傳中2-9、射門9-25、射正3-4、角球2-8,這幾乎是雙方近兩個賽季以來國安首次在主要技術數據方面全面落後於恆大。但由於恆大的進攻球員過多雲集於中前場,特別是進攻線。面對防守能力更強的國安,恆大無法複製兩回合8-1華夏幸福的進球大戲。
不過,隨著第64分鐘韋世豪、楊立瑜、徐新上場之後,恆大的打法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韋世豪多次從左路進行突破,或傳中或進行配合,除了王剛被壓制在本方右半場而無力反擊之外,李可也不得不多次回撤協助王剛的防守。而李可被帶開之後,國安的中路防守開始出現更多的空檔,塔利斯卡、保利尼奧獲得了更多的進攻機會。特別是塔利斯卡的威脅更大,第82分鐘時接韋世豪左路包抄傳中彎弓搭箭擊中門框。隨後韋世豪接張琳芃的傳球獲得幾乎無人防守的射門機會,可惜被侯森勉強伸腿擋出。
相比之下,國安直到第83分鐘才開始第一次換人,由費南多、張稀哲分別替下比埃拉和巴坎布;傷停補時的第2分鐘復由劉國博替下張玉寧。事實上,張玉寧早在10分鐘前就已經受傷——張玉寧幾乎無人可換!
雖然雙方都沒有破門,但從整個比賽過程來看,恆大不但場面略為佔優,並且由於陣容整齊、可換的球員非常多,給卡納瓦羅的戰術調整空間更大。因此,雙方的次回合,我認為對恆大更為有利。
首先,不排除卡納瓦羅對艾克森的使用是虛晃一槍。包括此戰,艾克森已經是第三次出現在左邊鋒的位置了,但只有這次是真正的檢驗。從實際效果來看,艾克森和塔利斯卡出現在各自並非最擅長的位置,恆大的進攻效果並不理想。特別是塔利斯卡回撤中場拿球之後,保利尼奧必須頂上前場。但相比於正印中鋒艾克森,缺乏了前插的突然性之後,保利尼奧的作用相對有限。
下一回合,卡納瓦羅極有可能將艾克森放回中鋒位置,塔利斯卡出任前腰,保利尼奧繼續在前腰與後腰的中間,類似4231陣型。或者塔利斯卡改打右邊鋒,費南多則拉到左路,改打4141陣型。又或者,韋世豪首發,與費南多或者塔利斯卡分別出任左右邊鋒,主打433陣型,等等,變化非常多。當然,最大的可能,韋世豪依然以替補身份出戰,以有生力量繼續衝擊國安的防線。
也就是說,卡納瓦羅的"後手"非常多,可供選擇的球員以及戰術變化莫也遠比國安多。
對國安而言,這場比賽暴露了兩個缺點:
一是U23選擇餘地不大。目前國安的U23球員中,侯永永因傷已經退出,郭全博前段時間一直是替補,U21的劉國博難以進入主力替補陣容。事實上,熱內西奧只能選擇張玉寧,並且如果沒有傷,張玉寧幾乎必須打滿90分鐘。如果張玉寧有傷或者狀態欠佳,國安只能被迫更換守門員,由郭全博頂替侯森。
另一方面,國安的調整空間相對不大。除了奧古斯託和比埃拉,國安的雙後腰主要還是由池忠國和李可組成。這兩名球員的防守能力相對更強,可以支撐奧古斯託和比埃拉更多的投入進攻。相對來說,張稀哲的防守能力略有不足。如果不是比分落後必須強攻,熱內西奧應該還是選擇池忠國和李可的後腰組合。
但從這場比賽來看,70多分鐘以後,國安多數球員的體能下降非常明顯。如果不是李可頻頻拉邊,估計國安的右路防守會被韋世豪擊穿。如果恆大上半場用費南多,下半場再換成韋世豪,在這兩名速度、技術俱佳的左邊鋒一波接一波的衝擊之下,國安的右路防守依然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更令熱內西奧頭疼的是,一旦李可協防右路,中路的防守空檔將放大。如果奧古斯託不能及時回防,池忠國將難以面對保利尼奧、塔利斯卡等人的輪番衝擊。
如果國安不能在60分鐘甚至50分鐘前取得比分上的領先,比賽越接近尾聲,丟球甚至輸球的可能性就越大。實事求是地說,本場比賽70分鐘以後國安對恆大的中路進攻基本上已經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守,因為恆大的邊路進攻越臨近比賽結束就越犀利。
個人認為,如果沒有新的有效的戰術變化,進入決賽的極有可能是恆大。
(今日頭條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今日頭條之外轉載!圖片全來自今日頭條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