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15時40分訊(記者 周盈)長田溝水庫位於跳蹬河流域上遊,最終流入嘉陵江。六年前,這裡的水還很清澈,後來周邊居住人口越來越多,小區生活汙水管道破裂、庫內汙染消除不徹底等原因,水質逐漸惡化,一度為劣Ⅴ類水質,並呈中度富營養化。
去年,兩江新區將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同流域綜合治理融合,對周邊管網實施截汙改造、實施雨水徑流控制、對水庫進行生態修復、岸邊景觀綠化提升,為土堤河岸修築生態擋牆、實施流域智慧管控……一系列整治措施在這裡迅速展開。
經過治理,如今的長田溝水庫蝶變重生。清澈的河水碧波蕩漾,河中水草清晰可見,周邊的居民又開始在岸邊悠閒散步。
長田溝水庫的治理只是重慶市找準痛點,系統實施流域綜合整治工程,高質、高效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整治的縮影之一。
入河排汙口連著河流和陸地汙染源,是汙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後一道「關」。去年2月,生態環境部決定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內,以長江幹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完成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重慶兩江新區和渝北區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開始率先啟動排查整治。
大數據智能化賦能 入河排汙口應查盡查
為將入河排汙口「查清楚」「數明白」,生態環境部採用了三級排查模式:第一級排查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汙口;第二級排查組織人員對發現的疑似排汙口進行徒步現場排查,核實確定排汙口信息;第三級排查組織業務骨幹對疑點難點進行重點攻堅。
在摸排中,重慶試點地區首先將通過向相關部門、鎮街,村社搜集資料,對轄區內水系、市政管網建設、產業分布等進行初步了解,關注重點區域;其次,利用技術手段,如無人機航拍全面排查,覆蓋人力難以到達的區域;接著,將分網格採取「地毯式」排查,以村社為單位,逐個排查區域內所有排汙口,同時進行監測、溯源工作。
截至去年11月,重慶市全面完成排查、監測、溯源階段工作,核實發現長江入河排汙口356個。
對症下藥 入河排汙口水質持續變好
位於兩江新區悅來桐子灣附近的入河排口主要服務悅來生態城片區,上遊方家坪路、謝家巖路等地的雨水也經此流入嘉陵江。「這片被汙染一方面是因為雨天道路汙染物混入,另一方面是城市生活陽臺上洗衣機等產生的汙水直接進入雨水管道,後一個問題也是以前經常被大家忽略的。」蔡建寧說。
為解決這問題,兩江新區在規劃悅來生態城片區時採用了「海綿城市」理念,落實了嚴格的城市、小區、住戶雨汙分流措施,強化雨汙管網工程質量,實施道路初期雨水控制。同時,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局還對這裡加強了日常管理,嚴格整治建築工地汙水亂排現象,定期開展排口水質監測。如今,這處排汙口的水質一直穩定在I-III類水質。
「我們在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的同時,還結合全市打擊偷排直排亂排專項行動等推進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解決。今年共計排查工業企業、在建項目、餐飲單位等點位1023個,發現汙水排放問題55個,目前所有問題全部完成整改。」蔡建寧說。
多部門協同 共同築牢水生態環境保護屏障
「任務清、權責明、配合快,多部門通力協作,是我們開展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的一大法寶。」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排汙口不僅由各整治責任單位組織驗收監測,推進達標銷號,還結合巡河制度將排口納入河長日常巡查監管,並實施長期動態監控預警。
截至目前,兩江新區需要整治的56個排口,已完成整治30個,剩餘排汙口預計在2022年底完成整治。渝北區需要整治的21個排汙口已全部完成整治。
此外,重慶還在沿江23個區縣全面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目前,重慶已累計出動人員23萬餘人次,全空間航飛排查山地面積近5000平方公裡,全時段排查甄別三峽庫區豐水和枯水期排汙口,排查點位22萬餘個,發現問題5625個,完成整改5606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