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民進黨當局再度借著「二二八事件」紀念日大搞「去蔣化」,「獨派」團體不斷出擊,中正大學首當其衝。與此同時,一些人還提出,蔣介石作為「二二八事件元兇」,後人都不能從政。
據臺灣《中國時報》3月1日報導,「獨派」團體「阿扁聯誼會」要求當局全面拆除蔣介石銅像,並更改以其名字命名的街道、建築物和機構,包括中正大學、中正紀念堂等。據了解,中正大學是位於臺灣嘉義縣民雄鄉的「綜合國立大學」,其創立可追溯到1940年成立在江西的「國立中正大學」,校名取之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抗戰勝利後,該校遷至南昌,1949年9月改名國立南昌大學。國民黨當局遷臺後,在一些校友奔走下,中正大學於1989年在臺灣成立。2013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亞洲百大大學排行榜中,中正大學在亞洲總排名第83,臺灣島內排名第13。由於風景優美,中正大學成為多部影視作品的取景地,包括曾風靡兩岸的偶像劇《流星花園》。
針對被要求改名, 中正大學發表聲明表示堅守政治中立,「對於各方意見,予以尊重。未來無論更名與否,校方皆不忘二二八事件於歷史的重要性」。副校長柳金章說,多年前學校曾討論要不要將「中正」的校名改掉,但後來不了了之;中正大學位於嘉義縣,當初成立時不一定跟蔣介石有直接關係,如果要改名,「難道要改為阿里山大學?」他認為「茲事體大」,中正大學已成立28年,一旦改名,校友的認同將受衝擊,且畢業證書、學校財產登記等都要重新處理,這是一個大工程,「不是說改就能改」;除非校內或校友有人提案修改,才會啟動討論程序,否則「中正大學」的名字應該會持續下去。臺「教育部次長」蔡清華則稱,學校內要不要有蔣介石銅像,或校名要不要改,由各校自行決定,「教育部」不會強迫。
事實上,以「中正」為校名的學校幾乎遍布全臺各縣市。統計顯示,全臺灣有18所中正國小、7所中正國中、3所中正高中和1所中正大學,「『中正』可以說位居學校菜市場名(意即很普遍的名字)第一名」。如果學校的地址也不能出現「中正」二字,包括中正區、中正路,都得被除名,那麼遭株連的學校更是數不勝數。
雖然「二二八事件」紀念日已過,但「去蔣化」仍在繼續。3月1日,高雄中山大學6名學生佯裝問事情「拖著保安」,一名學生趁機衝向銅像前潑漆。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校園的蔣介石銅像基座,也遭不明人士噴漆寫上「威權遺毒」字眼。警方表示,校方僅先備案,保留法律追訴權,暫不提告。民進黨「立委」姚文智稱,將提案廢止「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等同廢除其法源基礎。
網民孫老毛嘲諷說,未來乾脆一到「二二八」就把200多個蔣介石銅像都放到中正紀念堂讓大家潑油漆,「如果這樣能讓族群平等的話,那大家就做吧」。或者仿照國外的「西紅柿節」,以後「二二八」讓大家往銅像砸西紅柿。針對2月28日輔仁大學學生鋸斷銅像的腳,孫老毛也諷刺說,「蔣中正當年過世時是老了,但沒有糖尿病,為什麼要把他截肢呢?」臺北市議員鍾小平認為「自由臺灣黨」創黨主席蔡丁貴火燒「國旗」及丟雞蛋,涉嫌觸犯「刑法」,因此提出控告,「警察太窩囊廢,才會讓臺獨民眾為所欲為」。3月1日,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中常會上痛批,民進黨當局種種作為包括「去蔣化」,「就是要去中華民國,要藉助這過程,塑造中華民國是個外來政權,屠殺人民,為臺獨做好所有政治鋪陳」。民進黨前「立委」沈富雄在臉譜發文以蔣介石的口氣說,希望快點把中正紀念堂拆了,「免得以我之名,不眠不休地提款,讓我越想越心煩」。他還說,順便一提,慈湖也可廢,讓老蔣能回到奉化溪口老家陪親娘,「我晚年過得並不快樂,困守孤島、含怨以終,看大家擺出那種場面,我只有更加抱憾了」。
針對「獨派」鼓動中正大學更名,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3月1日稱,既然如此,就乾脆把中正大學改名為「水扁大學」,蔡英文一定下令「教育部」把它變成「特色重點大學」,給予每年500億元的補助。至於課程,有三門必修課,包括「海角藏七億之洗錢學」「101好好賣之賣官學」以及「龍潭真好賺之收賄學」,還有幾門必選課,即「見鏡手抖學」「一邊一國學」等,「修完六門就可以畢業,領阿扁學士」。羅智強還開玩笑詢問「阿扁聯誼會」,「我這麼挺阿扁,可以申請入會嗎?」聯合新聞網評論稱,因為反蔣介石,就株連到以「中正」為名的建築和學校,「這到底是哪門子的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