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臺灣容不下「中正」二字 建築物和機構或被改名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民進黨當局再度借著「二二八事件」紀念日大搞「去蔣化」,「獨派」團體不斷出擊,中正大學首當其衝。與此同時,一些人還提出,蔣介石作為「二二八事件元兇」,後人都不能從政。

  據臺灣《中國時報》3月1日報導,「獨派」團體「阿扁聯誼會」要求當局全面拆除蔣介石銅像,並更改以其名字命名的街道、建築物和機構,包括中正大學、中正紀念堂等。據了解,中正大學是位於臺灣嘉義縣民雄鄉的「綜合國立大學」,其創立可追溯到1940年成立在江西的「國立中正大學」,校名取之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抗戰勝利後,該校遷至南昌,1949年9月改名國立南昌大學。國民黨當局遷臺後,在一些校友奔走下,中正大學於1989年在臺灣成立。2013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亞洲百大大學排行榜中,中正大學在亞洲總排名第83,臺灣島內排名第13。由於風景優美,中正大學成為多部影視作品的取景地,包括曾風靡兩岸的偶像劇《流星花園》。

  針對被要求改名, 中正大學發表聲明表示堅守政治中立,「對於各方意見,予以尊重。未來無論更名與否,校方皆不忘二二八事件於歷史的重要性」。副校長柳金章說,多年前學校曾討論要不要將「中正」的校名改掉,但後來不了了之;中正大學位於嘉義縣,當初成立時不一定跟蔣介石有直接關係,如果要改名,「難道要改為阿里山大學?」他認為「茲事體大」,中正大學已成立28年,一旦改名,校友的認同將受衝擊,且畢業證書、學校財產登記等都要重新處理,這是一個大工程,「不是說改就能改」;除非校內或校友有人提案修改,才會啟動討論程序,否則「中正大學」的名字應該會持續下去。臺「教育部次長」蔡清華則稱,學校內要不要有蔣介石銅像,或校名要不要改,由各校自行決定,「教育部」不會強迫。

  事實上,以「中正」為校名的學校幾乎遍布全臺各縣市。統計顯示,全臺灣有18所中正國小、7所中正國中、3所中正高中和1所中正大學,「『中正』可以說位居學校菜市場名(意即很普遍的名字)第一名」。如果學校的地址也不能出現「中正」二字,包括中正區、中正路,都得被除名,那麼遭株連的學校更是數不勝數。

  雖然「二二八事件」紀念日已過,但「去蔣化」仍在繼續。3月1日,高雄中山大學6名學生佯裝問事情「拖著保安」,一名學生趁機衝向銅像前潑漆。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校園的蔣介石銅像基座,也遭不明人士噴漆寫上「威權遺毒」字眼。警方表示,校方僅先備案,保留法律追訴權,暫不提告。民進黨「立委」姚文智稱,將提案廢止「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等同廢除其法源基礎。

  網民孫老毛嘲諷說,未來乾脆一到「二二八」就把200多個蔣介石銅像都放到中正紀念堂讓大家潑油漆,「如果這樣能讓族群平等的話,那大家就做吧」。或者仿照國外的「西紅柿節」,以後「二二八」讓大家往銅像砸西紅柿。針對2月28日輔仁大學學生鋸斷銅像的腳,孫老毛也諷刺說,「蔣中正當年過世時是老了,但沒有糖尿病,為什麼要把他截肢呢?」臺北市議員鍾小平認為「自由臺灣黨」創黨主席蔡丁貴火燒「國旗」及丟雞蛋,涉嫌觸犯「刑法」,因此提出控告,「警察太窩囊廢,才會讓臺獨民眾為所欲為」。3月1日,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中常會上痛批,民進黨當局種種作為包括「去蔣化」,「就是要去中華民國,要藉助這過程,塑造中華民國是個外來政權,屠殺人民,為臺獨做好所有政治鋪陳」。民進黨前「立委」沈富雄在臉譜發文以蔣介石的口氣說,希望快點把中正紀念堂拆了,「免得以我之名,不眠不休地提款,讓我越想越心煩」。他還說,順便一提,慈湖也可廢,讓老蔣能回到奉化溪口老家陪親娘,「我晚年過得並不快樂,困守孤島、含怨以終,看大家擺出那種場面,我只有更加抱憾了」。

  針對「獨派」鼓動中正大學更名,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3月1日稱,既然如此,就乾脆把中正大學改名為「水扁大學」,蔡英文一定下令「教育部」把它變成「特色重點大學」,給予每年500億元的補助。至於課程,有三門必修課,包括「海角藏七億之洗錢學」「101好好賣之賣官學」以及「龍潭真好賺之收賄學」,還有幾門必選課,即「見鏡手抖學」「一邊一國學」等,「修完六門就可以畢業,領阿扁學士」。羅智強還開玩笑詢問「阿扁聯誼會」,「我這麼挺阿扁,可以申請入會嗎?」聯合新聞網評論稱,因為反蔣介石,就株連到以「中正」為名的建築和學校,「這到底是哪門子的轉型正義?」

相關焦點

  • 「獨派」要求中正建築物全改名 中正大學回應尊重
    海外網2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針對島內部分「獨派」團體發起228遊行,要求臺當局全面拆除所有蔣介石銅像,並更改以其名字命名的街道、建築物或機構,包括中正大學、中正紀念堂等,臺灣中正大學今天(28日)回應,校方堅守政治中立,學術自由,對於各方意見,表示尊重。
  • 臺灣中正大學被要求改名 校方:改成阿里山大學?
    原標題:臺灣中正大學被要求改名校方:改成阿里山大學?中國臺灣網3月1日訊綜合臺媒報導,昨天(28日)是臺灣「228事件」紀念日,有學校蔣中正銅像被破壞,更有團體要求以「中正」為名的學校必須改名。中正大學副校長柳金章諷刺表示,難道要改為阿里山大學嗎?
  • 「傷仲永」的範冰冰,在偌大的娛樂圈裡,為何容不下她一個小女子
    不!她成為了娛樂圈裡那許多年輕藝人的榜樣。並不是所有的演員都需要在演技上花功夫,另闢捷徑的範冰冰走出了不一樣的路來。在2018年之前,範冰冰的人氣達到了頂峰,不管是在影視方面還是在廣告代言方面,能與之匹敵的藝人少之又少。不僅在內地人氣爆棚,因為長期走紅地毯的範冰冰在國外也是享有「第一美女」的稱呼。
  • 中國臺灣中正紀念堂,值得好好看一看
    過去,大陸遊客到臺灣旅遊的時候,中正紀念堂是一定要去打卡的景點之一。中正紀念堂所處的這處廣場,原本就叫做中正紀念堂廣場。2007年被臭名遠揚的阿扁倡導的所謂「正名運動」,硬生生地將中正紀念堂廣場大牌坊上的的「大中至正」牌匾拆下,掛上了「自由廣場」的名字。
  • 中正紀念堂前的自由廣場,是臺北民眾假日休閒的最佳去處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自由廣場原名「中正廣場」,是臺灣地區的大型活動廣場、藝文表演中心,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自由廣場四周為杭州南路、中山南路、愛國東路和信義路,以中正紀念堂為主體,分布中正公園、自由廣場牌樓、瞻仰大道、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等公共建築。
  • 臺灣自駕旅行之六:來到臺北繞不過去的國父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前的思緒陰雲籠罩著自由廣場,高高矗立的牌坊之下是扎堆覓食的鴿群和悠然而過的單車男生,對於我感興趣的這組建築群卻都熟視無睹,依然沉浸在各自的世界裡。2007年阿扁下臺前急於推動臺灣去蔣化運動,摘下「大中至正」牌匾,突擊換上了現在看到的「自由廣場」,同時把中正紀念館改稱為臺灣民主紀念堂,馬英九上臺不久又被臺灣官方恢復了中正紀念館的原稱。
  • 閻崇年:北京城發展的文脈是「中正和安」
    北京從有文獻記載以來,先後13次為都,其發展脈絡大致經過6個階段:一是方國都城,二是北方重鎮,三是割據政權都城,四是北中國政治中心,五是全中國政治中心,六是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3000多年間,或為國或為郡,或名州或名府,其治所或駐地,雖名稱不同卻都在北京。這條歷史長河,表現出北京悠久文化史演進的連續性。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11月26日報導,外傳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屬臺「文化部」。26日,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有人擔心臺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對此,臺「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說,目前沒有任何討論,至於「降級」說法,他稱博物館是文化機構,很難用行政層級論定。
  • 臺灣官員的字誰的最好?看到蔡英文的字,網友笑出了豬叫聲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臺灣的文化也和大陸的差不多,臺灣人也非常喜歡書法,據權威機構統計,臺灣的官員中十有八九都會點書法,並且水平都比較高。我們一起來看看臺灣歷屆領導人的書法吧。蔣中正的字和他的穿著打扮一樣的,十分筆挺,筆直字方,不逾規矩,因為他接受的是傳統的正規教育,所以他的字法度深嚴。有專家表示,如果不了解蔣中正的生平,看到這個字一定會認為蔣中正是一位無比正直的人,好像柳公權一般,字正心正,但真實的蔣中正是這樣嗎?字如其人?
  • 駐美機構要改名「臺灣代表處」?臺外事部門急忙改口
    據臺灣「中央社」12月21日報導,針對「駐美代表處」改名一事,臺外事部門副負責人曾厚仁當天上午接受民進黨籍「立委」羅致政質詢時回應,「正名」確實是臺外事部門努力的方向,相關工作正在進行,對美國國會議員的呼籲「表示感謝與歡迎」。不過,曾厚仁承認,「正名」議題有一定的敏感性。
  • 他是「小中正」,蔣介石的幹女婿,宋美齡為他做媒,成為二號人物
    我們知道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而我們今天所說的是這個人被人稱為「小中正」,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得力助手。陳誠(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辭修,浙江青田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副總裁,臺灣地區「行政院長」等職。1924年1月,陳誠任炮兵連連長。9月,在第二次東徵,立下赫赫戰功,被升為少校營長。
  • 荷蘭駐臺灣地區代表機構改名 中國駐荷蘭大使館嚴重關切
    荷蘭駐臺灣地區代表紀維德。(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4月29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荷蘭駐臺灣地區代表機構負責人27日發表在線談話,並宣布即日起該機構改名為「荷蘭在臺辦事處」。針對改名一事,中國駐荷蘭大使館28日表示對此嚴重關切,要求荷方做出澄清,並向對方提出嚴正交涉。據報導,民進黨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27日與荷蘭駐臺灣地區代表紀維德會面交流。隨後,紀維德晚上7點在荷蘭駐臺灣地區代表機構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該機構即日起簡化為「荷蘭在臺辦事處」。對此,吳釗燮還表示了「高度肯定」。
  • 支持臺灣中華航空改名?蘇貞昌要讓臺灣的航空公司「標誌臺灣」
    民進黨當局近期大手筆對外捐贈口罩等物資,臺灣中華航空公司多次執行運送任務,島內綠營竟藉機炒作,稱華航的英文名「China Airlines」容易被誤認為大陸籍,揚言「華航改名的時候到了」。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4月14日表示,華航改名不容易,但已要求華航拿掉「中華航空」的標誌。
  • 寶島臺灣自由行,不容錯過的5個人文景觀
    臺灣,因其資源物產豐富,被稱為祖國的寶島。又因歷史原因,臺灣的人文景觀同樣精彩。去寶島臺灣走一走,看一看,是大部人的心願。去臺灣旅遊,推薦5個必去的人文景點。自由廣場。四字牌匾取自「書聖」王羲之的書帖中的字組成。這裡是臺灣國際地標之一,經常進行大型文藝演出、展覽、邦交活動。
  • 臺北中正紀念堂「空間解嚴」 輿論擔憂會被徹底抹去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臺北中正紀念堂11日確定「空間解嚴」,放寬維持39年的周邊建築物高度限制。有輿論稱,「中正紀念堂能不能保持歷史原貌,未來會不會被徹底抹去,的確令人擔憂」。  中正紀念堂於1980年落成,主建築物標高76米,曾是全臺北市最高建築,當時基於「尊敬蔣公」、維護周邊景觀,1978年劃定周邊50米為特定專用區,限制建築物高度不能高過53米。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擬放寬維持39年的周邊建築高度限制,全案11日首次進入臺北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多數委員表示認同,最後決議信義路一段、愛國東路從53米的「絕對高度」,放寬到65米。
  • 一生沒拿過文憑 星雲大師獲臺灣中正大學榮譽博士
    原標題:一生沒拿過文憑 星雲大師獲臺灣中正大學榮譽博士 資料圖:星雲大師 冽瑋 攝  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生沒拿過文憑,卻創立美國西來大學、南華大學等多所教育機構,對教育界貢獻卓越,
  • 嘉義中正大學獲全臺最美校園 偶像劇、拍婚紗最愛景點
    因偶像劇《流星花園》取景拍攝而聲名大噪的嘉義中正大學,日前以近7萬票數獲得「全臺最美校園」的名號,靠著不到500票的差距,扳倒東臺灣的東華大學,排在第三的是臺中的東海大學。中正大學校園夜景。(圖/取自中正大學網站)    綜合臺灣媒體,中正大學校區面積有100多公頃。校方表示,建築風格以英國劍橋大學為藍本,建造出綠草如茵、小橋流水的美景,全都出自臺北101設計者李祖原之手。各建築物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只吸引新婚夫婦前來拍攝婚紗,連偶像劇《流星花園》也都慕名而來拍攝,劇中氣派古典的英德學院校門,正是矗立在綠叢中的紅磚體育館。
  • 美在臺機構負責人鼓動臺灣中華職棒改名 網友:關美啥事?
    綜合臺媒報導,因臺灣中華職棒英文名稱中有「Chinese」一詞,美國在臺機構負責人酈英傑聲稱,這會被海外球迷誤會是來自大陸,建議在英文相關文宣上加注「Taiwan」。該言論引發臺灣網友批評:「關老美啥事?」據報導,酈英傑5月1日在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陪同下前往桃園球場觀看臺灣中華職棒賽事,兩人還一起預錄開球影片。
  • 美在臺機構負責人鼓動臺灣中華職棒改名 網友:關老美啥事?
    綜合臺媒報導,因臺灣中華職棒英文名稱中有「Chinese」一詞,美國在臺機構負責人酈英傑聲稱,這會被海外球迷誤會是來自大陸,建議在英文相關文宣上加注「Taiwan」。該言論引發臺灣網友批評:「關老美啥事?」據報導,酈英傑5月1日在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陪同下前往桃園球場觀看臺灣中華職棒賽事,兩人還一起預錄開球影片。
  • 那些被出身耽誤了的大學|短命的私立中正大學
    國際著名生理學家林可勝博士創立國立中正醫學院,選址在江西。當時江西省政府主席是熊式輝。他贊成林博士在南昌辦院及以公醫制度為宗旨的意圖,但他一定要以"中正"二字為院名,以示他對蔣介石的忠心。學院的院歌,開頭兩句是這樣:"使國家昌盛,使民族復興、使江西繁榮、使贛人見光明,這都是蔣公之殊勳;要普救萬民,要醫學振興、要民族健康、要公醫得推行,這都是辦院之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