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十五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舉行,聚焦「學習評價」

2020-12-12 澎湃新聞

時報記者  柳琴

一年級的孩子在學校50米短跑中考試不達標,他想補考卻沒有機會,這很可能打擊他對體育的興趣和信心。這樣一次性的學習評價對一個一年級學生合理嗎?真實反映出孩子的體育水平了嗎?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的教育評價還是集中在「分數主義」的競爭上。那麼,應當從怎樣的視點出發、怎樣來推進教育評價的改革呢?

12月8日,由華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市教委教研室、普陀區教育局聯合主辦,普陀區教育學院承辦,新黃浦實驗學校協辦的全國第十五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圓滿舉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學習評價的概念與技術」,首次嘗試長三角四地偕同參與,採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舉行。

為什麼要做「學習評價」?

由於應試教育的評分制度,在學校中原本最重要的東西被人們忽略了,這就是「學習」本身。眾多的學生、家長、教師過分看重考試的分數。在論壇致辭中,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指出論壇之所以要關注「學習評價」,是因為這個選題非常符合時代對教育的要求,時代已經要求教育要逐步邁入「評價」這個改革的「深水區」。我們不僅僅要做結果評價,還要把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增值型評價等等評價的方式結合起來,嘗試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嘗試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特點分類設計、系統實施,增強評價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以「評價」為主題的本次研討會,可以看出普陀區教育對時代要求的一次積極回應。回顧有效教學十五年的主題,有效教學研究從「教學的目標」「教學的工具」,到「教學的方法」、「學習的模式」,最終來到了「學習評價」,走完了一個教與學的全過程,從中可以看出「有效教學」項目清晰的研究脈絡,這次的研討會也十五年的研究之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在有效教學的探索實踐中,『評價』本身是最難做的,但加強對『評價』這個『牛鼻子』的研究是極富價值的。」賈煒指出「評價」本身的複雜性,強調「評價」本是為了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特別是在學生的小學階段,評價要給學生更多的肯定和激勵,要允許學生從失敗的挫折中接受成長,而不是選拔。即使是選拔性考試也要服從教育改革的目標,不能盲目刷題,不能做純粹的技術派。

評價,是一種教育的方式過程,但是評價不等於教育。他鼓勵大家遵循教育規律,在實現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的進程中發揚「兩種精神」,即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兼收並蓄的開放精神。只有有不斷地尋根「本原問題」,才能讓自己「明察守正」,才能有助於教育研究的「不忘初心」,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採用「不評分制」 倡導「真實性評價」

華東師大終身教授鍾啟泉認為,採用「不評分制」不失為教育評價改革的突破口,在工業革命時代,學校的目的是培養順從的勞動者這種教育模式,把重心置於「服從、劃一化、死記硬背」,而19世紀的這種制度,在當今的21世紀已經過時了。當然,他也看到實施「不評分制」需要超越諸多難題。首先,學生和家長對這種轉型可能並不理解——他們習慣於「成績」,這是司空見慣的現象。評分制度讓他們以為「高分即成功」,家長也給孩子灌輸同樣的觀念。而超越停滯心態的最佳策略是,持續地圍繞「不評分制」展開實驗和討論。家長終究會認識到「學習」比「成績」更重要,這種見識終將獲得認同。

自然,「不評分制」的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花費時日,需要人們自覺地轉換思維方式,這裡面存在著種種的難題。鍾啟泉指出,第一,讓所有家長對「不評分制」取得共識。第二,所有的學習課題均為項目式,課堂中的經驗必須是支撐所有學生持續成長的活動;必須學生擁有孜孜以求的學習熱情,以及把種種課題留存在記憶之中,藉以重建學習經驗。第三,支撐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不是單純靠教師的努力,而是要求學生自身做出努力。第四,重視數據的收集與數位化。要提升課堂學習的質量,就得探討如何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信息,如何運用數據。必須認識到,像教科書之類的軟體,並不是學習過程中唯一的工具,真正的學習也不是擁有豐富經驗的教師與家長的參與能夠替代的,如此等等。評價觀念與體制的破舊立新,是我國教育評價改革直面的一個嚴峻挑戰。

為此,他倡導「新課程改革」的「真實性評價」,這是一種旨在把教育評價作為更人性化的創造性活動來重建的新範式。所謂「真實的境脈」指的是現實社會中實際的境脈或是專家學者的學術性境脈。即在「真實性學習」中並沒有唯一正確的所謂「標準答案」,並無定型化的解法。這就要求學習者思考哪些知識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收集必要的信息,同他者協作,不定型地投身問題情境,展開真誠的對話。此外,要長跨度地評價認知能力,必須從長期地跨越單元與學科的視野來加以展開。如在每一個重要的單元,布置表現性課題,以學期、學年為單位,來評價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

在有效教學過程中,「評價」怎麼做?

十五載迭代革新,深耕厚植,有效教學研討的成功經驗為上海乃至全國基礎教育的課堂轉型提供了可借鑑的生動樣本。來自嘉興市南湖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蘇州市滄浪教育集團、蕪湖市鏡湖小學三地的領導、教科研代表分別從探索基於學生合體差異的自主性評價,「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的校本研修和技術支持下的「樂考」探索等內容向與會人員分享了經驗。蕪湖市鏡湖區鏡湖小學老師張蓉帶來《技術支持下的「樂考」探索》發言,在「樂考」設計中,學校結合每年的元旦和「六一」兒童節兩大節日,開展不同主題、不同場景、不同板塊的遊園闖關活動,寓教於樂,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圍繞經典名著、優秀繪本動畫人物童話故事,以及傳統節日來設計主題進行評價,這些都是無法在卷面上直接反映出來的。關鍵是,如果孩子們對自己闖關的表現不滿意,活動還特別設計了三次「復活」功能。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再申請「復活」重考,直至自己成績滿意為止。這樣的樂考可以堅定孩子們學習的信心,真正實現了快樂出發、考試無壓。

在主題發言中,上海外國語大學尚陽外國語學校校長席璐告訴大家,他們學校在實踐中發現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評價,能夠貫穿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為了方便教師進行評價的記錄,學校使用了電子校徽作為評價的平臺,記錄學生評價的內容、次數,並且不斷完善評價的維度。在實踐中發現,與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相比,電子校徽記錄學生的評價情況,能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通過大數據的後臺記錄學生的每一次進步和變化,關注學生的形成性評價,教師持續優化課堂,增加學生的參與度。經過三個階段探索與發展,信息技術幫助上海外國語大學尚陽外國語學校獲得了一系列的收穫。

新技術、新方法的使用改善了評價科學性,但也帶來新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對老師教學要求的挑戰。在鏡湖小學的「樂考」實踐中,因為這種開放式的考試,對考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考官具有良好的個人文化素質、口語表達以及調控能力,尤其是在和學生的互動中要能靈活應用,激發學生的表現力。雖然在每一次活動之前,都會對考官進行培訓,選拔。但「樂考」當中還是出現了因為考官個人素質的參差不齊,從而評價產生了偏差的現象,導致有的學生真正的學業水平無法完全展現,影響評價的結果。鏡湖小學正在升級樂考的版本,通過技術和高效的團隊共研去破解難題。

此外,隨著教學中心的轉移,老師的備課不僅是備課的問題,還要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關注同學之間的互助互學情況。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信息紛擾的時代中,教育的決策者、研究者和實施者會不斷面臨各色的衝擊與困擾,要注重「評價」的效率,不是評得越多越細就越好,評價數據要無痕的採擷,真正體現育人為本。「教師備課不再是備一個教學內容的設計問題,還要備學生的學習的情況,每個學生的學習的品質、學習策略,應該強化學習過程當中同學之間的互助、合作,這樣才會使學習評價來引導學習過程,來改善我們的教的過程。」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表示。

十五載迭代革新,是結束,也是新的開始

據普陀區教育局局長胡俊現場介紹,歷經十五年的探索實踐,普陀區教育學院開發了構建學生學習支架等24門教研課程彙編。聚焦課堂,普陀區中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評估意見及案例分析,先後共有近百所學校參與30多類項目研究,先後約有近千位老師參與課題研究,共有近60位教師在研討會期間進行示範課展示,形成了近60個鮮活的典型案例。以新黃浦實驗學校等為代表的基層學校,每年主動承接實驗項目,紮實開展課改研究,構築全學段全覆蓋的實踐探索網絡,成為項目研究成果的孵化池。

普陀區學校的課堂正在靜悄悄的發生變化。兩千多年前孔子坐而論道的課堂演變出無數豐富的形式,從記憶型教學文化為特徵的傳統課堂教學,逐步轉變成以思維型教學文化為特徵的現代課堂教學,課堂的形態不再是化一的同步教學了,而是百花齊放式的探究性單元學習項目學習,跨學科主題,整合真實情境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收器,而是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在課堂中的身份,從傳遞中心轉變為對話中心。

她表示,未來,普陀區教育的未來要做兩件事:第一就是擦亮品牌,雖然十五年的研究周期到了,但是有效教學這個品牌項目不能丟,要進一步加大對有效教學的宣傳力度,系統地梳理這十五年的研究成果,好好運用這些成果,更好的提升教與學的有效性,讓課堂革命真正成為普陀學校和教師的文化自覺。同時,要把目光聚焦在學生的身上,研究學生學習什麼?學習的時間有多少?學習的結果怎麼樣?也就是要全方位地關學生的學習的每一個細節,然後做好相應的頂層設計,用項目化的方式去推動研究,為有效教學能夠項目尋找新的增長點,更要促進實現評價為學生發展服務,達成「學以成人,人人出彩」的目的。

相關焦點

  • 教育線連線 成長面帶面——嘉興市組織參加「全國第十五屆有效教學...
    為接軌上海教育,深入推進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近日,上海、嘉興、蘇州、蕪湖四地以「線上+線下」的方式聯合開展了「全國第十五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首先四個分會場利用中國研修網觀看各地事先錄製好的展示課,隨後通過執教者說課、磨課同伴評課、專家點評、線上各分會場互動交流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線上研討。其中,小學語文專場的主會場設在嘉興,其他學科作為分會場開展活動。上午的活動,四地老師聚焦有效教學,分別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掀起了活動的熱潮。
  • 南開協辦第34屆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12月5日至6日,由南開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協辦的「第34屆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浙江大學召開。中心主任、南開大學講席教授逄錦聚,中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偉,中心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等出席會議。
  • 第九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討會成功舉辦!
    70周年暨第九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討會」在我市國家會展中心津園賓館召開。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技術哲學學會常務理事、俄羅斯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第五屆馬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研究生思政課教指委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哲學學會理事、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桂芳教授強調,新時代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念,要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看未來世界發展大勢。
  • 第二屆「10+教育測評深度實踐研討活動」舉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黃蔚)近日,全國第二屆「10+教育測評深度實踐研討活動」在蘇州舉行。本屆研討會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測量與評價專業委員會與蘇州市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共同舉辦。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測量與評價專業委員會張生秘書長,來自河南省、甘肅省、福建省、廣東省、江蘇省、湖南省、北京市等全國多地教育測評實踐方面的近20位專家圍繞測評的理論與實踐、測評結果的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度交流分享。
  • 第七屆全國自然拼讀與英語閱讀教學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9年4月24-26日,第七屆「全國自然拼讀與英語閱讀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大廈千人大禮堂舉行,會議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主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承辦,《英語學習》(教師版)協辦
  • 「第十五屆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暨第六屆 京津冀法學交流研討會」在...
    「第十五屆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暨第六屆 京津冀法學交流研討會」在天津舉行 2020-12-18 1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屆「中國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國際研討會」成功舉行
    來源:證券日報旌鑫近日,第十屆「中國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國際研討會」在中國政法大學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圓滿舉辦。本屆研討會以「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法律英語教學與改革」為主題,與會專家圍繞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領域前沿熱點問題致辭或作主旨發言,內容涉及「法律文件的模糊性及其翻譯處理」「法律翻譯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等。本次會議由中國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研究會主辦,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話語研究中心、法律英語證書(LEC)全國統考專家指導委員會協辦。
  • 熱點聚焦|全國翻譯教學與研究論壇在青科大舉行!
    熱點聚焦|全國翻譯教學與研究論壇在青科大舉行!12月5日「齊聚雲端青島 共謀譯學發展」全國翻譯教學與研究論壇暨山東省國外語言學學會翻譯學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在青島科技大學舉行會議簡介本屆年會採用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行,由山東省國外語言學學會翻譯學專業委員會主辦
  • 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在廣東中山舉行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在廣東中山舉行。(央廣記者 何偉奇攝)央廣網中山12月26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2月26日,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在中山開幕。本屆論壇以「高質量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題,匯聚黨政界領導、專家學者、地方實踐者、企業家、戰略諮詢專家及取得決勝全面小康決定性成就的縣市代表,聚焦全面小康理論與實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向論壇發來賀信,對論壇的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與會嘉賓致以誠摯問候和良好祝願。
  • 「北大-密大」教學發展在線研討會舉行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Center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簡稱CRLT)聯合舉辦的「北大-密大」教學發展在線研討會舉行。
  • 2020年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將在中山舉行
    12月18日下午,中山召開2020年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活動舉辦背景、議程議題安排、特色亮點,以及高質量小康的中山樣本專場論壇籌備情況。會上,相關負責人宣布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將於12月26日在中山舉行。
  • 2020年有機資源循環利用大會暨全國第十五屆堆肥技術與工程研討會...
    本網訊 為進一步響應國家「生態文明」戰略決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應對我國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存在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提高我國城鄉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產業化水平,中國農業大學聯合南京農業大學組織召開了「2020年有機資源循環利用大會暨全國第十五屆堆肥技術與工程研討會
  • 第五屆傳媒實踐教學創新國際研討會分論壇「影視攝影與製作專業...
    如何填補融媒觀念下的人才缺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聯動,擺脫相對滯後的實踐教學模式,解決藝技兼備的師資短缺等問題,依舊是各大院校面臨的共同痛點。 11月27日—30日,第五屆傳媒實踐教學創新國際研討會暨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實驗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杭州舉行。
  • 第六屆全國高等院校化工類專業實驗教學研討會在西安隆重舉行
    11月6日-9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承辦的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實驗教學研討會在西安隆重召開。化工教指委主任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張鳳寶教授,副主任委員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秘書長夏淑倩教授,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副校長王海彥教授,化工專業認證委員會秘書長唐旭華教授等15位教指委委員、認證委員會專家、國家教學名師,以及來自全國113所高校的約300位實驗教學領域的專家和教師參加了本次會議。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趙昌昌、教務處處長王秋旺出席會議。
  • 第六屆全國社會保障教學研討會在桂林開幕
    廣西新聞網記者 樊成甫 攝廣西新聞網桂林10月17日訊(記者 樊成甫 通訊員 徐其龍 李全利)10月17日上午,第六屆全國社會保障教學研討會開幕式在廣西桂林舉行。本次教學研討會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廣西師範大學主辦,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教學委員會、廣西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承辦。
  • 關於舉辦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的通知
    在全國數百所高校的支持下,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四屆,參賽學生總規模超過33萬人次,學生收穫和競賽聲譽保持高位。為此,我們向貴校給予的重視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是一項以"立足培養、重在參與、鼓勵探索、追求卓越"為指導思想,面向全國大學生開展的具有探索性的工程實踐活動。
  •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舉辦「地方立法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研究室委託的2020年度國家高端智庫重點活動——「地方立法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於11月28日在北京舉行。此次研討會由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聯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瀛和律師機構聯合舉辦,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地方立法工作,推動地方立法的基礎理論和實務研究。
  • 全縣小學英語教學研討會舉行
    為提升我縣小學英語教師學習活動觀理念和對教-學-評一致性認識,進一步提高科普繪本教學能力,培養學生科普繪本閱讀興趣。由教研室組織的桓臺縣小學英語基於學習活動觀理念下的教-學-評一致性科普繪本教學研討活動,於12月22日在桓臺縣第二小學舉行。
  • 聚焦「審辯」和「學教」 四川達州嘉祥外國語學校第四屆教育研討會...
    12月18日,四川達州嘉祥外國語學校第四屆教育研討會開幕,該校校長尹勇在致辭時說,「質疑」之外,更重要的是包容異見,力行擔責。尹勇的精彩致辭,很好地詮釋了本屆研討會的主題——發展審辯思維,提升學教品質。
  • 第一屆水文化育人研討會在永舉行
    中國水利教育協會全國水利院校第一屆水文化育人研討會在永舉行宋文出席11月27日,中國水利教育協會全國水利院校第一屆水文化育人研討會在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研討會上,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等學院相關人員進行了《水文化育人與課程建設》《傳承中國水文化打造人才培養新高地》《挖掘水文化 潤育新青年》等內容的交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