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公安報
12月17日1時59分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
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
安全著陸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
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令國人激動不已的新聞
中華兒女沉浸在舉世矚目的喜悅中
嫦娥奔月不再是神話
地外天體起飛不再遙遠
在護送嫦娥五號的隊伍中
有這樣一名首都公安民警
在我們仰望星空同時
他守護著航空城
守護著每一名航天工作者
數星星的少年
他叫雲劍,雲端的雲,利劍的劍。
現為北京市公安局內保局民警,一名用忠誠與擔當仰望星空的北京警察。
1968年,雲劍出生在黑龍江省,小時候,他經常陪父親在田間耕作。
東北的夜幕總是比南方來得早許多,雲劍和爸爸坐在莊稼地裡,看太陽悄悄落下地平線,看星月漸現天空。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時候,汽車還是稀罕物,車馬也慢,一路走走停停,風景盡收眼底。
抬頭就能看到星河若燦的夜空,天空淨透的仿佛能看見銀河。
爸爸說:「數數天上有多少顆星星,數清了,你就長大啦。」雲劍用手指天空細數著星星,但不知道怎的,越數越多,星星還沒有數完,時間卻在指縫間匆匆溜走了。
再大一些時,雲劍讀到了他最喜歡的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我能感覺到星星就在頭頂,可不知道它們有多高,能看到月亮就在眼前,可是又好遠,有多遠呢?天空以外還有其他地方麼,有的話,又是什麼呢?」……雲劍心中有很多疑問。
天河漫漫,蒼穹浩渺到沒有邊際。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時候沒有手機,電視也沒有普及,放學後,他時常站在家鄉的黑土地上。
仰望星空,他能認出很多星星。
「那個是牽牛星」
「那個是織女星」
「那個連起來的……是北鬥七星!」
這些仰望星空的回憶化為夜晚的過往,一直刻在雲劍的腦海裡,每當夜幕降臨,這些畫面經常閃現出來。只是那時候的雲劍還不知道,他與北鬥、與太空的故事,已經寫在家鄉的璀璨星河裡。
不過,那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遠赴西南從戎
17歲那年,雲劍參軍了,從東北到西南,幾千公裡路雲追月。一路上,從黑土地到黃土高坡,再到紅土高原,頭頂的天空載著滿斛星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部隊,雲劍從事著火箭軍的工作,經歷過數不清次數的試驗、發射、運載……
16年的軍營生活,給他感受最深的就是關鍵時刻,時間勝於生命,在精雕細琢的事物面前,論秒來計算都不夠嚴謹,想要保證一件事情順利完成,要爭分奪秒,不失毫釐。
那個不懂技術的「雲工」
2001年,雲劍從部隊轉業為一名人民警察。
他說,警服的顏色像極了家鄉夜空的顏色,這個顏色陪伴了他的青春年少。
入警後,雲劍在內保局工作,現承擔航天系統的安全保衛職責。
周而復始的寒來暑往中,雲劍先後見證了天問、北鬥、神州、嫦娥向星辰大海進發………
他依舊不了解火箭升空時的化學原理,但他記得從項目車間到實驗室驗證卡點要經過多少條長廊,也沒有人比他更熟悉危險點門前那36塊青磚……
雖然他沒有製造航天重器的技能,但他卻被親切地稱為「雲工」。與他打交道十年的工作人員說:「從小雲到老雲,雲劍親歷了一次次中國人民刷新高度的歷史性時刻,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雲劍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為運輸車輛保駕護航。
夜深人靜,當大家沉浸在香甜的美夢中時,雲劍起床了,夜間就是工作時間,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他都在這時候上班。
由於運送車車體特殊,往往一個轉彎沒過好,影響整個計劃,後果不堪設想。這就對護送人員都有著極高的考驗。風霜雨雪、寒來暑往,雲劍沒有耽誤過一次任務,他護送的車隊,累計行程15萬公裡,沒有發生過任何狀況。這樣的工作強度可想而知,但每每提到這些成績,雲劍卻總是半開玩笑的講「我的夢想是在退休前把護送裡程數達到從地球到月亮的距離一樣,38.4萬公裡,我這點行程離到月亮的距離還差得遠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說感覺不到深夜的難捱,倒是會經常想起小時候在田間雙手託腮數星星的樣子,那時候的他不曾敢想,有朝一日,自己會是刷新歷史高度的參與者,追夢人從來都不畏懼日夜兼程。
有人曾開玩笑地說:「他就是那個不懂科研技術的『雲工』,別看衛星不是雲劍發出去的,但是發出去的衛星,十有八九都是雲劍護送出去的。」
有事兒就找雲警官
除了「雲工」這個稱號,雲劍在航天城還被親切地成為「大管家」、「貼心人」,他的手機號在那裡是公開的,大家遇到難事就會給他打電話。
最近幾年,電信詐騙案件頻發,他知道以案說法反詐宣傳可以保護航天城的工作人員,就在航天城單位內部建立了反詐宣傳群,挑選典型案例分享給大家。
11月8日,航天城一名員工接到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的詐騙電話,在通話過程中,騙子的言語使他感覺似曾相識,原來,對方的話術正是雲劍警官在反詐宣傳時重點提示的關鍵詞。雲劍曾經告訴大家,凡是陌生人讓你向指定帳戶轉帳的,都是騙子!員工恍然大悟,及時避免了財產損失。
在航天城的近十年裡,雲劍看著大家從校園步入職場,看著大家結婚、生子,看著大家一步步成長……
對於時間,雲劍的內心是矛盾的。他希望時間快一點,這樣,我們的航空器會越來越先進,有時又希望慢一點,他想多留給自己一些時間,就一直在這兒,駐紮著、守護著……
一個都不能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給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我們常說:「人與人的錯過,有時會抱憾終生……」這尚有數字可計量,然而如果太空飛行器發射錯過了窗口期,影響了升空計劃,成百上千名科研人員的研發心血和無法計算的投入成本都將付諸東流……
為了確保設計團隊零感染、裝備場所零汙染,雲劍把自己封閉在航天城內,每天守在入口,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帶來確診病例的可能性。
防控沒有例外,確保不出意外,一個都不能少!這是雲劍定下的目標。
雲劍每天值守在出入口,胸膛前面是可能帶來危害的隱患,身後是在此工作的航天人,一面是守護、一面是抵禦,雲劍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航天城裡的每一個人。直至今日,航天城始終保持著「零感染」。
他像是一面築牢航天城安全的防護牆,只要他在那裡,就沒什麼能入侵。
坐在電視前看火箭衛星發射的轉播時,雲劍有時會突然嘴角上揚,他猜想著這裡是不是有他護送的某一部分。他深知,每個環節上的一顆顆「螺絲釘」組成了一個無名的英雄團體,都已被寫進心中的榮光裡,他形容這種感覺就是作為一名內保民警特有的使命榮譽感。
一次次刷新高度、一次次刷新歷史,雲劍家中電視桌上那個咖啡杯也換成了保溫杯,有時還會看見水面上漂著幾粒枸杞。
人至五十,夢想有了化為緘默的標誌,十七歲那年,雲劍會把夢想說出來,然而現在,他會「盤」著心愛的擺件,它就在那裡,時光不語,卻給了所有事情最好的答案。
一個個模型不只是物件,而是和他一樣記錄著每一個歷史上的關鍵時刻的見證者,記錄著每一次重大歷史時刻,是裡程碑,也是功勳章。
擔當見忠誠,使命鑄夢想。從當兵入伍,到轉業從警,從守衛國土的火箭軍,到航天重器的保衛者,作為首都公安的一員,我感到無比幸運與光榮。今後,我將繼續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地做好本職工作,為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雲劍
鬥轉星移,日夜更迭
彈指流年間 ,時光溫柔了歲月
雲劍的夢想
是退休前
把護送裡程達到38.4萬公裡
這個數字的增長
也見證著我國航天技術水平的發展
星光閃爍 信念永存
藏藍色的年華在星空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