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似乎就是奔著泰姬陵去的。此前印象中的泰姬陵美的無可名狀,但它是既清晰又朦朧的,親眼見證是我久久的期盼。 2017年4月10日我如願了,並被震撼了。
一座人類藝術的不朽豐碑
進入陵區,是一片開闊花園,正北是陵區大門,不,應該是氣勢恢宏的門樓。高30米的紅砂石拱門,象徵著天國樂園的入口,拱門上鐫刻著《古蘭經》銘文:「讓心地純潔的人進入天國的花園。」它用紅砂巖砌成,並用彩色的花崗巖裝點著各種花紋。白色大理石的大門楣鑲嵌黑色的古蘭經。門樓頂部正反兩面各是11個白色花崗巖的圓塔,據說是象徵建陵22年的時間。
寢陵的門樓
進入拱門過道,泰姬陵全景特寫般的進入眼帘。呀,美喲。前赴後湧的遊客然不住發出驚訝的讚嘆。眼前是一個夢幻般的花園。一條長達百餘米十字水渠將花園一分為四,水渠交點是個大理石砌成的方形水池。每片花園又有一個十字小徑一分為四,合計16個方形園圃,裡面栽滿奇花異木。
拱門遠眺
遊客擠擠
花園盡端就是陵園的主體建築,站在拱門平臺正好看到白玉般的泰姬陵倒影在水中,美極。倘在對角線角度拍泰姬陵,這倒影猶如一幅戴著皇冠的美女頭像。
泰姬陵和水中倒影
泰姬陵近觀
泰姬陵正門
寢陵的倒影就是一個少女的頭像(圖借用)
在寢陵東西兩側建有兩座式樣相同,頗俱氣勢的清真寺,兩座建築對稱均衡,左右呼應。
陵寢左右兩側的清真寺的其中之一
寢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高達41米,內有50層階梯,是專供穆斯林阿訇拾級登高而上,詠念古蘭經的。它們如衛士一般護衛著寢陵。此塔肉眼看無論哪個角度度和地面垂直,但它實際外傾12度,但遇地震等傾倒,也不會壓向寢陵。
四座尖塔的其中一座
寢陵建在一個高5.4米、邊長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平臺上。寢宮平面為八角形,中央是高聳飽滿的穹頂,高62米,連同平臺通高74米。用黑色大理石鑲嵌的半部古蘭經的經文置於4扇拱門的門框上。
寢宮大門
寢宮共分宮室5間,宮牆上有構思奇巧的用珠寶鑲成的繁花佳卉,使宮室更顯光彩照人。
泰姬和沙賈汗的石棺(裡面不讓拍照,圖借用)
中心線上安放著泰姬的石棺,國王沙·賈汗的石棺則位於其旁邊。這其實是虛棺,真正的靈棺則是在虛棺位置的地下。
精美的石屏風護衛石棺的三面(裡面不讓拍照,圖借用)
寢宮內護衛石棺的是有中國巧匠雕刻得極為精美的石門扉窗欞,作為護衛屏風。整個寢陵,遠望大氣恢宏,視野舒適和諧;近觀精美絕倫,工藝精細令人不敢相信。
漂亮的石雕壁畫
全是大理石浮雕和鑲嵌
這個窗欞也是大理石雕刻而成
看看主拱門的門窗吧,遠望一定是以為就是普通的紗窗,貼近一看這窗欞竟是整塊花崗巖雕鑿而成。
大門的門窗全是大理石雕琢而成
據說寢陵曾用成千上萬的各類珠寶鑲嵌裝點,莫臥兒王朝覆滅後,幾次被人盜挖了。但即便如此,仍不損它作為人類頂尖藝術的光芒。
一個江山和美人的悽美故事
在印度歷史上有三個最著名的強盛統一的王朝: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臥爾王朝。泰姬陵故事的男主角是莫臥爾王朝鼎盛時的第五代君王,叫沙賈漢。還在少年時代, 15歲的他在王宮內的市場上,第一次邂逅蒙泰姬,就對一位皮膚透明如玻璃的波斯女子一見鍾情,萌發了情愫。5年後,已有妻子的沙賈汗與阿姬曼喜結連理。
泰姬
這位當時名為阿姬曼·芭奴·貝古姆的女子,正是沙賈汗後來的王后蒙泰姬,也即泰姬陵的主人。她原是皇宮總管阿薩夫汗的千金,她不但容貌出眾、性情溫柔,而且擅長音樂書畫和處理朝務,尤其是阿姬曼的肚子爭氣,先後給沙賈汗生了14個孩子。因此讓沙賈汗未生子的其他王妃黯然失色,而她則備受寵愛。此後無論生活起居、長途徵戰或是顛沛流離的流亡,阿姬曼總會形影相隨陪伴在沙賈汗身邊,沙賈汗對阿姬曼也始終不離不棄,稱得上是戰地王后。
沙賈汗是莫臥兒王朝第四位君王賈汗吉爾的第三子,早年在宮廷受到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且通曉武略。1616年,年僅24歲的庫拉姆因在徵服德幹各公國的戰鬥中表現勇猛,並取得關鍵性勝利,因此受封為「沙賈汗」,意為「世界之王」。6年後,沙賈汗曾起兵企圖奪取其父的王位,但遭遇兵敗,從此顛沛流離長達7年之久。
沙賈汗
1627年,賈汗吉爾去世。一年後,沙賈汗在嶽父阿薩夫汗的支持下,打敗皇兄並繼承王位,成為莫臥兒王朝的第五位君王。登上權力頂峰的沙賈汗,自然是「後宮佳麗三千」,在他的行宮中眾多宮室都是妻姬們臥室,妻姬們戲耍遊樂的大花園,則是皇帝挑選侍寢妃子的場所。
皇宮紅堡內妻姬的住所
妻姬的住所和遊樂的花園
但沙賈汗依然只鍾情於患難與共的阿姬曼,並正式冊封她為「蒙泰姬·瑪哈爾」,意為「王宮之冠」,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後來,人們把她稱為「泰姬·瑪哈兒」,簡稱「泰姬」(意為冠冕)。
坐擁江山、美人的沙賈汗,春風得意、躊躇滿志,他不時也御駕親徵、南徵北伐。1631年,沙賈汗南徵德幹高原的歸途中,隨軍王后蒙泰姬,在第14個孩子分娩時,感染產褥熱,不幸在營帳中去世,年僅38歲。臨終之際,對沙賈汗留下三個遺願:好好撫育王子,建一座精美的陵墓,請勿相忘不再娶親。傷心欲絕的沙賈汗含淚答應。
沙賈汗和泰姬
皇后離去的悲慟,使沙賈汗在終日獨坐皇宮,不語不食,默默地流淚。終於,他振作了起來,這動力就是為踐諾和愛妃訣別時的承諾,為泰姬打造一座全世界最美的陵墓,以作為愛妃的長眠之所,以寄託他不盡的哀思。
於是,他徵召本國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達的建築師、鑲嵌師、書法師、雕刻師、泥瓦工共計兩萬多人,在工地上殫精竭慮,打磨精品。此工程選用了本國的大理石,中國的寶石、水晶、玉和綠寶石,巴格達和葉門的瑪瑙,斯裡蘭卡的寶石,阿拉伯的珊瑚等。用1000多頭大象組織了一支運輸隊,在拉賈斯坦邦的各處收集大理石並搬運到了阿格拉古城。建造泰姬陵的艱辛我們無法想像,但整整22年的建造時間可以說明一切呢。1653年,泰姬陵徹底完工。
一個世界建築奇蹟由此誕生,一曲白色大理石的交響樂從此奏響。但沙賈汗不理國政,醉心建陵,耗盡國力,莫臥爾王朝由此走向衰落。
一段權力和陰謀的心酸歷史
莫臥爾王朝的一個怪現象,幾乎走不出子篡父位的魔咒。沙賈汗也曾企圖奪取父親的王位。這個輪迴在泰姬陵建成後,落到了沙賈汗自己的頭上。
1657年,60多歲的沙賈汗得了重病,由此引發了兒子的爭權奪利。沙賈汗和蒙泰姬一生曾有14個孩子,長大成人的只有4子3女,4個兒子個個有稱王之心,但最後被久戰沙場的第三個兒子奧朗則布掌控的大局。他以異教徒的罪名將他的三個兄弟砍了頭。並廢黜了沙賈汗的王位,自己在德裡稱帝。
奧朗則布
此前,建造泰姬陵之時,沙賈汗一度計劃在亞穆納河北岸,對稱地再矗立起一座用黑色大理石建造的純黑沙賈汗陵,其造型跟泰姬陵一模一樣,並在隔岸的兩座陵寢間,建起一座用白銀建造的橋梁,以與愛妃相依相偎,長相廝守。用通體透黑的沙賈汗陵對應通體潔白的泰姬陵,寓示兩人的愛情純潔。但下臺後,只能是傷心的遺願了。
泰姬陵背面的亞姆河
他被兒子軟禁在了紅堡----阿格拉昔日的王宮內,有兩個女兒照顧其晚年生活。這個王宮有一間可以遙望泰姬陵的八角小閣樓,每天,在晨曦中,在暮色下,在月光裡,沙賈汗悽然地遠眺亞穆納河對岸沉默不語的泰姬陵和河裡若有若無浮動的倒影,以寄託自己無盡的哀思。後來,由於視力惡化,沙賈汗只能靠一塊水晶石的折射來凝望王后的陵墓。
被軟禁的沙賈汗,晚年常在紅堡內的八角亭遙望遠處的泰姬陵
遠處就是泰姬陵
我國著名的戲曲《長生殿》,描繪了唐明皇對楊貴妃至死不渝的堅貞愛情,「七月七夕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誰知道比翼分飛連理死,綿綿恨無盡止。」而900年後,印度阿格拉紅堡內則重演這愛情的悲劇。七年後,這個曾被譽為「世界之王」的沙賈汗,在泰姬陵美麗憂傷的影子中合上了雙眼。幸運的是他死後被埋葬在泰姬的身邊,圓了他和泰姬生死不離的遺願。在他墓碑上刻著一句悲悼詞——「噢,真主啊,請承擔我們無法經受的痛苦吧!」
沙賈汗和泰姬的愛情無疑值得稱頌,當年產子之喜和此後的護犢之情也屬人之常情。但愛情,親情在權利和陰謀面前卻如此的不堪一擊,則不免讓人嘆息不已。權力的頂峰是天堂,同樣也是地獄,古今中外史有著這樣殘忍無情的無數實例。所以,世人眼裡泰姬陵無限的美,在晚年沙賈汗看來,則是他最傷心的一抹舊時月色。反過來,也正是沙賈汗晚年的悲慘遭遇,使泰姬陵的美更增添了一份婉約悽然的魅力。
美的令人心顫的泰姬陵
「生命和青春,財富和榮耀,都會隨光陰流逝……只有這一顆淚珠——泰姬陵,在歲月長河的流淌裡,光彩奪目,永遠,永遠。」印度詩人泰戈爾的絕美詩句,給了泰姬陵意味深長的詮釋,也給了世人難以磨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