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全力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2020-12-17 廣東頻道

原標題:江門全力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一份基層黨建的「鄉村實錄」 一份組織振興的「江門答卷」

  雙水黨校是江門市最早成立的鎮級黨校,已有60多年獨立辦學歷史。

  位於開平市塘口鎮以敬村的謝創故居。

  天村已成為五邑地區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

  美麗的禮樂英南黨建文化公園。

  一幢中山樓、一座老民居,勾勒了中共開平特別支部創始人之一——謝創故居的輪廓。去年,故居所在的開平市塘口鎮以敬村,在上級黨組織的支持下,啟動並完成了故居的修葺改造工程。

  「我們要保護好利用好這份寶貴的紅色資源,把故居打造為承載紅色記憶、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的教育基地。」以敬村黨總支書記關立平說。以此為起點,以敬村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這只是江門全面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縮影。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將其比作黨執政大廈的地基、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裡」。

  近年來,江門市委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村基層黨建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學習領會《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制度,堅決貫徹落實省委工作部署。

  這期間,江門結合自身實際,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探索實踐,有效地強化了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培育了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江門市1056個農村基層黨組織、10萬名農村黨員活躍在鄉村田野,時時爭先進、處處當先鋒,加快了實現鄉村振興、邁入全面小康的步伐。

  A 理論學習武裝頭腦

  全省首創組織生活清單制度 編印紅色鄉土教材

  「我們要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在農村積極營造自覺學習和主動落實的濃厚氛圍,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後,新會區雙水鎮田心村黨支部書記林源傑充滿幹勁和信心。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在出版發行後,江門迅速將其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以及全市基層黨支部8月組織生活清單必學內容,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形式,組織全市基層黨組織讀原著、學原文、悟真理,掀起熱潮。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

  近年來,江門嚴格落實黨支部「第一議題」制度,堅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內容,作為鎮(街)黨校的核心課程和第一堂黨課,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學習的「第一議題」,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去年,江門還在全省首創黨支部組織生活清單制度,依據每個時期的學習重點和要求,確定黨支部每月具體學習內容,「手把手」指導農村基層黨組織抓好學習,推動把學習組織生活清單作為模範黨支部建設的必修課,成為農村黨員學習的習慣。

  基層黨員教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去年6月,由江門市委組織部、市委黨史研究室聯合編寫的江門首部系統梳理全市紅色教育基地的權威著作——《五邑紅色印記》正式出版。「這本書讓江門本土紅色歷史走進黨員群眾,令大家從中汲取更多正能量。」臺山市鬥山鎮橫江村黨總支書記黃偉明說。

  作為紅色鄉村,橫江村曾湧現了大量紅色故事和革命先賢。為了講好紅色故事,橫江村還編印了《紅色鄉村——橫江村》宣傳手冊,讓基層黨員在黨的光榮歷史、革命傳統、先輩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

  不僅如此,江門還編印了《中國夢·我的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讀本(鄉村版)》15萬冊,發放給全市鎮、村黨員作為鄉土教材,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進農村、入農戶。

  B 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推行「一肩挑」 防止「一言堂」

  去年,江門在全省率先推出農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細化了備案管理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建立儲備、選拔、教育、管理、激勵等五個環節全鏈條備案管理模式。

  去年底,首屆廣東基層黨建創新案例獲獎名單公布。江門建立的農村基層組織向黨組織報告工作制度,上榜「廣東農村基層黨建十佳創新案例」,從制度層面鞏固了農村黨組織核心地位……

  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立足經常性工作,建立健全管長遠、固根本的體制機制,使黨在農村的領導核心作用持續增強。近年來,江門從制度層面下了「狠功夫」。

  特別是,在實行農村體制改革後,江門全面推行農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三個一肩挑」,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鶴山市宅梧鎮堂馬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梁紅鵬去年返村任職,他認為:「『一肩挑』減少了書記、村主任溝通、協調環節,提高了村幹部辦事效率,有利於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強化班子成員責任心。」

  「一肩挑」如何防止「一言堂」?答案是,用制度管住人、管住事、管住權力。

  這其中,江門通過重點理清村級重大事項包括什麼、具體操作步驟是什麼,建立完善了「四議兩公開」議事決策機制操作程序,把責任落在鎮、村黨組織書記肩上,並納入績效考核和述職評議。

  2017年村「兩委」換屆,江門市農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經濟聯社負責人「三個一肩挑」達到96.2%。這一比例一屆比一屆高,黨領導農村各類組織和一切工作的基礎更加堅實。

  C 幹部隊伍堅強有力

  「頭雁」引領鄉村振興 第一書記帶頭攻堅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

  「舊糧倉年久失修成危房,改造後作為鄉村振興服務中心,黨員村民搞黨建搞活動,有了好去處。」年近八旬的黃華養見證了新會區睦洲鎮南安村從「難安村」到示範村的蝶變。

  數年前,南安村人居環境「髒亂差」、村民生活收入單一、集體經濟停滯不前,村黨組織軟弱渙散。2014年,上級以選優配強村「兩委」幹部、強化「頭雁」引領作用為突破口,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我們建立微信公眾號,實現黨務、村務陽光公開,探索堡壘型、服務型、制度型的基層治理新模式,並在此基礎上,以土地確權為契機,化解了一批矛盾隱患。」南安村黨總支書記梁瑞文認為,只有黨員幹部得力,鄉親百姓才會力挺。

  「頭雁」引領,「群雁」齊飛。2018年,南安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在觸及切身利益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黨員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引領群眾積極支持參與。如今,南安村的農旅產業日益興旺,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示範村。

  梁瑞文是「頭雁」培育的縮影,而這背後離不開體制機制的支撐。

  目前,江門農村「頭雁」隊伍結構逐步優化,並建立健全了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黨組織書記補貼增長機制,制定了農村黨組織書記小微權力清單,堅持每年提級舉辦農村黨組織書記全員培訓班。

  一方面是,要打造有黨性、有情懷、有能力、有文化、有口碑的「頭雁」隊伍;另一方面是,實施好「百名第一書記」駐村工程,在抓黨建促發展中發揮攻堅示範作用。

  臺城西郊的桂水村,雖享「地利」,但發展卻長期滯後。「通行不便是瓶頸」,一年前,桂水村駐村第一書記雷彬森履職後,以修路亮燈打響了建設美麗鄉村、帶動村民致富的「頭炮」。

  短短一年多,桂水村路通了、燈亮了,房前屋後乾淨整潔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而這只是第一步,雷彬森直言,桂水村具備很好的人文資源、農旅資源,但「藏在深閨無人識」。

  如何聚攏人氣?「去年,我們整合閒置土地,打造連片蓮花景觀,並舉辦了火爆的首屆蓮花節。」從默默無聞到一炮而紅,雷彬森告訴記者,昔日村民種植的黃皮,也跟著「紅」了起來,帶動脫貧致富。

  從基層組織建設、掃黑除惡,到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發展集體經濟,全市24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的「履職日記」,生動詮釋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張小錚、伍京華獲評「廣東省百名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

  D 黨員教育從嚴從實

  73個鎮(街)黨校開班 農村黨員學習全覆蓋

  鎢絲燈、木桌椅、大黑板,還有「那些年」的課本、筆記、剪報,它們靜臥在陳列櫃中,講述著光榮歲月……成立於1959年的新會區雙水鎮委黨校,是江門最早成立的鎮級黨校,不間斷辦學已逾六十載。

  目前,雙水鎮委黨校已形成了「網際網路+黨建」、農村特色課程、5G情景教學、實戰式學習等可複製、可推廣的教學經驗。「我們將打造全省乃至華南地區有影響力的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基地。」雙水鎮委書記、黨校校長劉國培說。

  雙水鎮委黨校的堅持與奮進,是江門狠抓黨員教育管理不放鬆的生動註腳。

  自去年初,江門鎮(街)黨校建設工作啟動以來,全市所有73個鎮(街)黨校已全部開班運作。截至去年6月底,全市73個鎮(街)黨校和1321個村(社區)分教點也均已掛牌運作。

  按照規定,全面恢復鎮(街)黨校設置後,鎮(街)黨校堅持每月辦班不少於2期,實現了農村普通黨員每年到黨校學習全覆蓋。今年初,這項工作獲評為廣東基層黨建最佳創新案例。

  要推動管黨治黨不斷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就必須從嚴從實教育管理農村黨員。在做實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的同時,江門還嚴格農村發展黨員工作、規範農村黨員檔案管理、建立農村黨員評價體系等。

  目前,江門已全面完成73個鎮(街)近10萬名農村黨員檔案的查找、整理工作,實現專人、專檔、專櫃、專室管理;設立農村黨組織和黨員「紅色指數」評價體系,圍繞農村黨組織作用發揮和黨員參加組織生活、交納黨費等情況進行考核,實現做有規範、評有標尺、進有方向。江海、新會等地還實施農村黨員積分制管理辦法,強化結果運用,有效解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中「幹部在幹、群眾在看」的老大難問題。

  E 黨組織建設水平提升

  打造「紅色村」示範點 保護利用紅色資源

  1928年夏,恩平第一個中共黨員馮燊在家鄉天村建立了恩平第一個黨支部,宣傳黨的主張,培育革命力量,在革命鬥爭中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如今的天村已成為五邑地區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

  近年來,江門堅持把農村基層黨建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圍繞「黨建示範引領」和「紅色歷史展示」兩方面,堅持軟體和硬體兩手抓,精心打造了18個「紅色村」黨建示範點。

  天村所在的恩平聖堂鎮水塘村是其中之一。

  水塘村黨總支書記馮夥強介紹,自2016年啟動紅色村建設後,馮燊故居、天村黨支部等陸續完成修復、布展,並向黨員群眾免費開放。

  2018年以來,水塘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期間,水塘村黨支部制定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解決無職黨員「無權管事、不會理事、無法辦事」的問題,實現「無職有位、有位有為」。

  水塘村只是縮影。這18個「紅色村」示範點,不僅更加注重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規範黨建基礎性工作;也更注重以傳承紅色基因為己任,保護性開發紅色文化,成為各級黨史、黨員教育基地。

  「通過建設有紅色教育功能和黨建示範作用的『紅色村』,可有力推動把紅色精神的豐富內涵轉化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引領農村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全市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就是要堅持抓兩頭帶中間,著力擴大先進黨組織增量、提升中間黨組織水平、整頓後進黨組織。

  江門還全面優化調整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在全市1056個行政村中調整設置黨委134個、黨總支部558個,在12780個村民小組中設置黨支部1747個,推行「村到組、組到戶、戶到人」三級黨建網格。

  同時,通過對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的形成原因分析,江門還探索形成了以「黨建、發展、民生、治安」為導向的整頓工作機制,制定四張清單抓整頓,實現精準「靶向治療」。

  F 陣地建設全面鋪開

  黨群服務在「家門口」 打造「10分鐘服務圈」

  強化陣地建設是農村黨建的基本保障。

  「鎮委黨校為黨員學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收穫了很多知識,黨性覺悟有了很大提高。」臺山市汶村鎮茭一村黨總支書記陳結好說。

  汶村村委會主任助理李冠城是大學生村官,也是入黨積極分子。他表示:「以前受限於條件,教學內容和方式單一,現在通過現代化教學,更有利於掌握工作理論和技能。」

  今年6月,由閒置學校改建而成的汶村鎮委黨校投入使用,其整合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黨群服務中心、黨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平臺,至今已開展7場培訓活動,參加學習黨員幹部900多人次

  汶村鎮委委員甄健橋表示:「以前黨校設於政府辦公區內,場地受限且出入不便,新黨校投入使用後,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由此,實現了黨群服務就在「家門口」,打造了農村基層黨建「10分鐘服務圈」。

  陣地建設已在全市「開花」。目前,江門市已在73個鎮(街)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1056個行政村黨群服務中心完成升級改造,在250個村民小組建設黨支部黨員活動陣地。

  同時,江門市還打造了周文雍陳鐵軍革命烈士紀念館、周恩來視察新會圖片展覽館,以及廣東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舊址等一批省、市級黨員(黨史)教育基地,培養了一批「紅色講解員」,實現免費開放。

  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江門市以堅強的力量、足夠的經費、規範的陣地,不斷厚實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基礎。

  近年來,江門市圍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在完善農村基層黨建體制機制上作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較好地推動了農村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全面進步。

  江門市委組織部相關責任人表示,接下來,江門市將持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持續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地位、持續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持續夯實農村基層黨建基礎,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不斷前進。

  江門市實施農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涵蓋儲備、選拔、教育、管理、激勵五個環節

  探索鄉村「頭雁」全鏈條管理模式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村黨組織書記歸屬感不強、獲得感不高,使鄉村發展缺乏「頭雁」引領效應。

  2019年,江門市在廣東省率先推出農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建立了儲備、選拔、教育、管理、激勵等五個環節的全鏈條管理模式,建強農村「頭雁」隊伍,以黨建引領「破局」鄉村振興。

  育強「主力軍」 建強「後備隊」

  村級黨組織書記,身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最前沿,是黨和國家政策在基層的「執行官」,是農村班子的主心骨,是群眾致富的領頭羊。

  2018年底,《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印發,提出「村黨組織書記由縣級黨委組織部門備案管理」的規定。去年初,江門市進一步細化了內容和要求,出臺農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

  備案,不是簡單地登記、建檔,而是儲備、選拔、教育、管理、激勵的全鏈條管理。

  鶴山市古勞鎮下六村黨總支書記溫豔嫦,如今成了大學校園裡的「在讀生」。「2014年,我從工廠車間回到村裡擔任幹部,當時沒有農村治理經驗,感覺擔子重、壓力大,只能硬頂上。」溫豔嫦說。

  近年來,江門市委組織部堅持每年與市內高校,合作舉辦村(社區)幹部學歷提高班,對順利完成學業取得文憑的幹部,全額返還學費並提供補助。機會可貴,溫豔嫦說:「我要通過學習增強幹事本領,不辜負大家期望。」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認為,農村幹部工作視野不闊、能力素質不高是隊伍建設的突出短板。實施精準教育,建立村級黨組織書記培訓教育和學歷教育機制,才能真正做到增強本領、提升能力。

  村級後備人才事關農村幹部隊伍持續健康發展,事關黨的農村事業薪火相傳。

  江門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著眼農村幹部隊伍長遠發展,江門市明確由縣級黨委組織部主導、鎮(街)黨(工)委主抓,抓好儲備農村後備人才工作,「讓每村黨組織書記後備人才不少於2人」。

  為此,江門市拿出了「一攬子」措施。如,實施「本土人才培養計劃」,從本村致富能人、退役軍人、大學生村官、村醫村教等人員中,儲備熟悉農村社會、熱心農村工作的後備人才;實施「黨員人才回鄉計劃」,打破「就村裡選村幹部」的局限,公開選聘農村書記(主任)助理,引導本村大學畢業生回村發展;實施「黨員人才下派計劃」,對於本村沒有合適人選的,要從鎮(街)部門下派合適人選擔任書記助理,作為村級後備力量進行重點培養,實現儲備數量、年齡結構、文化水平的再升級、再優化。

  與此同時,江門市在全市範圍內落實村(社區)「兩委」幹部人選條件審查辦法,圍繞資格審查、人選名單、任職備案等,對農村黨組織書記任免進行嚴格監督。

  打造鄉村振興中堅力量

  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不僅要打造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還要培育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為此江門市堅持嚴管和激勵並重。

  在村級黨組織書記的備案管理中,江門市堅持從嚴抓管理、從細抓考核、從實抓述職,進行了用權規範、科學考核、審計健全等多方面探索,做到「管得嚴、落得實、幹得好」。

  「頭雁」隊伍建設,既要嚴管,也要厚愛。特別是,針對農村黨組織書記收入偏低等情況,江門市建立和落實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乾部補貼正常增長機制,確保在2021年每人每月不低於4000元。

  社會保障方面,江門市也參照城鎮企業職工標準為農村黨組織書記購買社會保險,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繳納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完善對未達退休年齡又正常離任農村黨組織書記的保障機制。

  提待遇、重保障,江門市還加大從優秀農村黨組織書記中專項招錄鎮(街)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的工作力度,打破晉升天花板。

  江門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施備案管理制度,江門探索形成了農村黨組織書記的全鏈條管理模式,有效強化了他們的崗位認同,切實提高了榮譽感、自豪感,打造了一支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江門市在1056個行政村全面實施農村基層組織向黨組織報告工作制度

  農村黨組織唱主角 構築鄉村治理新模式

  清晨的禮樂新民村,熙攘間透著安寧。這座廠企密集的城郊村,居住著8000多人。「環境衛生、停車難停車亂、危房清拆改造……管好這麼大的村,不容易。」這是新民村黨總支書記梁恩銓的心裡話。

  農村基層組織向黨組織報告工作制度(下稱「報告制度」)的推行,讓梁恩銓有了新認識。「報告制度不是單向的管,而是雙向互動,構建了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基層組織多元參與的鄉村治理新模式。」

  這不是個例。去年1月以來,江門市已在1056個行政村全面實施報告制度。此舉鞏固了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規範了基層組織運行方式,構築了鄉村治理新模式,使「聽黨話、跟黨走」的氛圍更濃厚。

  農村基層組織向黨組織報告工作

  去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指出全面領導鄉鎮、村的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黨的農村基層組織領導地位不動搖。

  江門如何破題?1月25日,市委組織部下發了《關於做好江門市農村基層組織向黨組織報告工作的通知》,明確農村自治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務監督委員會、群團組織和其他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向村黨組織進行年度報告和即時報告。

  在江海區禮樂街道,當地依託黨校先後開展了4期專題培訓,要求各村黨組織主動作為,及時做好政策宣傳,使基層組織和群眾從被動旁觀轉變為主動參與,並納入村黨組織書記考核,形成長效機制。

  從年度報告到即時報告、從書面報告到口頭報告,基層單位在實踐中還創新探索利用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等方式報告,通過靈活利用網際網路和移動終端手段,不斷豐富「線上+線下」結合的立體模式。

  目前,報告制度實施已逾一年半。經過持續改進和完善,已逐步形成全面而系統的制度體系。譬如說,在報告範圍上,將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村務監督委員會、群團組織、村民理事會、聯誼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等7類組織納入報告範圍,涵蓋了農村各種類型、各類形態的基層組織。在報告管理上,農村黨組織建立報告內容分析處置機制,該向鎮(街)報告的及時報告,該跟進了解處理的及時專人跟進,該反饋結果的及時溝通回復。在報告責任上,把向黨組織報告工作要求寫入各類組織章程,把開展報告工作情況作為縣鎮村三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

  江門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認為,報告制度改變了以往農村基層組織「報告不報告,全靠覺悟高」「形式隨意、內容不限」的做法,從制度層面編織「監督網」上好「緊箍咒」,使農村基層工作監督機制更完備。

  解決實際問題溝通更緊密

  基層組織是黨和群眾的溝通「橋梁」。禮樂英南村黨支部書記胡日強認為:「基層組織向黨組織報告工作,並不是為了方便黨組織管著他們,而是讓黨組織更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基層組織解決實際困難,形成工作合力。」

  在英南村,村籃球隊計劃參加禮樂街道舉辦的籃球比賽,但因經費緊張難以成行。籃球隊為此向黨支部報告此事,經黨支部開會討論後決定予以經費支持,解了燃眉之急。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從解決基層組織和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問題入手,報告制度探索了農村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江門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一方面,推動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工作中唱主角、在發展上做主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強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農村黨組織領導地位更加堅實;另一方面,搭建農村基層黨組織與各類組織的溝通渠道,讓農村基層組織感受到工作有人過問,困難有人幫助,使黨組織與其他基層組織聯繫更加緊密,擰成一股繩。

  江門市探索新時代大灣區背景下 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新路子

  從嚴從實教育管理 打造過硬農村黨員隊伍

  在江門,禮樂街道英南村是小有名氣的「網紅村」。走進英南村黨群服務中心,一張黨員「評星公示表」尤為引人注目。公示表上,寫著村裡每位黨員的名字,後面還貼有數量不一的「小紅星」。

  「結合創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試點,我們探索建立了英南村黨員責任崗制度,明確村中每位黨員職責,發揮黨員參與鄉村建設的先鋒模範作用。」英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胡日強介紹。

  有崗有位有為。如今,黨員責任崗制度已在全市農村基層黨組織鋪開,農村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作表率成為常態。而這還只是江門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的創新辦法之一。

  黨員責任崗制度在全市鋪開

  英南村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有黨員逾70人。為了讓農村黨員更好地發揮作用,胡日強探索建立英南村黨員責任崗制度,設立了「政策宣傳崗」「護村平安崗」等六大類黨員義務崗位。

  「黨員責任崗每個月都有人對黨員進行評星評定,每位黨員都要參與村的各項活動和工作,參與後可以得到相應的小紅星,公示表上小紅星最多的,就能獲得優秀黨員的稱號。」胡日強介紹。

  此外,英南村還創新性地把黨員責任崗與《英南村村規民約積分制管理實施方案》有機結合,作為評選「最美黨員」「星級黨員」「勞動模範」「道德模範」等的重要依據。

  從黨員責任崗,到積分制管理,英南村在推進創新社會治理工作中,通過黨建引領,發揮「頭雁工程」作用,結合黨員責任崗制度建立,形成「群雁效應」,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

  英南村不是個例,黨員責任崗制度已在全市鋪開。同時,江門市還設立了農村黨員「紅色指數」評價體系,並作為黨員年度評星定級和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實現做有規範、評有標尺、進有方向。

  農村黨員檔案管理走向規範化

  作為落實省委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一環,江門市結合僑鄉實際,已探索出了新時代大灣區背景下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的新路子。特別是,在從嚴管理、機制創新上,江門市始終「走在前列」。

  建立健全農村黨員檔案管理規範化管理制度,就是江門市健全農村黨員管理「制度關」的案例之一。

  「去年底,我參加面向村幹部招錄鄉鎮公務員的考試,需要提交個人檔案,得益於規範化的農村黨員檔案管理制度,為我節省了大量收集完善材料的時間。」恩平市橫陂鎮白廟村黨總支書記盧雪瓊說。

  從有人無檔、有檔無人、資料不齊,到實現專人、專檔、專櫃、專室管理,江門市自2015年起歷時兩年,全面完成73個鎮(街)近10萬名黨員檔案的查找、整理工作,農村黨員檔案管理走上了規範化軌道。

  線上線下開展立體式黨員培訓

  管理是手段,教育是推手。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還要在基層黨員培訓內容和教學方式上出實招、下實功。

  新會區雙水鎮委黨校是江門最早成立的鎮級黨校。依託已有60多年獨立辦學歷史的雙水黨校,江門市整合全市紅色教育資源,升級改造辦學硬體,打造「江門市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基地」。

  「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實行『立體教學』,雙水黨校形成了理論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的『雙水黨校模式』,讓鎮(街)黨校真正建起來、用起來、活起來。」雙水鎮委書記、黨校校長劉國培說。

  目前,江門市已全面恢復鎮(街)黨校設置,市委組織部還建立了鎮(街)黨校師資庫,每年堅持舉辦農村黨組織書記全員輪訓班,各市(區)每年堅持組織農村「兩委」幹部進行全員培訓,鎮(街)黨校每月辦班不少於兩期。

  除常態化培訓外,江門市還創新了「紅色棗工」黨建宣傳陣地,以動畫、漫畫等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解讀政策法規、講述黨建故事。以此,通過深化教育培訓,增強基層黨建吸引力。

  農村黨員約佔江門全市黨員總數的33%,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骨幹力量。接下來,江門市將堅持把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作為管黨治黨基礎性、經常性工作,通過持續完善體制機制、持續豐富方式方法,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堅強戰鬥堡壘,發揮廣大農村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記者 唐達、畢松傑)

相關焦點

  • 推動省直機關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本報訊(記者 張寅) 1月6日,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召開2019年度省直單位黨組(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會議,12家單位黨組(黨委)書記進行會議述職,88家單位進行書面述職。    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委省直機關工委書記劉慧晏主持會議並講話。    劉慧晏肯定了2019年省直機關黨的建設取得的成績。
  • 壽陽縣推動基層黨建水平全面進步
    今年以來,壽陽縣始終把「一帶三創全域升級」作為全面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總抓手,聚焦人、治、物、效四方面問題,堅持「四個導向」,以「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範縣鄉創建為契機,推動全縣基層黨建水平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 普寧市「抓鎮促村」 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鄞柱平、林少麗、魯利韋、記者羅勉報導 從廣東省普寧市了解到,該市近年來紮實開展落實「抓鎮促村」黨建工作責任制、深化「整鎮推進、整縣提升」創建行動,進一步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推動普寧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 以「三化」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
    以「三化」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陳志誠  「三化」建設是今年全省基層黨建的「一號工程」「書記工程」。
  • 夯實基層基礎 推動各項工作全面進步
    徐禮國赴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機動車管理所黨支部調研時指出夯實基層基礎 推動各項工作全面進步12月3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徐禮國赴黨支部工作聯繫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機動車管理所黨支部調研。他強調,要突出政治建設,夯實基層基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推動各項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徐禮國深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機動車管理所服務大廳,實地查看各項業務開展情況,他強調要進一步規範業務辦理流程,提升服務質量,讓群眾辦事更方便,增強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 壺關縣東井嶺鄉黨委:開展「四大行動」 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
    壺關縣東井嶺鄉黨委:開展「四大行動」 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壺關縣東井嶺鄉黨委深入貫徹省、市、縣委組織工作會議精神,開展「四大行動」,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鄉黨委採取「集中培訓長本領、藉助他山學真經、工作群裡多交流」等措施,聚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省市縣委組織工作會議精神,採取領導授課、經驗交流、視頻講座、專題研討等形式,開展農村「領頭雁」培訓,不斷開闊「頭雁」隊伍的視野、見識,增強發展信心。開展「信息引領」行動,服務群眾需求。
  • 運用「四個一」工作法推進黨支部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第三黨支部自成立以來,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模式,創建並堅持運用「四個一」支部工作法,以「一張圖表」確保支部工作有序化,以「一個對子」增強黨員幹部凝聚力,以「一本刊物」搭建思想交流新平臺,以「一道窗口」展示基層黨建新風貌,深入推進黨支部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 趙晨陽: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 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
    近年來,鄭州上街區以「百個支部強堡壘、千餘項目抓落實、萬名黨員爭先鋒」為內容,創新實施基層黨建「百千萬」工程,集中摸排消除了一批黨建薄弱點和風險點,解決了一批長期困擾基層黨建工作的老大難問題,為黨員群眾辦成了一批實事好事,有力促進了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一是百個支部強堡壘。
  • 山東菏澤牡丹區: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全面提質增效
    近年來,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對標中央和省市委要求,聚焦重點關鍵,精準施策破題,構建起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提升了城市基層治理水平,推動了「宜居宜業、文明富裕、幸福和諧」牡丹區建設。
  • 招遠市阜山鎮:以「三化」為統領 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招遠市阜山鎮開展基層黨建制度化、嚴格化、智慧化「三化」建設提升黨建工作水平。為更好突建制度、促規範,在健全組織體系上發揮實效,著力提高阜山鎮基層黨建質量,阜山鎮黨委在2020年5月初對黨建制度進行修改,完善黨內製度體系建設。修訂黨建工作制度、黨內基礎管理制度等12項基本制度,落實好黨內製度管理制度,使基層黨建工作日趨規範;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專項制度建設,使黨員幹部「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
  • 強班子 抓陣地 促服務 三江鎮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
    2020年既是廣東省委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也是江門市委基層黨建「十大專項行動」縱深推進之年。三江鎮根據新會區委要求,圍繞「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主題主線,下足「三個功夫」,狠抓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力。
  • 我市推動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
    開展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百日攻堅」行動、創新推進「行動支部」、建立「兩個走進」工作機制、實施「育苗清源」工程、推進「兩新」組織黨員分類管理試點工作……今年以來,東營市通過激活基層組織活力,搭建活動平臺,勇於改革創新,調動起廣大黨員積極性,使全市基層黨建工作在更有實效的基層治理實踐中,在群眾不斷提升的幸福感、獲得感中實現了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讓鮮豔的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每一個基層「堡壘
  • 雲南文山紮實推進農村基層黨建「雙整百千」四級聯創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按照"整縣提升、整鄉推進、百村示範、千組晉位"的總體部署,圍繞黨支部規範化建設達標創建工作,堅持壓責任、抓支部、建隊伍、樹典型多措並舉,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
  • 廣東陽山:全域推進農村基層黨建示範創建
    廣東省陽山縣以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升級十項舉措和《清遠市創建全省農村基層黨建示範市工作方案(2020-2021年)》為指引,有序推進基層黨建示範創建各項任務貫徹落實,充分發揮示範、帶動、輻射作用,有力推動了全縣黨建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 五大關鍵詞讀懂江門「十三五」成績單
    過去5年,江門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重大歷史機遇,致力「興業惠民、治吏簡政」,大力實施「三戰略、三帶動」,推動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成就振奮人心,成績來之不易江門社會經濟發展有哪些亮點?
  • 陳瑞:堅持黨建引領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桑植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持以黨建引領為主線,推動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務下沉,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資源下沉,增強基層治理領導力。
  • 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記者 王軍江)12月25日上午,市委書記魏建鋒深入富平縣基層黨建聯繫點調研基層黨建等工作。市委常委、富平縣委書記郭志英,市委常委、秘書長、統戰部部長黃忠良一同調研。  來到陝西聖唐乳業,魏建鋒走進羊文化科技館、黨員活動室等處,與企業負責人交流,聽取企業黨建和發展情況介紹。
  • 江門交出這樣一份答卷!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只是江門全面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縮影。欲築室者,先治其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將其比作黨執政大廈的地基、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裡」。近年來,江門市委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村基層黨建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學習領會《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制度,堅決貫徹落實省委工作部署。這期間,江門結合自身實際,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探索實踐,有效地強化了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培育了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 做好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考和對策初探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黨中央對基層黨建工作歷來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系列重要講話,對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進行了深刻論述。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出重要部署,為我們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添了動力。
  • 建強築牢基層戰鬥堡壘 打造鄉村振興黨建引擎
    本報記者郭少東 通訊員蒙煥章 黃日強   近年來,賓陽縣堅持在抓組織振興促鄉村振興上謀求新突破,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黨員群眾創業致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優勢,激發助推鄉村振興的「組織動能」。在黨建引擎帶動下,鄉村「顏值」高了起來,產業「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