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上天賜予人間的瑰寶。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文明每次重大進程,其背後都有天才人物的影子在推動。
我國也同樣不缺乏天才,雖然有些人物未能成長起來,相當令人可惜。但這些天才一旦順利度過成長期,必然會在所在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引領整個領域發展。
顧昱洲毫無疑問就是這麼一位天才人物。這位已經不能用學霸來形容了,神童或許是更適合他的稱呼。
早在幼兒園的時候,他就對鄰居小姐姐的數學書感興趣,他從小就特別坐得住,也特別喜歡看書。出門可以不吃肯德基,但不能不去書店。
小學學圍棋,他經過老師的入門指點後,就自己看書學習,自己做死活題,打譜,上網下棋,在10歲的時候,就升上了圍棋業餘5段,並拿到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
進入初中後,顧昱洲接觸到了編程,也了解到了信息學這個學科。從此喜歡上了這麼學科,也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他先是以全省第11名的成績進入省隊,不久在NOI 2010 的賽場上,顧昱洲表現得相當不錯,以全國第 37 名的成績進入了銀牌區。
接著在 NOI 2011 的賽場上,他發揮出色,獲得金牌入選信息學國家集訓隊,並與清華大學籤約,當時他年僅15歲。
2012年,顧昱洲成為了中國國家隊的四名成員之一,出戰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 2012)。
出戰前,他還成功晉級在俄羅斯舉辦的首屆 VK CUP 國際青年程序設計競賽現場總決賽。以穩定發揮超過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白俄羅斯選手 Gennady Korotkevich(Tourist)奪冠。
在 IOI 2012 的賽場上,顧昱洲和來自85個國家的310名選手同場競技,並拿下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他的天賦也讓國外名校相當看好,麻省理工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用全額獎學金讓他放棄了清華的保送資格,轉而投奔了麻省理工學院。
在麻省理工就讀期間,他繼續在信息學的競賽場上叱吒風雲,先是拿下了Google Code Jam 2014 的季軍、並兩度進入 ACM-ICPC 世界總決賽(2014、2017)。本科畢業後,他選擇在麻省理工繼續深造,目前碩士在讀。
在信息學上,不能不提另外一位天才,他就是陳立傑。這位也是天才人物。國內OI行業無人不知這位超一流選手,國內獲獎無數,數不勝數。
在國際比賽上,2011年5月,亞洲與大平洋地區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APIO2011)金牌。
2013年7月10日。在IOI2013 Day2的比賽中全場第一個完成AK,這是自08年以後我國第一次拿到冠軍。
2014年6月,第38屆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度設計競賽世界總決賽,率隊奪取銅牌。
2017年5月,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度設計競賽世界總決賽,率隊奪取銀牌。
這位清華畢業後,目前和顧昱洲一樣,也在麻省理工深造,不同的是這位是讀博士。
這兩位天才都有相同的特徵,不但天賦出眾,自身也是非常努力。在他們身上,很少看到家庭刻意培養的痕跡。他們幾乎很少借力,完全是憑藉個人的實力走到這一步。
兩人都有相同的個性,愛好廣泛,都特別喜歡看書,特別坐得住。自身的努力程度足夠,也正是這些優良的品質,才讓他們沒有辜負出色的天賦,最終脫穎而出。
這兩位天才能走到哪一步,無人可以預知。但有一點基本可以肯定,信息學這個領域必然留下他們的名字。他們的未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