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公司招聘了一批新員工,公司老總點名時念錯了一個人的名字,此時一位「知識淵博」的員工馬上糾正了老總的錯誤,而老總身邊的一位老員工站了起來,承認是自己把花名冊的名字打錯了。老總揮了揮手,高興地接著念了下去。
這件事後沒多久,那名打錯名字的員工就被提升為公司公關部經理,而很有「學問」的那位員工則被解僱了。
這個故事可能有些誇張,但是卻能反應出當今社會一些類似的問題,故事中兩個人的結局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
可能你們也猜到了,有些領導不喜歡這種「太明白」的人。從表面上看,這位老總可能文化水平不高,而負責登記花名冊的員工是在拍馬屁,可是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自己知識欠缺的一部分,犯錯誤有時也在所難免,當別人因此而遭遇尷尬時,你若能巧妙地讓別人從尷尬中走出來,替他保全了面子,他定會對你感激不盡。
面子在中國社會代表著體面,甚至是尊嚴。中國民間有句古話:「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可見,面子在國人心中分量可謂舉足輕重。丟面子有損顏面和尊嚴,給人面子就是尊重對方。西方人可能會把面子理解為禮貌原則、禮貌策略或者相類似的某種行為,所以他們很難理解中國人所說的面子所蘊涵的更深層次的內容。
古時,各朝各代的士子考取功名後,都要衣錦還鄉,這樣一來整個家族都會臉上有光,感覺倍兒有面子。如果一個家族中有多個人都考取了功名的話,就會被稱作名門望族,便會贏得方圓幾百裡人們的敬重。
到了現代,人們在講求面子上也許表現方式不同,但風氣依然很盛。比如賺了大錢,開上了奔馳寶馬,住上了別墅。手上、脖子上要帶上各種金鍊子、金戒指,像翡翠、鑽石、和田玉通通都要掛在外面。腕子上還要配塊名表,你要是手上空空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可以說,只要是在中國社會,面子問題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情世故。從心理學上分析,人好面子折射出人們好大喜功、喜歡被恭維的內在心理弱點。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做過一項調查,只有7%的人不太注重面子問題。調查顯示,公眾認為最丟面子的行為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出醜和答應過別人的事情沒有做到。另外,一半以上的人認為在人面前很無知會丟面子。
在公眾看來,哪些行為可以為自己賺足面子呢?調查發現,能辦成別人辦不成的事最有面子;被別人表揚和聊天時總能說出許多別人不知道的事也被一半多的人認為是有面子的行為。
因此,為了面子,有的人即使對某件事一無所知也要誇誇其談;即使工資少得可憐也要搶著埋單;就算囊中羞澀也要在女友面前表現大方等。
而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利用人們好面子的特性,還能為我們辦事。比如你需要別人幫助你做件事,可是對方並不情願,但是如果在眾多外人面前提出來,對方可能因為面子問題而答應幫你。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從古至今,面子問題一直是人們無法邁過的坎。在現代,有些人因為外界輿論而覺得顏面盡失,所以他拋棄了一直深愛著他的女朋友。在古代,亦有項羽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邊。
所以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面子」故,兩者皆可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