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閆晶瀅 張婷婷
緊鑼密鼓之下,本周券商正在夜以繼日地開展分類評價的自評工作,核算上一年各項業務指標的「明細帳」。
按照往年慣例,每年7月中旬,證監會將公布最新的證券公司分類評級結果。不過,受疫情影響,疊加新修訂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今年的結果揭曉較往年來的會晚一些。
在本周各家券商結束自評工作後,還將繼續由證監局初審、證監會機構部覆核、專家評審會審議等程序後公示。券商中國記者按照修訂後指標,粗略測算各家券商的加分項排名來看,中小券商較往年獲得的加分機會明顯提高,但「強者恆強」的壓倒性優勢仍難以撼動。
券商評級結果依然遵循「緊一年松一年」慣例,今年A類券商佔比將提至50%,也就是說98家參評公司中有49家有望獲得A類,而2019年A類券商才38家。至於AA級是否也會隨之擴容,甚至AAA級券商會否首次出現,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1
加分項初覽:58家券商可獲業務加分
就加分項而言,在此前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中,主要加分指標被描述為「市場競爭力」(《規定》第八條)。在修訂後,評價指標被重新表述為「業務發展狀況」。在用詞更為中性之外,從具體加分來看,能夠獲得該項加分的券商數量也明顯增長。
從業務發展狀況來看,今年共有58家券商獲得加分,較去年多13家。其中有5家券商此項指標可獲加10分以上(含10分)。華泰證券可加11分,排名第一,其中營收指標和資管指標可獲2分;國泰君安可加10.5分,排名第二;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廣發證券可獲加10分。
注1:本文所統計的加分數據為記者根據計分方法和公開數據粗略計算,僅為讀者提供參考,與證券公司最終實際加分數據可能存在出入,最終結果請以官方公示為準。注2:扣分項目對結果的影響尚未計入。
申萬宏源研究報告指出,分類評價結果是券商競爭力及合規能力的綜合體現,商業模式領先、具有專業服務能力的頭部券商加分更多。在該研究所對上市券商的測算中,預判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海通證券等8家券商將在2020年分類評級中獲得AA,從而影響創新業務資格獲取。
此外,如AA級券商名單真能與A類數量一同增加,則東方證券、國信證券、平安證券等公司也存在上榜可能。不過,由於涉及到非公開加分項和扣分項的影響,最終誰能獲得AA級,還需等待最終結果出爐。
2
規模排名相對弱化,絕對優勢有所削弱
就此次《規定》修改的歷程來看,在此前在各家券商徵求意見之時,監管部門曾探討,適當弱化規模排名,引導行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需要。
單就規模指標來看,營收+淨利潤的加分最能凸顯行業馬太效應。不過,此次加分項中「營業收入」指標並未發生變化,仍是「業內前5名、前10名、前20名」,分別加「2分、1分、0.5分」。不過,根據中證協公布的數據,營收加分計算的口徑由合併報表改為專項合併,更突出聚焦主業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大型券商可獲得大筆加分的「淨資本絕對數規模」(最高可加3分)、「淨資本收益率排名」(最高可加2分)、「成本管理能力」(最高可加2分)均被取消。
而在新增指標上,《規定》增設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加分指標,淨利潤僅作為加分「背景」,淨利潤位於行業中位數以上,且淨資產收益率位於行業前10名、前20名的,分別加1分、0.5分。如此設置下,頭部券商此前的賺錢規模優勢明顯下降。
不難看出,在盈利能力加分一項,淨利潤絕對值並不佔優勢的東方財富證券、東莞證券、華林證券、財通證券等中型券商均躋身前列。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等頭部券商僅獲得0.5分的加成,國泰君安、中泰證券、光大證券等公司甚至可能無法獲得加分。
3
佣金率萬1.530家券商代買賣指標可加分
就代理買賣淨收入指標來看,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位於行業前列(前5名、前10名、前20名)或營業部平均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位於行業前列均可獲得加分,按孰高者計分。
在新的修訂中,取消「營業部平均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位於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加分條件。從結果來看,營業部平均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成了不少中小券商逆襲的重要加分項。
具體而言,此次共有30家券商可獲加分,其中有9家可獲加2分,其中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代買賣證券業務收入排名前五,北京高華、瑞銀證券、平安證券、國金證券營業部平均代買賣業務收入排名前五,國信證券這兩個指標均排名前五。
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9家券商該項指標可加1分,海通證券、安信證券、中泰證券等12家券商該指標可加0.5分。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分類評價規則中,代買賣淨收入指標等於「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當年股基(A/B股及基金)交易額*萬分之一點五」,但是在2019年,該項指標中的佣金率為萬分之2.5,一年間佣金下滑明顯。
券商中國專欄作家程大爺表示,2020年佣金率下滑嚴重,主要是量化交易的佔比越來越高,量化交易的佣金率都非常低,接近交易所成本。萬分之1.5和此前中證協公布的2019年平均佣金率不同,統計的是扣除交易所規費的淨佣金率。
4
新設財富管理指標:29家券商可加分,15家可加1分
證券業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已成為共識,今年分類評價中新增財富管理類指標的考核,共有29家券商此項可獲加分,其中有15家券商可加1分,14家券商可加0.5分。
中證協指出,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業務收入、投資諮詢業務收入及代理機構客戶買賣證券交易額佔比等指標排名靠前的證券公司與整體營業收入的排名重合度較低,且多數為中小證券公司。行業尋求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方向有助於服務居民財富管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就代銷金融產品收入來看,中信證券以8.3億元的收入遙遙領先其他同業;中金公司3.42億元代銷產品收入排名第二;國信證券、興業證券、廣發證券代銷收入排名前五,均在2億元左右。
就投資諮詢業務來看,招商證券獲得5.74億元的投資諮詢業務收入,摘得頭名;海通證券、平安證券緊隨其後,收入水平分別為3.83億元、3.10億元。此外,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長江證券等公司的投資諮詢業務收入也在1億元以上。
5
機構客戶服務能力指標:26家券商獲加分
在新版的分類評級中,為引導證券公司增強機構客戶服務及交易業務能力,監管部門新設機構客戶服務及交易評價指標。三項細分指標體系下,共有26家券商獲得加分。
北京高華、瑞銀證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等13家券商獲可加1分,其中中信證券以37.36億元的代理機構客戶買賣證券交易額高居行業第一,北京高華、瑞銀證券的代理機構客戶買賣證券交易額佔代理全部客戶買賣證券交易額比例排名行業前二。
同時,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等券商基於櫃檯與機構客戶對手方交易業務收入位居行業前三。
對於機構客戶服務能力加分,修訂前的計算方式為「上一年度機構客戶投研服務收入佔
經紀業務收入比例達到40%、30%、20%,且經紀業務收入位於行業中位數以上」。如今,這一加分同時參考三個指標,設置也更為合理。
有北方大型券商機構業務人士向記者表示,該項指標可能意味著在散戶機構化的背景下,監管對機構客戶非常重視,因而設立了一個引導性指標。
6
投行指標:指標細化,「小而美」券商獲利好
今年分類評價對投行業務的考核指標也更加細化,即將原有的「承銷與保薦、財務顧問業務排名」指標,細化為「承銷與保薦業務排名」和「財務顧問業務排名」兩個指標。在拆分之後,投行業務的加分權重有所提升。
從結果來看,符合想像的是,作為馬太效應最為強烈的行業,投行業務領先的大券商可以獲得更多加分。而財務顧問單獨拆分後,一些細分業務做的好的中小券商也有機會獲得加分。
就前一指標來看,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可獲加2分,華泰、招商、廣發、國信、光大可獲加1分;後一指標來看,中信、中金、中信建投、海通、國君、華泰、招商、申萬、開源、渤海等10家券商可獲加1分。
7
資管指標:東方、國君等可加2分
和往年一樣,資管收入排名前20名的券商可獲加分,這一指標並未發生變化。具體來看,東方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可獲加2分,中信、光大、財通、海通、招商獲加1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標數據上,2019年資產管理業務收入=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資產管理業務月均受託資產總淨值*萬分之3,而在2018年之時,該指標的乘數為萬分之5。
8
信息技術投入指標:東方財富投入比例最大
在信息技術考核中,共有20家券商可獲加分。較2019年評級考核的三項細分指標不同,今年為「信息技術投入」、「信息技術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多家中小券商可獲加分。
就信息技術投入規模來看,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證券等券商投入都超過了11億元,排名前三,較前一年度增幅非常明顯。不過,就信息技術佔營收的比例來看,東方財富證券以25%的佔比位居行業第一,平安證券、東方證券、安信證券、中泰證券該比例超過11%(含11%)。
根據考核要求來算,平安證券、東方證券、中泰證券、安信證券、東方財富證券可以加2分,華泰證券、中金公司、方正證券、興業證券、財通證券可加1分,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長江證券、國金證券、東興證券、東吳證券可加0.5分。
9
境外子公司:無一家券商可加2分
在境內券商做大做強的路上,海外業務將是必經之路。在《規定》中,境外子公司的加分仍然保留,但分數有所下調,從此前的最高可加4分調減到與其他指標保持一致。目前的考核標準為「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30%、20%、10%,且營業收入位於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分別加2分、1分、0.5分」。
令人遺憾的是,業內仍沒有券商境外子公司佔營收比例超過30%,這也意味著沒有一家券商能在該項業務上獲達加2分資格。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的境外子公司業績最好,佔營收比例分別為26.12%和24.5%,可獲加1分;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境外子公司收入佔營收比例剛超10%,可獲0.5分。
另外,此次修訂再次明確,境外子公司發生重大經營風險或違法違規的,將取消加分。近年來,券商海外業務發展態勢並不算興旺,因孖展業務等導致的各類風險事件也層不出窮,更屢有券商香港公司被香港證監會採取監管舉措。一旦業務出現問題,該部分加分項也將「前功盡棄」。
10
還有其他加分驚喜
當然,業務加分只是券商最為直觀的加分項目。除了中證協公示指標排名帶來的加分外,「練好內功」的券商還有以下加分項目可以期待。
1.風險覆蓋率加分
根據《規定》,證券公司評價期內風險覆蓋率達到130%且淨資本150億元以上、風險覆蓋率達到130%的,分別加2分、1分。其中,風險覆蓋率、淨資本均按評價期內各月末數值的算術平均數計算;淨資本數額計算需扣除附屬淨資本。
此前,對於券商淨資本的加分標準為「達到規定標準10倍及以上的,每一倍數加0.1分,最高可加3分」,這直接導致近半數券商可直接獲得滿分。在修改後,這一加分項將更具有差異化。據申萬宏源研究報告對38家上市券商數據測算,約有24家上市券商可加2分,其餘加1分。
2.風險控制相關事項加分
這一指標同樣為修訂後新增。證券公司實現風險控制指標並表管理、風險管理全面覆蓋境內外子公司、同一業務和同一客戶信用風險歸口管理、各項業務數據逐日系統化採集、各類風險控制指標T+1日計量與報告的,加1分。最近2個評價期並表管理持續符合監管要求,風險控制流程與業務流程並行運作,及時應對處理異常情形,實現風險控制指標對業務運行有效預警和制約的,加2分。
今年年初,6家上市券商陸續發布公告稱,獲得並表監管試點,分別為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和招商證券。對於「最近2個評價期並表管理持續符合監管要求」這一要求來看,獲批試點資格券商也獲得了相當的先發優勢。
3.服務脫貧攻堅等社會責任履行情況
在發布2019年業績之外,中證協同期還發布了2019年證券公司脫貧攻堅等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專項數據統計,同樣適用於此次分類評價中脫貧攻堅指標的加分。
就記者獲得的《證券公司脫貧攻堅等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專項評價指標》,今年的統計方式與此前並沒有明顯變化,加滿僅有1分。細分指標選項共有「一司一縣」幫扶結對、產業扶貧、公益扶貧、所獲獎勵、其他5個大指標及多個細分小指標。
就上年情況來看,在不考慮「扶貧工作獲得國家獎勵或肯定」等非公開信息的情況下,共有26家券商加滿。在此次評價中,可獲滿分的券商至少達到28家。雖然只有1分,但仍是不容錯過的獎勵。
4.服務民企紓困、支持民企發展情況
這一指標在上年的分類評級底稿中已有亮相。彼時,監管下發了《關於支持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積極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通知》,通過「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資產管理計劃」等方式用於解決股票質押風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實際投資規模達到2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20億元以上的,分別加3分、2分、1分、0.5分。不過,據業內反映,按照這一標準能夠加到分的券商數量並不算多,且大多是「低分飄過。」
基於此,在今年的底稿中,監管對填報要求進行進一步細化。各家券商需填寫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期間通過「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資產管理計劃」等方式用於解決股票質押風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實際投資規模。此外,還需填寫公司創設交易所信用保護工具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規模。在範圍擴大後,獲得加分的券商數量有望增加。
5.證券公司支持引入中長期資金情況
2019年,證監會提出「深改12條」,明確了下一階段資本市場的改革任務。其中提出,具體包括:強化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長期業績導向;推進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監管;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範圍;推動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範圍等。在引入中長期資金上,券商資管同樣責無旁貸。
在此次評級中,證券公司支持引入中長期資金情況成為新的加分項。這一加分項考核時間為2019年5月-2020年4月,證券公司需要填寫評價期內各月末資管產品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規模(月末資管產品投資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掛牌股票規模)及資管產品的總資產。
6.支持平穩春節後平穩開市和應對新冠疫情工作情況
在開年疫情影響之下,節後開市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少不了各家券商的助力。在這場硬仗中,表現良好的券商也將獲得意外之喜。在此次加分項中,「支持春節後平穩開市和應對新冠疫情工作情況」同樣可獲得加分。
具體而言,券商需要填寫兩方面的詳細內容:一是2月3日和4日兩個交易日證券公司自營累計淨買入股票金額;二是2月3日至5月29日股票質押合約展期累計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