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5000年史:從埃蘭文明到伊斯蘭文明,波斯帝國時期最強盛

2020-12-14 騰訊網

當今的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該國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與阿富汗,與土庫曼斯坦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當今,伊朗的國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裡,世界排名第17,但歷史上的波斯帝國,全盛時期,國土面積高約達700萬平方公裡,包括70個民族共1800萬人。

1979年,伊朗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官方語言為波斯語。

伊朗是文明古國,追溯伊朗的歷史,埃蘭(前3200年–前639年)是波斯地區最古老的文明,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在底格裡斯河東岸建國。他們和達羅毗荼人的關係十分密切,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在公元前27世紀至前六世紀期間屢次被滅及復國,最後於前639年被亞述所滅。

當埃蘭文明快要結束之時,以古波斯地區為中心形成一個名為「米底(前678年 - 前550年)」的王國。

早在公元前兩千年,中亞的印歐人種雅利安人的一支南遷至伊朗高原,並逐漸與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體。公元前7世紀中葉,米底擊敗周圍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

公元前6世紀初,米底徵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並攻滅新亞述帝國,領土面積最大時包括今伊朗全境及土耳其西部。他們隸屬印歐語系,是雅利安人,也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區定落的民族。

亞述帝國曾入侵伊朗高原,試圖徵服。但是亞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從而形成了米底國家。

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後經過數十年擴充疆土,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起兵反叛米底,推翻米底王國的統治,建立了第一個波斯帝國,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

在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統治時期,波斯帝國國力達到鼎盛,其疆土東起蔥嶺、西至巴爾幹半島、北逾高加索山脈、南抵衣索比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

波斯帝國在公元前492年希波戰爭後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東侵,徵服波斯全境,進入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47年),亞歷山大大帝在波斯積極推行「希臘化」的殖民統治。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所建的帝國分裂,其部將塞琉古奪得帝國東部廣大地區,並於公元前312年稱王,以敘利亞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國(公元前312年 — 前64年),中國古稱條支。

塞琉西王國全盛時,疆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兩河流域、波斯和中亞的部分地區。

與塞琉西王國並存過一段時間的安息王朝,又稱「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建於公元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

前247年是塞琉古帝國帕提亞總督安德拉戈拉斯叛變使塞琉古帝國失去帕提亞的時候,因此阿爾沙克一世「將他的年號追溯到」塞琉古帝國失去對帕提亞的控制權的時候。

該帝國存在了470年之久,發源於現今的伊朗東北的當時叫帕提亞的地區,在米特裡達梯一世(前177—前138年)統治的極盛時期包括現今小亞細亞東部、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伊朗高原、阿富汗、阿姆河以南的大呼羅珊和今印度河以西的巴基斯坦,與古羅馬帝國隔幼發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附近。

兩個帝國之間經常戰爭。同時帕提亞帝國與一世紀後建立的貴霜帝國也是戰事頻傳。帝國的美索不達米亞和都城泰西封分別在116年、164年—165年、197年—198年屢次被羅馬軍團攻佔而國力衰竭,造成了三世紀初期的諸侯割據。

到公元226年,帕提亞帝國被薩珊波斯代替。

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北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成為了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

公元224年,帕提亞帝國的一個地方總督的兒子阿爾達希爾一世由於擴張地方勢力而和帝國開始戰爭。經過兩年的戰爭,推翻安息帝國並殺死國王,於226年正式建立薩珊王朝(依蘭沙赫爾),首都泰西封,薩珊王朝因阿達希爾的祖父而命名。

波斯自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再次統一,被認為是第二個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多次與羅馬帝國開戰,曾在260年俘虜過羅馬皇帝瓦勒良。但是薩珊王朝所屬的美索不達米亞及其底格裡斯河畔右岸的都城泰西封也在283年、297年、361年三次被羅馬軍隊攻佔。

薩珊王朝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全體人民分為教士、軍人、文人、和平民四個等級。基督教中天主教一度被迫害,景教則得以發展。

由於對東羅馬帝國的連年徵戰,薩珊王朝對臣民的稅額較重,同時加強對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亂迭起,在629年和642年,兩任皇帝遇刺,又同時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國的軍隊的攻擊,帝國終於崩潰。

帕提亞帝國在632年起始被阿拉伯軍隊攻擊,在651年滅亡後,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兒子俾路斯曾逃到唐朝中國,請求唐高宗派兵抗擊阿拉伯入侵,唐朝護送其返回今阿富汗錫斯坦一帶於661年建立波斯督護府,但到663年終為阿拉伯所滅。

混亂的薩珊王朝迅速被新興的伊斯蘭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國(公元651年—公元874年)擊潰(伊斯蘭對波斯的徵服),波斯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阿拉伯語成了通行的語言,伊斯蘭教迅速取代了拜火教,各地大量興建清真寺。

750年後,阿拔斯王朝統治阿拉伯帝國,而波斯人則在地方首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這期間波斯人的文化得到巨大的發展。馬蒙之後,阿拔斯王朝因軍事實力衰落而國勢日衰,割據局面形成;期間波斯土地上先後出現塔希爾王朝、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齊亞爾王朝、阿拉菲德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古爾王朝、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

塞爾柱烏古思人在12世紀末期失去波斯的控制權,並由來自鹹海的阿姆河下遊三角洲的另一伊朗語民族所建的花剌子模沙王朝所取代。

1194年,花剌子模沙王朝的阿拉烏丁摩訶末攻滅塞爾柱帝國,繼而攻佔伊朗高原。

1205年,阿拉烏丁摩訶末最終攻佔波西斯。1212年,阿拉烏丁摩訶末攻滅喀喇汗王朝,繼而統治全部中亞河中地區。

1215年,阿拉烏丁摩訶末攻滅古爾王朝。

成吉思汗於1219年率軍西侵,先後徵服了花剌子模、中亞細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地,殺死花剌子模皇帝,掠奪大量財物後撤回蒙古本土。

1229年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臺二次侵略花剌子模,殺死皇帝後返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再次率兵佔據波斯並建立以波斯為中心的伊利汗國。此後,蒙古人逐漸接受了伊斯蘭教,並任用波斯人為行政官吏。

隨著伊爾汗國的逐漸衰落,當時的波斯又陷入地方封建王朝割據之中。西察合臺汗國(今烏茲別克境內)的突厥族皇帝帖木兒(1336年至1405年在位)在奪取中亞地區後於1380年至1393年徵服波斯全境,繼而侵佔伊拉克,並攻打印度。1405年帖木兒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統治範圍只限於中亞河中地區和波斯東部,但15世紀帖木兒帝國的文化藝術相當繁榮。

隨著帖木兒王朝在波斯統治的衰落,兩個由土庫曼人建立的王朝開始強大,他們分別是黑羊王朝與白羊王朝,兩個王朝發源於土耳其東部、亞塞拜然以及波斯西北部地區。其中黑羊王朝在30、40年代實力較強,但隨後被更為強大的白羊王朝擊敗,白羊王朝在烏宗·哈桑的帶領下,一度統一了波斯的大部分地區。

白羊王朝時期,一個名為薩菲社團的什葉派社團在波斯西北十分活躍,這個社團的成員多為土庫曼人與亞塞拜然人。他們的首領有著古波斯貴族的頭銜,趁白羊王朝動亂之際於1502年推翻其統治,建立了薩非帝國。

此後國力逐步強大,極盛時版圖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坎大哈、赫拉特。薩非帝國與奧斯曼帝國曾長期進行戰爭。

薩非帝國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朝代,對什葉派在波斯的發揮壯大起了重要作用。

17世紀末,薩非帝國日漸衰落。1722年,阿富汗人吉爾扎伊部落在馬赫穆德的領導下,攻佔薩非帝國首都伊斯法汗,並自立為波斯皇帝。

1736年,來自波斯霍拉桑地區的突厥部落首領納迪爾率軍把阿富汗人逐出波斯,並以馬什哈德為首都建立阿夫沙爾王朝。經過數年戰爭,阿夫沙爾王朝版圖一度東至阿富汗斯坦和印度北部,西至巴格達,北接裏海,南瀕波斯灣。

1747年,納迪爾皇帝死後,其兒孫為爭奪王位而爆發內戰,各路諸侯紛紛稱王,其中卡裡姆汗(1749年至1779年在位)以設拉子為首都建立了贊德王朝。

經過多年戰爭,贊德王朝佔據了除霍拉桑及以東地區以外的阿夫沙爾王朝的土地。1779年卡裡姆汗死後,贊德王朝分裂。1792年和1796年,贊德王朝和阿夫沙爾王朝先後被愷加王朝所滅。

愷加王朝建於1779年,由突厥人建立,首次定都德黑蘭。愷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強加緊在伊朗的爭奪。1801年俄國兼併喬治亞;英國同伊朗三次戰爭導致伊朗割地賠款及承認阿富汗斯坦獨立。

此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下半葉,英、俄攫取了在伊採礦、築路、設立銀行、訓練軍隊等特權。

1907年,英、俄兩國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的勢力範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緩衝區。 之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籤訂不平等條約。

伊朗雖然名義上仍是"獨立"國家,但實際上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的侵入,伊朗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社會經濟衰落,封建統治專橫殘暴,多次發生人民起義。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佔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

1941年禮薩·汗遜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巴列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

在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蘭議會以79票贊成、12票反對提名摩薩臺為首相,穆罕默德·摩薩臺1951年至1953年間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

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摩薩臺,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臺,導致部分伊朗人不滿。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另外,還籤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權,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

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對,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行驅逐出境。1979年,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禮薩汗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相關焦點

  • 中東三大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大?
    中東,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兩河文明、埃及的古埃及文明、伊朗的埃蘭文明、土耳其的西臺文明等,距今均超過了4000年。中東,位於地中海的東海岸,是亞歐非三大洲的交匯處。最終徵服拜佔庭帝國的是奧斯曼帝國,一個從阿拉伯帝國內部分化而出來的突厥人的帝國。奧斯曼帝國在滅了拜佔庭帝國之後,自稱羅馬帝國皇帝,之後又在公元1517年徵服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自稱哈裡發,同時成為伊斯蘭世界和東正教世界的主宰,震動了整個歐洲。
  • 尋找絲路消失的帝國 | 昔日的波斯帝國,今天的伊斯蘭風情
    伊朗這個神秘國度,對於曾經解開她面紗的人,是魂牽夢繞在心頭的一滴血,念念不忘心口處的一點硃砂痣。2500年前,這裡產生過強大的古波斯帝國,也孕育了獨具風情的波斯文明。只有去過的人才知道這座載有最古老文明的國度穿越了千年,累積的不是彈殼和財富,而是她孕育的文明內裡……今天,百代旅行將帶你進入這個波斯文明延續的國度,領略它的別樣風情。
  • 歐洲列強崛起後,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和中國一樣,全部敗下陣來
    蒙古人在伊斯蘭世界曾建立伊爾汗國,其主要位于波斯,是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但最終被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所滅。蒙古帝國除在波斯地區的伊爾汗國之外,其領土最終被清朝和俄羅斯所瓜分。這便是歐洲人進入工業化時期的亞歐大陸,也就是當時主要的農耕世界。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歷史上的法爾斯省比今天的波斯要大得多,居魯士大帝所創建的古波斯帝國亦是從這裡發跡,這一時期又被稱作阿契美尼德王朝。由於阿契美尼德王朝疆域廣闊,對周邊國家的影響非常大,故此,古代外國人都將伊朗這一地區稱作"波斯"。由此可見,"伊朗"和"波斯"並非一個概念。
  • 居魯士大帝的嗣裔:從波斯到伊朗
    波斯帝國當時佔地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裡,人口估計在5000萬以上。居魯士大帝的統治疆域:西邊到以色列,土耳其和達達尼爾海峽,東邊到巴基斯坦和印度河流域,南邊到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半島和阿曼等地,北邊到喬治亞,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一帶。波斯帝國的中心,位於現在的伊朗地區。
  • 最早的帝國——波斯
    在歷史的長河中,「波斯」其實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大致指伊朗高原的一系列國家或者文明。 大概在公元前14世紀,歐亞大陸腹地的烏拉爾山脈南麓草原上,一個古老遊牧民族——雅利安(Aryan)人開始分頭南下,達到印度次大陸和西亞地區,成為了現代印度人和伊朗人的祖先。當然,雅利安人和德國的日耳曼人並沒有直接必然聯繫,二戰時期日耳曼人中的雅利安基因只是斯拉夫人的一半左右。
  • 我們稱伊朗為「波斯」,那伊朗叫我們什麼?僅1個字,聽著很熟悉
    從公元前2700年的時候,在波斯境內就已經有了相當的文明,分成埃蘭和米底兩塊,其中埃蘭文明在公元前639年被後起於兩河流域的新亞述帝國所滅,亞述的入侵讓米底人感到了威脅,促使米底文明走向了統一稱為了米底王國。
  • 多彩而開放的古代西亞文明
    公元前673年,米底王國建立,這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由雅利安人建立的統一國家,其徵服活動加速了伊朗境內不同民族與部落的同化過程,促進了伊朗民族和伊朗文明的形成。米底王國的都城哈馬丹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公元前550年,米底王國被古波斯帝國所滅,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個行省,米底王國的各項制度也被阿契美尼德王朝所繼承。阿契美尼德王朝為波斯人所建,因此被稱為波斯帝國或古波斯帝國。
  • 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大事紀年表
    文:[英]卡韋赫·法魯赫譯:高萬博波斯還是伊朗?從某種意義上講,兩者在指代同一個實體時,即指代東方的中國、印度與西方的希臘-羅馬世界這些偉大文明之間的中部帝國時,都是正確的。希臘人將第一個伊朗人的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稱為「波斯亞」(Persseya),即波斯,不過伊朗人會將他們的家園稱為「伊勒安」(Eire-An)或者「伊朗」(Ir-An),即「雅利安人的土地」。最初的伊朗人概念,是包含米底人、波斯人和大部分已經消失的北伊朗語族使用者(塞種人/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在內的眾多族群的大家庭。伊朗或波斯從最開始就是多語言、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國家。
  • 從俄國和波斯的四百年恩怨,看伊斯蘭革命後,蘇聯同伊朗的和解
    1592年,波斯薩法維王朝曾派出一支50餘人組成的商團訪問俄國,目的是為了聯合俄國,制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一時期,俄國和波斯之間尚沒有太大的利益衝突。  但是,隨著俄國在阿列克謝沙皇時代的日漸崛起。俄、波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並因此而爆發了多場戰爭。
  • 阿拉伯帝國中的波斯人
    在之後的三百年間,波斯人在阿拉伯哈裡發帝國中的角色不斷演變,從一個頑強的抵抗者到驕傲的合作者,再到與帝國利益攸關的維護者。從帝國的被徵服者變成了帝國的塑造者的過程,也是異教的波斯人融入整個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的過程,由「波斯人」人向「波斯穆斯林」的身份認同轉變也奠定了今天伊斯蘭教作為伊朗國教的地位。
  • 波斯的榮光——神秘國度伊朗
    伊朗和中國一樣,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如同漫天繁星的夜空一樣,璀璨奪目。最早在今伊朗範圍內建國的是埃蘭(Elam)人,他們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原波斯的東方地區,進入希臘化時期。中國此時處在戰國混戰時期。
  • 四大文明古國,此帝國終結了倆,卻又先後六次求援中國助其復國
    從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向東入侵,並徵服了整個領土。阿契美尼德王朝被亞歷山大大帝終結,馬其頓帝國隨後成為一個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的第2個領土的帝國。然而,美好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亞歷山大死後不久,馬其頓帝國被分裂和解體,現伊朗地區進入塞琉古王朝。
  • 川普揚言攻擊伊朗52處目標,千年古羅馬伊斯蘭文明遺蹟危在旦夕
    川普揚言攻擊伊朗52處目標,這些千年古羅馬、伊斯蘭文明遺蹟危在旦夕!美伊衝突持續升溫,伊朗特種部隊「聖城旅」司令蘇萊曼尼少將突遭美軍空襲斃命,伊朗政府誓言必將「強烈報復」。「伊斯蘭國」(IS)2014年起以反對偶像崇拜為由,摧毀大量佔領區文化遺產,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考古遺址、神廟、教堂、清真寺,甚至博物館藏品都難逃毒手,古城帕米拉(Palmyra)的古羅馬遺址貝爾神廟(Temple of Bel)便是一例,保存極為完整的千年古蹟,在2015年慘遭炸毀。
  • 中東地區的帝國因波斯人開啟,阿拉伯人完善,突厥人使之達到巔峰
    中東地區的第一次統一,波斯帝國中東地區的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蘇美爾文明,其後又先後出現了巴比倫文明、亞述文明、西臺文明、埃蘭文明、米底文明等古老文明。公元前550年,原來是米底王國附屬的波斯人迅速崛起,在其首領居魯士的帶領下,統一了伊朗、兩河流域、古埃及、小亞細亞上的所有古老文明,建立了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這是中東地區的多個文明第一次處在一個文明的統治之下。
  • 「卍」是波斯符咒?是佛教吉祥如意符?還是法西斯的黑暗標誌?
    該王朝是伊朗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因居魯士家族興起於伊朗高原南部的法爾斯(即「波斯」一詞的不同譯名)地區,史書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為波斯帝國。 希羅多德的《歷史》記載,公元前480年大流士的兒子薛西斯第三次遠徵希臘共聚集了海陸大軍260多萬人,戰艦1200多艘,附屬船隻3000多隻,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當時波斯帝國繁榮強大的程度。但是,近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最後以波斯的失敗和希臘的勝利而告終,迎來了希臘文化的黃金時期。現今的人們津津樂道於古希臘文明的繁榮,卻很少知道比之更早的古波斯帝國的榮光。
  • 波斯為什麼要改名成「伊朗」?
    伊朗歷史源遠流長,其境內也存在著不少知名的歷史古蹟,是世界上知名的歷史古國。不過有意思的是,無論是中國古代史還是歐洲古代史中,對這個國家基本是以「波斯」來稱呼的。事實上,伊朗人從古至今就從沒稱呼自己為「波斯」過,這個「波斯」恰恰是外國人對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稱呼。直到1935年,國際上才遵循該國政府的意願,統一改稱「伊朗」。
  • 印度的莫臥兒帝國——蒙古與突厥、伊斯蘭文明與印度教文明的融合
    公元1369年,帖木兒以西察合臺女婿的身份殺死西察哈臺汗海珊,次年建立了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帝國雄霸一時,其領土最東端為印度德裡,最西端為小亞細亞。正是帖木兒對印度的入侵,為其後人重入印度建立莫臥兒帝國建立了基礎。
  • 我們稱伊朗為「波斯」,那伊朗怎麼稱呼我們?很簡單,只有1個字
    「明教」發源于波斯,波斯才是總教所在。那麼這個神秘的波斯到底在哪呢?答案很簡單,波斯就是現在伊朗的一個古名。現在的伊朗,有大約66%的人屬于波斯人。 在很多人心目中,「伊朗」這個名字,還沒有「波斯」來得印象深刻。我們可以把波斯理解為一個部落,或者一種文明,最開始,波斯部落住在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就把這塊地方稱作「波斯」了。
  • 散落塵世的創世之光——伊朗波斯宗教簡史
    伊朗地處西亞,是東西方眾多文明交融貫通之地。其前身波斯,作為絲綢之路中段的強大帝國,吸收各個文化之所長,又創造出了璀璨的波斯文化。因其神秘而浪漫的傳說,至今吸引著人們的想像力。《波斯王子》、《亞爾斯蘭戰記》,都藉助這一小眾IP繼續絢爛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