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高原中蜂

2021-02-17 養蜂及蜂具最新技術平臺

請點擊 "養蜂及蜂具最新技術平臺"專業技術分享,數萬養蜂人收閱的技術平臺。

基本情況

1.中心產區及分布
中心產區在雲貴高原,主要分布於貴州西部、雲南東部和四川西南部的高海拔區域。     

2.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雲貴高原平均海拔1000~2000m,西北高、東南低,水系眾多,峽谷深邃,地形複雜。高原西部多山間構造盆地——壩子,壩子地面平坦,土層深厚,四季不明顯,乾濕分明。屬亞熱帶溼潤區,由於海拔高度、大氣環流條件不同,氣候差別顯著。

雲南昆明海拔約1890m,但其緯度較低(北緯25°),冬季(半年)一般不受寒潮影響,而且經常在西南暖氣流控制下多晴天,乾燥而溫暖;夏季(半年)主要受西南季風影響,降水豐富,多雨天,加之海拔高,所以溫度偏低。一年中乾濕兩季分明,在緯度、海拔、大氣環流三大因素綜合影響下,氣溫的季節變化較小,四季如春。雲南東部年平均氣溫22%,最高氣溫40.9%,最低氣溫1.9℃;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7.6℃。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形成冬幹夏溼、乾濕季節分明的水分資源特徵。夏半年暖溼氣流沿著山間河谷吹向內陸,滇西南、滇南邊境、怒江河谷以及南北盤江、都柳江上遊的部分地區,全年降水量在1500~1750mm之間,4~10月份降水量佔全年總降水量的85%~95%。高黎貢山西南迎風坡的盈江年降水量達到4000mm以上,但楚雄、大理年降水量僅500~700mm。雨季常出現山洪暴發,發生洪澇災害。旱季時間長,季節性乾旱特別是春旱十分嚴重。

貴州境內海拔一般在1000m左右,冬季(半年)經常受到北方冷空氣影響,陰雨天多,較冷;夏季(半年),受到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氣溫較高。貴州西部年平均氣溫10~14℃,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2~25%;1月份氣溫最低,平均4~6℃。全年極端最高氣溫34.0~36.0%,極端最低氣溫-6.0~-9.0℃,但其出現天數均很少,或僅在多年之中偶爾出現。常年雨量充沛,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1100~1300mm,最高1600mm,最低850mm。年降水量的地區分布趨勢是南部多於北部、東部多於西部。從降水的季節分布看,一年中的大多數雨量集中在夏季,但下半年降水量的年際變率大,常有乾旱發生。

雲貴高原自然景觀垂直差異明顯:800m以下深谷屬南亞熱帶乾旱、半乾旱氣候,稀樹灌叢草原為主;800~1200m的河谷低山丘陵,植被為常綠闊葉林;1200~2000m的高原和其間的盆地,植被為常綠闊葉林;2000~2500m的山原和山地,植被為落葉闊葉混交林;2500~2800m的高原或山地,屬山地落葉闊葉林;2800m以上的山地、高原,屬亞高山暗針葉林、高山櫟林。

蜜源植物種類較多,有200餘種。可生產商品蜜的有油菜、苕子、蕎麥、狼牙刺、烏桕、野壩子(圖1)、野藿香、鵝掌柴及柃屬、香薷屬植物等。  

品種來源與變化

1.品種形成
雲貴高原中蜂是分布區內的自然蜂種,是在雲貴高原的生態條件下,經長期自然選擇而形成的中華蜜蜂的一個類型。

雲南省江川縣李家山出土的戰國銅臂甲上,發現有蜜蜂形象圖;祥雲縣出土的古墓銅棺上刻有蜜蜂圖案,證明雲南對蜜蜂的記錄,可追溯至2200餘年前的戰國時期;據史料記載,貴州少數民族對蜂產品的利用,至少在千年以上,唐代以來,貴州的苗、布依、水、仡佬等民族利用蜂蠟製作的蠟染素負盛名。    

2.群體規模與變化情況
群體規模    截至2008年,雲貴高原中蜂有62萬群,其中貴州14萬群、雲南42萬群、四川6萬餘群。
發展變化    雲貴高原中蜂大多採取傳統方式飼養,蜂群數量變化不大,無瀕危危險。

品種特徵和性能

1.形態特徵   

雲貴高原中蜂蜂王體色多呈棕紅色或黑褐色(圖2);雄蜂呈黑色(圖3);工蜂體色偏黑,第3+4腹節背板黑色帶達60%~70%(圖4)。個體大,體長可達13.0mm。其他主要形態特徵見表1。

2.生物學特性
雲貴高原中蜂產卵力較強,蜂王一般在2月份開產,最高日產卵量可達1000粒以上(圖5)。


雲貴高原夏季氣溫較低,蜜源植物開花少,蜂群群勢平均下降30%左右,6月中旬最嚴重。越冬期約3個月,群勢平均下降50%左右。  

雲貴高原中蜂性情較兇暴,盜性較強。分蜂性弱,可維持群勢7~8框以上。抗病力較弱,易感染中蜂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腐臭病。    

3.生產性能
蜂產品產量    雲貴高原中蜂以產蜜為主,不同地區的蜂群,因管理方式及蜜源條件不同,產量有較大差別。定地結合小轉地飼養的蜂群,採油菜、烏桕、秋季山花,年均群產蜜量30kg左右,最高可達60kg;定地飼養群以採蕎麥、野藿香為主,年均群產蜂蜜約15kg。

蜂產品質量     隨管理方式的差異,雲貴高原中蜂所產蜂蜜含水量為21%~29%,活框飼養群生產的蜂蜜純淨、品質好;傳統方式飼養的蜂群,生產的蜂蜜雜質含量高。不生產花粉,能生產蜂蠟。

飼養管理

雲貴高原中蜂的飼養方式在貴州、雲南以定地飼養為主;四川為定地結合小轉地飼養(圖6)。貴州傳統方法飼養13萬群,活框飼養1萬群。雲南傳統方法飼養約40萬群,活框飼養約22萬群。四川傳統方法飼養2萬餘群,活框飼養約4萬群。  

品種保護與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雲貴高原中蜂保種場或保護區,亦未建立品種登記制度,主要由蜂農自繁自養(圖7)。

貴州省畜牧總站2006年測定工蜂的主要形態數據與1984年測定結果相比無顯著差異,說明雲貴高原中蜂的形態特徵性狀穩定。有關研究機構對雲貴高原中蜂進行了比較生物學、生態學、形態學、遺傳學等多方面的研究。 


品種評價

雲貴高原中蜂個體大,抗寒能力強,適應性較廣;分蜂性弱,能維持較大的群勢;採集能力強;抗中蜂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腐臭病能力較弱;性情較兇暴。可作為育種素材。



源自網絡,版權歸屬原創,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閱讀:

蜜蜂的夏季管理

中蜂弱群復壯方法

蜂群快速繁殖秘訣

需要諮詢或交流養蜂技術請掃描下圖二維碼加微信,或加1437577043

公眾平臺:養蜂及蜂具最新技術平臺,請掃描下圖二維碼或加「bee7891」

各種養蜂用具及最新技術相關》點擊「閱讀原文」進入

相關焦點

  • 雲貴高原
    自然環境特徵(一) 位置範圍:位置:100°E~110°E 23°N~28°N(105°E, 25°N穿過高原中部)範圍:橫斷山脈以東,雪峰山以西,包括雲南省東部和貴州省大部(二)地形橫斷山區森林資源豐富、雲南動植物王國 ②水能:二灘 ③旅遊:麗江古城,西雙版納,石林、桂林山水、三江併流、滇池、洱海、黃果樹瀑布、貴州茂蘭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三江併流社會經濟特徵(一)農業生產:1.優勢:雨熱同期,熱量充足,無霜期長,適合作物生長
  • 雪峰山:我國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之一,分隔雲貴高原和東南丘陵
    我國山區(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嶇的高原)面積很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在地勢方面,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其中大興安嶺東西兩側的地形單元分別是東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地形單元分別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巫山東西兩側的地形單元分別是長江中下遊平原和四川盆地,今天我們就來介紹第四列分界山脈「雪峰山」。
  • 冷研說歷史|花了兩千年,才算消化了雲貴高原,為何中國西南地區易攻卻難經略
    可以說,對雲貴高原的經略花了2000多年。如果以漢武帝經略滇地作為統一的中央王朝管理雲貴高原的開始,到明王朝時中央王朝才能對雲貴高原大部分地區進行有效統治,這個進程也花了1000多年時間,其間雲南更是一度分離出去,建立了南詔、大理這樣的獨立政權。在《南亞和東南亞自古不能打?能被幾百明軍搞定,卻為何崩掉清朝牙齒》一文中,我們已經說到在火器發展起來之前,東南亞是非常落後而弱勢的。
  • 詳解諸葛亮南徵時期雲貴高原的地緣結構
    至於夷人的分布區,那就是盆地之南的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區了。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民族實際上都脫胎於原始羌人,只是分化時間不同。這其中氐羌的分化時間最晚,以至於二者之間的界限已經有點模糊。這點在泯江上遊山地屬性的汶山郡,表現最為明顯,由於處在黃土高原及河湟谷地的羌人,可以順岷江而下,已經在西秦嶺山地分化獨立的氐人部落也可以就近南下。
  • 雲貴高原的大山深處,居住著一群「江南人」,一住便是六百年
    提起中國的高原,有西藏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等,每一個高原的地理地貌千差萬別,更別說民風民俗。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便是雲南和貴州兩大省,而貴州被稱為多彩貴州,雲南被稱為雲彩之南,兩個西南大省都有著各自的魅力和神秘。
  • 黎坪國家森林公園,被專家譽為「東方瑞士」,景色不亞於雲貴高原
    在大家的印象中,陝西地處黃土高原,生活在山洞裡。其實秦嶺以南,基本上都是高山。有個地方喀斯特地貌比較典型,風景不亞於雲貴高原。就是這個地方成了陝西的「綠色明珠」,藏在巴山深處。因其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一山一水一物一景一季一色。猶如仙境,被專家譽為「東方瑞士」。
  • 雲貴高原璀璨的明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
    大理市,位於雲南省西部,雲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作為古代大理國的文化與政治中心長達5個多世紀。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洱海是我國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稱。作為大理的「風花雪月」四大名景之一,因其外形像耳朵得名。風情島,該島四面壞水,東靠著名佛教聖地雞足山,北接石寶山,南連大理,西對蒼山洱海,因佔據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故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 ,蒼洱風光在雙廊」之美譽。
  • 皇皇者華(三)3: 滇黔即伊甸 ——我為什麼把雲貴高原稱作滇黔高原?
    皇皇者華 華夏文明流源史談 第三部 華夏脈絡第三章  滇黔即伊甸——我為什麼把雲貴高原稱作滇黔高原
  • 莊蹻:雲貴高原的偉大「闖入者」
    莊蹻入滇,拉開了古代雲貴高原開發序幕,意義非常重大。
  • 中國唯一以香菸命名的城市位於雲貴高原,香菸比城市更有名!
    玉溪市是雲南省第三大城市,位於雲南省中部,雲貴高原西部。溫差都在16攝氏度左右,四季以春秋季為主,氣候非常宜居。當你聽到「玉溪」這個名字時,吸菸者會想起他們抽的香菸。這裡確實是玉溪煙的產地,玉溪地處大山區,溼度大,對外交通十分不便。適合種植茶葉、菸草等作物。早期種植是這裡居民生活的主要來源,隨著捲菸品牌的發展,城市也繁榮起來。
  • 雪峰山,我國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之一,分隔東南丘陵和雲貴高原
    我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國土面積超過960萬平方千米,我國國土面積如此之大,地形特徵也十分複雜,我國擁有所有的五種基本地形,地形類型多種多樣,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都有分布,而且面積都很廣闊,我國山區(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嶇的高原)面積很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 黔西南深度旅行報告(一片深藏在雲貴高原的大美土地)
    高原漢子,以山峰的氣質生活著,不屈不撓,不卑不亢。三百萬座山峰相擁在黑土地上,和諧共生,用靈氣、智慧、剛毅、執著描繪著一幅天藍、地綠、水清、人和、業興的美好景致。 能容納萬座山峰的高原湖。情感之舟蕩漾在湖光山色之中,依然瀏覽不盡這裡的山峰之多、湖水之深、人氣之旺。最好把她讀成一部山水之史、風景之志,用激情的思想去感知喀斯特高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世界五大地形——高原地形
    【本質特徵】地勢相對高差低而海拔相當高【分類】1.頂面較平坦的高原:如中國的內蒙古高原2.地面起伏較大,頂面仍相當寬廣的高原:如中國青藏高原3.分割高原:如中國的雲貴高原【形成原因】長期連續的大面積的地殼抬升運動,使地殼呈現大面積的隆起
  • 比青海湖低調,比滇池人少,她是雲貴高原上一顆遺落的明珠!
    那一片水域,我未敢忘懷威 寧 草 海在雲貴高原的烏蒙山上,有一個被稱為高原明珠的湖泊,和青海湖、滇池並稱中國高原三大高原湖泊,以顏值聞名天下攝影/paizhaodang 溫暖了高原,也溫暖了地球人的眼眸。位於貴州省威寧縣的草海,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在高原上,碧波蕩漾,溫暖著草海100多萬的父老鄉親。
  • 寧縣金村鄉舉辦金銀花栽培及中蜂養殖培訓班
    寧縣金村鄉舉辦金銀花栽培及中蜂養殖培訓班每日甘肅網6月23日訊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劉華南、任芳偉)近日,為進一步鞏固壯大全鄉產業發展基礎,助推群眾脫貧致富,寧縣金村鄉結合本鄉鎮產業發展實際,舉辦了為期2天的金銀花栽培及中蜂養殖培訓班。
  • 女兒國的現實版,雲貴高原深處的一個部落,號稱是「女人的天堂」
    瀘沽湖,一顆沉醉在雲貴高原青黛之間的明珠,格姆女神前世遺落的一顆眼淚。儘管歷盡十年,而她依然天水一色,風採依舊!
  • 走進貴州 | 再上雲貴高原,中國小籃球裁判長「迎戰」小學生
    才別七彩雲南又到多彩貴州,中國小籃球再上雲貴高原
  • 中蜂的蜂蠟為什麼提取量那麼少,是什麼原因?
    中蜂並不能隨時隨地的進行泌蠟造脾工作,有時候,即便擁有很多泌蠟蜂,但是蜂群不需要造脾,分泌出來的蜂蠟也會被遺棄。中蜂只有在失去蜂巢的情況下和現有巢房不夠用來培育蜂兒以及儲存蜂蜜、花粉時才會分泌蜂蠟築造巢脾;另外,中蜂王的產卵能力較意蜂弱,又不能長期維持大群,巢脾的總面積也沒有意蜂的大。各種因素綜合,導致中蜂蠟的提取量會比較少。但我認為這還不是主要原因,問題出現在中蜂養殖戶身上。
  • 私藏在雲貴高原的明珠,靜謐悠遠的人間仙境,和喜歡的人一起去!
    瀘沽湖,一顆鑲嵌在雲貴高原青黛之間令人陶醉的明珠,是格姆女神前世遺落在人間的一顆眼淚。許久前就神往著,但沒有將就我的行程,如此靜謐悠遠的人間仙境,應該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同前往。
  • 它被稱為「高原明珠」,和青海湖、滇池並稱中國高原三大高原湖泊
    在雲貴高原的烏蒙山上,有一個被稱為高原明珠的湖泊,和青海湖、滇池並稱中國高原三大高原湖泊,以顏值聞名天下。碧波萬頃的高原明珠閃耀在每一位造訪者的眼裡。「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詩句配到這裡真是再合適不過。溫暖了高原,也溫暖了大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