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亞冠出局確實讓人遺憾,但這也折射出中國足球實力不如對手。更糟糕的是,未來隨著足協一系列限薪限投政策出爐,中超球隊在亞冠的競爭力還會持續下降,屆時小組出線都難。可以說,中超球隊在亞冠艱難,足協難辭其咎。事實上,除了聯賽沒發展好,足協對於中國各級國家隊的支持也不給力。
12月10日,國際足聯公布了2020年最後一期國家隊排名,其中,國足排名第75位,居亞洲第9,落後於伊朗、日本、韓國等亞洲勁旅。世界排名雖然不能完全反映各國家隊的實力,但卻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各國足球發展的現狀。更重要的是,國足這一排名也意味著,3年前足協制定的國足在2020年排名世界前70的目標落空。
不只是世界排名目標落空,足協制定的國家隊建設其他5大目標也都落空。國家隊方面,在2019年初進行的亞洲杯比賽中,國足雖然由世界名帥裡皮執教,但最後成績依然不盡如人意,雖然晉級八強,但離足協制定的4強目標還是有一定差距。
國奧隊方面,在年初進行的奧預賽中,郝偉執教的97國奧隊在小組賽中三戰皆墨,分別輸給韓國、烏茲別克和伊朗,堪稱恥辱出局。
國青隊方面,不管是U20世青賽還是U17世少賽,中國國青隊都未能晉級。其中,U16國少隊甚至未能晉級亞少賽正賽,也就是說連亞少賽的大門都沒摸到,更別談晉級世少賽了。
而在本土進行的2018年U23亞錦賽,中國U23國足雖然首戰戰勝阿曼取得該項賽事首勝,但隨後卻連負烏茲別克和卡達,再次無緣小組出線。這樣的成績也讓足協制定的8強目標再次落空。
至於最重要的2018年FIFA世界盃,由於制定行動計劃時,國足已經出局,所以足協並沒設定具體目標。這讓足協得以免除尷尬。
不得不佩服足協的「高瞻遠矚」,2017年制定的《2020行動計劃》,關於國字號球隊(男足)的6大目標居然全部落空。這執行力堪稱0分。那麼問題來了,這到底是他們好高騖遠呢,還是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