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已在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同步上線,
搜索「社工之聲」,即可訂閱哦
一線社工。喜歡用聲音去傳遞幸福和快樂,願用最質樸的聲音觸動你靈魂的深處,感受不一樣的自我,願與你一起聆聽。
(戴上耳機,效果更好哦)
我相信世上沒有不肯改變的人,只有不願嘗試的社工。——施育珠
從事復康工作時,我曾遇上一位案主,他向我表示一生人最大的心願是成為軍裝警察,因感到警察很有威嚴。旁邊的母親未待兒子把話說完,已立即表示他有癲癇症及弱智,在現實中心願是沒有可能實現的。
母親覺得兒子的想法不合乎現實,兒子則覺得母親只懂拒絕自己,這亦成為母子間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爭論的事情。若我們只把介入焦點放在溝通技巧,便容易忽略了兩人各有不同的情緒。很多時候,案主並非不能 掌握溝通技巧,而是未能控制當下的情緒。當過分側重溝通或衝突管理技巧的時候,反而容易忽略對人的關注及明白人背後的想法會產生甚麼影響及阻礙。
我們抱持的價值觀承載於日常工作中,也決定了我們對事物判決的方向。我並沒有像這位案主的母親一樣武斷的說「不可能」。反而,我嘗試與這位案主邀請其母親及與他相熟的人一起勾畫他的夢想。過程中, 我與案主一起走過不少路;一起申請參觀警察訓練學校、參觀警局、訪問警員、成為少年警訊的會員,定期參與警隊舉辦的活動等等。
我更鼓勵他在青少年中心當義工,讓他每星期一次在中心的玩具閣當值,由他負責借還玩具給中心的小朋友。小朋友都會稱呼他做「阿sir」,使他感到受尊重。對於成為軍裝警察的心願,他在親身了解警員的工作後,感到原來並非如想像中一樣,也再沒有與母親爭論了。
身為社工,我們只是服務對象生命中的過客,最重要是堅守我們的信念,相信凡事有可能,並不斷發掘及動員不同的資源,去幫助服務對象衝破限制、克服困難,並支持及擴闊服務對象的生活網絡。
只建立情並不足夠,社工更需要改變制度及環境,更要有配合服務對象處境的視野,否則充其量只能扮演補救者的角色。
記得曾遇上一位案主,她參加了社區團體的瑜伽班, 但在參與第一節課後,有關團體即表示不接納其參與,並願意退回全數學費,理由是智障人士應該參與復康團體的活動。
過程中,我促進案主、案主家人、團體負責人、班上的其他參與者交流,使案主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令更多社區人士了解智障人士的權利,為他們創造更多可能。由於該案主受羊癎症影響,最後也沒有參與該活動,但是過程遠較結果重要呢!
在工作中常聽到工作人員對服務對象有這樣的評價:「他動機很低」、「他不願意來中心」、「他不聽電話、怎樣找也找不到他」,使我們不得不結案。有時小組和活動由於參與人數不足,而被迫取消。社工應否這麼輕易就放棄呢?我覺得社工應多自問「怎樣才可做到」,這有助自己尋找出路。社工的角色應該是主動而非被動的,因為愈不願意來的服務對象往往是最有需要接受服務的。
我在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實習時,曾遇上一位求助的母親,她表示在管教14歲的兒子上遇上困難。然而, 當我接案時,首次致電該母親,她表示不願到中心見面,只是希望我們可以與其兒子傾談,希望兒子不要沉迷計算機遊戲而疏於學習。兒子並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也不願意與我們對話。母親亦表示自己沒有服務需要,請我們不用再跟進她。
在中國人的文化下,尋求輔導的人容易被標籤為「有問題」。案主求助時,有時候希望我們立即處理「問題」,當感到社工未能實時幫忙或受到過往經驗影響時,可能會抗拒。社工並不限於處理補救工作,預防及發展的工作同樣重要。我們會否因案主沒有動機,就甚麼也不做呢?社工存在的價值又是甚麼呢?
我相信世上沒有不肯改變的人,只有不願嘗試的社工。
還記得當時實習導師不斷鼓勵我不要輕易放棄,因此,我繼續致電聯絡那位媽媽,遷就她至晚上十一時多才致電傾談,並改為先多關心她的個人狀況及生活壓力;也嘗試運用MSN與她的兒子交談,鼓勵她的 兒子到中心協助義工服務等等。經過數次的電話交談後,最終她主動聯絡我,相約在周末到中心與我傾談,誰料一談就是兩小時,她更在我面前哭訴當時所面對的困境。她的兒子也在我多番鼓勵下,嘗試與母親多溝通,也願意與母親外出、飲茶。生活的點點改變,可以促成關係上的一大改進。
我們不應覺得自己渺小,就輕易放棄工作或機會。我們可先想想自己究竟嘗試過多少方法去協助案主,也要多反思所用的方法是否適合他們。我們不應擔心被拒絕,機會往往會在不斷嘗試中出現。
持續培養品格是社工的重要元素
我們雖然在社工課程中學習了不同的理論,但是理論中的原則與指引只能幫助我們擴闊視野,如何於生活或工作中應用則須用心的思考和演繹;過程中,要多想甚麼對服務對象最好,以及要多了解及投入服務對象所處的環境,更要多聆聽服務對象內心的聲音。我相信社工的介入工作並沒有所謂的公式,但若果我們輕言放棄,沒有付出心力及精神為服務對象著想,甚麼理論或方法也不會發揮作用。
社會工作最重要的元素是甚麼?我想,繼續培養自己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知識」豐富了我們的理論、概念,提供有用的參考架構;「技巧」是引導我們如何做得更好的工具;
「價值觀」決定我們的工作取向;「品格」是個人質素,可幫助找出自己對工作及生命的熱誠,使我堅持自己當社工的理想及努力持守自己的目標。
願你我共勉之!
// 相關書籍系列文章 //
做社工,無論如何辛苦也是值得的...
沒有什麼比社工的品格更重要!
你相信服務對象可以改變嗎?
誰不是一邊覺得自己不好,一邊希望變得更好
服務對象帶給社工的,遠比社工帶給他們的多...
社會工作是「人」的工作
小客說:社工客2018語音欄目改版為【社工之聲】,每周三分享社工及其他優質書籍。《回歸信念——社工信念的實踐》已獲得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語音錄播授權。再一次感謝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對社工客以及內地社會工作發展的支持~另外也歡迎小夥伴們推薦適合播音的書籍~
對本期推薦書籍《回歸信念——社工信念的實踐》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聯繫小客微信(shegongke2014),諮詢購書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