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翼裝飛行意外身亡引熱議 極限運動背後的致命風險

2020-12-17 環球網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95後女生翼裝飛行意外身亡引發熱議

全球極限運動 玩的絕不是心跳

◎武冰聰

源起於西方的極限運動究竟是有錢人的遊戲,還是在規則和經驗之下展現對生命價值的追尋,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高山滑雪、跳傘、翼裝飛行、巖洞潛水、徒手攀巖,這些聽起來酷炫又熱血的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極限運動,它們大多從歐洲興起,數百年間引來無數勇士發起向極限的挑戰。有的運動家明知風險,但不願放棄心中所愛;也有的登山「老鳥」把每次攀登都當做人生的「悟道」,理性應對風險使他們成為倖存者。然而,美國攀巖選手被迫截肢、28歲女生跳傘撞上卡車、法國滑雪運動員在訓練中身亡的悲劇也在不斷上演,提醒人們不要忽視極限運動背後的致命風險。無論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想體驗一把刺激的普通人,都要恪守極限運動的安全規範,認真做好行前準備。

同時,極限運動不等於極限耍酷,爬上高樓拍照的極限自拍和在樓頂騰空跳躍的高空跑酷,就曾在俄羅斯上演悲劇,奪去花季少年的生命。任何炫耀式、跟風式、逞強式的運動行為,不僅是對自身生命的不負責,更違背了極限運動的初衷。

速度與激情背後的致命風險

極限運動從興起到蔚然成風,經歷了漫長的年代。在北極圈生活的挪威人最先開始享受高山滑雪的樂趣——相傳早在公元前3000年,當地人就已經利用滑雪技術在山林中打獵了。之後這項充斥著速度與激情的運動風靡北歐、俄羅斯乃至美國,直至1936年才在德國成為冬奧會比賽項目之一。

現代高山滑雪的比賽細分成曲道賽、大曲道、超級大曲道、落山賽以及混合式滑雪賽等多個小項,以落山賽為例,男子運動員途經的賽道,起終點海拔落差800-1000米,還要不斷穿越密集分布的旗門,其中的難度與挑戰不言而喻。

《紐約時報》就曾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針對這項充滿挑戰的運動發表專欄文章,向讀者介紹「下坡中的死亡與危險」。作者用法國滑雪運動員戴維·泊松在加拿大訓練時不幸身亡的案例,與讀者進行高山滑雪的風險探討。時年35歲的泊松早已是沙場老手,曾獲得世錦賽銅牌,當時他正在阿爾伯塔省的度假勝地進行世界盃賽前的密集訓練。一次滑行中,他意外地撞上了一棵樹,接著又衝破兩層安全網,在現場不幸身亡。

國際滑雪聯合會在慰問書中稱,泊松自2004年亮相以來就成績斐然。相繼表示哀悼的還有許多滑雪界前輩,前法國高山滑雪運動員盧克·阿爾潘德接受媒體採訪時悲傷地表示,完全消除滑雪下坡時的風險是不可能的。

「平時,我們通常不會談論這種危險,」參加平昌冬奧會的美國運動員布萊斯·本內特說,「因為它無濟於事,如果您過多地談論風險,它將更可能變成現實。」加拿大運動員馬努埃爾·帕拉迪思則在一次奧運備戰訓練後坦言:「在戴維死後的頭幾次訓練中,我承認這個事故確實動搖了我的信心。」

跳傘同樣興起於歐洲,早在1797年10月法國青年安德烈·雅克·加納林就已經藉助熱氣球升至1000米的高空,在巴黎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跳傘。到了1951年8月,跳傘成為風靡世界的比賽運動,首次錦標賽在南斯拉夫舉辦。跳傘可以分為低空跳傘、特技跳傘和水上跳傘幾種類型,危險指數相當高。

關於跳傘事故的新聞報導也層出不窮,《華盛頓郵報》就介紹了發生在2019年9月的一起跳傘命案:七名跳傘者從飛機上跳下來,開始向北加州的地面降落,當時一陣大風破壞了一名28歲女子對降落傘的控制。有目擊者說,當風將跳傘者從Skydive Lodi降落傘中心的安全著陸區帶走時,她一直在掙扎。最終在加利福尼亞州的99號高速公路上,女子與一輛駛來的大卡車相撞,當場殞命。

倖存者心聲:了解風險,但仍要勇往直前

高海拔登山、巖洞潛水、高空跳傘、蹦極、徒手攀巖,每一樣聽起來都足夠讓人膽戰心驚,但一群天生富有冒險精神的運動家們,還是不斷向危險發起挑戰,留下一段段傳奇。

葛瑞·查爾德在《攀登》雜誌上撰文,介紹了高海拔登山挑戰者道格·史考特的故事,並稱他為極限運動中偉大的倖存者。作者和史考特一起攀登印度喜馬拉雅山區的Shivling峰,爬到第12天時,天氣惡化、彈盡糧絕,兩人只能瑟縮在兩萬英尺高的巖縫裡,那裡不僅能遮蔽強風,也可以擋住上面攀登者踢落的冰塊。

早在1975年,史考特就已經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他喜愛組成小隊,輕便快捷地攀登高山,依靠隊員們的本能、體能與毅力取勝。查爾德說,史考特人生中經歷了25次以上的遠徵,這個英國人不僅是當代最活躍的登山者之一,也是他那個時代少數的登山倖存者,畢竟許多同一時代的人早已葬身高山。

兩人一起攀登Shivling峰時,作者被饑寒折磨得嘀嘀咕咕,而史考特卻安慰他「不經空腹,無從悟道」,並帶領作者蹂身而上繼續向前。但是,在真正的危險到來時,史考特也不會盲目地挑戰極限,而是懂得適時收手。「如果登山者唯一的目標只有登頂的話,他可能會喪失直覺,那就很容易讓自己無法回頭。」史考特與查爾德分享自己悟出的道:要學會調動體內理性的陰性特質,在面對危險時,與好勝的陽性特質作鬥爭。查爾德覺得,淡定心態與求生的本能,是史考特這位「地獄來的天使」能活下來最有力的武器。

比起登雪山,攀巖也是對體能挑戰極大的高風險運動,有網友專門梳理出了幾十年來驚悚的攀巖倖存者故事。艾倫·拉爾斯頓的經歷是圈內奇談,還被拍成電影《127小時》併入圍奧斯卡影展。事情發生在2003年4月26日,拉爾斯頓在猶他州的一個峽谷中完成自己的攀巖挑戰,忽然間一枚800磅(約360公斤)的巨石滾落並壓碎他的右手,他被困住了。他試圖移動繩索、用鈍器鑿開巖石,所有自救手段都以失敗告終。到了第四天,他仍被困在峽谷裡,並且彈盡糧絕。幾經糾結,他最終選擇為自己截肢以挽救生命。後來這段經歷被他寫成自傳,他說:「我很高興可以採取行動並活下來,這是我面對痛苦時的處理方式,我能倖存是源於家人和朋友的愛。」

挪威運動員阿克塞爾·隆德·斯文達爾是高山滑雪名宿,追溯其個人職業生涯,用倖存者來形容他並不過分。斯文達爾曾在奧運會和世錦賽上獲得六枚金牌,但他也在2007年時因為從賽道下坡時翻筋鬥受了重傷。然而,退役後接受採訪時他仍表示,「我們了解風險,而且一直就了解,但我們會把這種了解收起來,因為我們必須繼續做鍾情的事情。」

極限運動≠極限耍酷

極限運動風靡世界的幾十年中,人們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運動精神發起衝擊,然而在年輕人的圈子裡,對極限的挑戰逐漸蔓延到運動之外——由極限運動衍生而來的「極限耍酷」成為令人憂心不已的新潮流。

極限自拍是當下年輕人中流行的新玩法,登高拍照挑戰了人們的體能、專注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但它本質上卻不算是運動,只是高空極限運動發展而來的危險衍生品。早在2014年,韓國女攝影師Ahn Jun的一組名為「自畫像」的攝影作品就風靡世界。她或站或坐,在各個高樓的邊緣處拍下自己的照片,想以孤獨的視角鳥瞰在鋼筋混凝土中生活的都市人。

沒想到藝術行為帶火了一波運動潮流,年輕人爭相效仿,在高樓頂端挑戰高難度自拍,來釋放體內蓬勃的荷爾蒙。俄羅斯少女安吉拉·尼古拉為了極限自拍,專門造訪許多國家的高樓大廈,為了展現出極致的美感,她甚至在高樓邊展示兒時練習的芭蕾動作。綽號「野馬」的俄羅斯少年,找來兩名同伴幫忙,在高樓邊緣踩木板,拍下玩高空站立蹺蹺板的驚悚照片。隨著網上大量的點讚和轉發,這些極限自拍達人受到追捧,但是完成高難度拍攝並非易事,民眾絕不可效仿,稍有不慎就會釀成慘劇。

高空跑酷也是一項深受青年人追捧的高空運動,它並未獲得官方賽事的認可,致死的案例卻在世界範圍內屢見不鮮。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對姐妹跟著四個男孩學跑酷,到17層的高樓頂上進行戶外教學。男生們都是老手,成功飛越了屋頂上的空隙。他們轉頭朝著對面的姐妹呼喚,姐姐因太危險而拒絕,帥氣的騰空一躍卻讓妹妹心動不已,她選擇接受挑戰。然而複製了帥氣騰空的妹妹,卻沒能穩穩落地,在雙腳夠到對面屋簷前,她從空中墜落不幸身亡,事發時她只有24歲。

類似的案例還在重複上演,2013年7月,聖彼得堡的帕維爾·卡申墜落在人行道上,因為他試圖在16層樓高的建築物上進行後空翻。當時他站在寬約三英尺高的樓頂水泥臺上,請朋友全程拍攝,記錄自己表演特技的酷炫時刻,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一段離世前最後的影像。這位專職跑酷藝術家的死亡讓大家唏噓不已,被他創造出來的諸多突破性跑酷特技,也只能被塵封在粉絲們的記憶中。

臉書上,有網友說這是「勇敢的跳躍」,並通過跑酷團體獻上哀思。但卡申的父母卻並不這麼想,他們在悲痛之餘允許拍攝者將兒子的照片放到網上,除了接受悼念,更希望引起年輕人的警醒,別讓悲劇再發生。

法國人大衛·貝爾創立跑酷運動時有著美好的初衷,他希望人們調動自身的第六感,通過運動來增強身心對緊急狀況的應變能力,過程中人們可以更加專注,突破恐懼,並戰勝自己。大師呂克·貝松擔任編劇的電影《暴力街區》上映後才真正掀起跑酷的熱潮,引來年輕人爭相模仿,不過大概他們也沒想到這項極限挑戰會帶走這麼多年輕的生命。

極限運動的本質仍在於通過運動舒緩壓力,促進身心健康,但一味地玩命尋求刺激,則會適得其反,以極限運動為名的高空挑戰並不值得盲目模仿。

專業培訓和資質認證保平安

近年來極限運動導致了許多悲慘的傷亡,各國的統計數據提醒著人們去關注速度與激情背後的致命風險。

瑞士國家新聞廣播的報導稱,在瑞士每年有約184人死於危險的體育運動,受傷人數高達40萬,而這些危險的活動大多發生在山區。2018年,徒步導致了46名瑞士人喪生,29人在攀巖中遇難,水中運動也造成了29人殞命。對臨海國家紐西蘭來說,潛水是危險高發運動,紐西蘭水上安全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紐西蘭共有10人死於潛水事故,其中自由潛水4人,水肺潛水5人,浮潛1人。

為了應對風險,聯合國早在1988年就制定了《潛水作業規範》,告知人們在不同環境和條件下潛水的操作規範。這份守則提供了有關管理實踐、保險、僱傭條款、醫療標準、培訓標準、探險計劃、潛水計劃以及呼吸氣體和呼吸系統安全等多個方向的指導建議。

即使是在極限運動開展多年的美國,對於運動員的跳傘資質也制定了嚴格的規範:想要長期從事這項運動,需要考下美國跳傘協會頒發的不同等級的資格證書;學習危險性高、難度大的翼裝飛行前,除了必須完成200次以上的高空跳傘,還需要通過安全課程和理論考試。

想要給自己的滑雪水平一個認證,成為擁有執照的運動員,在世界各國也有著不同的流程與標準。美國滑雪指導員協會擁有60年的歷史和約3萬名滑雪指導員,對各式滑雪都可以進行認證,並根據不同人群細分出9門考試,包括雙板、單板、有障礙人士雙板、有障礙人士單板、越野滑雪、屈膝旋轉式滑雪、兒童專家、成人專家、自由式專家,任何想要取得資質的人都可以參加考試。加拿大的認證方式則有些不同,它們的職業指導員滑雪聯盟將滑雪者資質劃分為1-4級,針對的人群既包含一級的零基礎客人,也有想擁有四級培訓師資格的專業人士。

可見無論在哪個國家,參加何種項目的極限運動,都必須通過專業培訓和資質認證來保證專業水準;同時,認真遵守運動規範條例,也有助於規避風險。

為了應對極限運動可能帶來的傷亡,保險產業應運而生。針對專業運動員,國家隊大多會為他們集體投保,例如美國奧委會和帕運委員會為所有符合資格的國家隊運動員及其家屬設立了專門的意外保險計劃,不僅涵蓋比賽和訓練中的意外,也能保證受傷的運動員可以獲得最佳護理。

但對於個人來說,則需要在行前自己投保,比如為滑雪項目設立的專業保險不在少數,價格和保險範圍也有所不同。然而並非所有極限運動都像滑雪一樣具備可供選擇的保險,跑酷由於風險性高,通常就不被包含在意外傷害保險範圍之內。

做足功課、行前計劃是關鍵

對專業運動員來說,極限運動的風險不容小覷;而普通人想體驗極限運動,更需要做足功課,提高安全意識,了解極限運動公司的行業資質,儘可能規避風險。

潛水是高危運動之一,在出發前掌握理論知識,對初學者尤為重要。面向全球潛水愛好者的線上雜誌《Scuba Page》開設專欄,為潛水愛好者們科普潛水事故是如何發生的以及該如何避免:快速上升是潛水致死的原因之一,很可能造成減壓病和空氣栓塞,約有36%的悲劇是由於人們產生恐慌反應並迅速上升造成的。除此之外,浮力控制和了解標記浮標都是必備的潛水知識。前期紮實的培訓,能幫助人們在水下臨危不亂,增加生存可能。

下水前,幾個潛水小貼士也要牢記在心,比如密切關注儀表和同行好友,隨時關注自己的體能與承受極限;在開闊水域中了解浮標部署;沒經過培訓,一定別進入沉船或洞穴;如長時間沒有下水,在下潛前需複習一遍基本技能等等。

同時,在報名體驗極限運動前,考察好公司的資質也十分重要。上文提到的28歲女生跳傘撞上卡車事件中的Skydive Lodi降落傘中心,就在業界名聲欠佳。2016年8月,一名首次體驗降落傘的18歲男孩,死於教練對降落傘部署不當。從1999年到2018年,這家降落傘中心發生的跳傘喪生案件多達16起。這也引起了當局的注意,2016年事故發生後,聯邦監管機構透露,導致18歲男孩身亡的跳傘教練並沒有執照。而由於安全故障和傷亡事故,聯邦航空管理局對該公司做出了將近100萬美元的罰款。可見,在報名體驗極限運動前考察公司過往歷史,了解教練資質和設備狀況,是為了保障自身生命安全而必須要做的事。

攀登雪山也絕不是說走就走,一家名為RMI的登山嚮導協會的官網上,就給想組團挑戰登山的驢友們提供了大量前期準備的建議。他們建議攀登經驗不豐富的體驗者在出發前想好:攀登需要幾天?會遇到什麼地形?行李包有多大?爬升海拔是多少?自身的健康狀況如何?在思考好這些問題後,就可以為登山初體驗設計訓練日程表了,例如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有助於心血管健康,是保障長時間攀爬的基礎。除此之外,必要的伸展訓練、平衡與敏捷訓練、耐力訓練,也都被安排在時間表中,登山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自己的行前準備計劃。

無論是運動家還是普通人,在極限運動開始前都需要做好周密的行前準備計劃,不能盲目追求刺激,因一時大意而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相關焦點

  • 95後女生翼裝飛行身亡引熱議 極限運動有哪些致命風險?
    95後女生翼裝飛行意外身亡引發熱議全球極限運動 玩的絕不是心跳◎武冰聰源起於西方的極限運動究竟是有錢人的遊戲,還是在規則和經驗之下展現對生命價值的追尋,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高山滑雪、跳傘、翼裝飛行、巖洞潛水、徒手攀巖,這些聽起來酷炫又熱血的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極限運動,它們大多從歐洲興起,數百年間引來無數勇士發起向極限的挑戰。有的運動家明知風險,但不願放棄心中所愛;也有的登山「老鳥」把每次攀登都當做人生的「悟道」,理性應對風險使他們成為倖存者。
  • 翼裝飛行女大學生身亡,極限運動還是極限玩命?
    「天門山翼裝飛行女大學生失聯」消息一直引發人們的關注。而在昨天(5月18日),噩耗還是傳來了,翼裝飛行女大學生劉某確認身亡。國內關於極限運動的爭議一直存在,早在2017年12月,被稱為「中國高空挑戰第一人的」吳永寧因體力不支,失手墜樓身亡,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而這個事件再次把極限運動推到了風口浪尖。
  • 大四女生翼裝飛行身亡:極限運動,奢談安全?
    高空跳傘、翼裝飛行、徒手攀巖、自由潛水……近年來,極限運動從極少數專業人士的活動,逐漸成為面向公眾的運動門類。普通人不一定付出很高的費用和時間,也有機會體驗極限運動。因為熱愛極限運動,一些年輕人從「菜鳥」進階為「大神」,成為推廣極限運動、拓展運動邊界的中堅力量。
  • 極限運動:翼裝飛行女子身亡
    日前,在天門山舉行的翼裝飛行活動中,一名女子翼裝飛行後失蹤,最終確認意外身亡。極限運動,是一些人所嚮往的事情,這個是個人自由,也是體育活動的範疇,本無可指謫。但是,可是。極限運動的安全邊界,是否應該更牢靠一些?
  • 翼裝飛行女生墜亡:極限運動的魅力與魔咒
    失蹤數日的翼裝飛行女生已經被找到了,不幸身亡。網友們的不理解,嘲諷的話很多,批評她是「浪費生命」,「自私、不考慮家裡人」,還有人陰陽怪氣地說「就應該大力支持極限運動,減少點人口」。高空跳傘、翼裝飛行、徒手攀巖、自由潛水……這幾年極限運動在國內發展地十分迅猛。難度大、危險性高、專業性強,極限運動是典型的小眾化運動項目,而翼裝飛行則是極限運動中的最瘋狂、最危險的運動,死亡率達到了驚人的30%。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敬畏,熱愛生命。
  • 翼裝飛行女生照片曝光,年輕漂亮,極限運動真的好嗎?
    這兩天看到了翼裝飛行女生遇難的消息,真的讓人感到惋惜,一個24歲的花季少女就這樣隕落,她的父母該有多傷心啊!翼裝飛行的背後,真的是拿生命不當回事嗎?既然選擇了這項極限運動,就要做好隨時為自己生命發生意外的準備。很多網友看到遇難女孩的照片都替他感到可惜,這位女孩雖然只是一個大四學生,但是她的一些經歷真的是非常優秀,她生前非常喜歡遊泳,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還學習了潛水,去了很多國家。
  • 翼裝飛行到底是極限運動,還是瘋子運動!
    5月12日,一位女大學生因翼裝飛行失聯,引起大家的關注。5月18日經過7日全力搜救後翼裝飛行女大學生被救援隊找到,但以不幸身亡。事後原因是因飛行路線偏離導致降落傘未打開造成此次事故的發生。翼裝飛行被稱為「世界極限運動之最」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和冒險性,目前死亡率為千分之五。本次事故中受到大家質疑的是遇難女生大約已積累了數百次的高空跳傘經驗,在圈內屬於「老鳥」級別了。但此次竟未攜帶GPS通訊設備,這一低級疏漏。導致了無法準確定位,對救援難度大大提升。
  • 張家界翼裝飛行失聯女生身亡揭秘!其生前照片曝光
    近日,一則北京女大學生劉某在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的消息引發關注。5月18日上午,失聯近6日的劉某被找到了,但已不幸身亡。5月18日晚,張家界天門山5A景區發布遇難翼裝飛行女孩搜救結果通報。據了解,遇難女孩劉某是一位極限運動愛好者,不僅愛好跳傘和翼裝飛行,還喜歡潛水、滑雪。從大學開始就不斷挑戰自己,嘗試各種運動。去年10月她曾接受一家戶外媒體的採訪時表示「數百次跳傘經驗,然後終於能像鳥兒一樣穿上翼裝飛翔」。
  • 張家界翼裝飛行:大死亡概率的極限運動文化是否該推廣宣傳?
    5月12日,據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公眾號通報,安安參與了一家叫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天門山景區取景的極限運動短紀錄片拍攝,當天11時19分,她和另一位參與拍攝的兩名翼裝飛行員從飛行高度約2500米的直升機上起跳,進行高空翼裝飛行,最後出了意外,在飛行過程中,她因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
  • 降落傘未開、GPS沒帶,翼裝飛行女生身亡,死亡率一度高達三成
    01 降落傘未開、GPS沒帶,「翼裝飛行」女生身亡近日,一則北京女大學生在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過程中失聯的消息引發關注,5月18日上午,失聯近6日的女大學生劉某被找到,已不幸身亡。5月18日晚,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通報稱她的降落傘未打開。
  • 翼裝飛行失聯女生,竟是圈內女神,有顏有內涵卻挑戰最難極限運動
    歡迎大家收看並訂閱【猴哥的取經路】今天我們來說說購買保險的第四十七難:極限!今天要和大家說的不是《極限挑戰》更不是羅志祥的挑戰極限。而是極限運動近日,一名北京女大學生在天門山上空進行翼裝飛行失聯的消息引起大家關注。
  • 翼裝飛行是一項怎樣的運動?一起來扒扒關於翼裝飛行的那些事吧
    ↑最近,一女生在挑戰「翼裝飛行」這項極限運動時,因跳出後降落傘未打開而遇難身亡。而與此同時,「翼裝飛行」這項極限運動走進了大家視線。可是,有很多小夥伴會好奇,「翼裝飛行」是一樣怎樣的極限運動?「翼裝飛行」極限運動wingsuit jumping/wing suiting 翼裝飛行wing 翼/
  • 女生翼裝飛行失聯7天墜亡:同為極限運動你對馬拉松足夠敬畏嗎?
    由於翼裝飛行是極其小眾的極限運動,這名有著將近500跳記錄的年輕新秀在圈內也是赫赫有名,5月12日她在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進行高空翼裝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路線導致失聯,在多方救援力量協助下,在歷經7天搜尋後,被當地村民發現已經死亡並通知警方。
  • 亞洲翼裝飛行第一人談極限運動:在天門山飛過千餘次,不是「瘋子...
    翼裝飛行曾被稱為「最危險極限運動」:驚險、刺激,與死亡交鋒,極限中的極限。20世紀90年代初,翼裝飛行剛剛誕生時,死亡率達到30%;隨著運動技術的提升,現在的死亡率是千分之五。翼裝飛行為什麼會被稱為「最危險極限運動」?這項運動在國內的發展如何?天門山為何會成為飛行「聖地」?成為一名專業的翼裝飛行員需要哪些條件?
  • 24歲翼裝飛行女大學生墜亡,為什麼翼裝飛行死亡率那麼高?
    安安是一位富家小姐,父母非常疼愛她,可以給她提供豐富的物質享受,可是安安卻不喜歡這些物質享受,她喜歡追求精神層面上的滿足,為了獲得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安安喜歡上極限運動,從18歲到24歲短短幾年時間就掌握了各種極限運動,包括單板滑雪、空中衝浪、自由射擊、自由潛泳、高低空跳傘和高低空翼裝飛行
  • 翼裝飛行遇難女生前照片曝光,青春靚麗,翼裝飛行到底是何運動?
    明天和意外,沒有人會知道哪一個會先來,但是如果能夠選擇的話,相信24歲翼裝女安安還是會選擇參加這項活動,沒辦法,這就是極限運動運動員心中的信念。安安事件因為搜尋被頂上了熱門,在網絡上,關於安安的照片也是瘋傳,青春靚麗、前程似錦,甚至女孩到底應不應該富養等話題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焦點,很多人們為高顏值的安安感到惋惜,也有很多人認為安安就不應該參加翼裝飛行,甚至認為參加這樣的極限運動真的是吃飽撐著。SO,安安參加的翼裝飛行到底是什麼樣的運動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
  • 女大學生翼裝飛行失聯,事發時在拍紀錄片!該極限運動死亡率極高
    而災難背後,有的是天災,有的卻是人禍。最近一女大學生在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超72小時,至今仍下落不明,讓人揪心。▲女大學生翼裝飛行失聯,事發時在拍紀錄片!據媒體報導,5月12日,一名女大學生在湖南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時,偏離飛行路線失蹤。
  • 30%死亡率,為何翼裝飛行這項極限運動深受年輕人追捧?
    翼裝飛行可謂是世界上最瘋狂的極限運動,他的死亡率最高可達30%。就算是翼裝飛行的服飾創始人都因為失誤致死,但這仍然無法阻止翼裝飛行的瘋狂追求者。我們今天就來好好了解一下它如何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勇士們,瘋狂愛上它。
  • 翼裝飛行是什麼?一套裝備多少錢?還有哪些要錢不要命的極限運動
    這次翼裝飛行意外身亡的女學生,想必讓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這項極限中的極限運動,也就是世界上極少數人敢玩的作死運動。翼裝飛行,顧名思義,穿著像蝙蝠翼的服裝,像鳥翼滑翔一樣,從高樓、高塔、大橋、懸崖、直升機等高處跳下,在空中進行無動力或有動力飛行的運動。飛行者的降落高度有限,最後關頭需要在短時間內調整姿勢和打開降落傘包。可能全世界敢於從事這項運動的人只有幾千人,因此,翼裝飛行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和冒險性,被人們稱為「世界極限運動之最」。
  • 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女生已身亡:為何作死論和熱愛論會相持不下?
    早些時候稱:「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女大學生已找到」(並未強調死活)。但是,誰都清楚,在險峻的山區失聯將近一周,基本上是「兇多吉少」。當然,隨後媒體通過權威的渠道,證實「失聯女生已身亡」。就事論事,在「翼裝飛行女生」失聯初期,就因「翼裝飛行」這種極限運動的高風險性,受到不少人的詬病,並且出現不太講道義的「作死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