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21 16:32:35
來源:東方網教育頻道 作者:陳樂 秦嘉瑩 選稿:陳士琪
點擊"播放鍵"查看完整視頻
10月21日,「京東—上海振華智慧供應鏈實訓基地」在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附屬振華外經職業技術學校揭牌。這是京東集團在長三角區域產教融合的第一個實訓基地,也是校企合作助力浦東區域經濟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的又一新舉措。上海市教委職教處處長馬建超、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陳強、上海市教委教育技術裝備中心書記兼副主任周齊佩、華師大職成教研究所所長徐國慶、上海市教委職教處馬駿、京東物流集團華東區域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延龍、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附屬振華外經職業技術學校校長董永華等出席儀式。
新機遇:產業新發展、政策新導向
近年來,各具特色的電商企業,特別是新零售、大宗商品電商、生活服務電商、第三方支付等領域發展迅速、業態蝶變新生,創新經營模式及技術應用已經成為我國電商發展的新亮點和新機遇。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附屬振華外經職業技術學校董永華校長致辭
京東物流集團華東區域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延龍先生致辭
2019年,《國家產教融合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5年左右試點布局建設50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上海作為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更為上海未來城市定位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陳強講話
產業新發展、政策新導向,已然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在破解「兩張皮」問題上,職業院校如何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是一個重大而現實的課題。
華師大職成教研究所所長徐國慶作專家報告
新平臺:合作新載體、首建新基地
為深入推進產教融合,著力提高學校和企業共同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附屬振華外經職業技術學校與京東集團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機遇共享,創新合作載體,共建京東在長三角區域第一家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京東—上海振華智慧供應鏈實訓基地」。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附屬振華外經職業技術學校作為一所具有三十多年辦學歷史的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秉承「德技並重、上進達人」辦學理念,立足五個校區,依託上海市示範品牌專業—電子商務專業,上海市品牌專業—國際商務專業,以打造服務上海產業發展、促進學生多元成長、培育職教特色品牌為顯著特徵的高品質都市型中職學校為目標,逐漸形成「一校五區、聯動發展、各具特色」的多元辦學新格局,著力培養學生個人修養、專業技能、綜合素養,著力服務產業發展。
京東集團作為中國零售及網際網路行業第一、全球網際網路行業第三、全球500強(第102位)大型企業,站位高遠、視野開闊、前瞻性強,早在2004年就涉足電商領域引領行業發展。基於國家政策推動、電商物流全鏈條產業鏈發展,京東物流作為一家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教育情懷的大型企業,在為電商物流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搭臺賦能,推進企業與合作學校共贏發展和創新發展上進行了先行嘗試和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產教融合經驗。
為此,雙方擬以「京東—上海振華智慧供應鏈實訓基地」為載體,通過共享京東集團專業人才,引進其專業化、高水平管理模式賦能教育;通過基地共建、經驗分享、課程合作、企業實踐等方式,促進學校相關專業通過產教融合與市場需求同步、與時代發展同步。
新未來:實現新突破、打造新標杆
雙方將積極探索、努力尋求新突破,著力把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打造成為在本市乃至全國職教領域具有引領性、示範性的新標杆,促進現代職業教育實踐實訓能力升級。
雙方籤訂合作共建協議
打造功能多元、引領教學改革的創新實踐新基地。京東與上海振華以電商、國商、跨境、智慧物流等專業的人才培養為基礎,共建集專業建設、課程教材、實訓教學、社會服務等為一體的電商、直播、物流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先進而真實的職業場景,模擬京東校園新零售直播電商、京東物流倉儲全流程鏈,提倡教學實踐的實戰場景化,促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
揭牌儀式
形成優勢互補、發展機遇共享的互利合作新機制。結合京東集團在電商物流的業務沉澱和教學轉化,實現企業項目對接專業、員工對接師生、業務項目入駐課堂等模式,形成零距離對接、優勢互補、機遇共享的互利合作新機制,共同探索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共同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建設、教學資源的開發及專業課堂教學的融合,提高新形勢下人才培養質量。
培育研訓一體、開放輻射引領的教師發展新高地。雙方融校內師資培養和對外師資培訓為一體,打造高水平電商物流師資培養基地。振華將派遣優秀教師到京東集團掛職鍛鍊或跟崗實踐,聘請京東集團的業務骨幹為本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或兼職教師,定期到校進行現場教學。同時,利用「京東—上海振華智慧供應鏈實訓基地」優勢,通過京東品牌的影響力、振華電商全國聯盟、上海市電子商務名師培育工作室等平臺,向全國輻射共享,服務上海市乃至全國專業教師發展。
未來,京東與上海振華將在人才培養的結構、質量、水平上,進一步加強人才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精準對接,在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企業文化滲透等項目中進行深入合作,共同培育社會急需的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探索形成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產教融合範例,取得更多標誌性、示範性、引領性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