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術」的傳承者李斯與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韓非子的較量

2020-12-26 城南的夏天

李斯和韓非子都是戰國時期的「縱橫遊說之士」,而且兩個人都是師出同門,都出自當時著名的思想家荀子之手。兩個人都曾獲得過秦王嬴政的欣賞,只是李斯更得秦王的信任。

李斯與韓非子雖然為同門師兄弟,但他們二人的關係卻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好,李斯並沒有顧及他們是同門之誼,後來藉助秦王嬴政的手逼迫韓非子服毒自殺,不管是從《史記》還是《戰國策》中,都有記錄說韓非子的死亡與李斯有關,不過後來李斯也並沒有得到一個好的下場,同樣死於非命還被誅滅三族。

韓非子劇照

為什麼李斯一定要致自己的同門師兄弟於死地呢?首先我們來說說李斯,根據《史記》來看,李斯是一個嫉妒心很強的人,他也知道韓非子的才能要比自己強很多,從秦王對韓非子寫的《孤憤》、《五蠹》非常讚賞就可以看得出,他的才能也是很強的。

李斯

所以李斯非常害怕韓非子得到秦王的賞識和重用從而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同時呢韓非子上《存韓》書,批評李斯便得罪了李斯,加上韓非子與自己的政見又相左,韓非子主張存韓滅楚,李斯主張統一六國而且首要目標就是當時的韓國,於是他便暗地裡像秦王詆毀韓非子,當時秦王對李斯是十分的信任,所以就把韓非子抓起來打入了監獄,從而導致了韓非子後來直接冤死在大牢中。

韓非子

但是韓非子死後,李斯的結局卻並不比他好到哪裡去,秦王嬴政死後,李斯便被趙高脅迫發動了「沙丘之變」,篡改了秦始皇的詔書,廢了太子扶蘇,立了胡亥為皇帝,後來胡亥為了修好阿房宮,搞得民不聊生哀聲哉道,李斯便上書胡亥惹得胡亥十分不喜,便把他抓進了監獄,後來趙高誣陷李斯的兒子謀反,對李斯嚴刑拷打最終逼迫李斯承認謀反,最後李斯被殺還被誅滅了三族。

李斯劇照

如果當時李斯表現出大度一點,認同韓非子的才華,和韓非子求同存異,那麼他們兩個人的命運或許都將是另一番結局。

相關焦點

  • 「走近鄭州歷史名人」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中國歷史的書寫,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的誕生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而戰國時期鄭國人韓非,正是秦一統六國帝業的有力推手。韓非本尊也因集法家之大成,在諸子百家的爭奇鬥豔中一枝獨秀,被尊稱為「韓非子」,其思想著作被戰國諸雄爭相閱讀、研究,掀起了法家學說的高峰。
  • 《韓非子》解讀帝王之術,流傳千年的法家智慧
    自古以來,眾多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會大力推行儒教思想,讓民眾遵從「三綱五常」,以此來抑制因經濟衝擊而起的農民暴動,而自己卻潛心學習法家
  • 法家集大成者的韓非子為什麼經常對鄭國人搞「地域黑」?
    眾所周知,韓非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法家的集大成者。出於各種原因,韓非子經常使用寓言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的思想理論,因此留下了很多成語典故,比如鄭人買履、買櫝還珠等等。有意思的是,根據學者統計,《韓非子》裡面共黑了鄭國人八次,位居全書第一,鄭人買履、買櫝還珠等著名笑話的主角都是鄭國人。
  • 法家: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才是帝王術
    《道德經》在《史記》中,司馬遷把把老子、莊子和申不害、韓非子放在共同寫在《老莊申韓列傳》。張文虎揣度司馬遷列老子與韓非同傳,是有感於漢初的黃老之術演變為漢武帝的酷吏政治:「漢初崇尚黃老,景武時猶然,而晁錯諸人又變而為名法,武帝時用法尤嚴,於是酷吏興焉。史公目擊其弊而為此傳,用意甚深。」
  • 法家:愚蠢的智慧
    讀過《韓非子》,我們可以知道,韓非之前,法家有「法、術、勢」三大派別:申不害注重「術」,也就是君主控制操縱臣民的帝王術;慎到注重「勢」,也就是君主對臣民單方面的無限權力;商鞅注重「法」,主張以推行法律的方式強化君主權力。
  • 專題 李斯殺韓非,暴秦信法家,這都不是真相
    韓非子之死是否真的又與李斯毫無關係,真的像學界某些觀點認為的是受「眾惡所歸」效應的影響而冤枉李斯的嗎?此又不盡然。原因在於,韓非子之死固然應由秦王嬴政承擔首要責任,但是李斯在整個過程中至少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然其中難免摻雜進去年輕時代同門之間的個人恩怨及嫉妒心理,同時也有韓非子在秦國得勢進而威脅自己政治地位的擔憂,凡此種種,使得李斯在韓非子被逼迫致死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積極的參與者角色。韓非子之死,李斯同樣難脫歷史責任。暴秦二世而亡,是法家的錯嗎?
  • 李斯害死韓非子,秦始皇為何沒有懲罰李斯?反而更加的信任他
    公子非為自己的國家考慮,想要學習變法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強盛,而李斯學習的則是帝王之術,能夠幫助人實現一統天下的願望,兩個人的才能都十分顯著,所以在稷下學宮的學子中鶴立雞群,兩個人於是就成了好朋友。後來秦王嬴政登基之後,呂不韋想要替秦國招攬天下人才,於是就到了稷下學宮找到了李斯,並且請李斯跟他去秦國,李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秦國,發展大秦不僅富庶而且政局也十分的清明,最關鍵的就是嬴政雄才大略有一統天下之心,於是就留在了呂不韋的府邸做了舍人。
  • 名家經典系列講座|古代帝王枕邊書!《韓非子》——流傳千年的法家...
    《韓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君主政治學文獻之一。它是古代帝王枕邊書,也是現代從政之人必讀書。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 法家思想的前世今生
    但有一種思想,雖然不是中國的正統思想,但一直收到封建帝王的喜愛,直到今天,它仍一直影響著國家。他就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1齊魯法家--法家思想初露鋒芒2秦晉法家--法家思想發揚廣大3韓非子-集法家大成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1.齊魯法家--法家學說初露鋒芒
  • 春秋戰國時期,集法家大成,「韓非子」
    韓非,戰國時期韓國人,即今天的鄭州新鄭市人,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被後世尊稱為韓非子。在戰國時期,面對風起雲湧、變幻多端的七國形勢,韓非建議韓國變法圖強,不被採用。韓非吸收道、儒、墨等各家思想,有選擇地接受前期法家思想,形成系統完備的法家理論體系。韓非主張「為治者…不務德而務法」,「賞厚而信」,「刑重而必」。稱法的制訂,應該「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法的施行,應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 法家起源和法家思想
    法是通過具體的刑名賞罰來實現的。《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法家思想淵源可上溯到春秋時的管仲、士匄、子產,而實際的始祖,當推戰國初的李悝。此外還有吳起、慎到、申不害、商鞅、韓非子等,均被稱為「前期法家」。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而以商鞅為前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還有齊法家,除主張推行法治外,也主張容納禮義教化。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各家之長,兼言法、術、勢,成為法家思想。
  • 韓非子和李斯,到底誰更厲害,韓非子的死和李斯有多大關係
    韓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可以說是現在四大鐵中的同過窗了,可是在最後韓非子卻死在了李斯的手上,這讓後人對他們的關係產生了很多的質疑,這兩人到底是什麼關係,是心心相惜還是心懷嫉妒,甚至都想至對方與死地。
  • 【1月2日新年國學公益課】韓非子選讀:中國式權術的祖師名啦!
  • 李斯的書法作品,值得後世人士欣賞和學習
    李斯師承荀子,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分析各諸侯的情況,決定為秦效力,李斯到秦後,他的思想很快得到秦宰相的認可,在秦當官,他有機會接近秦王,他對秦王說統一六國的戰略,離開六國的君主,然後一個一個地合併,秦王稱讚。後來秦王下趙高狼狽為奸,偽造遺書,強迫皇長子幫助蘇自殺,皇幼子胡亥為皇子,控制幼皇子,爭取更大的權利。
  • 畢生寫下傳世巨作,被秦始皇視為偶像,卻遭同窗李斯下令毒死
    後拜入大名鼎鼎的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與李斯共同成為荀子門下最出色的弟子,二人在此期間經常談論天下大勢,互相傾述各自的強國主張及思想,因此結下深厚的情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意思是我如果能見到此人並與他交談,就算死也無憾了,可見秦王對韓非之才的喜愛,奈何韓非並不想為秦國效力,雖然在韓國得不到重用,但依然想著拯救韓國,不離不棄。眾所周知,秦國開啟滅國之戰的謀劃中,準備吞併的第一個國家就是近鄰韓國。
  • 法家不滅,華夏不興
    與儒家、墨家提出尚賢不同,法家商鞅主張尚奸,即選拔重用奸惡之人。以奸馭民,以惡馭善。尚奸必出惡政,商鞅之惡政包括馭民五術: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最後補充第六術——虐民)千古大災星——商鞅(賢良之士必看)法家眼裡就只有國家,沒有人民。人民和個人,可以看作芻狗,看作工具,不當回事。
  • 戰國時儒家和法家是天然對立的嗎?其實思想源頭都來自孔子
    01儒分為八,匯聚於二韓非子說,孔子死後,儒分為八,即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經歷戰國秦漢的大變遷後,儒家的這八個學派中,在後世仍能夠薪火相傳的,只有三家:子思之儒、孟氏之儒與孫氏之儒。孟氏即孟軻(孟子)。其學說出於曾參、子思之門,子思是孔子之嫡孫。孫氏即孫卿,亦即荀子。荀子之學,則師承於孔子弟子子張與子夏。
  • 集法家之大成的韓非,身懷蓋世奇才,為何挽救不了韓國的衰敗?
    在此期間,帝王之術應運而生並不斷發展完善,成為帝王駕馭群臣、強國富民的必修之術。那麼,何為帝王之術呢? 得良臣者,得天下!所謂的帝王之術,主要在於屈臣之術,即善用人才並能對臣子的思想、行動了如指掌。
  •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韓非,為什麼不在韓國變法強國
    戰國末期,弱小的韓國出了一位堪比吳起、商鞅的驚世大才——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前233年),其師從儒學大師荀子,卻喜好法家刑名法術之學,苦心鑽研法家前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學說,總結出"法,術,勢"學說,成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權術大師韓非子卻將這個東西看的更重
    韓非子作為法家集大成者,在我們印象裡是一位權謀大師,他冷冷觀察著世間,又冷冷針對人性之惡作出種種反制措施。是的,韓非的確看事物很透。但,這並不代表他就只關注權謀,而不注重自身的品性修養,恰恰相反,搞懂韓非的自修之道,才是打開他權謀大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