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2020-12-23 那年風吹的夏天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

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

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因此有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的語文知識積累得太少了,希望我能分享一些關於成語典故方面的知識,好讓在這個非常時期讓孩子學一學。

今天,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們學習,我特地整理了100個成語典故,非常的齊全,有需要的可以列印給孩子學一學,只要孩子掌握了這些成語,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文末有word資料領取方式!

word資料獲取方式:

1、

2、關注後點擊發消息,發送「資料」二字。

相關焦點

  • 100個成語大全及解釋,了解成語釋義,提高孩子運用成語的能力!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成語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豐富的內涵和意義。我們平常接觸到的成語讀起來朗朗上口,一些成語故事比較生動形象,蘊含著寶貴的知識和道理。這些成語故事多來自於一些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和歷史事跡,不僅故事情節生動,而且包含寓意很深刻。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100條歷史典故,讀懂半個中國
    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u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 40個成語歷史典故,讓孩子讀懂半部中國歷史!
    ,這些成語出自哪裡,你知道嗎?快和小編一起來學習這些成語吧! 1炎黃子孫 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傳說他們出自同一個部落,後來成為兩個敵對的部落的首領。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後,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 2021高中歷史典故大全素材:100條歷史典故,讀懂半個中國
    向學霸進軍整理出2021高中歷史典故大全素材之100條歷史典故,希望給考生和家長帶來幫助。 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u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 【英格博】100條歷史典故,讀懂半個中國,可以講給孩子聽
    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u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成語「樵柯爛盡」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的大話成語,為大家帶來2個成語,分別是青門種瓜和樵柯爛盡,這2個成語背後都有歷史典故,而讀懂成語最主要的就是讀懂背後的歷史,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成語就是一種人生。青門種瓜 (qīng mén zhòng guā)這句成語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蕭何,當年劉邦得天下,是靠蕭何、張良、韓信,人稱「漢三傑」。劉邦得了天下後,有人說燕王臧荼有反心,劉邦稱帝的第一年就把燕王臧荼以謀反罪殺了。
  • 「鬼才」老師媽媽:150個成語+解釋,孩子爛熟,考試一鳴驚人!
    成語的學習主要是得把握好成語的意思,把成語意思理解掌握到了,成語學習才更為紮實深入,才記得牢固。對成語知識的學習,要多積累。小學語文成語的學習更要注意對成語意思的把握,這樣就不會望文生義、不求甚解了。小學階段的成語知識,有一個比較艱難地方就是很多成語比較難懂,孩子不理解。因此,我們更要注重對注釋的把握,要先理解每個字的意思,然後整合起來學習,整體把握。學習就是從少到多,不斷聯繫不斷加強的。為什麼小學階段的成語知識較難掌握呢?主要就是涉及到的知識比較複雜。
  • 《婷婷講成語故事》在京首發 把中國成語「演給孩子聽」
    當天,深受家長孩子們喜愛的兒童詩教開創者、中國首個入選「全球創新教育100強」項目創始人、《婷婷講成語故事》作者婷婷姐姐身著一身精美漢服登場,和小讀者們一起唱古詩,並圍繞新作《婷婷講成語故事》,分享了有趣的成語故事和學習成語的方法。「《婷婷講成語故事》是嶽麓書社與婷婷姐姐繼《小學必背古詩75首(附10首)》之後的再度強強合作。」
  • 記下這100個文史典故,立刻讀懂半個中國!替孩子收藏!
    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3、鯀(gu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於此人。
  • 成語「驥服鹽車」到底是啥意思,讀懂這個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我們來講2個冷門成語,分別是困獸猶鬥和驥服鹽車 ,這2個成語其實都和歷史典故有關,而我們讀成語,只要理解了歷史典故,才能真正懂得成語的真實內涵。驥服鹽車 (jì fú yán chē)這句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四》,」驥」是指千裡馬,這句成語是說千裡馬拉著裝鹽的車,據說古時候的千裡馬,是日行千裡的寶馬良駒,在戰場上將軍最希望的是擁有一匹寶馬。
  • 小學生為湊字數「硬塞」成語,語文老師:別說是我學生,太有才
    但是現實生活中也不免有一些頭腦機靈的孩子,經常會為湊字數硬塞成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幾位有才的小朋友吧。 文中前三個成語還算是用的不錯,但是從第四個奮不顧身學習這個成語開始,孩子就已經在亂用成語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了。
  • 人民日報總結了100個最常被誤用的成語,給孩子看看,別再用錯了
    左左老師說:「語文學習中,成語的積累非常重要,它對文學素養、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寫作水平的提高都很有幫助。但有的成語看表面意思很容易錯誤解讀,人民日報為孩子們總結了100個最常被誤用的成語,快來看看孩子們都用對了嗎?」
  • 老師常教的100個成語典故,摘抄下來,小學生寫作和考試都能用
    成語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不僅會考到成語的字音字形,還會考到成語的使用語境,如果在作文中使用大量的成語,也會給作文增色不少,閱卷老師看了都忍不住給高分。書本上所出現的成語並不是很多,很多都是靠同學們私下自身的積累和總結的。
  • 小學生作文成語連篇,老師笑噴自嘆不如:會用成語的孩子,惹不起
    網上一位小學生的作文火了,一篇100多字的小作文,竟然用了14個成語,連語文老師都「自嘆不如」「每天早上,我們三個人就分道揚鑣,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歸。」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一邊敬佩孩子豐富的成語儲備量,一邊笑到肚子疼!雖然孩子的部分成語用得不太妥當,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成語的運用,讓這篇短短的小作文生動有趣,人物活靈活現。這就是成語的魅力!為什麼孩子要學習成語。
  • 小學生要掌握:100個成語釋義+典故,大小考都有,背熟別再出錯
    要想學習好語文,成語是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也是考試的常考題。通常考試不光會考查成語的意思,主要是以考查成語的典故、出處、用成語造句為主。所以,同學們在平時學習和複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去多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以及出處,這對考試提分是有很大幫助的。
  • 出自《史記》的10個成語典故,講給孩子聽
    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時期共3000多年的歷史。這樣一本經典著作,如何才能讓孩子有興趣閱讀呢?不如先試試為他們講下面這10個成語的典故吧。「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史記》,嶽麓書社出版《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如「胡服騎射」、「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它們以言簡意賅、精闢神妙、富於哲理、寓於情趣、耐人尋味而成為中國漢語言藝術中的一枝獨秀。
  • 蜘蛛小墨丨孩子學習成語的5大好處,你知道幾個?
    成語故事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它蘊含了語言之美、傳統智慧、歷史典故,經過千年的沉澱,具有極高的智慧與內涵。它雖寥寥數字,但意義無窮。掌握成語的孩子說話妙語連珠,下筆如有神助。下面這個段子就是對成語重要性的最佳詮釋:孩子問媽媽:「我們為什麼要學成語?」媽媽回答:如果學會成語,在春天來臨之際,你會感慨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百花爭豔,百鳥爭鳴……你有無數詞彙可以描繪出春天的絢麗。但如果沒學成語,你只能幹巴巴地說出「春天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