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雙方勝負的,在於兩個點:比賽的效率,以及戰術打法的克制性。
首先,在比賽效率上,通過一組數據,可以比較直觀地看到兩隻球隊的差距。
在進攻方面,湖人的回合數排到聯盟第十三,而鵜鶘高居第三。從這個角度來看,湖人似乎是一個並不完全依賴提速的隊伍,而鵜鶘則強調更多的轉換進攻、更多的激情。
而這種比賽風格上的差異,也是兩支球隊在年齡結構上的必然體現:年輕人為主的鵜鶘,青春激情,打著活力四射的籃球;成熟老球皮居多的湖人,則相對沒有那麼沉迷於此,更加穩健,一個居中遊的回合數,說明他們不會古板地如老派籃球那樣一味地壓低節奏打陣地,也不會一腔熱血地在玩命推反擊的莽撞中失去理智,而是自由鬆緊、調整節奏。
但是,從另兩組數據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不太一樣的東西。在快攻得分方面,湖人高居第四,力壓鵜鶘。而快攻成功率方面的差距則更為誇張,湖人的排名顯著壓過鵜鶘十個順位。
最後,失誤率上,湖人依舊領先鵜鶘五個順位——湖人會去選擇性提速的「詹姆斯後場直接遠距離上球」打法,意味著不能規避的失誤數字,而以這個前提來說,位於中遊的失誤率尚可接受;而另一方面,快攻如生命的鵜鶘,噼裡啪啦一頓熱鬧之後交出一堆失誤,也是可以想見的青年軍通病。
這三組數據體現了一點:湖人並不比鵜鶘更加信仰於快攻風格,但卻是一支比鵜鶘更擅長快攻的球隊。湖人的快攻,不求數量的絕對堆砌,但更加追尋刀刀見血的殺傷——我一旦出手,就要帶走分數。而相比湖人,鵜鶘的快攻則更多屬於少年的莽撞和激情,雖然火星四濺,但卻失之於穩定性和效率值,很多時候都是「打的快,送的也快」,一頓提速猛如虎,一看比分似紙糊。
鵜鶘喜歡打快攻,這是適合他們陣容的選擇。
蔡恩. 威廉姆森好像開了修改器一般的體重與運動能力之平衡,賦予他年輕版詹姆斯一般的衝擊力,支撐著他像推土機一樣碾壓式殺傷內線。如果是打對方於退防中的立足未穩,那麼蔡恩在不遇到包夾協防之時,其快攻的突擊幾乎是山呼海嘯——其個人的快攻命中率高達84.2%,排在聯盟第八。而排名超過蔡恩的球員裡,上場時間較多的霍華德、泰斯、諾艾爾這些運動天賦較好的大個子,都屬於核心球星隊友吸引防守後的吃餅存在,其快攻終結難度,與往往接球後面對貼身盯防的蔡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更凸顯了蔡恩打轉換的能力之強。
而朗佐. 鮑爾,其在加入聯盟以來,雖然在投射與陣地戰作用方面飽受非議,但在轉換中的快速判斷、後場籃板的爭搶、上球水準,向來是受到好評的。在蔡恩復出後的比賽中,鮑爾的後場籃板幾乎每場都在4個以上。這一方面有鮑爾搶板的出色嗅覺,但也與金特裡教練的戰術布置不無關聯:他希望讓鮑爾成為一個湖人詹姆斯一樣的存在,在轉換的第一時間就傳出那些四分衛式的長傳,輸送到蔡恩的手裡。而相比之下,總體籃板數足有7.2個的蔡恩,在近期的比賽裡後場籃板並不如鮑爾,也印證了這種戰術的存在——比起搶板,他更需要的是馬上啟動,殺到前場然後接長傳衝擊。
因此,有這兩個人在,鵜鶘會選擇一門心思的快攻,並不奇怪。
但如果對手是湖人,那麼問題就來了:湖人的籃板水準,也是不錯的。
如果只看數據的話,鵜鶘的籃板表現似乎是要好於湖人的,總籃板、前場、後場,都甚至可以躋身nba頂尖。看上去,即使對抗湖人,鵜鶘依舊可以靠搶板推反擊的打法來殺出一片天。
但如果看鵜鶘上一場對湖人的比賽,就會發現問題。總籃板上鵜鶘輸了八個,還好。但籃板的數據,更多地集中在了十四個的費沃斯身上,而推反擊的發動機鮑爾卻只有可憐的兩個。
也就是說,面臨湖人的內線高度,鵜鶘並不能像湖人保護詹姆斯、曾經的雷霆保護威斯布魯克那樣,讓鮑爾去搶到籃板——這有點太難為他了。鵜鶘只能讓費沃斯來負責這個工作,但費沃斯是一名傳統內線,得到球後並不能自行上球,再傳後衛的那一下,時機已然稍縱即逝。
當然,上一場比賽並沒有蔡恩,但鵜鶘基於鮑爾的反擊打法思路是一脈相承的。而本場比賽,即使有了蔡恩從而終結能力提升,但鮑爾無法第一時間出球的問題,也讓蔡恩無從施展。
與此同時,鵜鶘的失誤次數和失誤率高居第三和第五,湖人兩項都是中規中矩的第九,利用失誤得分倒是高居第四。圍繞失誤的此消彼長之下,也就進一步地引導出了比賽的大勢走向。
而在這一部分,結合到本場比賽來看的話,鵜鶘在擁有了蔡恩的上場後,進一步堅定了搶下籃板後速推反擊的戰術思路,減少了上一場對湖人時費沃斯籃板過多從而壓制推進節奏的問題:上半場,鮑爾、英格拉姆、蔡恩自己,分別就拿下了3—5個籃板,而費沃斯的時間乾脆讓給了梅利,通過相對小尺寸的陣容來提高反擊水準。
顯然,鵜鶘在確保需要之人拿到籃板的環節,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另一方面,其所帶來的,就是半場輸八個的球隊比值了。籃板無法優勢,則推反擊也就無從談起了。
那麼,鵜鶘有辦法在陣地戰中取得勝機嗎?至少在對湖人的比賽裡,目前的鵜鶘還難有解法。原因也很簡單:現在的兩名核心球員,英格拉姆和蔡恩,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技術發掘,來讓彼此的相性變得更加匹配。
鮑爾的存在價值主要是推轉換,在陣地戰裡以接應突擊手遭到協防後傳出來的炮彈、做接球投射來懲罰對手的包夾為主。目前36%的命中率場均帶來2.3個三分球,雖然並不算火力生猛,但也比往昔大有進步,不會招致完全的放空了。以目前的鮑爾來說,提供的這些已經足夠。
問題就出在英格拉姆和蔡恩同時上場的環節。
蔡恩受傷的日子裡,英格拉姆是進攻端的絕對指定持球核心,他可以自行尋找著運球的節奏,以突破、中投、以及本賽季進步很大的三分球來製造輸出。全面的身手,讓他大口呼吸、打得自如,效率極高。
但蔡恩回來後,一切就不一樣了。蔡恩的超強天賦和關注度,讓金特裡教練勢必圍繞他來制定計劃。而目前的蔡恩,由於外線投射殺傷還不夠穩定,殺進禁區後的分球意識與手法也還有待提高。因此現階段的蔡恩,在非反擊的回合裡,持球進攻所能做的,更多是正面硬撼式襲籃,或者背打後依靠超強身體素質轉身生吃。對比詹姆斯(特別是騎士2.0時期)和字母哥,蔡恩還需要對於傳球、或者中遠距離投射的磨練,才能讓自己的威脅性和終結選擇上的不可預知性更加提高。否則的話,就會一頭扎進湖人三高的大個子森林裡,縱然天賦異稟,也難免效率相對下降。
而與此同時,英格拉姆,這樣一位板上釘釘的二當家,卻無法給蔡恩包夾提供必要的支援。蔡恩復出後的比賽,英格拉姆或投籃命中率低下,或乾脆出手寥寥,都是這種不適配的體現——強行嘗試著接球投,或者直接醬油化。英格拉姆是一個需要球權在手、自己尋找進攻節奏的球員,讓目前水平程度的他來給蔡恩做「米德爾頓」,實在是有些難為他了。
結合到本場比賽的話,目前的蔡恩,在陣地戰中的作用,尤其在對抗湖人和雄鹿這種內線防守資源充沛的隊伍時,會被很大程度上削弱。打雄鹿時,蔡恩會嚴重受制於字母哥不亞於己的運動能力,而今天打湖人,則要強行挑戰三高。
應該說,蔡恩已經充分體現出自己的殺傷天賦了。面臨這樣的惡劣戰場,他依然能夠保持一個相對不錯的輸出,全場比賽十八投八中,並用十九個罰球機會充分表現出了自己的巨大殺傷力。天賦哪怕略遜者,都勢難做到同樣的事情。
但是,即使如此,蔡恩的效率也失去了往日比賽裡呈現出的變態誇張。顯然,對目前的蔡恩來說,湖人的內線資源,依舊對他足以產生很大程度上的困擾和削弱。而英格拉姆、也包括情況有些類似、今天全場貢獻有些醬油的霍勒迪,對蔡恩的支援給予又顯得有些不足夠。
當然,在今天的比賽裡,金特裡教練似乎已經找到了一定的辦法,來儘量保證英格拉姆和蔡恩的共存。那就是:互相換著打。整個上半場,英格拉姆和蔡恩的助攻數分別是1和0,到了下半場稍好一些,但彼此呼應也有限。而得分和出手方面,二人倒是都得到了確保——在蔡恩基本維持使用率水平的前提下,英格拉姆的效率有所提升,出手數也不再雞肋。
顯然,二人並沒有產生那種組合應該有的互相作用與良性配合,更多地以一種「你打完我來」的方式存在於同一片球場上。這只能是一時之策,遠遠談不上最優解法。
事實上,這裡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目標方向。一方面,英格拉姆可以提高無球能力,而反過來說,蔡恩提高無球端的水準和意識 或許倒是一個更加美好的藍圖:英格拉姆的殺傷吸引防守,而蔡恩則以行進間的手遞手與無球擋拆為主,接球後靠著巨大的衝擊力完成終結。這樣或許有點埋沒了蔡恩的巨星光芒,但沒準是一個相對合理的配合方法。比竟,比起英格拉姆的定點投射,蔡恩做無球的身體素質碾壓力,還是顯著地過於強大的。
從未來回到現實。目前階段,二人組的配合還難言實現。而另一方面,蔡恩還沒有字母哥那種大步流星直接殺進去的誇張能力,而鵜鶘也沒有配備迪文森佐、米德爾頓、科沃爾這樣的投射精兵,那麼,鵜鶘也只能是「展望未來」了。
事實上,在對付一般球隊時,蔡恩的殺傷足以見成效,而jj. 雷迪克與鮑爾這兩名一優秀、一個至少不再那麼離譜的三分手,足以提供一定的外線輸出。
但是,偏偏湖人的後衛線防守,以布拉德利和丹尼. 格林為代表,是比較強悍的防守環節。而湖人偏軟肋的鋒線防守,即使來了大莫裡斯,增強了對重型鋒線的防守尺寸,但對付英格拉姆這樣持球攻技術全面、又不以碾壓打法為主的選手,依然是給了鵜鶘充分的文章可做。
但對鵜鶘來說,以蔡恩為核心,就恰恰放棄了這一點優勢。而本場增加英格拉姆的戲份,確實在個人數據上見到了效果,然而似乎又浪費了蔡恩的威力。二人如何產生更強的化學反應,需要的是球隊的努力,也更要指望二人的繼續進步。
話說回來,本場比賽的結果,其實也是順理成章的。鵜鶘的一切問題,那些快攻的失誤與低效率,那些球員之間的不合適,很大程度上都是年輕的問題。而湖人的高效率,那種樣樣中規中矩但組合在一起又顯得四平八穩的狀態,正是成熟球員組成的強隊之體現。
成熟人贏現在,年輕人贏未來,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