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寵愛自己,世間最大事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頗為感慨。講的是上海某街道一位阿姨,64歲的年紀,自己經營著一家奶茶店,一經營就是30年。
身體硬朗,笑容可掬,街坊鄰裡都親切地叫她一句"卞阿姨"。
64歲的阿姨經營奶茶店,本是稀鬆平常,為何引發熱議?
原來,阿姨至今一直單身未成家。但她從不覺得這是一個令她"羞恥"的問題,反而她的生活,比起周圍很多外婆和奶奶級的人們,更加陽光向上。
她樂觀、積極、還特別帥氣,爽朗的笑聲,在不遠的街邊就能聽到。
據說周圍的街坊孩子們,有的早已成家,有的做了奶奶外婆,有的嫁到國外,但是卞阿姨,一直在這條街上,"屹立不倒",承載了許多人的青春和回憶與青春。
卞阿姨在採訪中提到,自己一個人不要過得太開心哦。話裡話外,沒有一絲扭捏,有的儘是對自己目前生活的極大滿足和滿意。
對自己無比寵愛,對生活無比熱忱,對未來也沒有任何擔憂,卞阿姨這樣的"自在自由"生活,讓很多網友心生羨慕,紛紛評論道:
"悅己!阿姨活出了我理想中的樣子!";"原來一個人的日子可以如此美妙!"
是啊,悅己,是一種生活心態,是活出自己的人生,是內心強大地按照自己心中的路去走,是不顧旁人的肆意飛揚。只要不傷害到他人,放肆又如何?
張愛玲曾說:"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己。"
一個女人,從來都不應該為了某個人或某件事而生存,而是應該為了自己而生活。
而悅己,恰恰是是她最值得追求和享受的的人生態度。
當你真正的寵愛自己,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要位,內心足夠強大的時候,其他所有生活的困難、事業上的不順心、家人關係上的不如意,都會變得雲淡風輕。
你自己也會更加迎難而上,以一顆樂觀向上的心,遊刃有餘地去面對這紛繁的世界。
02悅己,才能悅他人
忽然間想起,Papi醬在某期節目中也曾說過她的人生重要順序,她的觀點也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其他的親密關係比如伴侶,孩子,父母等都放在"自己"後面,當時就有很多人議論說,她都結婚了,自然應該是把家庭,丈夫,孩子往前挪,怎麼還是以自己為中心啊?
而我要說,愛自己,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縱觀周圍的很多婚姻故事,不難發現,一個把所有情感置於家庭、孩子而把自己"丟掉"的女人,往往得不償失,最後被丈夫嫌棄,被孩子厭煩,連自己也渾渾噩噩,不知終日。
她們的愛太博大,除了自己,身邊所有人都要享受到博愛之光;她的愛又太狹窄,連自己都捨不得愛護一分,最後落得個"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下場。
張九齡在《感遇十二首》中如此寫道: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要知道明月無需他人讚嘆,兀自明澈;星光無需他人感懷,也自閃爍;山巒無需他人欣賞,依然巍峨。人生不過須臾之間,心不過拳頭之大,想要活得灑脫,就要少在意別人,多取悅自己。"
誠然如是。
正如曾經看過的一句話說的那樣,悅己,不是自私,也不是為了抵抗他人,更不是為了逃離世俗,而是為了更好地享受來之不易的美好,善待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人與事。
悅己,珍愛自己,才會更加懂得愛的可貴,也會加倍珍惜生活,珍愛家人。
03悅己,從來都不是一種"罪"
剛好前幾天也看到一位文友發了一篇小感想說,她的一位表姐,今年35歲,有房有車,工作能力也特別強,但就是,還單身未婚。
姐姐一直被催婚,來自同學的嘲笑眼光也好,來自家裡親戚的親切問候也好,總之,幾乎每一天都會他人的關心,問:你怎麼還不結婚?你為什麼不結婚?年紀這麼大還堅持單身,是不是有"病"?
姐姐覺得無比鬱悶,也超級納悶。
她認為,我自己有能力養活自己,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而她也還沒有準備好進入一段婚姻,怎麼就這麼"十惡不赦"了呢?
她覺得現在的自己,正是最好的年紀,最舒適的時候,無比喜歡和欣賞自我。不疾不徐,不卑不亢,如此高質量的生活,正是她二十幾歲時的嚮往。
為何就不行?最後她仍堅持,做自己,讓他人說去吧。
是啊,愛自己,從來都不是一種"罪",而是一種對自己的"獎賞"。
04悅己,悅生活
其實,不管是64歲至今仍還單身的"奶茶姐姐",還是Papi醬這樣愛自己的女人,或是我們身邊周圍的像朋友姐姐這樣的姑娘,那些看得清未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女人,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自己,毫不吝嗇地寵愛自己。
她不會為了某些心理或生理上的依賴而屈服於簡單的欲望,她們要的是更光明、更舒適的未來,她們悅己,卻不為"悅己者容";她們寵愛自己,卻也不盲目的高喊女權主義;她們是自己,是為了自己全然而活的,性情中人。
曾經看過一句話,特別觸動:
悅,是一種生活態度
悅,源於對生活細微處的每一刻享受。
第一重境界在於悅人,
第二重境界在悅已,
第三重境界在於悅生活。
期待所有美好的姑娘們,都悅己,也悅生活,共勉。
作者:遇見懶茶
編輯:懶茶。多平臺原創作者,願以最真摯樸素的文字,打動你最柔軟的內心。
懶茶原創作品,感謝閱贊,盜用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