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坡鹿絕境重生

2021-01-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海南坡鹿絕境重生

  從遠古時期的鹿崇拜到《詩經》以鹿鳴起興,再到被賦予「信而應禮」的「仁獸」之意,鹿這一生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可謂極受推崇。

  我國17種鹿類動物中,尤以海南坡鹿最為珍貴。它們輕靈的身姿曾自在穿梭於丘陵、臺地間,成為瓊島動物界的「顏值擔當」,也曾因人類活動影響而數量急劇減少,一度只剩下44頭。

  好在人類隨即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幫助其種群規模逐步繁衍恢復至近千頭,也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再度成為海南島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景。

  這是一個從瀕危走向新生的故事,也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益啟示。

  這是一次令人痛心的「歸零」——從海南坡鹿遍布低山丘陵,到最後18頭坡鹿全部被盜獵,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在1981年至1990年長達9年的時間裡,處於無鹿可保護的尷尬境地。

  這是一段讓人振奮的「回升」——重新引入18頭鹿仔馴養,一代代管護員及科研工作者接力保護,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過去的30年間,幫助坡鹿種群規模逐步繁衍恢復至250餘頭。

  從「歸零」到「回升」,由瀕危走向新生,邦溪如同一個縮影,直觀勾勒出這群原野精靈的曲折命運。

  過去的幾十年間,海南林業部門、科研院校和社會組織通過設立保護區、開展坡鹿生境改造與人工馴化繁育等一系列努力,幫助一個行將滅絕的物種重新恢復生機,也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和諧景象重現瓊島。

  海南坡鹿曾遍布瓊島各地

  偶於草木婆娑中閃現,卻又颯沓如流星,眨眼間便消失在山林深處。呦呦歡鳴的鹿群每次登場,似乎總會自帶一股灑脫不羈、空靈跳脫的氣質,有它們棲息的地方,便是宛若桃花源般的存在。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樣的場景曾於瓊島頻繁上演。

  翻閱明清時期的海南方志史料會發現,瓊州府、崖州、儋州等多個府志、州志、縣誌均記載產鹿,可見這一物種在本島分布之廣。然而我國鹿科動物有16種之多,活躍在海南的究竟是哪一種?

  長期致力於海南島生態環境演變研究的專家顏家安,在其撰寫的《海南島生態環境變遷史研究》一文中表述,海南鹿科動物包括赤麂、水鹿、麋鹿和坡鹿,其中赤麂在各地方志被記為「麂」或「獐」,水鹿記作「山馬」,早已在本島滅絕的麋鹿被記作「麈」或「麋」,因而推測,海南島明清方志中所載之鹿當為坡鹿。

  「坡」,在黎話中是平地的意思,喜集聚於低丘、平原地區的坡鹿由此而得名。這是一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及中國的鹿科動物,在我國境內僅見於海南。

  不少學者認為,海南坡鹿是通過陸橋由東南亞大陸的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國家遷徙而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殼運動讓它們斷絕與其他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加之島嶼氣候和局部小環境的影響,從而進化出獨一無二的海南種群。

  但有趣的是,在距今約1萬年歷史的三亞落筆洞遺址中,曾出土包括赤麂、水鹿在內的多種鹿科動物化石,卻獨獨不見坡鹿的蹤跡。這是否意味坡鹿進入海南的時間晚於「落筆洞人」的生存年代,又或者一切只是偶然?

  囿於本島迄今尚未發現相關化石材料,坡鹿與海南的結緣故事,至今仍是懸案一樁。

  亂捕濫獵讓坡鹿瀕臨滅絕

  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被視為祥瑞之獸,而當它的實用價值為人類所知時,兩者之間的關係由此變得緊張而微妙。

  「鹿,俗名坡鹿。形似山牛而稍小……牡者有角,角曲而多枝……夏至角解,白露後出角。初出,最柔嫩。」由《光緒崖州志》中的這段記載可知,至少在清末時期,人們對「角曲而多枝」的坡鹿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而緊接著的一段描述,不禁令人眉頭緊鎖:「未幾,即成老角,堅實如格木。去毛,切片,研末,或熬膠食之,大有補益。」

  成書於1930年的《海南島志》中,完整記述了曾在本島靡然成風的狩鹿活動:「鹿棲息山林,於九、十月間遊食原野,獵者乃結集同伴,尋蹤追擊。又或分驅牛車,伏槍車內,鹿聞槍聲舉頭張望,乃槍擊之。取其稚角,是為鹿茸,富有血管,拊之甚溫。熬之成膠,曰鹿膠,每對值三四百元。鹿肉可食,皮可製革,角供藥用。以澹、昌、定、崖四屬出產為多。」

  可見,渾身是寶的坡鹿,受人類捕殺之威脅由來已久。

  明清以來,移民潮讓海南島人口激增,大規模圍墾造田,再加上亂捕濫獵,讓坡鹿逐漸向瓊島西部退縮。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坡鹿僅在屯昌、儋縣、白沙、昌江、東方、樂東等6個市縣有分布,活動總面積200平方千米至300平方千米,種群數量約500頭。

  「之後數十年間,坡鹿在屯昌、儋縣等地先後絕跡,僅東方大田、白沙邦溪等地有少量分布。」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原管理站站長何康還記得,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外縣獵人甚至還會特地趕到邦溪獵鹿,「其實在那時,邦溪的坡鹿也已不多見。」

  海南坡鹿究竟還剩多少?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的調查數據顯示:不足百頭。

  為拯救這一真正的海南「原住民」,政府於1976年在東方大田和白沙邦溪設立坡鹿自然保護區,這一年,兩個保護區內僅各剩坡鹿26頭和18頭,這44頭坡鹿成了恢復這一物種的唯一希望。

  坡鹿種群呈恢復性增長態勢

  成立保護區,是人類為挽救坡鹿所作出的第一步嘗試。然而由於保護意識與機制的不完善,盜獵現象仍時有發生。到1981年,邦溪最後一頭公鹿遭到獵殺,海南坡鹿僅剩東方大田最後一個家園。

  值得慶幸的是,在將一片1400多畝的熱帶植物群落用3米高的鐵絲圍欄與外界隔離後,大田保護區採取種植優質牧草、開挖飲水池、設置人工鹽場和食物招引點、火燒法更新植被、建立人工馴養種群等一系列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讓海南坡鹿的數量由1976年的26頭發展至1986年的86頭,並於這一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坡鹿數量越來越多,但現有棲息地遠遠不能滿足它們的種群恢復需求。」海南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餘法升介紹,為應對坡鹿面臨的食物短缺和種群密度超標,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保護區陸續遷出數百頭坡鹿到東方的猴獼嶺、赤好嶺和昌江黎族自治縣的保梅嶺等地,進行野放、半野放和圈養。

  處於無鹿可保護的尷尬境況長達9年後,邦溪保護區於1990年陸續從大田保護區引入18頭坡鹿幼仔,並於這一年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為了解決小鹿的哺乳問題,我們找來母山羊當小鹿的『奶媽』,真是看著它們一點點長大。」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科負責人符大亮回憶道,人工馴養工作的順利開展,讓坡鹿種群逐漸壯大,到2006年保護區坡鹿種群已突破200頭。

  而據海南林業部門於2007年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彼時海南坡鹿分布於12個不同的地點,種群數量達1785頭。可見,呦呦鹿鳴在邦溪重現,並非海南坡鹿遷地保護工作中的孤例。

  「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這並不意味著海南坡鹿完全擺脫了滅絕風險。」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王合升坦言,隨著坡鹿種群的穩定發展,棲息地狹小已成為海南坡鹿保護的最大障礙,「2011年前後,邦溪坡鹿一度銳減至不足百頭,其中一個誘因便是種群密度過大。」

  為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如今海南坡鹿的遷地保護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與此同時,大田、邦溪兩地保護區通過種植牧草、建渠引水、擴建圍欄等舉措改善坡鹿生境,並針對坡鹿開展種群健康狀況、棲息地選擇等研究,為科學保護坡鹿提供了指導與依據。

(文章來源:海南日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還海南坡鹿一個安棲的「家」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G225國道自海南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文簡稱大田保護區)門前穿過,400餘頭海南坡鹿肆意撒歡在保護區內的一片天然草場,不過數百米之隔,一輛輛南來北往的車輛川流不息。而當汽車由G225國道拐至310省道時,距離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下文簡稱邦溪保護區)的另一群坡鹿更是只有咫尺之遙。
  • 海島「原住民」坡鹿一萬年前紮根海南
    海南坡鹿擁有「C」字角。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兩隻坡鹿在嬉戲。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跳躍的海南坡鹿。(資料圖片)和這群原野精靈對視的時候,儘管雜草掩映,相隔數米,卻即刻明白了「小鹿般的眼神」這樣的形容。雖然海南坡鹿生性不近人,但鹿回頭的那一瞬,溼漉漉的雙眼清澈見底。你能夠清晰地感知到,這樣的相望並不是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對峙。
  • ...走進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認識海南坡鹿的「守鹿人」
    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珍稀物種,隨著人類的發展和捕獵活動的頻繁,導致海南坡鹿的棲息地減少,數量劇減,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近日,「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媒體採訪活動來到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這裡是海南坡鹿的家園。
  • 海島「原住民」坡鹿一萬年前紮根海南 鹿鳴悠長傳唱古今
    海南坡鹿擁有「C」字角。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兩隻坡鹿在嬉戲。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跳躍的海南坡鹿。(資料圖片)和這群原野精靈對視的時候,儘管雜草掩映,相隔數米,卻即刻明白了「小鹿般的眼神」這樣的形容。雖然海南坡鹿生性不近人,但鹿回頭的那一瞬,溼漉漉的雙眼清澈見底。你能夠清晰地感知到,這樣的相望並不是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對峙。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走進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認識海南坡...
    《詩經》描寫的畫面,曾經在海南很常見,現在只能在保護區內才能看到海南坡鹿的身影。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珍稀物種,隨著人類的發展和捕獵活動的頻繁,導致海南坡鹿的棲息地減少,數量劇減,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近日,「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媒體採訪活動來到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這裡是海南坡鹿的家園。
  • 海南深山中的守鹿人
    「要到猴獼嶺林場坡鹿管護站,還有一段山路要走。」同行的海南省猴獼嶺森林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勇告訴記者。  在山路的盡頭,一座藏在林中白色外牆的兩層小樓就是猴獼嶺林場坡鹿管護站。管護站有13名護林員,負責保護區內3.2萬畝林區的巡護工作,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坡鹿是猴獼嶺林場坡鹿管護站護林員重點守護的精靈。
  • 海南小夥帶「大坡咖啡」亮相旅博會 推廣海南咖啡文化
    「大坡咖啡」亮相旅博會,推廣海南咖啡。記者 蘇靚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0日消息(記者蘇靚)11月20日,被陣陣飄來的醇香咖啡氣味吸引,記者來到了2020年海南國際旅遊美食博覽會4號館F16展位。
  • 海南周刊|三亞亞沙會吉祥物「亞亞」:融入鹿城元素 打造「城市IP」
    傳統黎族文化圖騰與活潑可愛的坡鹿結合,蘊含著鹿回頭美麗神話傳說和海南坡鹿的文化基因,傳遞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亞亞」正從賽事吉祥物走向城市吉祥物,逐漸成為一張三亞乃至海南面向國內外的新名片。吉祥物「亞亞」與疫情防控一線人員互動。
  • 鹿回頭山頂公園
    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海南有很多比較著名的公園,今天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鹿回頭山頂公園,這個公園也是我們海南比較出名的一個,這個公園的評價也是很棒的。我們可以選擇在白天早上和晚上來這裡散散步和跑一個,或者我們可以來這裡放鬆放鬆自己,感受一下大自然。
  • 會「飛」的鹿,它們曾險些消失,愛俏的雄鹿年年換新衣裳和鹿角
    島上生活著一種鹿,名字為海南坡鹿,是唯一棲息於島上的一個特殊群體,我國17種鹿類動物中最為珍貴的一種。坡鹿是屬於鹿科、鹿亞科、鹿屬的一個亞種,是印度澤鹿同屬。對於海南坡鹿的分類地位上學術界存在爭議,但這並不影響它們在國內保護動物中的地位。
  • 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
    很喜歡的一段話「你必須跌到你從未經過的低谷,才能站上你從未達到的高峰,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人這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順風順水時,切記驕傲自大,跌入低谷時,也不怨天尤人,努力讓自己重新站起來,才可能看到更加美麗的風景。
  • 從崔康熙的絕境重生,到張外龍的絕境逆襲。好好反思我們的人生
    他們是在絕境之下的一種重生。他們是在絕境之下爆發出來的頑強鬥志。他們不服輸,他們不因為傷病左右著自己的人生。他們沒有給自己找一個失敗的理由。而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勝利的掌聲!最終還是在絕境裡頑強的把比分定格在了4:3。而且還是身處在欠薪的旋渦中,拋開了那些身外的雜念,一心用足球用勝利去回應。而他們留給我們的就是一種最純粹的足球。
  • 海南|我在大東海·鹿回頭等你
    上一期:海南|我在三亞等你這一期:海南|我在大東海鹿回頭等你大東海、鹿回頭周邊大東海位於三亞市的榆林港和鹿回頭之間,海灣呈月牙形,海面遼闊,晶瑩如鏡。行程安排線路1:白鷺公園—夏日百貨—大東海—小東海—情人灣—鹿回頭高爾夫球場—鹿回頭公園—鹿回頭風景區—鹿回頭黎族文化旅遊區線路2:鹿回頭黎族文化旅遊區—鹿回頭高爾夫球場—鹿回頭風景區—鹿回頭公園—大東海—鳳凰嶺風景區—白鷺公園—火鳳迎祥
  • 灌籃高手:湘北順境流川,逆境櫻木,絕境三井,那陵南和海南呢?
    在《灌籃高手》中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順境看流川,逆境看櫻木,絕境看三井」,這句話指的就是湘北隊每次比賽遇到順境時流川楓的發揮就會很亮眼,逆境時櫻木花道的發揮就會很好,但是一旦比賽陷入絕境,那就要看三井壽的發揮了。
  • 源於黎族青年與坡鹿的愛情故事,也稱「鹿回頭」
    也叫鹿回靈。關於鹿城的故事應該從這裡開始。與國內著名的廣西「柳三姐」、雲南「阿西瑪」等愛情故事一樣,「鹿會」的愛情故事也充滿了神話色彩。據說,以前海南島有一名女青年,他拿著弓箭從五指山越過九十九座山,越過九十九條河,只是為了追趕一隻海鹿。鹿逃到海南島的最南端時,前面有懸崖,懸崖下面茫茫一片,無路可逃。
  • 海南日報數字報-鹿母灣
    ■ 符耀文(海南)  鹿母灣瀑布  儋州有個鹿母灣,灣裡山綠水也綠。
  • ...身體部位有再生功能每年都會完整地重生?關於鹿科動物你了解多少
    鹿的哪個身體部位有再生功能每年都會完整地重生?關於鹿科動物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0-26 00:21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鹿的哪個身體部位有再生功能每年都會完整地重生?關於鹿科動物你了解多少 鹿的哪個身體部位有再生功能每年都會完整地重生?
  • 鹿的哪個身體部位有再生功能每年都會完整地重生?
    鹿的哪個身體部位有再生功能每年都會完整地重生?時間:2020-10-26 00:21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邊答題邊漲知識啦!鹿的哪個身體部位有再生功能每年都會完整地重生? 鹿的哪個身體部位有再生功能每年都會完整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