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詹程開 文/攝
今年3月13日傍晚,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停市49天之後,杭州吳山夜市正式復市。
這是39歲的楊冬梅在這裡擺攤的第18年。
人生能有多少個18年?
楊冬梅回答不上來,但對於吳山夜市,楊冬梅是感激的,她的青春,她的奮鬥,她的汗水都在這個夜市裡。
最近幾天的杭州都冷,夜晚氣溫更低,晚上8點多,夜市裡燈火閃耀,客人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楊冬梅坐在攤位前,一身黑色的外套,裹著一條厚厚的圍巾。只要有顧客來,她會立馬站起來。
楊冬梅心裡有一種隱隱的期待。
2020年有多特殊,楊冬梅和其他吳山夜市攤主們的感受都差不多:顧客少了,錢難賺。
「遺憾有的,但是總有些暖的東西會讓你繼續往下走的,對吧?」
從20歲出頭開始在夜市打拼,經歷過浮沉,楊冬梅內心的堅韌,和這個市場一樣,正在一點點一年年積澱。
1】沒有出現的外國遊客,和無法上架的扇子
楊冬梅的攤位上,出售的物品,和年初的時候已經完全不同。
那時候,她主要賣的是精油產品。如今,攤位上擺著的,是滿滿當當的保暖物品,除了皮質手套,還有各種花色的圍巾。
在不太景氣的市場環境下,為了提高產品售量,這一年,楊冬梅沒少動腦筋。
「精油賣的並不好,就果斷下架。今年天熱的時候,還賣過雞血藤飾品,我有朋友是開這個廠的,他們在青海那邊賣的好,我賣了一段時間,生意還算過得去,但天冷了就賣不動了。」
目前在賣的圍巾和手套,是11月下旬才擺出來的。
擺了多年的夜市,扇子和手套,一直是楊冬梅必賣的「拳頭產品」。
今年特殊,扇子一把都沒賣過。
以前夏天,楊冬梅只靠賣扇子就能賺不少錢。
她的扇子主要賣給外國遊客。他們特別喜歡有中國元素的工藝扇,另外,帶有西湖美景的扇子,也很受歡迎。但今年,夜市沒什麼外國客人。
2】停止更新的記帳本,和那一晚的800元
楊冬梅老家安徽,剛來杭州的時候,借住在哥哥家裡。
那時候,她還單身,每天一個人忙進忙出。
辛苦,但因為年輕,覺得充實且快樂。
最早的時候,她賣過真絲睡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還去夜大學習過,儘管最終沒有圓夢,但她覺得,奮鬥過,不後悔。
那時候,沒有電商,市場裡客人很多,常常要忙到11點多才能收攤。
在夜市奮鬥18年,楊冬梅一直有記帳的習慣。每天的收入情況,都會用一個小本本記下來。
這是她自己的一種方式,對一天的辛苦做到心中有數,準確判斷要不要更換產品品種。
但這個習慣,今年變了。
「收入差,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更新記帳本了。」
楊冬梅記得,年初剛恢復出攤那段時間最難,幾乎沒有生意,最差的時候一晚上都開不了單。
那時候她照舊在攤位前喊,想把大家都喊回來。
說這些的時候,楊冬梅笑了。
她說喊的時候,有種純真的念想,把周邊其他攤主喊回來,人氣也會跟著旺的吧。
攤主們是陸續回來了,但市場人氣一時間依然沒恢復。
不過,有個人被楊冬梅們喊來了。
「我們老大來了,在我這裡買了很多東西。」
那一單,差不多有800多元,在那段經營慘澹的日子裡,這是最大的一筆收入。
楊冬梅口中的老大,就是吳山夜市負責人岑勇。
年初,夜市為了吸引人氣,搞了一些抽獎活動,由市場出資,從市場的商戶中採購了一些質量還不錯的商品,用來當做獎品,回饋給來夜市的顧客。
「商戶們都不容易,我們就想著,能幫的,就幫他們一把。」岑勇說。
3】掛上了「清倉甩賣」的牌子,進貨變得更加謹慎
比楊冬梅年小几歲的王箐伯在吳山夜市裡主要做的是女包生意。
雙肩包,斜挎包,手提包,各種樣式,在他的店裡,擺的琳琅滿目。
過去生意好的時候,每個出攤的夜晚,攤子裡需要三個人,他和老婆,還有丈母娘。
「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晚上賣出10來個包,輕輕鬆鬆。哪怕生意不好,賣出去5個也是沒啥問題的。」
今年就完全賣不動。
「顧客寥寥,平均每晚就賣出一兩個吧。」
因為生意不理想,王箐伯每天一個人看攤,就已經足夠。
到目前為止,王箐伯還積壓著200多個庫存的包沒賣掉,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王箐伯感受到了壓力,進貨也變得更加謹慎。
以前進一次貨,起碼四五十個款式,現在進貨,一般也就拿10幾個。
「不敢多拿。但包這個產品很追逐潮流的,必須要時常更新款式,哪怕存貨再多,也要硬著頭皮去進新款。」
無奈之下,王箐伯在頭一回在攤位前掛出了「清倉甩賣」的牌子。過去從來沒有嘗試過的「喊賣」,也用上了。
「過去,別家都在清倉甩賣的時候,我們家從來不參與的,也不會寫這樣的牌子,因為生意好,根本不愁賣。哪怕到過年前還沒賣完,多出來也就幾個而已,我就帶回老家去,春節裡可以送人。」
但這一次,面對現實,這個男人放下了自己的倔強。
特價清理庫存不僅在攤位上,也在王箐伯的微信裡。
清倉主要是為了回收成本,如果不甩掉,就得積壓到明年。
王箐伯是東北人,在吳山夜市擺攤6年。
第一年來杭州就接觸到了夜市,年復一年,和吳山夜市積累起了深厚的感情。
生意不如意,家人有時候勸他別幹了,換個其它方式賺錢,但他割捨不下和夜市的感情。
「畢竟,是夜市成就我在杭州有了一個家。」
4】前所未有的團結,以及熱氣騰騰的新希望
2021年來了,吳山夜市的攤主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願和期待。
新的一年,王箐伯希望市場可以更有人氣。
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一邊繼續守攤,一邊考慮嘗試直播帶貨。
王箐伯的女兒今年3歲,和每一個爸爸一樣,王箐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想給女兒最好的成長環境」。
39歲的楊冬梅,相信整個夜市都能旺起來。
每個攤位背後就是一個家庭,可讓父母安康,可護幼子成長。
即便讓少年染上風霜,壓彎了脊梁那又怎樣。
哪個年輕人不是通過這樣的成長,從兒子成為父親,從少年變身中年?
「要吃飯,要租房,還要負擔孩子的很多費用,大家都挺不容易的。」
大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團結以及目標一致。
「常常聚在一起交流,想著到底如何能夠讓市場的人氣回歸。」
大家聊著聊著,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新的一年裡,夜市裡是否可以嘗試引入一些特色小吃,來帶動人氣?
經營飾品生意的高善為聽到這裡激動起來。
如果允許做小吃,他可以嘗試轉型。
「我從小就擅長燒菜,也會做一些滷味,像滷雞爪,滷豬蹄,都做的挺不錯的,很多朋友吃了都給我點讚的。要是我們這裡今後能夠經營美食小吃,我還可以再去加強點技術。」
這些熱氣騰騰的新想法和新希望,讓吳山夜市負責人岑勇很感動。
他說,確實也有這方面的考慮。新的一年,計劃把夜市整體進行提升改造,目前,設計單位正在做相關的方案。
2020年,岑勇比任何時候都感覺到了壓力。
吳山夜市要如何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怎麼樣可以回歸人氣?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小吃的誘惑力還是大的。如果可以得到當地職能部門的批准,在確保衛生和環保的前提下,確實可以嘗試加入美食攤位,比如,突出杭州特色的小吃,還可以引入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美食小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