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個美麗的謎,它讓一米九五的博爾特不斷刷新百米紀錄,讓黃種人劉翔以12秒88的成績飛過110米欄的終點,現在,輪到武大靖了。
文丨荊欣雨
編輯丨趙涵漠
攝影丨尹夕遠
虎口兇險
武大靖先生今天很安靜,對於一個平常被形容為「你不撩他,他也要來撩你」的東北人來說,這顯得很不尋常。韓國平昌的2月22日,零上2度,他在衣服堆裡扒來扒去,套上一條黑色短褲出了門。迎面走來幾位冰壺隊隊員,人家朝他打招呼,他沒吭聲,一張長臉木著。到了訓練場,他把長外套一脫,驚呆了主教練李琰,「你不冷嗎?」「動起來就好了。」他回答。此舉是為了轉運,穿一條之前沒穿過的褲子——所有長褲都亮過相了。
他有心事,根本沒注意到李琰也把前幾天的訓練服換掉了,直接穿上了領獎服。師徒的心有靈犀指向當天晚上的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出徵平昌冬奧會前夕,李琰把隊伍的微信群聊名稱改成了「虎口拔牙」,如果金牌就是那顆牙,那麼14天過去了,他們的戰績為0,附贈9次犯規。今天,還有男子500米和5000米接力最後的兩次機會。
虎口兇險。
12天前,男子1500米半決賽中,為了積攢體力,武大靖滑在末位。中程加速時,領滑的隊友許宏志打算讓位給他,卻失誤被韓國選手超越,並踉蹌了一下,帶慢了武大靖的速度。沒能順利超到第一位,武大靖有點急,即將進入下一個彎道時,他的左腳冰刀與匈牙利選手劉少昂的右腳冰刀別在了一起,這讓他身體失去了平衡,向左前方撲去,阻擋了荷蘭選手伊扎克的滑行路線,並在伊扎克的反作用力下,摔出了賽道。
極速轉向的冰刀在冰面上激起大量的碎渣,武大靖瘦長的身軀像墜落的飛機,打著轉兒「嘭」地撞上賽場邊的擋板。5秒之內,備戰4年的平昌奧運會結束了四分之一。
他的判罰是「阻擋他人」,沒有成績。《人物》記者接觸到的大多專業人士和冰迷都認為這個判罰「有點冤,屬於可判可不判的那種」。武大靖曾經在江蘇隊時的教練朱雪松去了平昌,他感覺武大靖的心態有點崩了。
短道速滑是速度和應變能力的比拼,而由碰撞產生的激烈對抗是其魅力來源之一。
在111.12 米一圈的賽場上,彎道是改變命運的關鍵,領先者謹慎提防,落後者則要抓住前者露出的哪怕一絲破綻,從內或外道完成超越。最快可達50公裡的時速下,碰撞在所難免,超越者的拉拽,被超越者的阻擋,都是常見的判罰理由。上訴不可改變結局,只能作為接下來比賽的參考。
一周後的男子1000米四分之一決賽上,一直保持領先的武大靖在後半程時,被匈牙利選手劉少林——與武大靖別上冰刀的劉少昂的同胞兄弟,他們都是中匈混血——來了一次漂亮的內道超越。還有兩圈,武大靖在危險的外圈,在他的內側,後要防位於第三的查爾斯,前要跟緊劉少林。前兩名可以晉級下一輪。
最後一圈,劉少林降速,有被查爾斯從內道超越的可能。外圈的武大靖很尷尬,為了保證晉級,他的大腦迅速做了一個決策:強行超越劉少林。但他的速度不夠快,手和肩膀擋在劉少林前面,下半身卻沒能成功超越,他絆了一下,落到了最後一名。
緊接而來的是此次冬奧會的第二個判罰。朱雪松認為這個判罰不冤,以及選擇超越劉少林本身就是個錯誤的決定,「正常速度他也能進去(晉級),當時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就是有點急,1500(米)把他判急了,正常滑也進去了,不要那個小組第一又能怎麼了。」
他給武大靖發簡訊,只有四個字:安靜下來。此時,武大靖的隊友們,一幫血氣方剛的東北姑娘小夥,也在一次又一次判罰中蔫了下去。索契冬奧會1500米銀牌得主韓天宇沒能晉級1500米A組決賽,1000米犯規出局;曲春雨、範可新被判犯規;女子3000米接力,第二個衝過終點線的中國隊,在賽後因為犯規被取消成績⋯⋯
夾雜在9次判罰中的一點好消息,是17歲的李靳宇摘得女子1500米銀牌。到了平昌後,為了防止隊員分心,李琰禁止大家發朋友圈,但「大哥」武大靖仍堅持發了圖文,他寫道:「恭喜靳宇妹子⋯⋯越是硬仗我們自身就該硬氣,我會拼到最後。」
這符合武大靖的性格,他不算是個守規矩的人,「不服就幹」。24歲的年紀在隊裡算得上是「大哥」,集體活動的時候,大家都愛圍著他轉。「大哥」來自黑龍江佳木斯,五官深邃,說話帶著濃重的東北口音。
見到武大靖的幾次裡,《人物》記者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有多動症。他必須要在動態下接受採訪,手撓撓頭髮,後背,揉揉腳脖子,最後索性當著外人的面,伸進衣服裡抓後背和肚皮。如果沒來滑冰,那麼抖音和YY裡的東北主播們將受到嚴重挑戰,因為「大哥」的幽默和皮實無處不在,無所不包。
現在,帶著平昌冬奧會和短道速滑隊近兩年的頹勢所帶來的壓力,「大哥」破天荒地安靜了。不止短道速滑,整個中國隊在平昌一金未奪,宣傳團隊的首金海報換了一張又一張。在中國,金牌是無形的壓力,人人心知肚明,22號的男子500米是為數不多的機會,但沒人敢說出來。
武大靖本人也感受到了這種壓力,但他對於這枚金牌勝券在握,「去(平昌),就是拿冠軍的」。3個月前,武大靖在短道速滑世界盃上海站和首爾站上相繼取得500米冠軍,好狀態一直保持。所有參與過備戰的相關人員都相信他有實力奪金,在賽前練習中,他已滑破了世界紀錄。
金牌仿佛就在眼前。但大家不甚清楚,這個24歲的小夥子抗壓能力有多強?女隊在接力中有明顯的心理波動,在接連判罰的陰霾籠罩下,會有意外發生嗎?
早在4年前的索契冬奧會,他還羽翼未豐,目標就鎖定金牌,這充分暴露了他的野心。他一路領先,最後時刻被經驗豐富的老將超越,遺憾摘銀,憤恨了許久。同樣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也獲得銀牌的韓天宇則顯得沒那麼較勁,「第一次嘛,每一圈都滑到最好,就不後悔。」
武大靖在江蘇省隊的隊友、現國家隊助理教練馬強告訴《人物》記者,「大靖想拿冠軍的願望要比別人強烈,他想得世界冠軍。這種欲望是我在韓天宇和其他男孩身上沒見到的。」這話聽來乍顯主觀,但韓天宇本人也在一次電話中承認:「他比我想要(冠軍)。論刻苦程度,大家其實都一樣,但他從不猶疑。」武大靖的啟蒙教練李軍,形容自己的學生在冰場上,「那股狠勁別人比不了」,他向記者講述短道速滑的瞬息萬變,「過人的機會擺在那兒,哪怕只有千分之一,也要果斷,要去拼,不然機會將永遠失去。」
初出茅廬
2月22日18點03分,男子500米四分之一決賽第二組準時開賽。5名選手中,武大靖和另外一名選手選擇了面向觀眾的側身位起跑。這是他花了近一年時間適應的起跑方式,不容易被判犯規,更穩,但也更慢。
發令槍響起,武大靖以內道和速度的絕對優勢滑到了第一的位置,並保持著領先。短道速滑每一輪次的位置都由上一輪的總排名決定,為了佔據第一道,也是最有優勢的位置,每一輪選手都要拼盡全力。500米是武大靖的主場,他是那種擁有著逆天爆發力的選手,同時,穩定性高,對於其他選手來說,這十分可怕。
他有一雙與身高相稱的大腳,上面布滿了坑坑窪窪的疤痕和繭子,第一次看上去有些觸目驚心,那是常年與冰鞋相依為命的證據。他的腳前弓很長,腳踝有勁,膝蓋很大,這些是老天爺賞飯吃的體現。助理教練馬強告訴《人物》記者,「大靖的冰感很好,換句話說,腳底下比較油。有的人也可以做到不摔跤,但看上去就特別笨。」
進入第三圈,武大靖加速,進一步拉開了與第二名的距離。他正展現著一個完美的領滑者所應有的技巧:入彎道時很深入,角度小,後來者可以覬覦,但無法超越;出彎道時,節奏很快,加速能力一流,差距被進一步拉大。比賽結束,武大靖以小組第一名出線。這不算驚喜。但現場解說隨即提高了音量:「哇(拉長了音),39秒800,將世界紀錄提高了0.137秒。」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這種耀眼的時刻在他職業生涯的前半期並不常出現。至少他並不屬於天生的冠軍,在冬奧會結束之後,李軍對來採訪的記者反覆說,「小時候的武大靖平凡無奇,沒有什麼天賦。」
這可能是武大靖當時年紀太小的緣故。他童年時在電視上看到大楊揚鹽城湖冬奧會奪冠,覺得在冰上飛馳的感覺很有趣,8歲便去家鄉佳木斯的室外冰場開始學習。
李軍的隊伍裡大都是13、14歲的青少年,他們對於武大靖的印象只在於「太淘氣了」。淘氣的小孩已開始察覺自己的平庸,「跑步總是跑不過別人」——身體素質差一直伴隨著他的職業生涯。但小孩又覺得,只要我練得比別人多點,總能有所進步。老實的他不懂,為什麼老師要求做20個準備動作再上冰,他永遠比別人慢,老師告訴他,「你給別人數數就知道了」。
在佳木斯,冰上運動是小學體育課的項目之一,但條件簡陋,全市也找不到室內冰場。冬天,小學生武大靖每天早上4點起床,與城市的清潔工、早點鋪小妹一起,在一片漆黑中投入新一天的生活。速度讓零下30度的大風咆哮得更加厲害,冷,特別冷,他感覺自己的臉一直是腫的。每隔15分鐘,他就到冰場邊上家長休息的帳篷裡,脫下冰鞋,在火邊烤烤腳。
「滑冰時可以不再挨凍」成為少年武大靖最大的渴望。為了能在室內滑,他跟著李軍去哈爾濱集訓。那兒有黑龍江省唯一的一塊室內冰場,但作為外來者,他們被允許上冰的時間總在午夜時分。睡得正香時,被人扒醒,生無可戀的少年在看到冰場的瞬間,精神過來,滑到凌晨4點,他回到宿舍,依舊亢奮得睡不著覺,躺在床上跟室友聊聊哈爾濱哪兒有好玩的,天不知不覺地亮了。
跟著朱雪松教練去到江蘇隊後,武大靖才終於得以擁抱白天的冰場。這算是正式走上了職業的道路,不是什麼深思熟慮的決定,大部分原因是他已經一頭扎進了短道速滑,渴望更為專業、穩定的訓練,小部分則源於他對坐在板凳上學習天生的抗拒。
在江蘇隊,武大靖與3個男孩結成了兄弟,他是其中的老四,比他大3歲的馬強是老三。當時的隊裡有幾個大孩子,跟著教練訓練,用電腦看回放,他和武大靖是小孩,只能每天跟著大孩練,借隊裡巴掌大小的錄像機研究動作回放。「那個時候肯鑽研,隊內氣氛好,大家進步都挺快的,」馬強對《人物》記者回憶,「但大靖並不是突出的那個。我都比他滑得快。」
但事實上武大靖的不同之處這時已被教練朱雪松注意到。短道速滑要求三方面的能力:身體素質好,冰感好,和聰明的頭腦。武大靖的身體素質差,但冰感好,頭腦方面——朱雪松稱他是自己這些年見過的最聰明的孩子。
「他是個有思想的孩子。老師讓他做什麼,他可能會做,但他也會考慮,為什麼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朱雪松在電話裡告訴《人物》記者,「你沒辦法用語言教會一個人如何滑冰,與身體的感受相比,語言很淺。我可以用各種語言向你解釋怎麼滑最快,但只有像大靖這種有極強思考能力的孩子,才能悟到最終的道。」
2010年的一次全國聯賽,在國家隊的主力運動員大都缺席的情況下,武大靖拿了幾個冠軍,由此被短道速滑國家隊主教練李琰看中,獲得了去國家隊的機會。他滿心歡喜,背著一個大包,坐著綠皮火車連夜到了北京首都體育館,放下行李,走向訓練場,他感覺自己要拿世界冠軍了。
17天
18點42分,半決賽第一組開始了。武大靖在一道,依舊拼盡全力,衝在前面,滑到兩圈半的時候,他聽見一聲哨響,才發現比賽已經被中止了。原因是起跑時兩名選手為爭奪賽道,冰刀相撞,一名選手的冰刀碎片散落在了場地上。武大靖很疑惑,裁判為什麼等了兩圈半才吹哨,而其他選手早早察覺,放慢了速度。
他感到疲憊正在席捲自己的身體,剛剛的全力衝刺耗費了80%的體力。他喝了口水,拒絕了棉衣,用手撐著腰,緩慢地直立繞圈滑行,等待著比賽再次開始。「我不敢彎下腰用手拄腿,那樣對手就能看出我累了,他們就不怕我了。」武大靖事後對《人物》記者回憶。此時,隊友們都在休息室裡,其他隊友緊張得不敢看,但韓天宇盯著屏幕,同為運動員的他心裡清楚,「大靖已經沒勁兒了。」
比賽重新開始,這次武大靖被加拿大選手吉拉德緊緊粘住,但吉拉德沒能找到機會。武大靖用餘下的20%體力再次以小組第一名的成績出線,進入到總決賽中,所有人心中的火苗升起來了。
此刻的賽場邊,李琰教練一臉嚴肅,她身上的壓力絕不比武大靖少,笑容很久沒有浮現在她臉上了。她用一種笨拙的、兩隻手掌直直地撞在一起的方式為武大靖用力拍掌。這位曾經的女子世界冠軍,執掌短道速滑隊12年的主教練,以嚴厲而聞名,常為隊員制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被冰迷戲稱為「後媽」。
時至今日,武大靖堅持認為「後媽」招他進國家隊,就是想讓他當陪練,儘管教練對此從未承認過。剛進國家隊時,男隊有10名隊員,武大靖的成績排在末位,承擔起了女隊陪練的責任,每天的訓練內容是在前面帶著女孩們滑。
短道速滑隊素來陰盛陽衰,女隊出過大小楊揚(陽),王濛,周洋這樣的領軍人物,而男隊則默默無聞多年。兩隊一同訓練,狹小的冰場上,一米八的武大靖感到屈辱,他拼了命地在前面滑,還是被範可新、周洋一圈又一圈地超過。每次被過,女孩們都回過頭來,朝他一笑,他在笑容中嗅到了嘲諷,心想,在國家隊可以揍人嗎?
武大靖進了尖子班,卻當起了末等生。未來在哪兒?他想都不敢想,戰戰兢兢地訓練,留下才是最重要的。美好幻想的破滅讓他自卑,很少與李琰交流,更不敢表現自己。他在江蘇隊時的好朋友馬強也在隊裡,兩人經常互相打氣。但2011年時,一次發揮失常的國內賽後,馬強離開了國家隊。沒有人來找他說明具體原因,一紙通知發下來,馬強就收拾行李回了長春。
留下的武大靖提心弔膽,怕一睜開眼睛,自己也要收拾行李回家。他幾度想放棄,負能量爆棚。
到了2012年,他還「混」在國家隊。一次世錦賽選拔,6男6女出線,沒有他。在首都體育館的大門口,車來車往的白石橋路,他站在那兒,顯眼的個頭,呆呆地目送大巴車載著其他人走遠了。他離開家去江蘇隊之前,母親呂玉香也是這麼看著火車遠走,那時的少年興奮得對家庭沒有一點眷戀,以為很多美好的事情都將在遠方發生。
人都走了,冰場和他的腦子都空了下來,終於不用再陪著女孩們滑了。他想要在這17天裡有一些改變。拉著留下的助理教練,他制定了一個為期十幾天的訓練計劃。每天起床,他在助理教練的陪同下訓練,研究戰術,看錄像回放,修改動作,再和高手的比賽視頻做對比,在細節上反覆摳。他來國家隊兩年了,沒有這麼訓練過。
半個月後,李琰回來,看到他有所進步,很驚訝,減少了他陪練的工作量,給了他接下來兩次世錦賽接力的上場機會,第三棒,相對不太重要的一棒。
朱雪松曾說過,武大靖的思維是獨特的。當他受到重視,找回自信的時候,進步絕對不是一件難事。2013年成為了武大靖職業生涯中的轉折點,馬強驚訝地發現,武大靖變強了,這一年的世界盃上,他在500米上的成績穩定在前三。
當武大靖變強時,他想變得更強。他希望獲得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2013年10月,他在短道速滑世界盃韓國站實現了這個願望。那之後,他渴望在索契奪得奧運會冠軍,他失敗了,奮鬥了4年,來到了平昌,現在謎底即將揭曉。
決賽開始前,李琰對武大靖說了四個字,「沉著,冷靜」。
悟道
半決賽的第二組中,中國選手任子威位列第三,沒能晉級到A組決賽。聽聞此消息,武大靖的心裡涼了一半。前一天晚上,任子威找到他,表明了自己第二天保他奪冠的決心,這是中國隊的常用戰術。東北男人之間從來不搞虛的,情義都融化在實際行動中。隊友走後,武大靖呆坐在床上,一邊覺得壓力更大了,一邊又感動得差點淚目。到了後半夜,他的腦海還是靜不下來,什麼都沒想,什麼都不敢想,只聽見寂靜的夜裡,心臟「咚」,「咚」地在跳。
來到決賽的4個人中,有兩名韓國選手。一位資深冰迷告訴《人物》記者,儘管群雄並起,但在他們眼裡,短道速滑很大程度上就是中韓之爭。這其中有一種愛國主義情緒。此時,面對兩名韓國選手的夾擊之勢,形勢對於武大靖十分不利。
槍聲響,武大靖搶跑了。他太想快點滑出去,搶到第一位了。但事實上這是很危險的行為,如果他再搶跑一次,將直接被判出局。整場比賽就像是過山車,車身印著幾個大字:心臟病患者不適宜乘坐。
4年前,他就差那麼一點。索契冬奧會的男子500米決賽,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武大靖在第一道,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是29歲的俄羅斯老將維克多·安。安曾是17歲奪得世界冠軍的天才少年,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他大放異彩,連奪3枚金牌。後來,安成為韓國國家隊派系鬥爭的犧牲品,一身傷病得不到救治,萬般無奈下與妻子出走俄羅斯,改了名字和國籍,定製了一頂寫著「nopain, no gain」的頭盔,在異國投入了新的訓練。
在索契,面對昔日的隊友和韓國媒體「叛國者」的指責,安背負著巨大的輿論壓力。比賽槍響,安像沒反應過來一樣,不可思議地停頓了近半秒才出發,落到最後一位。武大靖衝在第一位,保持了三圈,隊友梁文豪在第三位,看住了安。老天在眷顧武大靖,看起來,馬上要上演的是「復出的傳奇發生重大失誤,不敵19歲中國小將」。
可短道速滑的魅力永遠不止於此。最後一圈,梁文豪意外摔倒,安抓住機會,超過了第二名的加拿大選手,並找準機會從內道超越了武大靖,逆襲成為冠軍,收穫了職業生涯的第5枚奧運金牌。有點像菲爾普斯在裡約奧運會上的再次奪冠,人們驚喜地見證奇蹟和極限的誕生,感嘆王者歸來,寶刀未老。安成為了傳說,沒人記得亞軍武大靖。
「那時大靖還不夠成熟,技巧、節奏都沒有處理到完美,最後一圈失誤,被對手找到機會超越了。」馬強回憶。在武大靖的啟蒙教練李軍看來,「發令槍一響,他就衝出去了,一路領先。他自己都沒想到可以這麼快,大腦沒有提供與之對應的處理方式。」
武大靖將索契看作職業生涯的最大挫敗,並誓要在平昌拿回金牌。在短道速滑隊整體的低迷下,他這4年間的狀態可以概括為「平穩上升」。2015年,他在男子500米項目的積分上位列第一,隨後的兩年,更改掉起跑姿勢,犯規減少,他包攬了500米的大部分世界冠軍。他的風格是「兇」、「狠」。
中長距離始終是他的弱項。索契結束後,朱雪松曾對武大靖說:「大靖,如果你想好,中長必須得做,沒有疑問。只練短的,只會越來越短。中長必須要做好,這樣你才能走得更遠。」500米中,前兩圈是天賦,後兩圈是訓練,想要提高後兩圈成績,必須要進行耐力練習。為了提高,他堅持每天長跑30分鐘,在1000米和1500米上加大投入,在朱雪松看來,這是「非常聰明的選擇」。
若非要為單調的4年找些波瀾,那便是武大靖每年一個月的「病發期」。在這期間,他感到成績直線下滑,訓練失去動力,極其煩躁。他不是個傳統的乖孩子,當眾向教練抗議,臉擰到一起:「我都這麼累了,為什麼還要讓我滑?」
李琰的應對方式是停止訓練,跟他在宿舍裡做深刻的談話,安撫他的情緒,並給他拍下一些可以疏導情緒的閱讀片段。「病發期」自然結束後,一切恢復如初。
每當武大靖訓練狀態差,出現心理問題時,江蘇隊時期四兄弟的微信群是他的頭號垃圾桶。2014年,馬強第二次來到國家隊,做陪練,幫助武大靖備戰索契冬奧會,也抱著還能再出成績的希望。但他很快再次離開。再次來到國家隊時是平昌奧運會之前,李琰教練希望好朋友的陪伴可以幫助武大靖更好的備戰。
作為助理教練,他監督和指導武大靖的日常訓練,還要及時解決好兄弟的心理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式是出門散步,找個咖啡館聊會天。
四兄弟裡,老大在廈門賣大理石,老二在長春開飯店,而馬強一直沒有離開短道速滑,他已經決定轉型做教練了。他說每個人剛來國家隊時都抱著拿世界冠軍的夢想,只不過後來的日子總是不能如願。
去年年底,朱雪松去上海看奧運熱身賽。比賽結束後,他對學生說:「大靖和其他人不一樣,你們能感受到嗎?」
「他的技術有了很大提高,這個技術絕不是教練可以教給你的,是自己悟出來的。他的技術提高到什麼樣?打個比方,他用一次的力量可以完成別人3次的加速,那如果他滑3次的話,會怎麼樣?說白了屁味都聞不到了。」
有的技術,朱雪松覺得世界上其他任何選手都做不到。這種技術指的是武大靖在冰場上,每滑一步身體所有感官的調動和配合,一種言語無法抵達的感覺。身體是個美麗的謎,它讓一米九五的博爾特不斷刷新百米紀錄,讓黃種人劉翔以12秒88的成績飛過110米欄的終點,現在,輪到武大靖了。
一騎絕塵
多年來,武大靖以某種方式將奧運五環帶在身上。生活給了他很多意想不到,剛進國家隊時、索契冬奧會時、如今的平昌,他覺得很憤怒,很遺憾,這種情感讓他等不及最後一天的到來,再上冰,證明自己。他沒有告訴別人,其實他是那種「壓力越大,越瘋」的類型。
比賽再次開始,武大靖搶到第一位。彎道他處理得很好,兩名韓國選手緊隨其後,沒找到機會超越。第二圈,韓國選手的機會不大了,一切正中朱雪松的預言,武大靖滑得太快了,差距已拉大到一個半身位,並不存在彎道超越的可能性。
觀眾席是沸騰的,冰場是寒冷的。而武大靖的腦子裡已經亂了。如今回想這一切時,他告訴《人物》,自己當時並不知道能不能滑下來,速度帶來的快感是他童年沉迷於此的根源,「還是拼了吧」,他想。越來越快,身體很配合,他沒用任何戰術,不需要提防別人的超越,也不需要隊友的掩護。第三圈,他依然在加速,耳邊什麼都聽不見,只有教練的喊聲,身後的人似乎很遠。第四圈,無招勝有招,他感覺自己瘋了,徹徹底底地瘋了,39.584秒,他再次打破了世界紀錄。
他大喊了三聲,感覺又爽又解氣。與他一起衝過那道線的,是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隊和全體中國隊的第一枚金牌,中國男隊在冬奧會歷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渴望已久的成功,榮光和自我實現。
「太快了。」這是所有觀看者的感受。韓國選手與他之間未發生過觸碰,所以不存在判罰的可能,觀眾無需等待最後的結果便可以歡呼。有網友在事後打趣道,「要判也只能判超速了吧」;解說充滿意味地用了「乾乾淨淨」四個字來形容比賽;冠軍本人則在賽後採訪中說:「不想給對手和裁判留下機會⋯⋯我要是再受點打擊的話,我會滑得更快。」
他已經快得不可思議了,儘管只將世界紀錄提高了0.353秒,但他是在平原打破了高原的世界紀錄。同樣的條件下,空氣稀薄的高原運動阻力更小,加上500米以無氧為主,因此每圈會比平原的速度快0.2秒。
沒有人知道,武大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悟到了在冰上突破極限的奧秘。幾年前的一場重大比賽中,武大靖與其他短道速滑運動員約定好互相保人。前一個項目中,為了別人,武大靖犯規了,被罰了下來,輪到別人為他犧牲時,對方打破了約定。
朱雪松也在現場,中場休息時,武大靖走了出來,沒吭聲,看上去有點急了。教練問他:「現在怎麼辦?」
他回:「打。」
「好樣的,誰都不用,就跟他們幹。」
那段時間,武大靖很傷心,他決定不再跟別人交流,就做好自己的。他想,是不是當你足夠快的時候,任何的人、事、物都成為不了阻礙了呢?後來的一切證明,他是對的。
點擊「閱讀原文」
即可購買本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