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為大魯閣只是一家保齡球館,你就錯了。林志松介紹,當初進來是為了大家便於區分,所以叫大魯閣保齡球館。但只要你走進我們的任何一家店,就會發現絕不僅僅是保齡球。
與運動休閒場所不同的是,跨界是大魯閣的一大特色。自2014年進軍大陸市場以來,目前在大陸有7家場館,蘇州2家,成都2家,重慶、濟南、上海各1家。除了每家場館都會混搭多重元素外,不同於傳統運動場所統一、標準化的開店方式,林志松說,「我們每個場館都各具特色,我們希望帶給消費者不同感官的娛樂運動休閒體驗。」
林志松介紹,成都國金中心大魯閣店,涵蓋保齡球館、飛鏢館、樂記粵式料理等不同業態,大魯閣蘇州第二家複合式保齡球館加入了清新酒吧風;重慶店裡設有包廂可以打麻將。大魯閣會根據場館所在地的商圈特色,配合開發商做多種配套設施的調整和場館風格的設定,以滿足消費者和開發商的不同需求。目前,蘇州第一家店和上海七寶萬科店主要以家庭客群為主要目標,不只單純提供休閒娛樂專案,更提供一種能讓全家一同參與的新形態休閒體驗。比如在上海和蘇州都設有MINI保齡球館,讓小孩子也能參與其中。每到節假日,MINI保齡球館前都要排起長長的隊伍,可見市場對這樣的活動類型的需求非常旺盛。
目的只有一個:輸出快樂
伴隨著消費升級,購物中心的功能也在發生改變:不再只是購物,而是生活方式中心、社交中心。社交元素包括吃、喝、玩、樂,朋友約會去購物中心,家人聚會去購物中心,甚至是假日微旅遊也會去購物中心。
認識到這樣的趨勢變化後,大魯閣目標就是鎖定家人、朋友聚會的目標客群人群,通過運動專案娛樂化的方式讓顧客體驗到快樂。林志松說,為了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同一家場館白天開得可能是柔和的黃色燈光,比較溫暖,家庭來,大大小小都可以玩;晚上開夜光,所有的衣服都變成銀色,球道會變成藍色的海洋,音樂就會變成夜場的音樂,後面做舞臺,週末請歌手來駐唱,就完全變成了年輕人的社交空間。
「活動是社交的情感元素,整個場館要靠活動來啟動。」林志松介紹,在大魯閣,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主持人,晚上整點時間他們會來主持一個10分鐘的活動,送消費券,把氣氛搞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中不認識人的也可以毫無尷尬地玩到一起。
「我們的宗旨是讓顧客想到大魯閣,就想到快樂,讓大家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樂記餐廳也是被寄予這樣的寓意和使命。林志松介紹說,目前有三家場館配套開了樂記餐廳,通過這樣的配套顧客在大魯閣家庭娛樂中心運動休閒完後,可以去旁邊挨著的樂記餐廳,享受臺式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