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12月14日訊(本報記者 謝笑添):過去這些年,奧林匹克運動一直在順應時代的風向尋求變革。只不過,對於這艘已航行百餘年的巨輪而言,即便只是稍稍調轉船頭,所需的決心與努力都大得難以估量。如果說明年的東京奧運會將見證變革的萌芽,那麼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則很有可能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上旗幟鮮明的分水嶺。
上周,國際奧委會召開執委會線上會議,透露了巴黎奧運會的一系列改變。首度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的霹靂舞,自然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但「巴黎2024」之變透露的信息遠不止這些。
霹靂舞等四項仍是 「額外項目」
霹靂舞、攀巖、衝浪與滑板入圍巴黎奧運會正式項目之列,是國際奧委會本次執委會上的重要議題。四個主打年輕市場的運動中其實僅有霹靂舞算是「新增項目」,其餘三項都將在明年的東京奧運會上完成自己的奧運首演。國際奧運會最終決議中對這幾個項目所定義的「Additional Sports」一詞,更準確的解釋應該是「額外項目」,用以區分與田徑、遊泳、三大球等「永久性項目」的不同。所謂額外項目,需在每屆奧運會前通過決議決定其是否能站上奧運舞臺,直至連續三次以正式項目身份出現在奧運會上,才能搖身變為永久性項目。
國際奧委會近年來對年輕市場的偏愛有目共睹。以霹靂舞為例,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WDSF)其實直至2016年前後才意識到,這項起源於街頭的運動與奧林匹克改革理念契合。短短兩年後,霹靂舞就成為了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的正式項目。直至如今,霹靂舞的身份界定仍存爭議,就連業內人士也無法避諱。「霹靂舞的問題在於很多人無法將其和運動聯繫在一起,認為它更接近藝術的範疇。」在WDSF高級顧問布爾坎看來,講究步伐又有許多類似體操動作的霹靂舞,是介於體育與藝術之間的結合物。即便如此,奧運會大家庭仍在第一時間接納了這項新興運動。
國際奧委會倒也不是只考慮市場因素。在這個奧運周期內,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共提交了41個項目進入巴黎奧運會的申請,其中不乏跑酷、越野跑等在年輕一代間極具影響力的項目。但考慮到項目的安全性、價值觀引導等多方面因素,跑酷們暫時無緣奧運舞臺。至於海岸賽艇、沙灘手球等偏小眾的時尚項目,出局倒也在情理之中。
舉重拳擊成瘦身「犧牲者」
在迎接新成員到來的同時,奧運會並未改變倡導多年的「瘦身」理念。相較於東京奧運會,巴黎奧運會將從339個小項減少到329個小項,運動員規模從11092人縮減至10500人,各代表團總人數的降幅則將超1000人。
在這波改革浪潮中,拳擊與舉重是受影響最大的項目。其中,巴黎奧運會的拳擊項目小項數量儘管並未改變,但運動員名額將比東京奧運會減少34個。相較之下,舉重的境遇更為糟糕,直接被砍掉了四個級別,運動員名額則從196人驟降至120人。若再向前追溯,裡約奧運會時舉重大項的參賽規模還有260人。
這兩大項目的困境其實頗為類似,都得歸咎於所屬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自2016年起,國際奧委會與國際拳擊聯合會的關係就已破裂,後者與奧運相關的一切工作一度被凍結,同時又有多名官員及裁判因執法公正性、禁藥等問題遭停職,此前甚至傳出過拳擊可能無緣奧運會的消息。而舉重運動在過去這些年更是淪為禁藥問題的重災區,早在裡約奧運會前,舉重強國保加利亞的舉重隊就因禁藥問題被禁賽。僅僅今年,就有泰國、馬來西亞等多支隊伍因涉嫌服用禁藥將無緣東京奧運會。
女運動員佔比首度達五成
巴黎奧運會另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改變,在於男女運動員數量首度達到平衡。自提出性別平衡理念以來,奧運會女選手佔比持續增加,從裡約奧運會的45.6%到東京奧運會的48.8%,直至巴黎奧運會時達到50%。
這對項目設置提出了不小的考驗。通過以混合項目代替男子項目,或增加女子項目的佔比,巴黎奧運會32個大項中將有28項的男女運動員比例完全相同。花樣遊泳和藝術體操僅有女運動員參與,而足球、摔跤兩個大項的男運動員人數則佔據顯著優勢,最終在全體參賽選手的總性別比上達到平衡。
性別混合參賽項目從東京奧運會的18個小項增至22個。考慮到國際奧委會此前已規定「原則上奧運會各大項不再增加小項」,因此混合項目只能以「代替原有的僅男運動員參加的項目」的方式進入奧運會。譬如中國田徑強項男子50公裡競走,就將在巴黎奧運會上被一個目前尚未確定的混合項目代替。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說法,該混合項目未必非要是競走,只要該項目在奧運會原本就設有男子或女子組別即可。隨後,世界田聯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將與旗下各協會商議後決定新設項目歸屬,但考慮的範疇被嚴格限定在競走領域。
可以預見的是,在巴黎奧運會之後的任何一屆夏奧會,都將嚴格按照性別平衡的原則設置項目。對於國際奧委會及此後的歷屆奧組委而言,這勢必將是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