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A股一位超級富豪通過減持股份,拿到了158億現金!
昨天(12月20日),被稱為「太陽能第一股」的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李春安擬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6%公司股份,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億元。
自2012年上市以來,隆基股份市8年股價上漲超過3400%,是A股白馬股的代表。
A股從不缺乏造富神話。
又一位超級富豪通過減持股份,拿到了158億,注意,這是158億現金!
12月20日下午,被稱為「太陽能第一股」的隆基股份(601021,SH)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李春安擬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6%公司股份。交易雙方一致同意,本次交易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億元。
上市8年,隆基股份股價上漲超過3400%。作為隆基股份的創始人之一,李春安在2003年投入880萬的註冊資本,自2012年上市至今,他已多次套現股份,算上與高瓴的上述交易,其套現總金額已超過197億元。
最新這筆交易完成後,他還持有3.55億股股份,市值約276億元。
880萬註冊資本
換來幾百億的財富
隆基股份12月20日下午公告稱,公司於2020年12月19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李春安先生通知,李春安先生與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19日籤署了《關於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先生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00%。交易雙方一致同意,本次交易的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本次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億元。
公告還表示,本次權益變動情況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的情形。高瓴資本本次受讓公司股份是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擬通過本次權益變動獲得公司的股份,以獲得股份增值收益。
據悉,隆基股份主要從事高效太陽能單晶矽產品的研發與製造,李春安和隆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振國、李喜燕夫婦為一致行動人。
11月9號提示大家布局的鄭州煤電(600121)漲幅118%,和青青稞酒(002646)漲幅102%,到現在都已經實現了翻倍, 還有前幾天在公 眾號提示的朗姿股份(002612)和老白乾酒(600559) 也都吃了一波肉,這足以證明筆者的實力。
12月布局已經開始了 ,把握住好機會!這周我準備計劃低吸一隻高質量的翻倍妖股。目前已被遊資機構重倉,處于震蕩上行趨勢,莊家控盤程度極高,近期受大盤調整後,技術上弧形底部,主力控盤不錯。尾盤大資金介入明顯,這波大資金,很大機會要打造一隻潛力龍頭!短期預計至少有120%以上的漲幅,目前正是建倉好時機!年前吃一次大 肉,早點跟上,早點回血。
老規矩-尋-到(.功.)忄(.種.)忄(.浩.):夢凰之股,聰明的你明白了吧!一共4個字!回,布局!據說聰明的人都能找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分享只為自渡,你為財富而來,我為名氣而做。
公告顯示:2020年12月7日至12月14日,李春安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累計減持股份81.3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2%;2020年12月10日、2020年12月15日、2020年12月16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上市公司股份42,492,000股,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13%。
最近半月4次減持加上此次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上市公司226,306,134股股份的交易後,李春安所持股份從3.98億股減少至3.55億股,持股比例從10.55%減少至3.40%,下降比例達7.15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的時候,李春安也減持了7次,共5930萬股,套現約10.21億;今年算上與高瓴的上述交易,李春安僅在12月就累計減持約2.7億股,套現超過187億元。
此外,根據其2012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招股意向書附錄》來看,隆基股份成立於2000年創立,李春安於2003年加入隆基股份,並以貨幣投入出資880萬,佔註冊資本的44%,也算是創始人之一了。僅僅17年,就獲利超197億,還有剩餘股票3.55億股,按照最新股價來算,市值為276億元。
截至12月15日,李春安累計質押公司股份1.1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06%;其一致行動人李振國、李喜燕夫婦共累計質押1.46億股份,佔基隆股份總股本的3.87%。隆基股份12月16日發布最新質押信息稱,隆基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振國質押2000萬股,用於為公司申請授信提供擔保。
盤面上,隆基股份上周五收報77.65元,漲3.80%。截至上周五收盤,隆基股份今年漲幅已達217.59%。自2012年IPO以來,隆基股份累計漲幅更是高達34倍,是A股白馬股的代表。
此前,隆基股份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338.32億元,同比增長49.08%,主要系組件、矽片銷量增加所致。淨利潤約63.57億元,同比增長82.44%;基本每股收益1.69元,同比增長72.45%。
光伏產業已站在風口
高瓴資本全面布局光伏產業
158億受讓李春安隆基股份6%的股份,這一大手筆亦符合高瓴資本的賽道原則。
事實上,今年以來,高瓴已經多次在「碳中和」這一領域發力,在光伏產業動作頻頻,對幾家光伏龍頭「雨露均沾」,全面布局光伏行業。
光伏概念另一龍頭通威股份剛剛宣布已經完成59.83億元定增,高瓴資本也在其中分了一杯羹,認購金額接近5億元。
圖 / 圖蟲
再早一點的9月,高瓴資本還曾認購信義光能最新增發配股中的2.3億股,出資金額達到5.8億港元。
先後入股全球最大太陽能光伏玻璃製造商信義光能和全球最大的電池晶片生產企業通威股份,現在又輪到全球最大單晶矽片生產企業隆基股份,高瓴資本今年屢次重金押注光伏龍頭,引起市場關注。
事實上,不止光伏行業,高瓴資本在整個新能源賽道上都是動作頻頻。
新能源車方面有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電池方面有寧德時代、贛鋒鋰業、億緯鋰能、恩捷股份、先導智能,高瓴資本都進行了大手筆投資,且都是在這兩年展開了布局。
上月公布的高瓴資本美股最新持倉結果顯示,高瓴持續加大了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入手了多隻「造車新勢力」。當季,高瓴資本新晉建倉買入蔚來、理想和小鵬汽車,截至9月30日持倉市值分別為5117萬美元、1839萬美元、2900萬美元。10月至11月期間,這三隻股票均上漲逾100%,意味著高瓴資本大賺了至少1倍。
「碳中和」迎來高光時刻
周五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八大工作任務,相關的產業利好也逐漸浮現。其中,最為明顯的是碳中和引發的風電、太陽能和電動車三大產業利好。
圖 / 圖蟲
其中,第八項任務就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華泰證券認為,對照歐美日,中國實現碳中和的總體策略大致類似,即圍繞碳排放的主要部門和環節,實現「電力部門深度脫碳、終端非電力部門深度電氣化、終端耗電設備節能提效、碳排放端充分綠化」。但路徑上或有差異,第一,中國從碳排放高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顯著更短,這意味著政策助力具有緊迫性,且電力部門脫碳的制約因素,如儲能、風光資源與負荷錯配等亟需解決;第二,電氣化難度較高的工業部門在中國經濟結構中佔比更高,這意味著替代路徑,如氫能等清潔燃料也大有可為;第三,從電力結構轉型來看,中國電力部門脫碳跳過油氣時代,直接從燃煤時代進入「風光」時代。
碳中和有四大主題且對應的十二個細分賽道有望受益於碳中和承諾帶來的邊際變化,且「坡長雪厚」:
1)電力脫碳主題:風電/光電實現對火電的規模化替代是「堵點」,對應儲能、分布式光伏、特高壓產業鏈;
2)終端電化主題:化工/商用車/建築等較難電氣化的領域脫碳是「堵點」,對應廢鋼處理、石墨電極、氫能-燃料電池、生物燃料、裝配式建築產業鏈;
3)節能提效主題:對應功率半導體IGBT產業鏈;
4)排放綠化主題:廢塑料等廢棄材料脫碳與碳收集是「堵點」,對應生物降解塑料、塑料回收、CCUS產業鏈。
國元證券彭聰表示,光伏迎來平價時代,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行業加速上行。根據IRENA,2019全球光伏電站LCOE成本降至0.068美元/kWh,接近化石燃料發電成本0.066美元/kWh,全球逐步進入平價時代。中歐日韓紛紛發布碳減排目標或者規劃,拜登勝選美國總統,美國將重回巴黎協定,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加速上行。
機遇與挑戰並存
事實上,儘管中短期\光伏產業發展前景一片光明,但行業仍然面臨一些挑戰。這其中,如何持續快速降低成本成為政府、企業共同關心的問題。
持續推動光伏發電成本下降,是「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發電全面實現平價上網的重要條件。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認為,2021年我國光伏產業將全面進入平價時代,但目前隨著總體成本的下降,非技術成本佔比越來越高。
「過去光伏產業技術進步的結果就是各環節的成本穩步快速的下降。」王勃華也認為,成本的下降是「越往後越難的」,非技術成本的因素佔據了很重要的一塊。
不過,即便困難在前,我國光伏行業仍在奮力向全面平價上網邁進。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國家能源局目前正在謀劃「十四五」期間新能源發展布局,基地示範工程行動計劃;考慮在三北、西南地區布局多個千萬千瓦級的新能源基地,在各地推動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的光伏發電平價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設一批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多模式集中光伏發電;同時還要大力推動屋頂和地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使得分布式光伏的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從而以超大市場規模支持國內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
然而,我國光伏產業若要實現大規模持續快速發展,需要政府部門、光伏製造企業、光伏發電企業包括電網公司、傳統能源企業共同推動。
一方面,產業鏈配套建設必須及時跟進;另一方面,電力市場化交易的一些限制需要打破。
在產業鏈上,國內光伏行業自今年下半年先後出現矽料、玻璃一應難求的情況,給下遊組件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生產難度。這其中,光伏玻璃價格截至目前還維持高位,供應偏緊。
「按照現在的產能規模擴張速度,可能到明年年底、後年,行業將有巨大的產能會釋放。」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認為,國內光伏行業的產能是不均勻的,經常有臨時的產能需求。
此外,光伏發電如何進一步融入電力系統,以及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也引發行業對電網改革的持續關注。
正泰新能源董事長陸川表示,「如果沒有電網政策的改革,不打破『隔牆售電』的限制,工商業屋頂的分布式電站就會變成雞肋,使企業降低投資熱情。」
值得慶幸的是,電力市場化交易的藩籬正在被打破。12月7日,國家能源局江蘇監管辦公室印發了《江蘇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及電網企業輸配電服務三方合同(示範文本)》,供相關單位在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工作時參照使用。
這被視作分布式光伏領域的「隔牆售電」在江蘇落地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