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問:
「兩歲的兒子想吃肉卻嚼不動,我嚼爛給他吃,被婆婆說噁心,心裡很委屈,我真的錯了嗎?」
坦白講,你確實錯了。
原因如下:
1、成人的口腔內,是包含有各種的細菌、病毒的。
成人已經可以和這些細菌、病毒和諧共生了,但是嬰幼兒不行。不行的原因,首先在於他們的免疫力低;其次,嬰幼兒的生存經驗,還沒有完全適應和成人一樣的口腔細菌、病毒。
君不見,長有口瘡的成人親了嬰幼兒的臉蛋,都能引起寶寶被感染至危及生命嗎?君不見,優生優育一直都在提倡導備孕女性提前做正規、全面的口腔檢查,就是為了避免女性懷孕期間口腔內萬一有病菌進入子宮,影響到胎兒的發育或者母體的健康嗎?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不允許嚼爛了再餵寶寶,不僅是為了衛生,更是為了健康和安全著想哦。
2、從孩子本身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出發。
孩子的咀嚼能力有限,與孩子需要鍛鍊自己的咀嚼能力,從來都不是衝突的存在。這也是讓給6個月左右寶寶添加輔食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大人強行幫孩子咀嚼,不亞於一種揠苗助長的行為,孩子自身的能力並沒有得到發展啊,那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他是否能適應自己嚼肉?如果不能,他是否能繼續生長良好呢?
3、大人嚼爛了餵孩子,會造成食物營養的流失,且這個行為本身不夠尊重孩子。
每一種肉類,都含有多種營養元素,而一個人嚼碎了之後,再餵給寶寶,必然會造成部分營養元素的流失,日積月累之下,寶寶體內的微量元素很難不缺。
而且,這個行為確實有點噁心啊,不要跟我說那是你的孩子,就不噁心。設想一下,若你年老牙齒不好用的時候,由你的孩子先把食物在嘴裡過一遍,再吐出來餵到你的嘴裡,你會感覺到非常愉快嗎?
不管如何,你的孩子,他首先先是一個人、是自己,然後才是你的孩子,只有發自心底的尊重,才能真的規範你和兒子相處的日常行為,達到真正的「母慈子可愛」。
從這個問題折射出的,其實是題主不學習、故步自封的個人狀態。
確實,我聽到過很多家庭,家庭成員之間因為育兒衝突產生矛盾的。但真的基本都是年老的長輩,由於受限於自我思維、經驗、所接觸信息的局限性,所帶來的育兒觀念、想法落後於年輕的媽媽。
像題主這樣,自己做錯後,被老人強烈反對,自己還很不服、不認可的情況,說實話,真的挺少見的。
這其實非常直觀的反映出了,這位媽媽不接觸新鮮事物,不學習科學育兒知識的現狀。畢竟我們像現在身處於一個諮詢多麼發達的世界啊,就連我老家的60歲老人們,都知道跟著抖音學習科學種地、種果樹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多好用、靠譜、又簡單的方法。
畢竟,就算是餵食,你又能餵到寶寶多大呢,現在的孩子們懂得東西都多、都早,個人認為要不了多久,孩子自己就會拒絕的。
我兒子3歲多了,碰上家裡做我老公喜歡的大肉片子(比較爛,就是塊大)時,他依然嚼不動;或者說嚼到最後,已經變成了一嘴的渣渣,完全沒有肉味了,孩子就自己吐出來了。所以我一般都是在肉出鍋時,就挑出幾塊,給改改刀、變成小塊的,孩子就能自己吃的很開心了。
改刀並不麻煩,這樣做後甚至都不必再專門給孩子炒一鍋菜;再不然,現在的廚房小家電多方便,直接買個絞肉機之類的;更或者直接在賣肉時,就給孩子買已經切好了的、適合孩子吃的,比如小條狀的、餡狀的,都很方便不是嗎?
後話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個人認為,你如果真的覺得你遇到了一個難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最好的辦法是先擁有主動型思維,著眼於你遇到的最客觀的問題,思考辦法。思考的過程,可以參考親朋好友、小區鄰居等人的做法;也可以在網上直接搜索問題,尋找網友的答案;再從中甄別判斷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這裡是皮皮媽育學園,專注於分享有趣、有料的科學育兒知識,助力您的育兒之路。若有感悟,還請隨手關注;原創不易,多分享,讓更多的人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