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的魔成就的是他人的佛

2020-12-18 庸執者之一

一念而從善,一念而從惡,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出自《佛經》的這句話其實很淺顯易懂,但要用這句話來告誡自身,卻又有幾人能做得到呢?以下的案例就是這份執念的最好詮釋。

某君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婚姻經過十一載,風雨同路,不算大富大貴,也算溫馨有佳。戀愛的激情早就被歲月磨滅,餘下的就是平靜的親情了。但外界的誘惑超過了妻子的抵抗上限,妻子逾越了夫妻的底線,出軌了。此時,一念之差,妻子成了不忠不誠不潔之人。與其說是外界的誘惑,倒不如說是自身信念的坍塌。魔念侵襲而不自知,罪惡的快感讓這個曾經純潔如白蓮花的女人徹底淪陷。面對昔日海誓山盟的丈夫形同陌路,面對昔日疼愛有加的孩子亦是心煩意亂。這時,靠什麼自贖呢?但願怒喝一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能點醒迷途的人。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誠然,回頭是岸是正途,但曾經的惡又豈是一句回頭就能挽回得了一切的。而這一切,也給你傷害的人帶來了被迫性的選擇,此時人他們,同樣面臨著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考驗。

面對妻子的荒誕,丈夫痛惜多年的愛戀化成灰燼,被最親密的人背叛這猶比生生割裂靈魂般讓人生不如死,有多少人無法直面此一打擊。一念成佛,內心強大的人選擇了原諒,原諒的機會,讓愛的種子繼續,救贖那已經墜落的靈魂,或許付出的會付之流,但佛心已成,救贖了自己。一念成魔,多少家庭的破碎,就是因為魔念驟生。君不想昔日的情誼,往日的甜言蜜語還在耳邊徘徊,君不見五尺微童承歡繞膝,昔日的溫馨時光還依稀可見。因愛生恨,斷絕的是一切的希望,折磨了別人,也斷送了自我。

佛云:紅塵深似海,蒼生難度。真正自度的只能是自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你若想成佛,自佛不負你;你若欲入魔,縱使窮盡四海八荒之力也阻攔不了你墜落之心。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相關焦點

  • 佛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
    文/解析西遊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句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在佛的眼裡沒有好與壞之分,所以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並不是壞人變好了,不再做壞事了。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真的了解嗎?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真的了解嗎?所謂的「念」指的只不過是人的千萬種性格,所謂的「佛魔」指只不過是人的千萬種因果報應。也就是說人的起心動念可能會有千萬種,人的因果報應也可能就會有千萬種。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自大性格的人,也就是你的起心動念是自大,那麼你的家庭就會是一種無法交流的局面,因為你最大,這樣也許會給你的家人帶來很多的麻煩和困擾,這算不算是一種傷害呢?要知道:如果你是當官的,也許只是因為一個起心動念被你的下屬有所覺察,雖然你只是想了一下,但是你又馬上止制了你的非分之想,但是你的下屬有可能會因為你的非分之想而去傷害別人。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人一定要正心誠意,糾正自己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想法,存善念,去惡念。佛家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這個意思,屠刀指的就是惡念,如果一個人在任何極端環境下,都能放下惡念,心中只存善念,那他就是佛。
  • 佛教: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02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小的時候,總聽到報導說,某個人不孝順,動不動總是跟父母吵架,更有甚者拳腳相加,媒體採訪鄰居的時候,都說這個人小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與父母吵架的不孝子,甚至是打罵父母,殺父母的逆子,這是為什麼呢?
  •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人生短暫,要把力氣花在值得的人身上~
    少年的時候,什麼也不懂,覺得別人對你好,你就要加倍對別人好,別人傷害你,你也要加倍的償還,最不該委屈的就是自己。青年的時候,面對的事情越來越複雜,會因為自己被別人誤會而感到滿腔的委屈,會因為心愛的姑娘而輾轉反側,也會因為朋友的背叛而心生仇恨。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好人壞人在心念之間,起心動念都不可傷人害人
    種種打擊刺激了侯傑,他萬念俱灰投靠少林寺,並結識了做飯僧悟能(成龍),大師兄淨能(吳京)、二師兄靜海(餘少群)和淨空(釋延能)等人,侯傑在這裡慢慢領悟到宿世的業障和因果,遂放下貪嗔痴慢疑之心誠心向佛。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好人壞人就在心念之間,我們的起心動念都不可傷人害人,否則等待自己的就是報應。這部好電影,值得一看!#情感#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禪宗就是讓你參透人生,具足智慧,你參悟了嗎
    這位僧人知道後平靜的說「我心甘情願地把我的命給你。但是,請讓我挖成這條隧道,等到這件工作完成之後,你就可以殺了我。」官員的兒子倒是個明事理之人,他便答應了他的請求。日子繼續在如常中流逝,僧人也已又挖掘了數月,而官員的兒子在這段時間深感無聊,就幫他一起挖了起來。
  • 其經歷直接詮釋了「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正是這樣的人生,使他對佛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有所成就,開始有了小名氣。一休在12歲時來到壬生寶幢寺,開始專修《維摩經》,15歲時正式出家為僧,一心想幫助那些貧窮和缺乏知識文化的人。隨後,一休又跟謙翁和尚學佛法,過了一段時間,一休就住在建仁寺(幕府御用禪寺),系統地學習和研究佛理。
  • 伊瓜因: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做好自己倒不如順應天命
    有的球迷覺得伊瓜因在球場上跑不動了,他已經不是當年的西瓜了;也有球迷覺得伊瓜因就應該坐在替補席上,不應該進入到首發陣容裡……基於此,這篇文章就來談一談伊瓜因,說說他在尤文的表現、他在尤文的價值以及他究竟是尤文的魔,還是佛。
  • 佛魔對話系列【佛陀的眼淚】——正解本尊真實義!
    他自恃神通,帶領眾魔兵、毒蟲、怪獸,帶上毒雷、毒箭,來到釋迦牟尼座前。  魔王威脅說:「如果太子你不立即回到皇宮去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卻妄想在這兒成佛,我就讓你粉身碎骨,死在樹下。」就因為當初魔王見到世尊成佛,他用種種的魔術來擾亂釋迦牟尼佛,可是沒有法子搖動佛的定力。魔王無法可施,就說:「今天我雖然奈何不了你,可是將來到你佛法將要滅的時候,我會使令我的眷屬魔子魔孫,都混到你佛教裡邊來。我吃你佛教的飯,穿佛教的衣服,可是我要向你飯鍋裡大小便,來把佛教破壞得體無完膚。」
  • 佛和魔不同之處(中英文)
    佛成佛是因為魔幫助他成佛的,因為佛在菩提樹下,將要證道時,天魔生瞋恨心,派魔兵、魔女來威脅、誘惑佛;可是佛不動心,用定力降伏魔力,所以證得佛位,因此佛是不瞋恨魔的。 魔爭不到第一,便生瞋恨心、妒忌心、障礙心。所以誰有這種思想和行為,就是魔,就永遠不能成佛。
  • 橄欖核雕刻十大名家排名——蘇工大師「新偉」本工《一念之間》
    橄欖核雕刻十大名家排名——蘇工大師【新偉】本工《一念之間》如果您恰好是一位時尚的橄欖核雕愛好者,而我們恰好專業記得【關注】福緣核雕——每天精彩不斷哦!蘇工大師【新偉】本工 《一念之間》 規格:2.15×3.6,核雕界一念之間款式中數一數二的頂尖雕工 再加上這麼牛逼霸氣的包漿 太帥了!了解更多橄欖核雕知識,▲別忘了點擊關注我們:福緣核雕看看每一處一念之間的雕工細節, 佛與魔的感覺體現得淋漓盡致!
  • 「我要為佛天下無魔,我要為魔佛奈我何」是什麼意思
    此話表達的霸氣,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也體現了佛與魔的辯證關係。「我要為佛」,只是一種主客願望而已,何為佛,「覺者」,你覺了嗎?若覺了就不會說出我要為佛了,佛者心也,你連自己的心都看不透,何來佛也。「天下無魔」,即使你成了佛,天下也有魔,佛管不了天下魔,你只能管得了自己心中的魔,各人心頭一隻佛一隻魔,要佛要魔?自心的事。佛不度無緣之人,無緣你度不了,沒有那個法力,他的魔你更是管不了。
  • 玉石雕刻佛魔一體
    南紅玉石珠寶雕刻的吊墜裡雕刻人物時因受到玉石大小的限制,往往只雕刻一個人物,但是也有一少見的雙人物題材,那就是佛魔雕刻,佛魔雕刻題材,基本上就是一個面部從中間或上下、左右分割,一半是佛一般是魔,佛雕刻法相莊嚴慈眉善目,魔雕刻面目猙獰青面獠牙,雕刻時雕刻師傅一般會選擇俏色或深淺巧雕,利用俏色與深淺將佛魔區分開,
  • 真正成佛解脫者,是連佛也不成。無所謂佛,也無所謂魔,當下成就一切...
    我感覺我不想去爭論任何事情了,也不想思考任何事情,昨天買了一本南懷謹寫的《學佛者的基本信念》裡面他提到一點讓我覺得很贊同,南老師說:真正成佛解脫者,是連佛也不成。無所謂佛,也無所謂魔,當下成就一切解脫。這句話跟我最喜的導師傑德·麥肯納不謀而合,與我所認同的所有靈性導師不謀而合。
  • 佛陀與魔王波旬的對話,成佛還是成魔,僅在一念之間
    佛魔雖然是對立的,但偶爾也會在一起聊天,佛和魔會聊什麼?或許有人奇怪,他們倆不應該打起來嗎。正所謂難難難,道言玄,不是知音不枉言,試了交談了幾句,可是佛魔相遇能有什麼好說的哪?魔羅上來就說:「我要摧毀你的一切。」佛陀沒說什麼,但是魔羅卻繼續說道:「我要讓你的教義粉身碎骨,讓我的信徒,來侵佔你的廟宇。」你沒有別的選擇。
  • 《少林降魔》:佛與魔的終極較量,是魔高一尺還是佛高一丈
    善為佛,惡為魔,一念之間——是魔高一尺還是佛高一丈人世涼薄,聚散皆無果。一卦蹉跎,一籤福薄,一卜落寞。我渡人鬼神佛,卻渡不了我心中的魔。煉獄淬火,無常勾魂魄。往生又見曼陀羅,一程風雨又婆娑。我成仙成魔,卻成不了你心中的佛。佛與魔的分界該如何定義,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和尚和一個無釐頭女孩青梅竹馬的故事,因為慧海本身是和尚的特殊身份,也就預示著這是一場艱難的愛情,雖然慧海一直嘴硬,但是當上官靈素離他而去的時候,從中悟透大愛的他也參破佛的真諦。
  • 佛與魔是同還是異
    兩年前,曾有一位愛好佛學的女士問過我一個問題:有人說佛就是魔、魔就是佛,這種說法對嗎?初聽時覺得這個問題簡直荒唐可笑,佛若和魔是等同的,那麼學佛豈不是在成就魔道?但又隱約覺得這裡面似乎包含著許多空慧的理念,而自己畢竟初學佛法,對大乘教理只是略知皮毛,哪敢去解答這樣的問題呢。
  • 《心魔》: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你怎麼來了?您怎麼來了?但是小的來說,這與年輕的演員的演技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知道那幾個年輕演員有沒有壓力啥的。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對於佛教徒來說,「成佛」是最圓滿的成就,是最殊勝的果報。佛教徒們根據各自不同的喜好與自身條件,有的熱衷於拜佛、誦經咒;有的熱衷於打坐、念佛號;有的熱衷於放生、做佛事;有的熱衷於參禪、參話頭。他們的修行方式或者各不相同,但是目標應當是一致的,那就是「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