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二十年,在這受疫情影響呆在家的日子裡,接連看了好幾部經典電影,其中就有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羅素·克勞、傑昆·菲尼克斯、康妮·尼爾森等主演的大型史詩電影《角鬥士》,這部電影於2000年8月在國內上映,曾一度佔據票房榜榜首;當然,如此大製作的史詩級電影,自然在國際上備受好評,曾獲得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獎。
這部電影講述了古羅馬將軍馬克西姆斯(羅素·克勞飾)悲情而壯烈的一段故事,他是一位深受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理察·哈裡斯飾)信任和賞識的將軍,出生於被羅馬控制的西班牙,有著廣袤的田園和城堡,而且還有美麗的妻子與年幼的兒子。他在擔任羅馬帝國將軍期間,帶領羅馬士兵攻城拔地,無堅不摧,立下豐碩的戰功。
電影是從馬克西姆斯率領羅馬軍團與日耳曼蠻族的一場大戰開始,這場戰爭如果獲勝,羅馬帝國將徹底統治整個地中海和歐洲廣袤地區,為此,皇帝馬可·奧勒留不顧年事已高,親臨前線督戰。戰爭在寒冷陰晦的山地戰場即將打響,導演並沒有直接向觀眾展示慘烈的廝殺,而是在鏡頭中展現出一個即將豐收的田野,以及馬克西姆斯回歸家園的畫面,這個畫面在整部電影中起到前後呼應作用,而且點明了主人公馬克西姆斯厭倦戰爭,渴望戰爭結束後回歸家園的內心需求,這種需求非常符合中外很多英雄人物共同的心理特徵,那就是渴望功成名就後遠離殺戮,回歸寧靜的願望。這個鏡頭的出現,非常好的將觀眾的心理需求與主人公進行契合,為即將到來的慘烈戰爭進行強烈的對比。這一點上來說,導演斯科特絕對是個心理學高手,也是一個極善於揭示人物命運的藝術大師。
尤其給觀眾深刻印象的是鏡頭轉回肅殺戰場時,通過馬克西姆斯看到枝頭小鳥時臉上露出的微笑,體現出這個戰無不勝的將軍那並沒有被殺戮改變的善良本質,這也非常好的交代了人物可貴的品質與本真。通過這緊緊不到幾十秒的畫面特寫與轉換,就將馬克西姆斯的心理、性格、品質展現了出來。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國內很多導演就缺乏這種發覺角色內心需求和精神品質的手段,儘管很多導演都在嘗試這種手段,但是拍出的電影看上去總是缺少一些內涵和美感。
電影之後展現出的慘烈廝殺拍得非常壯觀,戰士們憤怒的嘶吼,箭矢紛飛的鳴嘯,血與火的交織,非常好的展現了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殘酷。這場戰爭在整個影片中佔時並不很長,但是充分體現了馬克西姆斯卓越的指揮水平和將士們對他的愛戴,作為一個軍事統帥,戰爭的勝利就是他個人功業的高峰,但這個高峰卻將他推向厄運的深淵——皇位之爭。
當然馬克西姆斯是電影虛構的人物,而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被兒子康茂德弒殺確有一定的歷史依據,而康茂德繼位後推行殘暴統治,殺戮羅馬議會成員,企圖回復古羅馬君主專政的事也有真實的歷史依據。這種宮廷權位之爭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大同小異,電影卻獨闢蹊徑地將渴望戰後回歸家園的馬克西姆斯放入皇位繼承爭奪的漩渦,成為一個犧牲品。他在旦夕間便由一個戰功赫赫的將軍淪為奴隸,需要在殘酷的角鬥中贏得生存的機會,而且,這個機會看上去是那麼渺茫。
電影的主線便由馬克西姆斯一心解甲歸田,變成被迫在角鬥場拼殺,並要為被殺害的妻兒報仇的主線,在這個主線中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人物是老奴隸主,他曾經也是一個在角鬥場上拼殺求生的努力,在一次次刺倒對手贏得觀眾的歡呼聲中,獲得皇帝馬可·奧勒留特赦成自由人,所以,他深信作為一個角鬥士的最大榮耀就是通過殺戮贏得觀眾的歡呼和認可,最終贏得偉大的名聲。這一點正好符合馬克西姆斯作為四處徵戰的將軍的榮耀,於是,兩個人從對立走向合作,為馬克西姆斯走上羅馬大競技場復仇提供了必然條件。
當然,這部電影也展示了古羅馬時期人們對名望的重視,那種殺死對方容易,要毀滅對方名譽不易的社會意識,也充分體現了古羅馬社會的一個基本準則:擁有民眾的愛戴和支持要比任何暴力獲勝都要有價值。這也是作為暴君的康茂德必須要去面對的尷尬,他不但要殺死馬克西姆斯,還有打敗馬克西姆斯作為羅馬將軍的榮耀和民眾的愛戴,他不能通過暗殺的手段成全馬克西姆斯的美名,而是想通過競技角鬥來殺死身為奴隸的馬克西姆斯,也想通過激將馬克西姆斯發怒逼其向自己動手來達到目的,但是都沒有達成目的,於是,只能通過自己向馬克西姆斯挑戰來達到殺死對手,成全自己威望和名譽的目的。
於是,電影的最後是馬克西姆斯與康茂德兩個人在數萬民眾面前的決鬥場面,最終玩盡手段的康茂德還是被身負重傷的馬克西姆斯殺死。而馬克西姆斯也倒在了羅馬大競技場的地面上,用最後的力氣宣布釋放奴隸,羅馬的權力交給議會長老院。電影的畫面有切換到電影開始時的麥田和莊園,以及在田間小路上守候的馬克西姆斯的妻兒。同時,西班牙風格的女聲吟唱將整部電影的主題和旋律進行升華,令人久久不忍離座。
如果說這部史詩級英雄主義電影是導演斯科特的傑作,還不如說這是古羅馬時代歷史華章的重現,電影中耗資巨大的羅馬大競技場、古羅馬城等場景的三維效果、劇中人物精美的服裝和武器道具,以及規模宏大的戰爭場面,都非常逼真地重現了古羅馬時代的特徵和當時的輝煌,這種巨大的花費也體現了導演的創作態度和拍攝精神。這一點,國內很多拍攝古代歷史題材的導演做不到,不是沒有資金,而是缺乏對歷史的尊重和對觀眾的負責。真希望做導演的好好看看這部電影,深刻反思一下,找找差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