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14日下午,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丹麥皇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尼古拉·胡貝於此間新聞發布會上宣布,6月16至19日,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將登臺國家大劇院,呈獻完整版的「鎮團之寶」,詮釋舞團一直以來守護的傳統與大膽的創新。
始建於1748年的丹麥皇家芭蕾舞團是世界上能將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芭蕾作品完整延續至今的舞團中的佼佼者,並始終堅守著「丹麥民族傳統優秀繼承者」的使命。即便在今日的哥本哈根,觀眾仍然有幸得以欣賞到百年前最原汁原味的創作風格。
1829至1877年,芭蕾大師布儂維爾擔任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團長和舞蹈學校的指導。在長達半個世紀的任期內,重新整理組織芭蕾教學體系,先後創作了《仙女》、《拿波裡》等五十多部作品,集中展現了丹麥芭蕾悠久傳統的核心要義和不朽瑰寶。他汲取北歐的文學特色和啞劇表演中「最迷人之處」,創立了被譽為"真正用足尖舞蹈芭蕾"的丹麥學派。
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說:「丹麥學派訓練體系的腳下規則很細緻,丹麥風格看上去沒有俄羅斯風格的粗獷與豪放,但是有它自己的味道。」相比中國觀眾比較熟悉的俄羅斯芭蕾,丹麥芭蕾風格更為典雅、精緻,將為觀眾營造一個充滿張力和親和力的童話般的浪漫空間。
八年前,剛過不惑之年的尼古拉·胡貝走馬上陣,成為丹麥皇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率舞團首次訪華即帶來被譽為「鎮團之寶」的典藏劇目《仙女》《拿波裡》片段,許多中國觀眾在驚喜之餘也表示意猶未盡。6月16至19日,尼古拉·胡貝率團再赴國家大劇院,終於將呈獻完整版的芭蕾巨製,包括《仙女》、《拿波裡》以及由美國芭蕾大師巴蘭欽編創的《主題與變奏》。
出生於哥本哈根的尼古拉·胡貝與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的結緣始於1978年,1984年成為舞團見習演員,四年後即晉升為首席舞者,旋即又獲聘紐約城市芭蕾舞團首席舞者。很快,胡貝便在國際舞壇打響了名聲,直至2008年宣布告別舞臺。卸下明星舞者光環的胡貝開啟了一段新的藝術生涯,在編導領域大放異彩。胡貝與眾多世界級編舞家密切合作,其豐富的創作無一不在向古典大師致以現代的敬意。他感慨道:「在我看來,舞者需要立足過去,立足傳統這個美妙的基石來重新審視、組合併重振舞蹈,從而使傳統芭蕾具有現代氣息並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們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舞者、也是為了觀眾著想。這是劇院,不是博物館畫廊。」
「《仙女》《拿波裡》都擁有個性鮮明的人物角色,它們本身就是童話。而舞者要保持作品的流暢優美其實非常難,舞者必須具有一流的舞蹈技法才能駕馭丹麥這種舞蹈風格,」胡貝說。
此番中國行,舞團將以超豪華的演出陣容亮相,明星首席舞者悉數上陣,既有「身經百場」的舞團老將如艾米·沃森、烏爾裡克·伯基耶爾、蘇珊·格萊因德等,也有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鮮面孔。6月18至19日上演的「鎮團之寶」《仙女》更是被譽為「芭蕾史上至純至美的一部作品」。飾演「仙女」的蘇珊·格萊因德說:「這是多少首席舞者渴望得到的角色,而我現在正跳著自己夢寐以求的片段。對我來說,《仙女》可以說就是一個字『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