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正道:與其投機取巧,不如謹守本分

2020-12-23 2020後職場

農曆新年將近,每一年春晚相聲小品都是觀眾朋友們喜聞樂見的節目,不僅給人們帶來歡樂,也帶來很多人生思考。2020後職場近期會借著近年來春晚小品與大家一起分享職場的智慧。2015年春晚相聲《圈子》,沈騰、馬麗、杜曉宇用詼諧幽默的方式演繹了職場當中如何投其所好,以此讓自己獲得職場上的進一步發展。2020後職場將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描述這部小品作的具體內容,並同大家一起探討職場當中「投其所好」這種現象。

小品裡面的郝建(沈騰飾演)被科長馬晶晶(馬麗飾演)傳喚到辦公室。郝建很忐忑,因為單位的老局長貪汙腐敗被抓起來,上邊又派下來一位新局長,一上任就搞整風,自己平時身上小毛病這麼多,擔心這次是飯碗不保。沒想到,馬科長找郝建是因為他喜歡打桌球,桌球打得好,和新來的杜局長(杜曉宇飾演)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馬科長見到郝建,要求他陪好杜局長打球,手上的工作先放一放。郝建表示陪領導打球而耽誤工作,這是玩物喪志。馬科長一看郝建的反應,趕緊給他做思想工作,以自己投領導所好實現升職加薪的成功事例教育郝建。做通郝建的思想工作以後,馬科長還許諾郝建不僅可以順利轉正,而且只要陪好杜局長,升職做科長也是指日可待。這一番話,叫郝建心花怒放,原本還擔心轉正的事情,現在竟然不光轉正沒問題,還有升職的機會,他也順勢恭維馬科長,預祝她早日升任處長。他(她)們互相投其所好,相互合作,利益共享,實現雙贏。

沒想到,杜局長早已了解馬科長的這一套拍馬屁功夫,專程過來揭穿她。對於郝建的表現,杜局長也提前熟悉,認為他是一個業務能力不錯的好同志,應該給予轉正。看到郝建和馬科長在一起合夥拍馬屁,杜局長語重心長告誡郝建,要踏踏實實幹好工作,否則飯碗就真保不住了,同時讓馬科長等候處理。

《投其所好》這部小品諷刺了職場當中一些人不幹實事,靠溜須拍馬上位,破壞公平競爭的環境。2020後職場認為這種職場的歪風邪氣,確實要予以糾正。成立一個組織的目的是完成一定的目標任務,承擔某種職能,比如開辦企業是為了營利,成立一個政府部門是為了履行政府的管理和服務功能。如果組織裡的人都不務正業,溜須拍馬,組織的正常功能還能履行?組織的目標使命如何完成?習總書記說「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一個組織使用人、考核人不看能力,不看工作實績,只憑這人滿足領導喜好的程度,就是本末倒置。一個組織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方面是組織沒有建立科學完善的選人用人制度,讓小人鑽了空子;另一方面,是社會上急功近利歪風邪氣蔓延,很多人想投機取巧、走捷徑博取功名利祿。

2020後職場認為人生沒有捷徑,職場亦是如此:投領導所好就是一種投機取巧,有一時之效,卻容易讓人迷失前進的方向,喪失前進的動力。

職場新人小張,通過家人的關係進入一所學校從事行政工作。因為是熟人引薦,所以他在工作上,受到格外的關照,有人帶著他熟悉工作業務,他要做的就是按照他人的要求完成工作。剛開始,他很享受這樣的工作,因為沒有學習的壓力,沒有成長的痛苦。然而,時間一長,他發現自己越來越缺乏思考能力,做事沒有主見,沒有形成自主工作的能力。與他同期進入單位的同事小李,因為沒有所謂的關係,所以很多工作都需要自己鑽研學習,經常加班加點學習業務知識,主動找領導溝通,進步很快,目前很受領導重用,經常被委以重任,獨當一面地開展工作。

作為職場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本分:你所在單位的主要業務和你所在崗位的工作職責。2020後職場是一名從業多年的高職教師,經常因為學生們不愛學習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雖然學生不是職場人,但是他們某些人對待學習的態度,讓人聯想到了他們未來對待職場工作的態度。不珍惜學習的機會,不在乎學習的效果,以做兼職賺錢為榮;平時不用功,考試投機取巧,不劃重點不會考試;不懂裝懂,不主動和老師交流學習。我經常勸導他們:你們在學校就是學生,學習是最主要的工作,學習成績是最主要的考核指標,你們不要忘了自己的職責。你們父母交了錢給學校,學習是你們的權利,但請不要忘了,學習也是你們的義務。

作為職場人,我們剛進入職場的時候,或許出於好奇,或許出於保住飯碗,我們會用心的學習業務,熟悉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現。可是多年波瀾不驚的工作之後,職業倦怠出現了,所以對於工作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看見他人升職加薪,自己心裡五味雜陳,更加覺得好好工作不被領導重視,開始想著如何投機取巧,找關係、走後門謀取進一步發展。

「不忘初心,牢記職責」,對個人而言,謹守職業本分是一種美德,如何盡職盡責是一種智慧。從績效考核的角度來說,職場當中,不同職業盡職盡責的表現方式是不同的。2020後職場結合績效考核方面的理論和多年的實踐觀察,與大家不同職業的盡職盡責的標準。

決定銷售人員工資高低的是銷售業績,銷售業績是顧客的信任和認可。決定技術人員工資高低的是技術技能水平,技術技能水平的高低需要行業的認可。決定管理人員工資高低的是其工作表現,工作表現的好壞取決於部門領導是否認可。決定生產或服務人員工資高低的是其工作數量和質量,這需要工作標準來核算。

對組織而言,幫助員工謹守職業本分是一種責任。如果組織沒有完善的制度、純正的風氣,老實人吃虧、取巧者上位,那麼要求員工要兢兢業業是一種苛求。組織應當用制度引導,領導表率的方式樹立起「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

不要求技術人員學會察言觀色,看領導臉色做事,這樣技術人員才能安心鑽研技術技能;不要求生產人員全部停工歡迎領導,這樣才能讓工人安心按照要求完成生產任務。如果組織當中領導的薪酬遠遠高於一般職工,那麼所有人都會爭著當領導;如果管理崗位工資總是高於其他工作崗位,那麼大家都不願從事一線工作,而是爭著做管理工作。職場發展之路「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個人要有「不忘初心,牢記職責」的職業美德和智慧,組織也要有「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的胸懷,讓員工安心本職工作。

相關焦點

  • 東方雨虹李衛國:老實做工踏實做事 謹守奮鬥者本分
    他指出,每一位東方雨虹人應謹守奮鬥者的本分,積聚強大的意志力量,克服狂妄,還原奮鬥本色,去迎接光風霽月。李衛國指出:「東方雨虹只是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勇氣、責任、銳氣、勤奮、踏實、創造,塑造了今天在建築建材領域的『江湖地位』。其迎風破浪的勢頭雖從未削減,我卻在幾年前寫過一篇文章《再勝生憂》——一憂創新速度之慢,二憂『大企業病』滋生。」
  • 職場人守則:生而為人,莫失本分
    本分二字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它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學生有做學生的本分,做員工有做員工的本分,做老公有做老公的本分,做老婆有做老婆的本分……形形色色的職場人無論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都需要恪守本分。有的人問:那我不守本分又會怎樣,會收到法律的制裁嗎?答案是不一定。
  • 是否由於踏實做事的效果比不上投機取巧,踏實做事的人已經不多了
    是否由於踏實做事的效果比不上投機取巧,導致職場上踏實做事的人越來越少了?2. 什麼原因讓我們覺得天生性格內向(不愛表現)的人職場發展成就低於投機取巧愛表現的人?3. 踏踏實實內斂的人如何把性格變得外向,以至於對職業發展有幫助?
  • 職場潛規則:與其討好別人,不如討好自己,你越強大越有價值
    職場中,你是否有過為了討好領導或者為了不得罪一些同事,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幹了許多白辛苦的活?很多時候感到心裡委屈和無奈,不好意思拒絕,怕對方不高興,做個老好人讓所有人對你印象好。那些職場人際關係沒有處理好的,要麼太強勢要麼太懦弱,想討好別人,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提醒你,與其討好自己,唯有自己強大起來,才不會被別人揮之來,揮之則去:【一】去除「應該」的思維請現在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正在為別人所做的事情,心裡開心嗎?能體現你的價值和意義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說明你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怕得罪人。
  • 與其討人喜歡,不如使己心安,安之若素了,就超凡脫俗了
    4.人的不安於本分,常會超出人性的範圍,在遭遇大自然的虐待後,重拾懺悔。5.越是衝著堅持而去,越把堅持當一回事,堅持便會越發艱難,直至最終崩盤。6.恍然大悟的那天,青春已然走遠,我來不及悼念,自顧緊攥著指縫的暮年。
  • 看懂了是你的福氣:中國人最佩服隨機應變,但是最討厭投機取巧
    如果以前做的,現在不做了,那就是投機取巧,為了去錢莊故意那樣做,來討好人家。現在他依舊做,這就表示他不是投機取巧。中國人最討厭人家投機取巧,但是最佩服別人隨機應變。胡雪巖隨機應變,絕不投機取巧。一個人他的動機是純正的,是為公的那他就是隨機應變。
  • 餘生,與其取悅他人,不如善待自己
    年輕時,為了未來奔波勞碌,無論在人才濟濟的職場,還是在波瀾起伏的商海,亦或是自己辛勤經營的小店兒,從學校走入社會,初出茅廬,年少輕狂率真的結果,便是四處碰壁,跌跌撞撞,懷才不遇。人到中年,身體狀況不如從前,漸漸有了累的感覺,在單位,為了迎合別人心累。在家裡,對愛人還要笑臉相迎,百依百順。在扮演眾多的角色面前,都力求做到最好,卻唯獨沒想過善待自己。漸漸地有人開始變得力不從心,有人開始迷茫,看不清前行的方向,有的人憑藉豐富的閱歷,天時地利,過得風生水起,順風順水,而有的人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 與眾不同: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這絕對不是個案,很多人進入職場後都會掉進這樣的陷阱裡,慢慢磨滅了希望,變得平庸。所以我把它作為前言故事分享出來,希望你們在職場裡可以保持警覺。以下正文與其更好,不如不同。這句話成就了我,現在我把它分享出來,希望也能成就你。
  • 慎思明辨 | 總要警醒謹守
    之後,大約於公元50~51年(我國東漢光武帝建武26~27年)先後寫了兩封書信達帖撒羅尼迦教會,一方面勸勉他們在真道上要站立得穩(帖前三8;帖後二15),追求過著聖潔的生活(帖前四3)等;另一方面解答了他們有關「主再來」等重要的信仰問題,勉勵他們「總要警醒謹守」以免入了迷惑而能持定永生的盼望。
  • 與其被「年齡標籤」駕馭,不如「駕馭年齡標籤」
    社交(47.9%)被受訪者排在第一位,然後是職場發展(37.4%)。(中國青年報1月7日)<br><br>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小姐姐」喜歡和「小姐姐」待在一起,「小哥哥」與「小哥哥」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凡人凡事標籤化」已成為不少人快速適應網際網路時代,規整海量信息的生活習慣。
  • 與其生氣,不如振作起來,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求人不如求己
    路邊不起眼的石頭時,誰也不會放在眼裡,你要做展廳裡昂貴的鑽石才能受到人們的景仰翻臉不如翻身振作起來,生氣不如爭氣做好自己只有能力強的人,才能有實力反擊的所有不公平力量人一輩子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或不公平的待遇
  • 工作中,要謹守本分,不然你活該倒黴
    在職場上混,在業務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懂規矩,甚至是懂規矩要排在業務能力之前。縱觀人類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在不斷地建立規矩和打破規矩的過程。在工作中,可能更多的你可以做的就只有懂規矩了。你可以仔細觀察身邊的人,但凡混的好的人,基本上都是懂規矩的。
  • 不要和命運投機取巧,你絕不是它的對手
    命運似乎一直都在和蘇比開玩笑,總是不按他的心意來,現實生活中肯定也有蘇比的影子,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想著用投機取巧的方式做事,你對著命運投機取巧,或許命運就會跟你開一個大大的玩笑,投機取巧的方式絕大部分情況下是不會改變命運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認真做好自己的本分,開開心心的生活。
  • 與其知難而退,不如迎難而上
    與其知難而退,不如迎難而上 2020-10-24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職場老實人吃虧還不落好?4個原因,不反擊只能受欺負!
    但是現在職場中,那些總是老老實實工作的本分人,反而混得不是很好。其實不是說我們要在工作中偷奸耍滑,算計別人才能有出路,而是我們要懂得在工作中不要做「來者不拒」的人,不然的話,有時候就算你吃虧討好別人也得不到好處,為什麼會這樣呢?1、太寬容:在職場上,如果你被欺負,總是選擇寬容和原諒,那麼別人就不會把欺負你當回事,你就不能好好相處了。
  • 《懷念》與其看見你不如懷念你,與其得到你不如想像你
    與其看見你不如懷念你 與其得到你不如想像你 那我也許,只是喜歡想像你,其實受不了真在一起........
  • 隨筆:員工應該有的本分
    作為員工應該有自己的本分-職業操守。俗話說,人過留聲燕過留名,職場是一個大的熔爐,一個小的社會,作為一名員工,在做人做事上要為自己考慮是本分,為公司和平臺努力奮鬥更是本分,沒有平臺就沒有個人,沒有國家就沒小家,作為員工選擇了平臺選擇了公司就應拿出自己的真才實學踐行自己的職能,為平臺或公司創造價值。
  • 職場文化:當領導,這3種事情不能讓步,否則下屬們會投機取巧
    本期推出官場文化專欄第182篇文章《當領導,這3種事情不能讓步,否則下屬們會投機取巧》,歡迎訂閱,只需一次支付,終身免費閱讀1000篇謀略文章。在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時代,任何人都想走捷徑,即使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在利益和誘惑面前,也可能暗地裡投機取巧。
  • 職場‖有四種人會隨著你的格局變化越來越不想與其打交道
    可是現實職場,人的性格和道德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職場路走久了身邊談的來人會變得少職場「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旁邊的就是什麼樣的人,你是什麼水平你身邊結交的人也是什麼水平。職場上格局大的人和心胸狹窄的人,對待事物理解不同,見解不同,在一起討論只會不停的爭論。所以也會漸漸不願意與其產生過多接觸。
  • 與其讓他人的過錯折磨自己,不如讓自己放下心結,選擇寬容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也許你說這很難做到,但記住,與其讓他人的過錯折磨自己,不如讓自己放下心結,選擇寬容。知識備忘錄來自《論語》的智慧——以德報怨以德報怨,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為用恩惠回報與別人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