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布拖縣等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四川省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適齡兒童少年實現應讀盡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得到全面保障。
四川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特別是大小涼山等地的45個深度貧困縣,貧困問題尤為突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堅決把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作為檢驗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試金石,從最突出的短板補起,從最緊要的任務抓起,舉全省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啃下「硬骨頭」,推動教育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一個都不少
聚焦「有學上」,強力推進控輟保學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四川省教育系統大力開展「奮進之筆」攻堅行動,倒排「收官、交帳」日期,壓實「盤點、兌現」責任,確保教育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為了補齊短板保障「有學上」,四川省圍繞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科學規劃教育發展,根據人口流動集聚情況重新調整學校分布,通過準確預測生源精準確定辦學規模。
在西部貧困地區,針對「年年抓輟學、年年有輟學」的矛盾,四川省壓緊壓實「六長」和「雙線八包」責任制;建立戶籍、學籍比對機制,健全「縣、鄉、村、校」四本適齡兒童少年入學臺帳;建立四川省控輟保學動態管理信息系統,動態監測,逐一銷號。
採取萬師進萬家、移位點名等方法強力控輟、勸返復學,通過隨班就讀、集中補償、職業教育等方式分類復學,確保應讀盡讀,一個都不少。
目前,教育部控輟保學管理臺帳累計反饋四川省疑似失輟學建檔立卡的28639人,已全部勸返或銷號化解,實現「清零」,勸返銷號率100%。
如今,四川省88個貧困縣(市、區)教育脫貧工作全部通過省檢,116.2萬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實現應讀盡讀。
近5年來,四川省各級財政投入教育脫貧攻堅資金793.33億元,並按1.5最高支持係數,保證投入連續6年增加。大力實施貧困地區辦學條件改善計劃、民族教育十年行動計劃、大小涼山彝區教育扶貧提升工程等項目,改善基本辦學條件,補齊硬體設施短板。
截止到2020年11月,四川省共建設校舍3000餘萬平方米,完成教學設施採購近50億元,15000多所學校(點)全部接通網際網路。
輸血更造血
聚焦「上好學」,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輸血更要造血。四川省首創「一村一幼」計劃,提出「學好普通話、養成好習慣、懂得感恩情」,消除兒童教學語言障礙。4年多來,持續改善園舍條件,培訓提升輔導員保教保育水平,共計開辦幼教點4706個,招收幼兒20.9萬人,聘用輔導員16577人。四川省財政按「每個幼教點配備2名輔導員、每名輔導員每月補助2000元勞務報酬」的標準給予定額補助,減免幼兒保教費並提供午餐。
2019年10月,「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項目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為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和公辦園在園幼兒分別超過90%、85%和51%。廣安等部分市(州)普惠覆蓋率超過90%。今年12月2—3日,全國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國家認定啟動現場會在四川召開,成都市雙流區、青白江區通過國家認定。
在學好普通話和養成良好習慣的基礎上,四川省致力於提升貧困地區的教育教學質量,讓每一個孩子不僅「有學上」,還能「上好學」。
四川省堅持以師資帶教學、以教學提質量,打好教師統籌補充戰。首創「頂崗實習」政策,選派5400名頂崗實習師範生到涼山州支教;創新培養政策,統籌用好省級公費師範生、特崗教師、銀齡講學計劃等政策,為貧困地區補充緊缺學科教師4.9萬名;特事特辦,統籌全省3000個事業編制支持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招聘義務教育教師。
四川省還組織實施了涼山州未摘帽縣片區學校「一對一」精準幫扶提升工程。在國培專家組的指導下,各承訓單位深入一線,因地制宜啟動「定製」幫扶模式。著力抓牢備課、教研、教學、作業等關鍵環節,突出發展規劃、骨幹培養、制度建設等關鍵方面,與當地校長、教師共同探索改進學校管理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具體方法。
2020年9月10日,該項目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發布的《中國「國培」計劃藍皮書》典型案例。
共圓讀書夢
聚焦「能致富」,著力培養本土人才
四川省著力構建「獎助貸勤免補」多位一體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在161個縣分別建立300萬元的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累計籌集近13億元,救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40萬餘人次。
四川省教育廳首創「本土人才」培養計劃,幫助越來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實現夢想。
四川省創新實施彝區「9 3」免費教育計劃,2014年起,省內100餘所中職學校和5所高職院校每年招收1萬餘名「9 3」計劃學生,並給予學生專項補助,「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基本實現。
四川省實施中高職貫通政策,2018年至2020年,面向深度貧困縣初中畢業生開展中高職貫通免費定向培養試點,打通中職上升渠道,中職階段享受「9 3」免費教育政策,高職階段參照公費師範生政策執行。
以「定向招、培養好、留得住」為目標,四川省創新實施深度貧困縣本土人才培養計劃,2018年起,每年為深度貧困縣招錄培養1000名緊缺專業大學本科生、2500名高職技能人才,3年累計培養本土人才10000名。
實施高校招生支持政策,2012—2020年國家、地方、高校專項招錄貧困地區學生4.3萬人,部分貧困地區實現上「雙一流」大學「零的突破」。
實施「網際網路 教育」行動計劃,全省所有中小學(含教學點)全部接入網際網路,96%以上學校出口帶寬達200M。建成全公益的「四川雲教」遠程直播平臺,選擇43所不同類型優質學校組建教學聯盟,常態化開展幼兒園至高中全學段、全學科課程教學直播和遠程互動教學教研,全省1149所薄弱學校、23萬餘名學生、近2萬名教師跟學受益,把原來的「一塊屏」變成了公益性的「N塊屏」,使更多學生享有接受公平優質教育的機會。
為支持深度貧困地區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四川省教育廳先後選派教育系統1800多名優秀幹部到深度貧困地區任第一書記、「四治」人員、技術幹部,並組建7個常態化專項督戰組,採取「責任包幹、項目包幹、區域包幹」工作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通過艱苦的努力,四川省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還需長短結合標本兼治,構築教育「鼎興之路」,既要全力跑好教育脫貧攻堅的「最後一百米」,也要持續用力跑好新長徵。四川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數據來源:四川省教育廳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1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