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所謂的「黑影」實際上來自於眼球裡一個部位——玻璃體。它是一個透明啫喱狀物體,主要是由水分構成。
當它出現浮遊物與混濁時,光線穿過玻璃體,便會把這些物質投影在視網膜上,於是就產生了飛蚊,也就是形狀各異的「黑影」。
以往,飛蚊症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隨著年齡增長,玻璃體會逐漸發生變性,出現凝縮和液化。
部分玻璃體中的纖維在液化過程中聚合成絮狀、絲狀的浮遊物,懸浮在玻璃體中,就形成了飛蚊。
這種因玻璃體纖維老化造成的飛蚊,多是良性病變,屬於自然老化現象。
而如今,高強度用眼與生活壓力巨大的現代社會環境使得飛蚊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人群體,尤其是高度近視人群。
高度近視患者的眼軸逐漸增長,使得視網膜組織發生萎縮等退行性病變,玻璃體由膠狀變成液態。
如果發生了視網膜裂孔,液態物質可通過裂孔進入視網膜後方,在重力的作用下牽拉著視網膜,「拉」久了或「拉」破了,就可能並發視網膜脫落或穿孔。
當眼前出現的黑影呈現煙霧狀或片狀時,視網膜可能已經穿孔或部分脫落,這時就需要緊急就醫,避免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傷。
這種由眼底病理性引起的飛蚊症,也叫病理性飛蚊,需要及時診治,根據病情的不同,可考慮藥物、雷射或手術治療。
所以,高度近視患者出現大量飛蚊的話,則是眼睛拉響並發視網膜脫離、穿孔等眼底病變的「警報」,需引起重視。
防「蚊」可有法?
不管是生理性飛蚊還是病理性飛蚊,眼前飄著黑影容易給人的生活造成困擾,影響心情。
那生活中,高度近視患者怎麼做可以預防「飛蚊」找上門呢?希小瑪給大家支幾招:
避免參加劇烈運動,例如:蹦極、跳傘、潛水等,劇烈對抗運動或劇烈體位變化運動都可能讓本身比較脆弱的視網膜發生脫落。
控制用眼時間與用眼距離,多眨眼,多遠眺,讓眼睛得到放鬆,以防控近視發展,避免眼軸繼續增長。
定期檢查眼底,監測視網膜組織狀態,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同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飲食,合理作息,不過度熬夜。
還有不少朋友好奇一個問題:有飛蚊症還能做近視手術嗎?
一般來說,經過術前檢查確定具備手術條件,生理性飛蚊症不影響做近視手術,而病理性飛蚊症則要經過醫生的全面評估而定。
最後想跟大家說的是,大多數飛蚊症可防可控,所以高度近視的朋友,預防措施要時刻牢記在心中,好好做起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