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消息:指明「後疫情時代」中歐關係再出發方向——歐洲多國人士...

2020-12-16 光明網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綜合新華社駐歐洲國家記者報導:2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出中方願同歐方攜手努力,推動「後疫情時代」中歐關係更加穩健成熟,邁向更高水平。

  歐洲多國人士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歐「要做維護全球和平穩定的兩大力量」「要做推動全球發展繁榮的兩大市場」「要做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兩大文明」三點重要主張,為推動「後疫情時代」歐中關係在合作中擴大共同利益指明了方向。

  加強戰略合作 應對全球挑戰

  葡萄牙前外交部長安東尼奧·馬丁斯·達克魯斯說,和平與穩定是經濟社會實現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歐盟國家關心「後疫情時代」國際關係走向。習近平主席關於中歐關係發展的重要主張是中國現行對歐政策的強化,是推動歐中發展更高水平關係「非常積極的標誌」。歐中雙方加強戰略合作,有助於改善全球治理,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克羅埃西亞前外交部長馬特·格拉尼奇認為,加強與中國合作,是歐盟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保證,也是促進歐洲發展繁榮的最好保證。當前新冠疫情蔓延,正是宣示團結的良好時機,團結在歐中關係中已被證明非常重要。中國是歐盟真誠的夥伴,推動歐中關係邁向更高水平對歐盟和中國都將是有益的。

  波蘭前駐上海總領事塞爾韋斯特·沙法什表示,對歐盟和中國來說,合作始終是主旋律,沒有對抗衝突的理由。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三點主張非常重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後疫情時代」,歐中雙方應更好利用各自優勢,相互尊重,在深化合作中不斷擴大共同利益,推動歐中關係更加成熟穩健,邁向更高水平,為全球合作樹立榜樣。

  保持市場開放 推動綠色發展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高級研究員貝特霍爾德·庫恩說,歐盟和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經濟體,雙方加強合作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早日復甦。除加快推進投資協定外,雙方還可在綠色發展、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合作。相信隨著雙方交流和合作的展開,歐中夥伴關係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西班牙皇家學院道德與政治科學學院成員、經濟學家拉蒙·塔馬梅斯認為,持續的疫情,使歐中深化合作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歐中保持相互市場開放、推動自由貿易,將幫助重啟因疫情而停滯的經濟,雙方應考慮一項自由貿易協定,以給雙邊貿易帶來更大靈活性。塔馬梅斯對歐盟領導人抓住機遇與中國深化合作表示樂觀。

  羅馬尼亞政治評論家卡羅爾·羅曼表示,經貿合作是歐中關係的重要支柱,通過儘快達成投資協定、加強投資貿易以推動「後疫情時代」經貿合作,對提升歐中關係意義重大,這是一條能夠為雙方帶來和平、合作和繁榮的正確道路。歐中雙方願意就實質性問題進行商談,表明均有意願實實在在地推動歐中關係邁向更高水平。

  堅持多邊主義 完善全球治理

  希臘學者、歐洲研究國際中心歐洲—中國項目負責人喬治·措戈普洛斯認為,習近平主席的主張令人對歐中關係的未來感到樂觀。歐盟和中國都維護多邊主義並願意合作。雙方之間交流越多,彼此之間了解就會越深入。雙方都表明,決心共同尋找前進的道路。

  法國作家、中國問題專家索尼婭·布雷斯萊認為,中國和歐盟互為全面戰略夥伴,合作遠大於競爭,雙方需要以互利共贏的方式合作發展,鞏固共同堅持的多邊主義共識。習近平主席關於發展中歐關係的重要主張著眼維護全球和平穩定、推動全球發展繁榮和完善全球治理,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為推動歐中關係發展做出的重要規劃。

  奧地利中國數據分析研究中心主席亞歷山大·韋爾策說,新冠疫情令國際社會正在經歷「零時刻」。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以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為起點,採取聯合、明智和協調步驟,對經濟、社會、生活方式和治理體系進行根本性變革。當前世界需要強大而堅定的多邊主義推動力,而歐洲與中國的合作是合乎邏輯的選擇。(參與記者:溫新年、高磊、張章、任珂、馮俊偉、陳進、林惠芬、李曉鵬、唐霽、于濤)

[ 責編:李方舟 ]

相關焦點

  • 推動中歐關係邁向更高水平,習主席這樣指方向、劃重點
    疫情發生以來,習主席同歐洲領導人通過電話、信函、視頻等方式廣泛開展「雲外交」,推動中歐關係行穩致遠。在14日晚這場「雲會晤」中,習主席為下階段中歐關係指明方向,確定重點領域——當前,人類社會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面臨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紛爭的重大抉擇。今年6月,視頻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時,習主席明確指出:「中國是夥伴不是對手。
  • 金玲:「主權歐洲」、新冠疫情與中歐關係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鑑於歐美關係持續緊張、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對全球產業鏈安全性的再思考以及數位技術更為廣泛的應用,歐盟顯著強化了主權歐洲意識。歐盟為了實現主權歐洲訴求,也使中歐關係表現出更加複雜的兩面性特徵:戰略合作需求上升,戰略互信下降;經貿合作上升,摩擦也在加劇;多層次交往增加,合作卻面臨政治化和安全化風險。中歐需要以遠見卓識超越雙邊關係中的非對稱性,共同維護國際體系的穩定和國際社會的發展。
  • 海外網評:中歐關係的世界意義體現在哪?
    (圖源:新華社)6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這是中方領導人同新一屆歐盟領導人首次正式會晤,也是新冠疫情暴發後中歐之間最高級別的機制性交往,為打造更具世界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指明方向。中國同歐盟建交45年來,中歐關係歷經國際風雲變幻,但一直保持著合作的主基調,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 人民日報和音:為重塑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指明方向
    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多邊舞臺上發出時代強音,提出中國方案。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習近平主席系列講話及中方提出的各項倡議,為全球擺脫當前危機提供了思路,為重塑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指明了方向。團結合作抗擊疫情,依然是全球面對的緊迫任務。
  • 繼中方回應後,歐盟多國傳來一個重磅消息,川普後悔也來不及了
    美國深受「冷戰」思維影響,拉攏盟友對抗「競爭對手」已經是常態,但是川普的商人本質讓他在外交中過於貪婪,讓美國的傳統盟友——歐洲產生了不滿。2020年12月30日,中歐雙方領導人在視頻會議中簽訂中歐投資協定,將中歐的經濟合作再次推上高峰。當天晚上,中國商務部的新聞記者會上,有記者詢問,美國會如何看待中歐籤訂投資協議。
  • 綜合消息:歐洲多國醫療系統承壓 遏制疫情蔓延仍需實施封鎖
    新華社布拉格11月12日電綜合新華社駐歐洲地區記者報導:歐洲第二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多國醫療系統承受巨大壓力,為遏制疫情蔓延,封鎖仍是一個艱難而必需的選擇。(小標題)多國醫療系統面臨嚴峻挑戰德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12日再次攀升至2萬以上。重症病例在過去兩周增加了一倍,總數已超過今年春季疫情時期。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洛塔爾·威勒警告說,大量病例的出現意味著越來越多醫護人員被感染,醫療機構將達到能力極限。
  •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疫情不會改變雙方推動中歐關係決心
    張大使從中國是否控制住了疫情、信息發布是否公開透明、防控措施是否得當、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等四個方面,集中回答了歐洲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他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政府本著對人民生命健康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有效減少了疫情從湖北武漢向中國其他地區的擴散,降低了對其他國家的輸入性風險。
  • 綜合消息: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 多國升級防控措施
    新華社柏林3月12日電綜合新華社駐歐洲國家記者報導:12日,歐洲地區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
  • 張明大使出席中歐企業家年終對話答問實錄
    疫情發生以來,中歐彼此支持,相互幫助,就抗擊疫情及全球衛生合作保持緊密聯繫,就宏觀經濟政策展開有效協調,展現了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時代意義和全球影響。中歐共同應對疫情和經濟危機的合作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領導人高頻度互動引領中歐攜手應對危機。
  • 歐洲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與中歐對話
    歐洲地區主義的理論研究議程是介於傳統的威斯特伐利亞範式和帶有幻想性的後威斯特伐利亞全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歐洲和中國的國際關係學界都是非常多元化的:這一具有創新意義的概念性研究議程可能帶來一些潛在影響,包括給中歐知識界共同的、具有更廣泛和更深入意義的新制度主義理論研究議程輸入信息,超越固有的現實主義遺留問題和世界主義的烏託邦。
  • 國際時評|後疫情時代世界之問的中國答案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和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從長遠的戰略高度以及寬廣的歷史緯度,回答了人類面對什麼樣世界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向何處去貢獻中國智慧、給出中國答案。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世界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聯合國?在後疫情時代,聯合國應該如何發揮作用?
  • 把穩中法關係方向盤 推動中歐關係邁上新臺階——中法、中歐關係...
    今年是中法關係克服疫情挑戰、實現逆勢發展的一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兩國人民相互支持、守望相助為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注入新內涵
  • 美近四分之三地區疫情呈現「糟心趨勢」 歐洲多國考慮再「封城」
    英國當天新增新冠確診病例26688例,創該國疫情暴發以來最高紀錄。  新華社發 綜合新華社消息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分管傳染病防治的副主任傑伊·巴特勒21日說,全美接近四分之三的地區新冠疫情形勢呈現「糟心趨勢」。 這一點在疫情相對較輕的中西部尤為明顯。
  • 歐洲運費13500美金,大批訂單取消!鐵路停運,中歐班列暴漲
    也有消息稱,一月份歐洲英國的報價已經到了13,500美元。另外,鐵路方面也不順暢。繼12月8日,鐵路總局宣布出口貨物一律停裝後。歐洲的零售商正擔心疫情持續封鎖會影市場銷售,而船公司收取的巨額海運費和附加費進一步增加了零售商的擔憂。目前來看,1月份中國至英國的運費船公司報價為1萬美元元/40'HC,一位消息人士稱「據說已有1.35萬美元報價」。「因為運費高得離譜。
  • 談與各國關係,阻止反華聯盟,王毅歐洲行經典語錄
    自從川普上臺對中國經濟發展進行鉗制後,中美關係逐步緊張。而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中美關係更是急轉直下,而在美國的鼓動下,歐洲各國的對華關係也受到了美國的要挾和蠱惑。為了阻止出現全面的跨大西洋反華聯盟,抑制美國的壓力,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近日開啟了歐洲之行。在許多觀察家所預言的新冷戰中,歐洲各國如何站隊對中國和美國都十分重要。
  • 專訪前駐德大使史明德:中歐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倒退沒有出路
    面對後疫情時代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中歐、中德關係能否繼續行穩致遠?就此問題,人民網專訪了前駐德國、奧地利大使,中國德國友好協會會長史明德。他認為,全球化使我們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合作才能共贏,只有合作才能應對挑戰,戰勝困難,倒退是沒有出路的。以下為專訪實錄。
  • 1萬餘噸防疫物資運抵歐洲 中歐班列(成都)如何成為「帶貨王」?
    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德國、波蘭、拉脫維亞、匈牙利、瑞士、荷蘭等重要物流節點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聚焦中歐班列、智能物流、跨境商貿等行業熱點展開交流,尋求發展商機,為中國西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後疫情時代的聯通發展助力。博覽會的背後,是物流運輸和供應鏈體系的快速發展。今年初,由於疫情原因導致物流不暢,貿易萎縮。
  • 獨家丨清華大學史志欽:中歐關係如何加碼「一帶一路」建設?
    我是研究國際關係的,尤其是中歐關係。中歐關係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成熟、穩定及全方位合作是基本特點,雙方建立了很多合作機制。作為研究中歐關係的學者,我在和歐洲學者交流過程中發現,每當歐洲出臺重大戰略措施、重大倡議、重大政策的時候,中方學者會高度關注。當中國提出重要政策倡議的時候,歐洲專家學者同樣高度關注。
  • 大外交|中德歐領導人會晤帶來中歐關係真實進展
    這是自6月下旬中歐高層會晤重啟以來,雙方完成的又一項重大外交議程。從8月開始,中國外交逐漸恢復「面對面」模式。9月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結束了對法德意等歐洲五國的正式訪問,緊接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又開啟了對南歐兩國的「接力式」訪問。兩個多月時間內雙方如此高頻互動十分罕見。
  • 中歐時代先鋒股票基金中歐基金王牌經理周應波的代表作
    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的風險在增大,3月份至今美國全球股市多次遭遇「熔斷」,隨後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泰國、等多個國家股指觸發熔斷。國內疫情在第一季度的舉國努力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春暖花開日,大家復工復產在即。近日,外匯局表態中國的A股票市場的價值投資前景非常好,為價值投資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